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权;李菊红;潘春枝;王金贤;周爱林;侯启年;严良斌
目的 探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粉尘控制效果评价的可操作方法.方法 运用粉尘危害程度分级、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控制效果分级等指标,对粉尘的检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建设项目作业场所粉尘控制效果等级.结果 运用这一方法,对某煤矿建设项目粉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回采工、掘井工接触粉尘的危害程度为Ⅲ级,井下皮带巡检工、皮带司机Ⅱ级;52处作业场所有12处按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为Ⅱ级,占总数的23.1%;15处为Ⅰ级,占28.8%;25处为0级,占48.1%.对照控制效果分级,25处控制效果为达标,15处为超标,12处为严重超标,即27处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 粉尘定量评价方法可作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作者:赵智慧;王守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金乡县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现状,为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09年和2010年的枯水期、丰水期对金乡县41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328份水样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 2009年、2010年水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0.12%和79.07%,2010年明显高于2009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合格率分别为71.95%和83.54%,超标率较高的是氟化物、硫酸盐、总硬度.结论 金乡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
作者:李成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当前结核病不但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为了控制福建省结核病的流行,1993-1999年福建省实施了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1]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然而成效并不显著,项目实施到1999年结束,全省只覆盖34个县(市、区),DOTS覆盖率仅为39.5%、新发的肺结核病人登记率只有12.1/10万、治愈率为74.7%.如何行之有效地扩展与应用DOTS策略达到“高发现率,高治愈率”的终目标,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努力探讨的问题.
作者:林勇明;陈求扬;林淑芳;郑金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一个独特的工作环境,它是一种特殊的通过人工或自然感染进行动物实验的实验室,与进行生物医学、传染性微生物实验研究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有所不同,可能造成室内或周围人员感染传染病的危险.动物性气溶胶、人兽共患病和实验室获得性疾病感染是形成动物实验生物危害的三大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是十分必要的[1].
作者:刘艳;王珑;李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麻风病院村现状,实现麻风病防治资源整合,提高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成本效益比[1].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填表调查及问询方法对全市5个麻风病院村现状进行调研;将各麻风病院村调研情况进行相互对比分析,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5个麻风病院村存在规模较小、资源分散、用房陈旧、医疗设备配置落后或不足、交通不便等情况.结论 麻风病防治资源整合是广州市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
作者:汤少开;李季;凌罕毅;何婉苹;杨谦;张锡宝;肖其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球有近30%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具有潜伏感染的特点,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揭示其传播规律.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相结合的分子流行病学应运而生,广泛地应用于结核病的暴发流行,传染源的寻找和追踪,鉴别内源性复发和外源性感染及耐药菌株的传播和实验室污染等方面[1].与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相比,分子流行病学在结核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能更准确地预测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及传播模式.
作者:车洋;董红军;于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消毒卫生工作现状,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卫生部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等进行检测及评价.结果 该区医疗机构医院消毒管理总体水平尚可,总合格率91.32%,不合格的项目主要为工作人员手、内镜内腔面、使用中的消毒剂.经对不合格的23件样品进行复检,其中1件使用中的消毒剂仍不符合规范.结论 应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体制,规范医疗消毒卫生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阻断可能存在的传染病传播途径.
作者:金凤英;汤宇斌;沈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麻疹是具有高传染性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会导致发热、出疹、腹泻、肺炎、脑炎和死亡[1].尽管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内37个国家与区域中已有24个实现了消灭麻疹[2],而中国也在2006年承诺将于2012年消灭麻疹[ 3],但麻疹仍是西太平洋地区儿童死亡与残疾的重要病因.在中国,2009年共有超过52 000例麻疹确诊病例,占西太平洋地区病例总数的86%[4].
作者:吴小敏;王苑玲;周丽;张世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主要针对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和方法,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减少危害,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疫情.本文重点讨论如何规范开展现场暴发调查处理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暴发调查处理规范模式”,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推进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的创新发展.
作者:王晓平;尹冀源;苏华;孟友;刘晓立;卢春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现状调查及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的定量评价,对其应急能力进行缺陷诊断,识别出其应急管理工作中较为满意和需要改进之处,并提出规划和整改政策建议.方法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件资料查阅、听取汇报等方法,了解某市各区县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现况及综合评价结果.结果 目前某市各区县疾控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水平不高,职称构成偏低,应急储备库联系网络和应急的财政储备有待提高;各区县疾控中心的应急能力还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樊立华;李莉;孙全胜;张仲;张丹阳;李海麟;李康;赵亚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以政府为主导和以疾控工作为重点的社会大卫生观的形成,疾控工作将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所关注、理解、重视与支持.在疾控工作中卫生公共关系是以疾控机构为主体,社会人群和广大服务对象为客体的管理活动,并借助传播媒介形成双向信息沟通,促使疾控工作与社会人群和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良好的信赖合作关系.因此,如何把公共关系学运用于疾控中心各项工作,协调内外关系,是疾控工作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唐伟;刘传红;代世娥;王立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宁德市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防控其中毒提供科学决策.方法 对1986-2010年宁德市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事故报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年间共发生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101起,中毒人数591人,死亡36例.第二、三季度为全年中毒高发季节,中毒地点和场所均以农村和家庭居首,致病因素以毒蘑菇和河豚鱼为主,病死率以断肠草、河豚鱼和有毒贝类为高.结论 应针对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发生的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食物,有的放矢和适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
作者:郭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徐汇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特点及流行因素,评价传染病防治效果,更好地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方法,对徐汇区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及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年全区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2 054例,死亡6人,报告发病率为165.40/10万,报告死亡率为0.48/10万;与2008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21.30%,11种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前3位的传染病为梅毒、肺结核、和淋病,这3种传染病合计发生1608例,占传染病总数的78.82%,是上海市主要传染病病种.2009年5月,新发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被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全区共报告病例157例.全区2009年报告2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4起水痘疫情,17起发热疫情.结论 徐汇区梅毒、淋病等性传播疾病有上升趋势,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多渠道多部门防控,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要重点防治;对每年新发的传染病要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4起水痘暴发疫情均发生于学校,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的防控管理工作.
作者:石敏;刘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前,我国麻风病防治服务体系正处于从垂直性服务系统向一体化服务模式转变的进程之中,应根据麻风一体化理论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麻风病控制的实际情况,探索性地采用多种有效的一体化模式以及符合新的防治形势的健全的麻风病服务转诊系统,以保证麻风病受累者和社会大众继续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促进麻风病防治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麻风病防治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现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今后应采取的对策三个方面对我国发展中的麻风防治一体化实践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与考察.
作者:王景权;李菊红;潘春枝;王金贤;周爱林;侯启年;严良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餐饮业不多,到了90年代,餐饮业就已经遍布大街小巷.随着餐饮业的经营模式的多样化,食品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造成了餐饮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卫生行政部门对餐饮业的监管缺乏科学、系统的长效管理机制,各监管部门职能交叉、法制建设的滞后等等,使得目前餐饮业食品安全仍旧成为政府监管的难点.
作者:郑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了解包头市昆区旅店业的卫生现状,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对包头市昆区98户旅店业的室内空气与公共用品进行了卫生学调查.1 对象与方法对包头市昆区98户旅店业(包括普通招待所、饭店、星级宾馆)进行监督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室内空气指标:温度、湿度(TY9700-数字温湿度计);照度(SZ-302型数字式照度测定仪);风速(EY3-2A电子微风仪);噪声(ND10声级仪);CO2浓度(C02测定分析仪TY9800);CO浓度(CO测定分析仪GYH-30680);空气细菌总数(采用平皿沉降法测定).
作者:娄华;张海莲;杜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体制的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着政府赋予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职能[1],但对突发食物中毒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的经验和能力相对薄弱.应当定期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2],是及时、准确处置包括重大食物中毒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所在,也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内容之一.
作者:王孝文;张国昌;申建业;吕锐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湖北省项目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特别是首针及时接种率,全面推行自毁型注射器,实施安全注射,降低乙肝发病率.方法 加强领导、规范实施;保障项目经费;加强乙肝疫苗、注射器材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接种率;推行自毁型注射器,确保安全注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项目管理和业务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乙肝防治知识;加强督导,不断改进工作质量.结果 项目实施前的2002年,湖北省项目地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32.06%,全程接种率为81.27%,项目实施后的2009年,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4.97%,比2002年提高了196.23%;全程接种率为99.31%,比2002年提高了22.20%.结论 项目采取的策略和各项措施的实施,实现了项目目标,显著提高了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全省实现了安全注射,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率显著下降.
作者:郑莉;蔡碧;唐险峰;蔡哲锋;李琼;杨北方;罗玉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9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张家港市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张家港市2004-2009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484例,年均发病率为5.63/10万,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以0~4岁组人群所占比例高,占全部发病数的26.65%;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占全部病例数的46.90%;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发病多,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4.88%.结论 张家港市细菌性痢疾疫情逐年下降,已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流行因素仍然存在,应继续采取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
作者:邱海岩;黄莉芳;杜国明;包德锋;陈海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为检验餐饮业实施“六T”实务等规范化管理成效,探索实施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方法 对30户实施“六T”实务等规范化管理的餐饮单位采用现场调查、采样检验与实施前的监督评分档案进行对比.结果 30户单位在管理网络建立、场所物品管理、从业人员管理、食品原料采购贮存管理、食品制作加工管理、餐具消毒管理等方面成效明显.结论 餐饮业实施“六T”实务等规范化管理是改变“前场富丽堂皇,后场环境脏乱”现象的有效手段,且可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作者:陆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