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夏秋季节蛋糕裱花制作环节表面大肠菌群污染状况调查

杨忠义;娄峰阁

关键词:蛋糕裱花, 大肠菌群, 制作环节表面
摘要:为了解夏秋季节蛋糕裱花制作环节表面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随机采集52家蛋糕裱花制作间的548件制作环节表面样品进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发现制作环节表面总体合格率为64.2%.其中大型超市、餐饮单位和集贸市场的合格率分别为78.1%、64.9%和45.9%(P《0.001);容器、裱花工具、裱花师的手、案板的合格率分别为87.0%、69.3%、54.2%和43.1%(P《0.001);裱花制作间温度≤25℃和》25℃的合格率分别为72.7%和47.2%(P《0.05).提示要加强夏季各类蛋糕裱花制作间的卫生管理和制作环节的清洁消毒及监督控制工作.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方法测算职业病危害防制工作的经费配置

    本文采用两种方法测算全国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防制工作的经费配置,为政策制订者提供参考.

    作者:郑余焕;罗力;于竞进;于明珠;苏海军;汪华;张瑜;刘岭;施培武;雷杰;滕贵明;陈政;屈卫东;吕军;郝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001~2004年邹城市碘缺乏病防治动态观察

    为评价邹城市碘缺乏病防治情况及效果,保障消除碘缺乏病机制的持续运行,邹城市卫生防疫站于2001~2004年分别对8~10岁学龄儿童进行了碘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齐振标;司付旗;张俊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职业病危害防制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研究

    为改观职业病危害防制工作中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文章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角度出发,分别对本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协作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作了明确界定.

    作者:汪华;郑余焕;于竞进;于明珠;苏海军;张瑜;刘岭;施培武;雷杰;滕贵明;陈政;罗力;吕军;陈英耀;郝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依法防治职业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法律制度已经基本健全.随着《职业病防治法》贯彻实施,职业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和救治.但是,通过三年多工作实践认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开展不平衡,职业病危害仍然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是阻碍了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其真正达到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目的,提出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李天琨;谷子博;杨丽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浅议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和讲究食品的色香味、口感、性状和新鲜度,食品工业的发展客观上就需要食品添加剂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是量小作用大,现代的食品工业对食品添加剂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行业是食品生产的上游行业,没有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就没有食品的安全.各国都十分重视对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其中不乏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或多或少有关,本文对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林香娟;庄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修订意见探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已经颁布实施了18年,对改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起了不小作用.但由于《条例》颁布后以及《细则》1991年至今未修订过,加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条例》和《细则》已明显滞后和不适应新形势下公共场所卫生工作的需要,也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要求,加紧修订已是大家的共识,基层的呼声尤为强烈.关于《条例》和《细则》的修订问题,申屠杭[1、2]、胡巅[3]、孟剑英[4]徐英[5]、邵新光[6]及郑金河[7]等都提出了很有见地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李继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论生物制品管理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1 回顾70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内生物制品的生产完全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进行生产、统配和销售,市场秩序规范.各级卫生防疫站按照分配计划和防病具体要求进行分配发放,使得生物制品在疾病的预防控制、减少和降低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工作中发挥了积极显著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生物制品原有的研发、生产、销售经营机制,在经济转型、适应和开发市场、培育和完善市场进程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此同时,卫生防疫机构的卫生事业经费也由过去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下达,实行地方财政包干,卫生防疫专项经费由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省级卫生防疫机构的管理职能在宏观上成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检测、健康教育、预防医学继续教育及科研、培训等业务的技术指导中心;是预防医学科学研究及技术咨询、卫生防病、信息管理和预防保健服务中心.

    作者:戴蔚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探索职业病防治工作新思路

    职业病是指企业、用人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体现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在新的法律框架之下,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得到更大的保障.但无可否认,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正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职业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作者:黄志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免疫接种副反应的预防控制

    随着《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颁布,以及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好免疫接种副反应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重要,如对免疫接种副反应处理不当,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也直接影响免疫规划的顺利实施.因此,正确认识免疫接种反应的问题,掌握接种反应的知识及正确的处理措施,对免疫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群体的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接种疫苗后机体在产生有益的免疫保护反应的同时或之后,发生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称之为免疫接种副反应.大多数免疫接种副反应属正常反应(或一般反应),而且多数是轻微和不会造成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免疫接种副反应的发生与疫苗质量、使用方法和受种者的健康状况有关;由于对禁忌症掌握不当,往往会使反应加重,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何向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实验动物感染出血热病毒引起人间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通过对实验动物感染出血热病毒引起人间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示医学实验人员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实验动物被病毒感染而引发人群发病.方法:临床医生发现病人,结合接触史和出血热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确诊.结果:疫情发生在从事动物实验的医学学生中.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证实本次出血热人群发病的直接原因是实验动物感染出血热病毒造成的,感染人群为10名学生,重症1例、轻型7例、隐性感染者2例,人群感染率为13.16%.实验动物感染率为52.94%.针对疫情的发病特征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控制策略,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结论:实验动物感染出血热病毒引起人间疫情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应加强实验动物感染出血热病毒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在做动物实验前查明实验动物的来源,做相关因素调查和监测,做好自我防护,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作者:胡丽莉;曾华;孙玉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探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立,是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需求,而建立的新型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是在原有的一些科研医疗、预防医学、防疫站等卫生单位基础上,作了相应的调整而建立的,其宗旨是以科研为本,以疾控为中心.原来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及工作方式、业务方向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新挑战,那么,如何继续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做好疾控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探索,笔者认为,这就其必须结合疾控中心的实际,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建立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化氛围,树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形象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孙华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003~2004年绍兴市餐饮企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审结果与分析

    根据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精神,切实推行这一新的卫生监督模式,于2003~2004年在绍兴市餐饮企业中开展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审工作,现将评审结果分析.

    作者:冯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运用HACCP体系控制学生营养餐的食品安全

    为在长春市中小学营养餐中逐步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长春市卫生监督所在示范企业实施了HACCP体系管理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基础和依据.

    作者:孙九玉;孙效玢;崔大伟;易贺庆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沈阳市1007起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卷情况分析

    1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沈阳市卫生监督所2002~2004年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卷、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及卫生监督报告卡,按违法主体、违法行业、案由、案件来源、行政处罚种类、执行方式等内容统计分析.

    作者:王永霞;姜彭嘉;徐忠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夏秋季节蛋糕裱花制作环节表面大肠菌群污染状况调查

    为了解夏秋季节蛋糕裱花制作环节表面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随机采集52家蛋糕裱花制作间的548件制作环节表面样品进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发现制作环节表面总体合格率为64.2%.其中大型超市、餐饮单位和集贸市场的合格率分别为78.1%、64.9%和45.9%(P《0.001);容器、裱花工具、裱花师的手、案板的合格率分别为87.0%、69.3%、54.2%和43.1%(P《0.001);裱花制作间温度≤25℃和》25℃的合格率分别为72.7%和47.2%(P《0.05).提示要加强夏季各类蛋糕裱花制作间的卫生管理和制作环节的清洁消毒及监督控制工作.

    作者:杨忠义;娄峰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一起吊销民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起综合门诊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被吊销的案例分析,说明办大案要案不仅需要行政负责人的魄力,更要有一支过硬的监督队伍,还要有有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同时对卫生监督体制的改革、卫生法律法规的完善、医疗广告市场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作者:丁瑞根;沈定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库底卫生清理消毒策略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合理开发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水利工程项目日渐增多.为保证新建成的水库运行安全,防止水质污染,保护库周及下游人群健康,为水库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在蓄水前必须进行库底清理.库底清理包括卫生清理、固体废物清理、建筑物及构筑物清理、林木清理等,其中重要的卫生清理是保证水质质量,防止水体污染,保护人群健康的重要措施.本文借鉴国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成功经验,结合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供水工程库底卫生清理消毒工作的实施,探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库底卫生清理消毒的策略和方法,为今后水利工程建设库底卫生清理消毒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作者:曹建滨;曹子晶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对486起卫生行政处罚案件的分析

    2004年度对所管辖范围内涉及食品、公共场所、医疗机构、职业卫生、化妆品共五大领域的违法事件进行了查处,全年共办理486起卫生行政处罚案件.

    作者:范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与监督

    公共场所是指人群聚集,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社交、休息、娱乐、体育、参观、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公共场所卫生是研究自然的或人为的各种公共场所环境及其对滞留在这种环境下的人群健康所产生的影响,阐明其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制订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拟定改善公共场所环境所应采取的卫生措施与管理监督方法,以保护人群健康不受损害.

    作者:王铁战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沈阳市医院空气消毒的现状与管理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又是病原微生物污染严重的地方,空气中所含致病微生物的浓度高于一般环境.同时,在医院还存在着健康人与患者之间的特殊接触.因此,加强医院空气消毒,减少与控制因空气污染造成的医院感染是非常必要的.有研究报道,空气中细菌总数达到800cfu/m3以上,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医院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高危易感科室(Ⅱ类环境)等空气中细菌总数控制在200cfu/m3以下,注射室、处置室、急诊各科室(Ⅲ类环境)空气中细菌总数控制在500cfu/m3以下为安全浓度.为使医院各类环境空气中细菌总数达到标准,定期对空气消毒,将对降低与控制医院空气污染造成的医院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李环;马超良;李明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