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辉;程慧健;罗利群;王健;付俊杰;唐松;胡佳;刘磊;贾忠彬;王小文;宗俊
目的 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样品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方法 在原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软件上连接条形码技术,用于样品受理、送检、接收的整个样品收发工作流程.结果 样品条形码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差错,方便检验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获取信息.结论 条形码技术是实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样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邱晓枫;赵敏;程彬;李学梅;魏根娣;姚怀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探讨认真开展餐饮业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必要性,笔者于2007年1~3月对随州市1 323家餐饮业单位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及餐饮业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在随州市餐饮业当中几乎是0开展(0.83%),食品卫生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也说明,现行卫生监督工作的方针和策略是错误的;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应放在认真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上,应放在严把卫生许可关上.
作者:徐启安;陈秀丽;冷军;魏全富;方长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准确把握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作者:杨维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曾是邹城市流行较广、发病较多、危害严重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多年防治,1992年达到基本控制区标准,并通过山东省、济宁市卫生、畜牧部门的考核验收.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济宁市的梁山县局部地区的人、畜间出现了布病疫情.
作者:孔德怡;解瑞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对医疗机构的监督1.1 疫情报告和监测按照《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时应按要求及时上报;国家还建立了艾滋病的专项监测,如哨点监测、行为监测、自愿咨询监测等,医疗机构应按要求履行监测职责.
作者:王书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解黑龙江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流行因素,总结麻疹防控经验,对黑龙江省2006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显示,2006年黑龙江省共报告麻疹病例3 428例,报告发病率8.93/10万.0岁组儿童815例,占总病例的23.8%;15岁以上成人病例为1 558例,占总病例的45.4%,发病年龄呈双向移位现象.易感人群的积累、流动人口增加、院内感染等是造成麻疹流行的主要因素.
作者:马玉杰;安志杰;薄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与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根据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大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于2005年在全市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推行了卫生安全管理员制度,对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管理员实行了资格审查、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监督检查、表彰奖励制度[1].经过二年运作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雁宏;孙占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自社会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以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意外伤害、癌症、心理疾患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与环境污染、职业性危害、社会压力增加、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运动量减少等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1].与此同时,一些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也与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有密切的关系[2].作为承担促进和守护公众健康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面临新的威胁健康的形势时,如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健康问题,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高公众健康素质至关重要.
作者:彭朝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发展不均衡等,提出了综合医院参与卫生服务,社会各界支持社区卫生发展,从政府部门、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社区居民三方面改变自身意识、行为,打破阻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怪圈的建议.
作者:任涛;胡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就政府层面设立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一探索分析.1 政府层面建立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的必要性1.1 政府层面建立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但农村公共卫生的地位和作用在地方政府的全局工作中显得不太突出和重要,由此决定了农村公共卫生在地方政府中仍被看成是卫生部门的事,造成部分工作无法启动或打不开局面.
作者:程志华;许国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县辖区内医疗机构对可疑肺结核病人的报告、转诊情况,从而提高转诊到位率.方法 对2005年收到的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卡、病人的转诊单、结核病人登记本与各医疗机构门诊核对到位情况等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到结核病疫情报告卡325张,转诊单220张,转诊率67.69%;县级医疗单位共转诊200例,转诊到位113例,到位率56.5%;乡镇卫生院转诊20例,到位9例,到位率45%.结论 县级医疗机构是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来源,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结核病疫情报告及转诊制度,规范转诊程序,防止截留结核病人现象的发生,以提高转诊到位率.
作者:王娅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学校构成情况,抽取4个设区市及其所辖的6个县,调查学校200所,老师400名,学生998人,学校疫情报告人146人.调查内容主要为饮食饮水、卫生保健、生活环境、疫情监测、应急工作、宣传与培训等.结果 26%的学校设置了医务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足量保健医生的学校仅占14%.住宿学生多寝室的人均面积小于2m2的学校占42%.78%的学校饮用水为非自来水,仅有1%的学校饮用水消毒工作完全合格.61%的学校食堂不合格.38%的学校疫情报告人不了解晨检工作.结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应配备足量保健医生,加强对学校疾病控制技术指导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袁辉;程慧健;罗利群;王健;付俊杰;唐松;胡佳;刘磊;贾忠彬;王小文;宗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建筑业农民工健康知识需求情况.方法 对600名武汉建筑业农民工进行调查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作内容完全相同的问卷调查,对需求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农民工健康教育需求增加,获得和希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节目、报纸、杂志或其他读物.结论 在开展农民工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知识宣传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的健康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作者:吴莉莉;李俊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全市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12个区、县疾控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传染病诊断符合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存在差异.核实569例乙肝病例,诊断符合率为64.32%;核实328例菌痢病例,诊断符合率为65.55%.结论 传染病诊断准确性已经成为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应加强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和传染病的核实诊断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严钏元;包风云;张克俭;田辉;郭晓琨;陈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由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引发的法律纠纷日渐增多,依法妥善处理好这类纠纷,对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但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使一些不良反应纠纷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难以保障,影响了国家免疫规划目标的实现.
作者:李振伟;董爱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食物中毒事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它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影响性大的特点,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食物中毒事件在处理或干预时,如果方法偏差、处理不及时、应对不正确,往往会诱发社会问题,从而导致危机,演变为社会安全事件,将对社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因此,在处理食物中毒事件时,卫生监督机构如何快速准确地收集食物中毒信息,正确、科学地制订干预方案,避免中毒事件演变为社会安全事件,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唐德军;聂刚;彭淑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邹城市卫生防疫站扎实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发挥民主管理作用,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促进了全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
作者:刘开军;程学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暴发和流行规律,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开展流感监测和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网络实验室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实验对病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06年春季本市共报告局部暴发流感疫情11起,流感样病例193例,对7起疫情采集鼻咽拭子标本43份,分离流感病毒26份,分离阳性率为60.47%(26/43),均为乙型流感病毒株(Victoria系).结论 无锡市2006年春季流感暴发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暴发时间集中在2006年的2月中旬至4月中旬,引起流感暴发的毒株为Victoria系乙型流感病毒.
作者:缪小兰;尤凤兴;吉杏生;丁珊;季亚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当地性病流行状况和趋势.方法 通过对当地性病疫情报告卡进行整理、统计,采用前后对比和比例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林芝地区性病疫情逐年增长,发病率已高于全国和西藏自治区的平均水平,除HIV/AIDS外其它7种性病均有报告.结论 林芝地区的性病疫情流行状况和趋势不容乐观,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塔嘎;果洛;曹艳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情况.方法 2006年7月对榆次区33家医疗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2005年7月1日~2006年6月30日法定报告传染病15种(乙类11种、丙类4种)1 557例,漏报率为0.26%.乙类传染病1 200例,无漏报病例.丙类传染病357例,漏报率为1.12%.流行性腮腺炎漏报率为3.42%.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10.53%.结论 榆次区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乡镇级高于市区级.
作者:李翠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