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陈林海

关键词:产后出血, 剖宫产术, 子宫切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3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缩乏力18例,胎盘因素10例,软产道损伤6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28例经保守治疗后效果满意,2例行宫腔填塞纱条治疗成功,5例行子宫动脉结扎或子宫次全切除术.无死亡病例.结论 宫缩乏力、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宫腔填塞纱条、子宫动脉结扎是治疗产后出血保留子宫的有效措施.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帕米膦酸二钠与外放射综合治疗肿瘤骨转移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帕米膦酸二钠与外照射综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0例骨转移疼痛患者放疗第1、3天分别用帕米膦酸二钠60 mg、30 mg静脉注射,同时给予放射治疗,生物剂量DT:46Gy左右,观察止疼效果、起效时间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止痛效果:显效50例,有效66例,有效率97%(116/120).起效时间:3 d有效20例,占17%;1周内有效26例,占22%;2周内有效40例,占33%,2周内总有效率占72%(86/120);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与外照射综合治疗骨转移疼痛安全效,方便可行.

    作者:张士义;林松森;段林生;李宝禹;杨焕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2例误诊分析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常造成猝死,以往认为该病罕见,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证明本病并不罕见,然而在临床时有误诊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我院2例急性AD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兵;高建忠;白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社区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社区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对其施行社区管理,时间为6个月,于干预前后进行主观指标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结果 干预组主观指标有改善;较对照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方面均也明显改善.结论 社区管理能改善症状,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体现较高的成本效益.

    作者:谢馨予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商陆抗病毒蛋白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PAP)是从美洲商陆属植物Phytolacca acinosa的不同生长阶段或不同组织中分离和纯化出来的一类具有酶功能的核糖体单链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由于PAP具有特异的细胞毒特性,对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以及广谱的抗病毒生物活性,而受到广大研究者的日益关注,本文就PAP抗病毒作用的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陈瑞烈;林少锐;李忆璇;郑晓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巴曲酶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巴曲酶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7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强的松1 mmg·kg-1·d-1,疗程28 d.治疗组加用巴曲酶0.02~0.05 U·kg-1·d-1,混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缓慢静滴,共10 d.治疗结束后,观察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总胆固醇、血肌酐、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等指标.结果 两组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血清白蛋白上升率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巴曲酶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方亚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iPAP呼吸机对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Ⅱ型呼吸衰竭价值.方法 将64例各种原因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针对病因药物治疗,其余35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通气模式采用S/T模式.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结果 BiPAP呼吸机治疗6 h后PaCO2开始下降,2 d后较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能改善患者的生理参数,减少插管及病死率.

    作者:蔡孝桢;汪和明;李时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气道异物阻塞在儿科健康教育中必要性及方法

    气道异物阻塞是儿科常见急诊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多,可占60%~70%[1].对小儿看管疏忽常常是发生异物吸入的主要原因.年长儿可通过咳嗽反射使异物立即被清除出呼吸道,但年幼儿这种喉的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健全,特别是当大的异物阻塞气道时可立即致命[2].第一现场适当快速的急救可有效地挽救患儿的生命并为院内急救创造了条件.为此,笔者调查了在本院儿科病房5岁以下患儿家长对气道异物阻塞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做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作者:陈继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Child-Pugh分级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统计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在Child-Pugh各级别中的比例,并计算出并发肝性脑病、腹水并发症的比例及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的均数值.结果 肝硬化是否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Child-Pugh分级相关,且大多数出血患者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结论 Child-Pugh分级越重,患者出血危险性越大.

    作者:张学敏;秦宗和;应佑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周期性瘫痪血清肌酶水平的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0年1月1日至2006年1月1日年共收治周期性瘫痪42例,其中38例为低钾型周期型瘫痪,4例为正常血钾型.发病年龄为20~72岁.血钾低为1.52 mmol/L.所有患者均给予血清肌酶的的检测.检测的方法发现有16例患者血清肌酸肌酶增高,并分析肌酶增高的原因.

    作者:林海燕;周江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丘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穿刺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的疗效,其中20例出血量>15 ml的丘脑出血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使用YL-1型穿刺针和技术)及脑室引流术治疗,12例出血量<10 ml的丘脑出血采用非手术治疗.结果 12例血肿量<10 ml的丘脑出血,经保守治疗均获得痊愈;20例血肿量>15 ml的丘脑出血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及脑室引流术治疗,其中2例死于脑干继发性损伤,3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5例术后3~6个月随访:ADLⅠ级6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1例.结论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及脑室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可较大地改善疗效和预后.

    作者:杨松;兰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儿慢性咳嗽104例病因分析

    咳嗽是儿科门诊的主要就诊症状,包括持续或反复较长时间的咳嗽.目前较倾向于把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者,时间≥8周、胸片无明显异常者定义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现将104例资料相对完整的病例作一临床总结.

    作者:许亚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早期应用血必净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血必净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3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2例、治疗组154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医院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肾功能等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FMA评分、MBI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医院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异常、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血必净治疗可改善脑梗死的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逢俭;陈湛愔;梁秀竹;林海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关节扩张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关节扩张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A组:二丙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二钠3.5 mg、0.25%利多卡因40 ml注入肩关节腔内.B组:二丙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二钠3.5 mg、0.25%利多卡因40 ml行肩周肌肉起止点痛点注射.疗程结束后1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100%,B组总有效率67.6%,A组疗效明显好于B组疗效,A、B两组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扩张法对于缓解疼痛和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顺;郭建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儿慢性咳嗽50例临床分析

    咳嗽是儿童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在我院儿科门诊每天就诊儿童中有70%~80%是以发热伴咳嗽或单纯咳嗽就诊.慢性咳嗽定义为连续咳嗽持续3周以上,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的或唯一的症状,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其病因较为复杂[1].现对我院儿科临床诊治的5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章风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ell麻痹早期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Bell麻痹早期治疗的佳方法.方法 将103例Bell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合用三七总皂苷组(35例,A组)、地塞米松组(34例,B组)、三七总皂苷组(34例、C组),各组基础治疗均采用泛昔洛韦等药物及早期康复治疗,均在发病7 d内给予相应治疗.采用H-B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面神经麻痹等级.结果 治疗前三组H-B面瘫等级分布具有可比性.治疗1个月三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恢复经K-W秩和检验,P值为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每两组比较,A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2,P值均小于0.05);而B组与C组之间面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393,P>0.05),按百分比做疗效比较,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均分别为100%,治愈与显效总和:A组为97%,B组为68%,C组为59%.A组疗效明显优于B、C组,而B、C组间疗效大致相同.结论 地塞米松合用三七总皂苷综合治疗对Bell麻痹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一种药物治疗.

    作者:陈世群;王艺东;潘经锐;刘中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压电烧伤截肢患者的护理

    电烧伤是人体与电源直接接触后电源进入人体,转变为热能而造成大量深部组织.如肌肉、神经、血管、骨骼等坏死.高压电烧伤后局部组织毁损严重,截肢率较高,常造成患者终生残废,使患者存在一系列的心理负担及悲观情绪.为使患者早日康复,不但要做好常规护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腹外科术后并发出血病因分析与治疗

    目的 分析总结腹外科术后并发出血的病因及治疗,预防和遏制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年至2005年间48例腹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肠吻合口出血,腹腔渗血,脏器切除及切口出血等,出血量200~800 ml不等.22例分别经2次或3次手术止血,26例采用各种方法保守止血,总治愈率100%.结论 腹外科术后并发出血,主要是术中止血不牢靠,其次是电刀等应用不当,凝血机制不好等.

    作者:那继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纤维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小节)180例分析

    声带息肉(小节)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我们用纤维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小节)18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孙余才;荣现玲;张秋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负压辅助旋转切割系统在乳腺良性肿瘤的应用

    目的 比较Mammotome和Vacora两个不同的系统,在超声引导下负压辅助旋转切割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方面的不同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术前B超和钼靶检查乳腺肿瘤直径≤2 cm,55例良性肿瘤病例.Ⅰ组3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完全切除肿瘤;Ⅱ组2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Vacora完全切除肿瘤.平均随访3个月.结果 Ⅰ组35例患者共切除68个肿块,有1例病灶残留;Ⅱ组20例患者共切除37个肿块,有4例病灶残留或复发.手术操作时间:Ⅰ组平均操作时间25.03 min,Ⅱ组平均操作时间50.03min.结论 Mammotome系统和Vacora系统在临床效能方面相似,但Mammotome系统能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比较适合切除肿瘤较大,质地偏硬或有钙化的肿块.

    作者:洪中武;王蓓;樊静;傅健飞;祝骁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气囊导尿管引起尿道损伤20例临床分析

    气囊导尿管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内固定可靠,但也因气囊导尿管引起医源性尿道损伤的病例时有出现.我院自1996年至2005年间因使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而导致男性尿道损伤2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周凌阳;朱立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