丁昌慧;祁新辉;蔡辉;李红美
目的:探讨目前老年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182例老人为研究对象,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家庭支持量表及老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老年抑郁发生率为19.80%,并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家庭经济情况、自身躯体健康情况及家庭支持水平.结论:提示开展社区护理,作好躯体疾病预防,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改善老年人家庭经济情况对预防老年抑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溕;张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2001年8月27日同志们:今年6月20日,朱镕基总理签署了第308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关怀妇女、儿童的健康,是卫生事业法制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对于深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促进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更好地坚持卫生工作“两为”方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文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科近10年收治单纯性肾病并发ARF55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才绍江;王岚;张颖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病与膳食结构的关系,对食管癌病因学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市区与涉县某镇高危人群进行食管癌普查及膳食因素调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涉县某镇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市区居民(P<0.001).市区居民膳食结构与涉县居民不同,饮食习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膳食结构、营养状况与食管癌发病密切相关.呼吁高危人群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营养.采取干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对降低食管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翟建文;杨福申;徐岩;胡基刚;陈英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拜读2001年第5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张焰等同志撰写的《大型综合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对策初探》(以下简称《参与社区》)文章后,对文中一些观点商榷如下:
作者:姚建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孕产妇死亡率是一项衡量社会发展与孕产妇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德化县10年来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适宜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林文英;苏金珠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糖尿病人238例,年龄29~69岁,腹部手术88例,术前漏诊DM56例(37例为急诊手术),见表1.
作者:高梅;吕洪光;李爱东;赵明;刘淑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顺德市精神病防治康复“九五”实施方案》,坚持把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与社区保健工作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麦恩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结合我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探讨如下:
作者:刘焕文;王海霞;谢江伟;吴亚民;左志刚;张宏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乡村医生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初级卫生保健的日益深入,乡村医生的作用越发明显.对周口市乡村医生的现状及农村所需乡村医生类型作了调查分析,并探讨了乡村医生的培养途径,为调整乡村医生政策,促进乡村医生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殷建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卫生防疫机构是预防控制疾病流行、保证公共卫生质量的重要卫生资源,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正面临着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如何合理划分配置卫生防疫资源,是当前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解基层卫生防疫资源状况,为正在进行的卫生防疫机构改革提供指导依据,我们对盐城市所辖9个县(市、区)卫生防疫机构1994-1998年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丁昌慧;祁新辉;蔡辉;李红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为了解我区城镇女工生殖道感染患病状况以及导致感染危害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根据2000年度我区城镇女工妇女病普查中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国兰;刘桂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997-1999年全国眼病调查中发现,在所调查的10种眼病患者中,眼外伤所占的比例仅次于白内障(20.21%)和屈光眼疾(13.22%),为9.44%,其中20~40岁之间为眼外伤发生高峰年龄组;男性患者所占的比例(75.56%)远高于女性;不同职业中眼球钝挫伤发生比例高,为46.33%;其次是穿通伤,为14.73%.眼外伤的并发症中外伤性白内障发生率高.在眼外伤防治工作中,应针对年龄、职业和眼外伤类型等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张文斌;黄世建;单藕琦;焦亚辉;向保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自2000年8月以来,扬州市邗江县全面实行了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的改革,全县24家乡镇卫生院分别以“售、股、租”3种形式进行了改制,其中售17家,股4家,售、股、租相结合3家.目前运转已近一年,为进一步了解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后防保工作的运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卫生院改制后防保工作的运行机制,我们组织人员先后对该县不同改制形式的8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实地调查.
作者:朱道建;周长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 建立新的防保管理组织1.1 在卫生院改制的同时,把新的防保管理组织建起来,新诞生的组织我们暂且称之为防保所.
作者:温程浩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在10多年的高危孕产妇管理实践中体会到,要使高危管理取得好的成效,必须抓住重点,要有卫生系统内外的密切配合,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加强医务人员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心、落实责任制是促使孕产妇死亡率稳步下降的关键.
作者:邵孝忠;谭建琴;劳丹青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从需方的需求行为研究出发,分析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的需求行为变化,从需方入手重塑医疗保障的微观基础,推动整个医疗保障体系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作者:李伟;刘秀娟;冯启龙;郭洪伟;尹爱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电视卫生科普,就是通过电视大众传播群众普及卫生科学知识,
作者:黄桂权;潘伟哲;张永勤;姚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生命和健康的需求是人类的第一需求.在我国占人口70.00%的农村,健康的保障来自于基本医疗保健需求的满足.不能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也就无法巩固通过改革开放逐渐实现的“小康”生活.1997年,我市曾对农村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贫困户的96.50%,被称为“辛辛苦苦十几年,一病回到改革前”.同年,市政府制定下发的规范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通知》(泰政发[1997]284号)中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并专门制定了《泰州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办法》(泰政发[1997]314号),还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行政村覆盖率列入每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40项目标中,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至2000年,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维持在76%以上的水平,大大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威胁.
作者:唐锡闽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