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懿;王宝江
目的 建立苏州市区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系统.方法 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技术储备,加强体系建设.结果 监测应急预案主要涉及预防、分级、上报、协调、检验、完善、后勤保障、健康评价等环节.苏州市区饮用水突发事件检测组织体系、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基本完备.结论 应急监测工作是饮用水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的基础,是应急处理的决策依据.
作者:李建;李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曾是邹城市流行较广、发病较多、危害严重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多年防治,1992年达到基本控制区标准,并通过山东省、济宁市卫生、畜牧部门的考核验收.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济宁市的梁山县局部地区的人、畜间出现了布病疫情.
作者:孔德怡;解瑞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样品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方法 在原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软件上连接条形码技术,用于样品受理、送检、接收的整个样品收发工作流程.结果 样品条形码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差错,方便检验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获取信息.结论 条形码技术是实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样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邱晓枫;赵敏;程彬;李学梅;魏根娣;姚怀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对医疗机构的监督1.1 疫情报告和监测按照《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时应按要求及时上报;国家还建立了艾滋病的专项监测,如哨点监测、行为监测、自愿咨询监测等,医疗机构应按要求履行监测职责.
作者:王书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学校构成情况,抽取4个设区市及其所辖的6个县,调查学校200所,老师400名,学生998人,学校疫情报告人146人.调查内容主要为饮食饮水、卫生保健、生活环境、疫情监测、应急工作、宣传与培训等.结果 26%的学校设置了医务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足量保健医生的学校仅占14%.住宿学生多寝室的人均面积小于2m2的学校占42%.78%的学校饮用水为非自来水,仅有1%的学校饮用水消毒工作完全合格.61%的学校食堂不合格.38%的学校疫情报告人不了解晨检工作.结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应配备足量保健医生,加强对学校疾病控制技术指导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袁辉;程慧健;罗利群;王健;付俊杰;唐松;胡佳;刘磊;贾忠彬;王小文;宗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政府《关于印发〈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昆政发[2004]32号)和市编委《关于同意在开发区和各镇设立预防保健所的批复》(昆编[2004]25号)精神,市卫生局分别印发《昆山市镇级预防保健所组建方案》、《昆山市市镇两级公共卫生机构层级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朱培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4年2月25日下午,厦门市思明区发生一起涉及5所幼儿园32名教师的食物中毒事件,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证实这是一起食用未煮熟菜豆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作者:邓辉强;陈颖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高校医护人员向学生提供性/生殖健康服务的知识、态度、能力及面临的困难,探讨如何改进满足学生性/生殖健康需求的优质服务.方法 以不记名问卷方式对昆明市10所高校234名高校医护人员进行性健康服务KAP调查,并用SPSS 1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66.67%的被调查人员支持对大学生开展性健康优质服务,90.17%的人表示愿意积极主动给予学生帮助,但76.07%被调查者反映缺乏生殖健康相关知识,19.66%羞于开展此项服务(无男女差异).结论 在HIV高流行的云南开展性健康优质服务已势在必行;高校医护人员生殖健康服务能力急待提高.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满足青年性/生殖健康需求多层面服务平台将是高校PHC努力的方向.
作者:马承鹏;张河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针对北京市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的现状,分析出二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选择:厘清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的关系,成立社区公共卫生专门管理机构,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扭转医疗、卫生服务主体的状态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险制度相结合的思路.
作者:戴卫东;陶秀彬;王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对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增进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鼓楼区已初步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培养制度,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唐伯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龙岗区是深圳市的一个大区,下设13个街道办事处,全区人口三百多万,企业七千多家.为了解龙岗区的职业卫生现状,通过收集龙岗区2003~2005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行业分布、接触各种有毒有害作业工人数量、职业病发生情况、职业病多发行业等信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曹乐胜;段小贝;林琳;张茂棠;刘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概念1.1 期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卫生行政执法活动中行政机关(复议机关、人民法院)、行政相对人(申请人、当事人)应当遵守的时限.
作者:方冬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儿童麻疹的发病特点与危险因素,以利有效预防和早期控制直至终消灭麻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2000年诊治的麻疹206例,将确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72例为接种组,无接种史的134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麻疹疫苗接种组较未接种组症状轻,病程短,合并症少,恢复快,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麻疹发病年龄后移,发病季节高峰呈动态变化,潜在危险因素主要为症状及并发症变迁、免疫空白、无效接种、社会环境因素等.结论 加强基层预防接种的监管力度,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杜绝免疫空白及无效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直至消灭麻疹发生的基本的措施.
作者:薛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当地性病流行状况和趋势.方法 通过对当地性病疫情报告卡进行整理、统计,采用前后对比和比例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林芝地区性病疫情逐年增长,发病率已高于全国和西藏自治区的平均水平,除HIV/AIDS外其它7种性病均有报告.结论 林芝地区的性病疫情流行状况和趋势不容乐观,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塔嘎;果洛;曹艳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评价合理投入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目标的卫生经济学效益.方法 对天津市某区2005年1~6月的流行性腮腺炎爆发进行分析.随机抽取就诊的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61例,结合治疗情况,电话调查其相应的家庭经济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结果 接种1剂次MMR与2剂次MMR的成本-效益比(即:接种MMR三联疫苗的成本与患病后损失的直接和间接费用之比)分别为1:2.38和1:1.23.结论 MMR疫苗对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而且显示出经济效益优势.
作者:高俐;左丽娟;来宝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探讨认真开展餐饮业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必要性,笔者于2007年1~3月对随州市1 323家餐饮业单位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及餐饮业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在随州市餐饮业当中几乎是0开展(0.83%),食品卫生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也说明,现行卫生监督工作的方针和策略是错误的;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应放在认真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上,应放在严把卫生许可关上.
作者:徐启安;陈秀丽;冷军;魏全富;方长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情况.方法 2006年7月对榆次区33家医疗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2005年7月1日~2006年6月30日法定报告传染病15种(乙类11种、丙类4种)1 557例,漏报率为0.26%.乙类传染病1 200例,无漏报病例.丙类传染病357例,漏报率为1.12%.流行性腮腺炎漏报率为3.42%.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10.53%.结论 榆次区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乡镇级高于市区级.
作者:李翠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暴发和流行规律,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开展流感监测和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网络实验室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实验对病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06年春季本市共报告局部暴发流感疫情11起,流感样病例193例,对7起疫情采集鼻咽拭子标本43份,分离流感病毒26份,分离阳性率为60.47%(26/43),均为乙型流感病毒株(Victoria系).结论 无锡市2006年春季流感暴发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暴发时间集中在2006年的2月中旬至4月中旬,引起流感暴发的毒株为Victoria系乙型流感病毒.
作者:缪小兰;尤凤兴;吉杏生;丁珊;季亚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解黑龙江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流行因素,总结麻疹防控经验,对黑龙江省2006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显示,2006年黑龙江省共报告麻疹病例3 428例,报告发病率8.93/10万.0岁组儿童815例,占总病例的23.8%;15岁以上成人病例为1 558例,占总病例的45.4%,发病年龄呈双向移位现象.易感人群的积累、流动人口增加、院内感染等是造成麻疹流行的主要因素.
作者:马玉杰;安志杰;薄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食物中毒事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它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影响性大的特点,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食物中毒事件在处理或干预时,如果方法偏差、处理不及时、应对不正确,往往会诱发社会问题,从而导致危机,演变为社会安全事件,将对社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因此,在处理食物中毒事件时,卫生监督机构如何快速准确地收集食物中毒信息,正确、科学地制订干预方案,避免中毒事件演变为社会安全事件,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唐德军;聂刚;彭淑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