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条形码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样品管理中的应用

邱晓枫;赵敏;程彬;李学梅;魏根娣;姚怀芳

关键词:条形码, 疾病预防控制, 样品管理
摘要:目的 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样品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方法 在原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软件上连接条形码技术,用于样品受理、送检、接收的整个样品收发工作流程.结果 样品条形码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差错,方便检验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获取信息.结论 条形码技术是实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样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论认真开展餐饮业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必要性

    为探讨认真开展餐饮业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必要性,笔者于2007年1~3月对随州市1 323家餐饮业单位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及餐饮业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在随州市餐饮业当中几乎是0开展(0.83%),食品卫生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也说明,现行卫生监督工作的方针和策略是错误的;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应放在认真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上,应放在严把卫生许可关上.

    作者:徐启安;陈秀丽;冷军;魏全富;方长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汉中市1999~2006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汉中地处秦岭山脉以南,气候潮湿,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900mm以上,水资源特别丰富.汉中市共有自来水厂16家,仅能满足城市人口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许多单位和村镇用水大多采用自主打井,自备分散式供水的方式,供生产生活用水.对全市水源水的卫生状况和供水水质进行了连续8年的跟踪监测调查,现将结果统计分析.

    作者:张木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北京市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现状、问题与抉择

    针对北京市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的现状,分析出二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选择:厘清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的关系,成立社区公共卫生专门管理机构,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扭转医疗、卫生服务主体的状态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险制度相结合的思路.

    作者:戴卫东;陶秀彬;王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武汉市建筑业农民工健康知识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市建筑业农民工健康知识需求情况.方法 对600名武汉建筑业农民工进行调查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作内容完全相同的问卷调查,对需求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农民工健康教育需求增加,获得和希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节目、报纸、杂志或其他读物.结论 在开展农民工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知识宣传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的健康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作者:吴莉莉;李俊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实行GMP管理保健食品企业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对药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定技术规范,在国际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但正式在我国的食品行业实施不到十年时间.

    作者:董鹤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6年榆次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目的 了解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情况.方法 2006年7月对榆次区33家医疗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2005年7月1日~2006年6月30日法定报告传染病15种(乙类11种、丙类4种)1 557例,漏报率为0.26%.乙类传染病1 200例,无漏报病例.丙类传染病357例,漏报率为1.12%.流行性腮腺炎漏报率为3.42%.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10.53%.结论 榆次区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乡镇级高于市区级.

    作者:李翠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苏州市区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的思考

    目的 建立苏州市区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系统.方法 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技术储备,加强体系建设.结果 监测应急预案主要涉及预防、分级、上报、协调、检验、完善、后勤保障、健康评价等环节.苏州市区饮用水突发事件检测组织体系、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基本完备.结论 应急监测工作是饮用水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的基础,是应急处理的决策依据.

    作者:李建;李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黑龙江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为了解黑龙江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流行因素,总结麻疹防控经验,对黑龙江省2006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显示,2006年黑龙江省共报告麻疹病例3 428例,报告发病率8.93/10万.0岁组儿童815例,占总病例的23.8%;15岁以上成人病例为1 558例,占总病例的45.4%,发病年龄呈双向移位现象.易感人群的积累、流动人口增加、院内感染等是造成麻疹流行的主要因素.

    作者:马玉杰;安志杰;薄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的法律思考

    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由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引发的法律纠纷日渐增多,依法妥善处理好这类纠纷,对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但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使一些不良反应纠纷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难以保障,影响了国家免疫规划目标的实现.

    作者:李振伟;董爱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艾滋病防控中卫生监督的工作重点

    1 对医疗机构的监督1.1 疫情报告和监测按照《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时应按要求及时上报;国家还建立了艾滋病的专项监测,如哨点监测、行为监测、自愿咨询监测等,医疗机构应按要求履行监测职责.

    作者:王书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以生态学观点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

    自社会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以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意外伤害、癌症、心理疾患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与环境污染、职业性危害、社会压力增加、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运动量减少等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1].与此同时,一些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也与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有密切的关系[2].作为承担促进和守护公众健康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面临新的威胁健康的形势时,如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健康问题,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高公众健康素质至关重要.

    作者:彭朝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江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能力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学校构成情况,抽取4个设区市及其所辖的6个县,调查学校200所,老师400名,学生998人,学校疫情报告人146人.调查内容主要为饮食饮水、卫生保健、生活环境、疫情监测、应急工作、宣传与培训等.结果 26%的学校设置了医务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足量保健医生的学校仅占14%.住宿学生多寝室的人均面积小于2m2的学校占42%.78%的学校饮用水为非自来水,仅有1%的学校饮用水消毒工作完全合格.61%的学校食堂不合格.38%的学校疫情报告人不了解晨检工作.结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应配备足量保健医生,加强对学校疾病控制技术指导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袁辉;程慧健;罗利群;王健;付俊杰;唐松;胡佳;刘磊;贾忠彬;王小文;宗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闵行区结核病防治的对策

    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中一项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的大事,历来是党和政府重视、关怀的工作.国务院、卫生部和市卫生局都制订了结核病防治的中长期规划,每年召开各类专题会议,下发有关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文件,使结核病防治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闵行区卫生局依据国家和上海市结核病防治规范和要求,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经济的管理措施,提高了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作者:王跃;许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吉林省儿童常规免疫不同服务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对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需求的提高,对免疫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探索适合不同地区常规免疫需求的免疫服务模式,改进常规免疫服务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为全省制定适宜的免疫服务策略提供依据,在全省选择3个县开展儿童常规免疫不同服务模式实施效果研究.

    作者:陈超;林琳;郑文毅;张运祥;田新;曹风瑞;刘影;李大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从居民饮食现状谈膳食营养教育的策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据2005年朝阳区死因统计结果显示,仅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就达5 947人,占全部死亡总数的72.91%.

    作者:徐晓莉;杨军;刘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试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通过对美国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简要分析,结合非典后我国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阐述了如何通过政府职能,实现社会资源协同运作,从而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作者:郑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的 对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调查分析.方法 对疾控机构人员数量分布、学历、职称等方面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结果 疾控人员总量(1.96/万人)基本满足要求,但人员数量、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分布不平衡.结论 太原市疾控机构对年青、高素质疾控人才有较大需求量,对在职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和项目培训等以提高专业素质.

    作者:郝福华;杨俊梅;赵桂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宝鸡市法定传染病诊断符合率现况分析

    目的 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全市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12个区、县疾控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传染病诊断符合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存在差异.核实569例乙肝病例,诊断符合率为64.32%;核实328例菌痢病例,诊断符合率为65.55%.结论 传染病诊断准确性已经成为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应加强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和传染病的核实诊断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严钏元;包风云;张克俭;田辉;郭晓琨;陈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卫生行政执法活动中的主要期限

    1 概念1.1 期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卫生行政执法活动中行政机关(复议机关、人民法院)、行政相对人(申请人、当事人)应当遵守的时限.

    作者:方冬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对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面临问题的几点思考

    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发展不均衡等,提出了综合医院参与卫生服务,社会各界支持社区卫生发展,从政府部门、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社区居民三方面改变自身意识、行为,打破阻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怪圈的建议.

    作者:任涛;胡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