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5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聚类分析

刘凤凤;赵善露;陈琦;常昭瑞;张静;郑亚明;罗莉;冉陆;廖巧红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 流行特征, 回顾时空扫描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2015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数据,掌握其流行特征,探索高发省份疫情聚集区域.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年全国伤寒、副伤寒被动监测个案数据,计算分年龄组发病率,描述其发病季节性、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应用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方法对高发地区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结果 2015年全国共报告伤寒8 850例(发病率为0.65/10万),副伤寒2 794例(发病率为0.21/10万).伤寒、副伤寒全年均有发病,高发季节为5-10月;职业分布以农民(39.68%)、儿童(15.89%)和学生(12.01%)为主;<5岁儿童发病率高,分别为1.57/10万和0.69/10万.对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和广东5个高发省份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发现,一类和二类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各省边界邻近县(区),邻省边界县(区)病例聚集.结论 2015年我国伤寒、副伤寒总体呈低发流行态势,以局部地区流行为主,高发省份之间可能存在跨地区传播,是发病聚集区域明显的主要原因.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人员免疫接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中国省级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人员免疫接种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国家制定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从业人员相关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0-12月选取全国省级CDC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全部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该人群免疫接种状况,并利用SAS软件及趋势x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进行免疫影响因素的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调查77人,其中完成脊髓灰质炎基础免疫60人,17人(22%)基础免疫情况不详.从事脊髓灰质炎病毒工作后明确接种疫苗者为66人(86%),接种信息记录不完整者为11人(14%).影响免疫接种因素包括年龄(x2=2.48,P<0.05)、职称(x2=2.51,P<0.05)、工作时间(确切概率法计算:P<0.0001)、学历(x2=0.74,P=0.46)、性别(x2=0.46,P=0.50).结论 目前我国省级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人员免疫接种情况较好,其中完成≥3剂次者占41%,且接种信息记录完整,应加强新入职实验室人员免疫接种.

    作者:郭玉双;王嘉琪;徐超;刘雅宁;贺晓慧;魏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新疆、西藏地区居民肥胖类型与10年冠心病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我国新疆、西藏地区居民肥胖类型以及与10年冠心病发病风险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新疆、西藏两地≥35岁研究对象7 631人,其中5 802人纳入本研究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的普通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肥胖和混合型肥胖患病率分别为0.53%、12.62%、10.08%和42.35%.其中混合肥胖中同时满足3种肥胖类型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占58.65%(1 441/2 457).男、女性10年冠心病患病风险分别为(3.05±4.14)%o和(1.42±2.37)%(男性高于女性,P<0.000 1).混合型肥胖研究对象高等级冠心病发病风险所占比例为30.16%,显著高于普通肥胖(19.35%)、腹型肥胖(28.01%)和内脏肥胖(18.46%).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混合型肥胖人群10年冠心病发病风险高于其他肥胖类型(OR=2.889,95%CI:2.525~3.305),其中BMI和腰围两项指标均异常的研究对象10年冠心病风险更高(OR=3.168,95%CI:2.730~ 3.677).结论 肥胖问题在新疆、西藏地区较为严重,男性、混合型肥胖(特别是BMI与腰围均异常)人群10年冠心病发病风险高.

    作者:郑聪毅;王增武;陈祚;张林峰;王馨;董莹;聂静雨;王佳丽;邵澜;田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武汉市年轻男男性行为者偶遇性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偶遇性行为及相关危险行为状况,并分析影响偶遇性行为的因素,为降低该人群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法 2013年5-11月在武汉市通过互联网宣传、外展活动的组织以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招募年龄≤25岁的YMSM参加匿名式问卷调查,招募403名YMSM,收集其人口学、性行为等相关信息,分析YMSM偶遇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实际调查398名YMSM中,48.99%(195/398)报告近6个月发生过偶遇性行为.与未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比较,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肛交、口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较低[34.29%(60/175)比49.08%(80/163)(x2=7.61,P=0.01)、38.85%(61/157)比28.65%(49/171)(x2=3.82,P=0.05)].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中,多性伴的比例高于未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76.80%(149/194)比33.15%(60/181)(x2=77.3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使用互联网、存在吸毒行为是YMSM发生偶遇性行为的影响因素(OR=4.89,95%CI:1.90~ 12.54;OR=2.72,95%CI:1.60~ 4.63).结论 YMSM有过偶遇性行为者更容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和多性伴等高危行为,应加强互联网针对YMSM的行为干预.

    作者:毛云霞;肖琛嫦;王棠;李十月;燕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浙江省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分布及其鉴定效率的评价

    目的 了解浙江省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血清型分布并探讨其血清学鉴定分类方法的鉴定效率.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浙江省腹泻症候群病原谱监测网络菌株库中的696株DEC菌株(通过毒力基因鉴定)开展血清学凝集试验,比较毒力基因和血清学鉴定分类的结果.结果 696株DEC中288株(41.4%)能明确O抗原型别,分属于35种O血清群.171株(24.6%)H血清凝集,分属于21种H型.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凝集率分别为31.9%(130/408)、70.6%(127/180)、31.5%(29/92)和14.3%(2/14),分属于30、18和15种O血清群,1株EHEC为O157∶H7.EAEC和EPEC血清群相对较多样化,而ETEC则相对集中,不同类型DEC可具有同一血清群/型.根据血清学结果可分类的75株DEC中,42株毒力基因和血清学分类结果一致,33株不一致.结论 浙江省DEC血清群/型种类多样,单纯采用血清学筛查可造成极大的漏检或误分,建议采用毒力基因鉴定分类.

    作者:余斐;王若南;陈晓;郑书发;王忆吟;陈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5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聚类分析

    目的 分析2015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数据,掌握其流行特征,探索高发省份疫情聚集区域.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年全国伤寒、副伤寒被动监测个案数据,计算分年龄组发病率,描述其发病季节性、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应用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方法对高发地区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结果 2015年全国共报告伤寒8 850例(发病率为0.65/10万),副伤寒2 794例(发病率为0.21/10万).伤寒、副伤寒全年均有发病,高发季节为5-10月;职业分布以农民(39.68%)、儿童(15.89%)和学生(12.01%)为主;<5岁儿童发病率高,分别为1.57/10万和0.69/10万.对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和广东5个高发省份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发现,一类和二类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各省边界邻近县(区),邻省边界县(区)病例聚集.结论 2015年我国伤寒、副伤寒总体呈低发流行态势,以局部地区流行为主,高发省份之间可能存在跨地区传播,是发病聚集区域明显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凤凤;赵善露;陈琦;常昭瑞;张静;郑亚明;罗莉;冉陆;廖巧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现场处置关键技术遴选研究

    目的 探索传染病、食物中毒、医院感染这三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现场处置中具有重要作用且需要完善与发展的关键技术,有效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现场处置能力.方法 在文献研究与专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构建传染病、食物中毒、医院感染监测与现场处置关键技术遴选框架,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以及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综合评价法,遴选三类事件监测与现场处置的关键技术.结果 构建了基于事件类别、事件处理周期、技术层次的关键技术遴选框架,选择来自公共卫生领域的26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专家权威程度为0.796;遴选出对传染病、食物中毒、医院感染监测与现场处置具有重要意义的各10项关键技术,其中,预警制度是对三类事件均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技术,未知病原微生物检测、个人防护、基因测序与溯源、微生物分子分型和核酸检测技术是传染病与医院感染监测与现场处置均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现场快速检测、预警预测以及数据安全与保密技术是传染病与食物中毒监测与现场处置均需要完善的关键技术.此外,传染病监测与现场处置的关键技术还包括数据交换,食物中毒监测与现场处置的关键技术还包括毒素检测等,医院感染监测与现场处置的关键技术还包括数据采集标准化等.结论 本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遴选出符合传染病、食物中毒、医院感染监测与现场处置需求的关键技术,在2轮专家咨询中,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较高,可保证遴选结果的可靠性,为关键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优先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朱茜如;杨磊;马海燕;谢文倩;丛黎明;许亮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广州市2008-2010年和2015年外籍HIV-1感染者病毒亚型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外籍HIV-l感染者病毒亚型分布特征.方法 从广州市2008-2010年报告和2015年新确诊的外籍HIV-1感染者151份血清样本中成功获得共114份pol区基因片段,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亚型.结果 114名外籍HIV-1感染者中,男性占57.9%(66/114),女性占42.1%(48/114);平均年龄(35.21±9.63)岁;来自非洲地区占65.8%(75/114).HIV-1各亚型构成比居前3位的分别为CRF02 AG重组型、G亚型和C亚型,分别占30.7%(35/114)、14.9%(17/114)和12.3%(14/114).与2008-2010年相比,2015年以A1亚型(20.0%,5/25)和CRF01 AE重组型(24.0%,6/25)为主,其他亚型占比较少.男性的CRF01 AE亚型和G亚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2.1%(8/66)和18.2%(12/66),均高于女性的2.1%(1/48)和10.4%(5/48);女性的A1亚型、CRF02 AG亚型和URF亚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2.5%(6/48)、35.4%(17/48)和10.4%(5/48),均高于男性的3.0%(2/66)、27.3%(18/66)和6.1%(4/66).来自非洲地区的以CRF02 AG亚型(32.0%,24/75)和G亚型(17.3%,13/75)为主.来自东南亚地区的以CRF01 AE为主(50.0%,5/10).对蛋白酶抑制剂(PIs)和反转录酶抑制剂(RTIs)任意1种的耐药率为21.9%(25/114),对P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率分别为12.3%(14/114)、6.1%(7/114)和7.0%(8/114).1例CRF01 AE亚型外籍感染者与本地感染者在进化树上关系密切(bootstrap=0.855).结论 广州市的外籍HIV-1感染者带来了不同于广州本地的流行亚型,增加了国外毒株本地化和耐药毒株传播的风险.

    作者:韩志刚;吴昊;梁彩云;高凯;麦惠霞;蔡衍珊;徐慧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气候变化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正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人群健康造成危害,儿童由于其特有的生理代谢和行为认知特点,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本文通过综述气候变化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相应的适应和减缓措施,可为预防和控制气候变化相关伤害、疾病和死亡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高景宏;李丽萍;王君;刘小波;吴海霞;李京;李静;刘起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糖尿病人群血脂异常及控制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糖尿病人群血脂异常及控制情况,为防治该地区糖尿病人群血脂紊乱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该地区5 078名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后,筛查糖尿病患者521例,描述其血脂异常以及各项血脂控制情况,分析造成血脂异常和影响血脂控制的因素.结果 糖尿病人群血脂代谢异常总患病率为59.50%(310/521),标化率为49.39%.65岁以上、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者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分别增高0.771倍(95%CI:1.015~ 3.088)、1132倍(95%CI:1.290 ~ 3.523)、1.688倍(95%CI:1.573 ~ 4.592)和0.801倍(95%CI:1.028 ~ 3.155).和男性相比,女性是血脂异常的保护性因素,OR=0.507(95%CI:0.334 ~ 0.769).TC、TG、HDL-C和LDL-C的总体控制率为11.13%.女性、BMI超标和腹部肥胖不利于血脂的总体控制.LDL-C的控制率随年龄、BMI和腰围的增大而降低(趋势检验x2年龄=18.049,P<0.001;趋势检验x2BMI=10.582,P=0.001;x2腰围=19.081,P<0.00l),随学历增高而增高(趋势检验x2=9.764,P=0.002).结论 该地区糖尿病人群血脂异常率处于较高水平,血脂总控制率则处于较低水平.肥胖是造成该地区糖尿病人群发生血脂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在糖尿病血脂异常的防治中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作者:张周斌;薛振香;吴雪霁;王童敏;利耀辉;宋雪莲;晁先锋;王岗;乃孜班木·努尔麦麦提;阿依夏穆始丽·巴吾顿;古丽巴哈·艾力亚斯;周自严;孙宝山;王玉忠;王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并探讨患病危险因素,为糖尿病三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18岁维吾尔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608人,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3.65%、10.04%和11.31%,年龄标化率为12.34%、9.83%及10.59%.糖尿病患病率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0岁前多表现为糖尿病患病率低于IFG率,60岁以上呈现糖尿病患病率高于IFG率的趋势,女性人群中尤为明显.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8.02%、21.31%及5.57%.多因素分析显示:45~岁、55~岁、>65岁人群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明显增高,OR直男性分别为2.08(95%CI:1.24 ~ 3.48)、2.73(95%CI:1.63 ~ 4.56)和3.90(95%CI:2.24~6.78),女性分别为2.63(95%CI:1.71 ~ 4.02)、3.14(95%CI:2.00 ~ 4.94)和5.56 (95%CI:3.47 ~ 8.92).有糖尿病家族史(男:OR=2.88,95%CI:1.45~ 5.72;女:OR=2.52,95%CI:1.49~4.26)、BMI≥28.0 kg/m2(男:OR=1.77,95%CI:1.19~2.64;女:OR=1.80,95%CI:1.30~2.50)等是影响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应提高糖尿病检出率并针对当地糖尿病流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及措施.

    作者:张周斌;薛振香;汪慧;王童敏;利耀辉;宋雪莲;晁先锋;王岗;吴雪霁;乃孜班木·努尔麦麦提;阿依夏穆姑丽·巴吾顿;古丽巴哈·艾力亚斯;周自严;孙宝山;王玉忠;王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血管疾病与勃起功能障碍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 分析勃起功能障碍(ED)和心血管疾病(CVD)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通过检索Scopus数据库ED与CVD研究领域中发表的相关性流行病学原始研究,检索时间段为1957年至2016年10月28日,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方法,分析其发表年份、国家/地区分布、研究机构分布、被引情况、研究者合著关系.结果 近60年共计发表412篇ED与CVD相关性的流行病学原始研究,其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过去10年内达到稳定.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意大利)在该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基于ED与CVD的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该研究领域内的学者多存在较密切的合作关系.结论 分析提示,加强学科交叉合作,以临床应用为出发点,是ED与CVD相关领域的研究趋势.

    作者:田国祥;刘小平;曾宪涛;苏新军;魏万林;王行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国1990年与2013年烧烫伤疾病负担分析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烧烫伤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3研究(GBD2013)中G20国家、中国总体及分省数据,采用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综合评价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烧烫伤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人群烧烫伤标化死亡率为0.88/10万,标化DALY率为30.58/10万,男女标化DALY率比例为1.85:1.在G20国家中,按照标化DALY率由高至低排序,中国排第16位.2013年烧烫伤标化死亡率高的年龄组为≥70岁,其次是<5岁.标化DALY率高的年龄组为<5岁,其次是≥70岁.2013年烧烫伤标化DALY率,贵州省高(50.24/10万),澳门地区低(6.16/10万).1990年以来,中国烧烫伤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标化死亡率下降68.10%,标化DALY率下降76.95%.女性烧烫伤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下降幅度高于男性.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在各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随年龄上升而有所下降.与1990年相比,2013年各省烧烫伤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与1990相比,2013年中国人群烧烫伤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儿童、老年人烧烫伤疾病负担仍相对较高,应为重点关注人群.男性烧烫伤疾病负担高,且下降相对缓慢,尤其是老年男性,应加强重视.

    作者:金叶;叶鹏鹏;邓晓;杨柳;汪媛;耳玉亮;王薇;高欣;纪翠蓉;段蕾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在实现全民健康进程中需关注不同民族的健康需求

    近年,我国正大力推进并努力实现全民健康.本期“关注维吾尔族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栏目的论文,是对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的健康状况专项调查分析.综合国内外同类研究可见,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人群的健康数据存在差异,同一民族在不同地理区域,健康相关的数据也各有迥异.只有充分了解不同民族疾病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制定因人而异的健康指标,实施个性化干预策略,才能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康.

    作者:李铁钢;王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新疆、西藏地区35岁及以上人群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与心脏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

    目的 探讨我国新疆、西藏地区35岁及以上人群身体脂肪率(BFP)和内脏脂肪指数(VFI)与心脏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方法 2015-2016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新疆、西藏地区3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7 571人,有效数据5 643人.危险因素聚集定义为两种及以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同时存在.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新疆、西藏地区35岁及以上居民危险因素聚集患病率为9.78%.BFP、VFI按照四分位数分组,调整性别、年龄、民族、吸烟、饮酒、教育程度、职业劳动强度和海拔后,随着BFP或VFI水平升高,BFP或VFI与危险因素聚集关联的OR值增大.以BFP为5.0%~27.0%组OR值为1,BFP为27.1% ~ 31.7%组、31.8% ~36.6%组和36.7% ~ 50.0%组OR值(95%CI)分别为1.15(0.86 ~ 1.54)、1.48(1.05 ~ 2.07)和1.72(1.10~2.68);以VFI为1~6组OR值为1,VFI为7~9组、10 ~ 13组和14~30组OR值(95%CI)分别为1.20(0.81~1.79)、1.91(1.30 ~ 2.80)和3.91(2.64~5.77).BFP、VFI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和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FP和VFI水平与心脏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相关,VFI对危险因素聚集的预测价值较好.

    作者:王佳丽;陈祚;张林峰;王馨;董莹;聂静雨;郑聪毅;邵澜;田野;王增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深圳市1995-2014年住院恶性肿瘤病例疾病谱和病死率分析

    目的 通过对1995-2014年深圳市住院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疾病谱及病死率的分析,为本地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5-2014年深圳市恶性肿瘤住院及死亡情况进行监测,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5-2014年深圳市共报告因恶性肿瘤住院病例160 988例,住院恶性肿瘤前三位依次为肺癌(13.64%)、肝癌(1113%)、乳腺癌(7.86%).20年间恶性肿瘤住院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数是1995年的12.3倍.恶性肿瘤死亡总数19 460例,恶性肿瘤死亡前三位依次为肺癌(24.40%)、肝癌(19.84%)、结肠直肠癌(8.63%),20年间死亡人数也呈增长趋势,2014年死亡数是1995年的12.5倍.恶性肿瘤总病死率为12.09%.1995-2003年深圳市恶性肿瘤病死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9.7%(95%CI:2.0%~ 18.0%),呈上升趋势(t=2.72,P<0.05),2003-2014年深圳市恶性肿瘤病死率APC=-3.4%(95%CI:-7.6%~1.1%),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t=-l.63,P>0.05).住院恶性肿瘤病死率前三位依次为肺癌(21.62%)、肝癌(21.39%)、食道癌(16.50%).20年间白血病和肝癌病死率有所下降,肺癌、食道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及鼻咽癌病死率均有所增加.男性病死人数明显多于女性(x2=41.691,P<0.01),男∶女为1.65∶1.从35岁开始恶性肿瘤死亡人数显著增高,60岁后达到高峰.结论 恶性肿瘤住院及死亡病例逐年增加,病死率呈上升趋势,肺癌、肝癌恶性肿瘤死因位居前列,恶性肿瘤死亡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因此,应加强对肺癌、肝癌等重点癌种的防治工作.

    作者:王兴鲍;洪烈城;魏雅臻;符霞;鲍雪琴;张进;胡钢;吴思晗;程锦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18岁及以上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比较

    目的 观察并比较≥18岁HIV感染者(感染者)接受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 36个月内,不同年龄组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水平,探讨年龄因素对参加ART的感染者CD4计数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柳州市和昆明市3家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初次接受ART年龄≥18岁感染者,观察时间为初次接受ART之日(基线)起满36个月.研究对象基线和随访数据通过国家ART信息系统收集.按照基线年龄分组为18 ~ 49岁组、50~ 59岁组和≥60岁组.CD4计数按照基线水平分为<200个/μl和200~ 350个/μl两层.以基线和治疗36个月内不同时间CD4计数水平为因变量,应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基线年龄、病毒抑制情况、性别、基线CD4/CD8比值以及开始ART方案等因素对CD4计数水平的影响.结果 共收集5 331例感染者数据.基线CD4<200个/μl和200 ~350个/μ1两层的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P=0.938).在基线CD4<200个/μl层,50 ~59岁组和≥60岁组在ART 36个月内的CD4计数水平均低于18 ~ 49岁组;在基线CD4为200 ~350个/μl层,50~59岁组与18~ 49岁组的CD4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组的CD4计数水平低于18 ~ 49岁组.结论 年龄是ART后CD4计数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针对≥50岁感染者应该更早启动ART,有助于其免疫功能恢复.

    作者:郭小茜;马烨;豆智慧;吴亚松;赵德才;蔡卫平;李勇;董兴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国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Meta分析

    目的 对中国地区狂犬病暴露后的普通人群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为开展狂犬病疫苗接种策略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英文数据库和The Cochrane Library中公开发表的有关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6年7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资料,采用R软件对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文献,纳入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其中总调查人数为94 222人,发生不良反应11 02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 ~ 47.78%.狂犬病疫苗总不良反应的合并发生率为9.82%(95%CI:7.58%~ 12.72%),局部不良反应的合并发生率为12.05%(95%CI:9.26%~ 15.69%),全身不良反应的合并发生率为9.06%(95%CI:7.07%~11.61%).液体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合并率为32.39%(95%CI:21.88%~47.94%),冻干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合并率为8.65%(95%CI:4.54%~ 16.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狂犬病疫苗接种局部不良反应率高于全身不良反应率.液体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率高于冻干狂犬病疫苗,建议采用安全性较好的冻干狂犬病疫苗,逐步替代液体狂犬病疫苗.

    作者:张晓蕊;武治国;张文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析:基于全国手足口病监测试点数据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患病情况、病原构成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全国手足口病监测试点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1 489例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进行研究,对基本信息、就诊及治疗情况、临床严重程度及病原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多项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重症病例治疗结果的危险因素.结果 1 489例重症病例中有7例死亡病例.960例(72.9%)年龄<3岁,937例(62.9%)为男性,病例大部分居住于农村(63.9%).494例(33.2%)患者首次就诊时选择村级和乡镇级机构.重症病例的发病-就诊、发病-诊断为手足口病和发病-重症诊断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0~1)d、1(0~2)d和2(1 ~4)d.并发症有无菌性脑膜炎(51.9%,773例)、非脑干脑炎(25.3%,377例)、脑干脑炎(17.5%,260例)、脑脊髓炎(0.4%,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0.1%,1例)、肺水肿/肺出血(0.3%,4例)和心肺功能衰竭(4.6%,68例).1 217例纳入病原分析的重症及死亡病例的病原构成依次为肠道病毒(EV)71 (52.8%,642例)、其他肠道病毒(21.5%,261例)、柯萨奇病毒(Cox) A16(3.0%,36例)、EV71和Cox A16合并感染(0.1%,1例).并发症(Z=3.15,P=0.002)和发病-重症诊断的时间(Z=3.95,P<0.001)为治疗结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农村男童为主,并发症以无菌性脑膜炎、非脑干脑炎和脑干脑炎为主.EV71是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重要病原构成.确诊的及时性以及并发症类型对于治疗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郑亚明;常昭瑞;姜黎黎;嵇红;陈国平;罗平;潘静静;田晓灵;魏雷雷;霍达;缪梓萍;邹晓妮;陈建华;廖巧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国双生子队列研究进展

    我国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方兴未艾,双生子作为一种特殊人群,由于其同时出生、共享母体的宫内环境和早期家庭环境的天然对照优势,可以进行匹配的队列研究,从而很好地控制年龄、性别(同性别双生子)、遗传(同卵双生子)或早期环境(共同抚养的双生子)所带来的混杂,为慢性复杂性疾病病因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良好资源.本文将就中国双生子队列的目标、现状、挑战与机遇进行简要介绍,着重呈现双生子不同于一般人群队列的特征.

    作者:高文静;李立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当地高血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喀什地区疏附县18岁以上维吾尔族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计算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人数为4 748人,有高血压的747例.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5.73%(标化患病率为13.75%);男性为16.36%(标化患病率为12.96%),女性为15.39%(标化患病率为14.34%).全人群、男性及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低于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的全国人群水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59.57%、52.74%、21.29%.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升高,相对于18~34岁人群,55~ 64、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明显增高,OR值男性分别为10.53、20.96,女性为16.27、33.20,P值均<0.05;超重(男性OR=1.47,女性OR=1.82,P值均<0.05)及肥胖(男性OR=1.88,女性OR=2.66,P值均<0.05)也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高血压家族史(男性OR值为3.85,女性OR=2.34,P值均<0.05)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男性高TG血症者(OR=1.62,95%CI:1.09 ~ 2.41)也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对较低,男性年龄、超重或肥胖、家族史及高TG血症,女性年龄、超重或肥胖及家族史是当地维吾尔族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周斌;薛振香;陈海燕;王童敏;利耀辉;晁先锋;王岗;罗冬梅;吴雪霁;乃孜班木·努尔麦麦提;阿依夏穆姑丽·巴吾顿;古丽巴哈·艾力亚斯;周自严;孙宝山;王玉忠;王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