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IV急性期感染的检测及其公共卫生学意义

李建军;唐卫明;阎红静;钟斐;欧阳琳;还锡萍;羊海涛;赵金扣

关键词:
摘要:HIV急性期感染(acute HIV infection,AHI)是指体内存在病毒但抗体尚未阳转(血清学方法尚不能检测出抗体阳性)的阶段,早于1985年由Cooper等学者提出.目前普遍认可的诊断标准是EIA(-)、确认结果(-)或可疑,加HIV-RNA水平大于50,000拷贝/毫升或P24抗原(+)[1,2].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延庆县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水平分析

    目的 掌握人群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水平,预测发病危险性及趋势.方法 按照随机方法选择10个村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每年龄组各抽取本市及流动人口各11人进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延庆县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较高,随着年龄增长,Ⅰ、Ⅱ、Ⅲ型GMT均出现高-低-稍高的变化趋势;不同性别人群抗体阳性率及GMT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CMY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户籍人群Ⅰ、Ⅲ型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Ⅱ型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Ⅰ、Ⅱ、Ⅲ型GMT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延庆县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水平较高,CMT水平高低不等.

    作者:狄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7年萍乡市甲乙类传染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萍乡市甲乙类传染病特征,为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萍乡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萍乡市共报告16种乙类传染病6 814例,发病率371.46/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构成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发病前五位疾病较上年度无明显变化,仍然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淋病;艾滋病已成为萍乡市传染病死亡的首位死因.结论 预防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痢疾、淋病的监控力度,进一步抓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快艾滋病救治体系建设.

    作者:汤伊妮;杜敏;罗清华;张春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南昌市疾控机构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目的 调查与分析南昌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体系建设现状,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设计调查表,对疾控机构体系建设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结果 南昌市疾控机构工作人员以业务人员居多,占79.34%;职称以主管医(技)师居多,占30.44%;学历以本科和大专居多,占52.2%;各级疾控机构用房均得到改善;但是政府对疾控机构的业务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结论 全市疾控机构体系建设呈现不平衡发展状态,市级与县(区)级、城区与农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作者:陈盛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低年级医学院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某医学院整群抽取1 250名低年级大学生,以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99.68%的学生听说过艾滋病,94.62%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低年级医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传媒、报纸杂志和学校教育.他们对艾滋病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知晓率分别为98.88%、97.60%、81.65%,但只有34.08%的学生知道蚊虫叮咬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对待艾滋病病人态度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矛盾和恐惧心理,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隔离的有331人,占26.57%.结论 低年级医学生具有一定的艾滋病知识,但仍有欠缺,对传播途径存在着认识误区,提示在医学院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作者:龚伟志;姚应水;安洲;康耀文;陈燕;金岳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番茄红素对前胃癌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建立小鼠前胃癌模型,探讨番茄红素对前胃癌小鼠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KM小鼠随机分成5组,实验组饲喂高、中、低不同剂量的番茄红素饲料,阳性与正常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实验组与阳性组灌喂含B(a)P的色拉油(浓度为5mg/mL),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色拉油,每周2次,共8次.建立前胃癌模型,24周后处死动物,观察血清与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番茄红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给予番茄红素后能降低前胃癌的发生率;番茄红素还能够提高小鼠SOD、GSH、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结论 番茄红素具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抗氧化酶功能,降低脂类氧化产物MDA有关.

    作者:肖白曼;王海霞;王吉刚;张剑锋;万丽葵;潘洪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南雄市居民死亡模式十年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南雄市农村地区居民死亡模式十年间的变化,为干预对策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分类法(ICD-1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疾病的粗死亡率和构成比.结果 肿瘤、损伤中毒外部原因、消化道疾病的粗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粗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在重点干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调整防控策略,加大对肿瘤、损伤中毒外部原因、消化道等疾病的干预力度,减少其对居民疾病负担,延长寿命.

    作者:邬香华;叶春福;欧阳效金;刘小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响水县实施儿童免疫规划票据化管理的做法与成效

    目的 完善免疫服务形式,规范预防接种行为;落实国家惠民政策,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适龄儿童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方法 对适龄儿童发放预防接种票据,凭票免费接种.结果 提高了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实施免疫规划票据化管理一年来,儿童基础免疫累计接种率达到了99.8%.使国家的政策真正惠及于民,用票据冲抵二类疫苗56 352针次,减少群众支出308 376元;提升了群众对免疫规划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群众知晓率达到98.0%,满意度97.4%.

    作者:张龙华;王曦;王泽明;马福宝;姜仁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萍乡市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行为干预调查

    目的 通过在安源区湘东区对商业性服务人员(FSWs)实施一年的行为干预措施,提高FSWs艾滋病(AIDS)、性病(STD)知识知晓率,降低其危险行为.方法 对FSWs开展以宣传教育、安全套推广、性病诊疗服务、自愿咨询检测和社区干预网络为主要内容的AIDS综合干预措施,通过比较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及两区性病发病率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40名和187名社区FSWs,研究对象对AIDS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38.50%提高到干预后的83.32%;近1周的商业性行为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的34.29%%提高到64.71%(X2=38.91,P<0.005);能正确使用男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的36.67%上升到66.67%(X2=11.088,p=0.001);安源区干预当年性病发病率比上一年下降29.28%,湘东区下降9.80%;安源区FSWS HIV感染率为0.20%,湘东区FSWS HIV感染率为0.49%.结论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研究对象的AIDS防病知识和安全套使用率,从而降低其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及性病的危险性.

    作者:漆刚;舒红萍;刘力;龙涛;文乐江;谢爱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疗养模式

    目的 探索养成以能量平衡为核心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疗养模式,预防控制代谢紊乱.方法 14天疗养期间通过膳食、运动分析和能量平衡指导,比较疗养初、末、一个月后饮食、运动和有关代谢指标,评价管理效果.结果 控制代谢紊乱的效果:疗养末初见成效,一个月后有显著成效;控制动物性食物总置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作者:曹文娟;陈建勋;杨光华;章蕾;陆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79起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案件分析

    近年来,随着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监管的力度也随之加大,医疗机构内部原未重视的违法情况逐步暴露.对2005~2007年济南市医疗机构因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而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类型、缘由,分析探讨监管对策,以期净化医疗服务市场.

    作者:王孜;于永齐;王玉亮;杨继军;李静;艾蕾;陈伟;杜欣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谷城县HIV/AIDS关怀支持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为切实有效地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支持力度,谷城县以2004年启动的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和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实施入手,充分发挥多部门协作的优势,帮助全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养殖、种植、建沼气等生产自救活动,建立社区关怀网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家庭提供心理关怀和家庭护理服务,艾滋病患者的关怀支持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廖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开拓创新科学管理加快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近年来,邹城市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争取政策为抓手,以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为突破,以绩效考评奖惩为动力,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大卫生环境,构建大防控网络,落实大预防措施,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的改革、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开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永嘉县学生风疹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学生风疹免疫状况,为有效控制风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3所学校未患过风疹的健康学生247人,其中小学65人,初中120人,高中62人.每人采集静脉血3ml,采用ELISA法检测风疹IgM、IgG.结果 247份血清中,IgM(+)、IgG(±)者42人,占17%,其中小学和初中共38人,占90.5%;IgM(-)、IgG(+)者177人,占71.66%,其中小学和初中共129人,占72.9%;IgM(-)、IgG(-)者28人,占11.34%.结论 近期内学生风疹病毒感染率较高,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应加强对小学、初中的风疹防控工作,防止风疹疫情扩散蔓延.

    作者:胡得意;林忠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卫生监督信息编刊分析与体会

    卫生监督信息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结归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经验与体会,全方位宣传报道卫生监督工作实效,提升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塑造卫生监督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作为区级卫生监督机构,自1999年12月28日建所以来,注重对卫生监督信息的收集、撰写、审核与编刊工作,编辑刊发的<长宁卫生监督>信息简报,已成为宣传报道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也为上级主管部门掌握卫生监督工作动态,加强区县卫生监督机构交流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作者:郑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中的食谱统计分析及应用

    食物分析是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利用病例对照方法对进餐人员的进餐情况进行分析,计算食谱中各种食物的相对危险度,结合卡方检验,可快速确定可疑食物,为调查取证以及实验室检验提供有用线索.柳州某饭店2008年9月26日晚接待三家婚宴,发生重大事物中毒,患者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呕吐等.

    作者:吕榜军;唐仕雄;宫圭隽;李莎丽;钱琨;吕铁生;王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省市(地)县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建立与运行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江苏省已初步建立了公共卫生体系,拥有一批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管理、医疗救治等方面的专业技术队伍,在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形式、传播方式、社会波及程度不断变化的影响,卫生部门原有的应急反应机制、职能分工、基础条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很多方面已不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要求.

    作者:陈胤忠;冯向明;沈进进;徐杰;姜仁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血生化指标干预前后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增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管理技巧及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对照组糖尿病患者92人、干预组糖尿病患者64人,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载脂蛋白a升高、载脂蛋白b降低,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 该生化指标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说明了患者血脂控制情况的改善.

    作者:沙吉达;郑光;陶恭亮;刘锋;丁朋礼;黄萍萍;杨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居民健康知信行调查

    目的 评估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居民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人住前后生活方式的变化.方法 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548位居民进行调查,对12位居民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新农村社区居民刷牙、洗手、单独使用毛巾等健康行为明显好于普通农村社区居民.结论 新农村社区建设未能明显提高居民健康相关知识和态度.但提高了居民健康相关行为.

    作者:曾伟;叶庆临;廖骏;马林;熊建华;杜慧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九原区粉尘作业工人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调查

    目的 了解九原区粉尘作业工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电图异常状况,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 对九原区1 023名一线粉尘作业男职工进行了血压、血脂、血糖及心电图检测.结果 九原区粉尘作业男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电图异常状况检出率分别为17.79%、29.33%、6.06%、23.75%.且检出率随接触粉尘作业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不同尘龄组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高血压、高血脂及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应进一步制定相应防治对策,通过干预手段更好的降低高血压等相关疾病对一线粉尘作业工人的影响.

    作者:刘江虹;杨埃存;程毓锦;杨少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北京市某疾控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力资源现况,为该机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在岗人员人事信息,从卫生人员的数量、学历、职称等方面对人员的现况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市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总数为622人,未超过编制标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88.3%;年龄构成以30~40岁和40~50岁两个年龄段为主;职称构成以中级为主;学历构成以本科为主;专业构成,防病、卫生、管理、工勤人员分别占总人数的33.9%、33.6%.23.8%和8.7%.结论 此机构的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平衡.需制定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以适应需要.

    作者:王红梅;刘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