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典患者的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冲突和协调

关键词:非典患者, 患者隐私权, 公众知情权, 冲突, 自然人, 具体人格权, 个人信息, 私人生活, 社会组织, 群体利益, 权利, 公共利益, 自由, 律赋, 获取, 法人
摘要:1非典患者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冲突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生活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1].知情权则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知悉、获取与法律赋予该主体的权利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自由和权利[2].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市南山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南山区各医院及个体诊所卫生消毒状况.方法:对2002~2003年间区属各医院及个体诊所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年与2003年区镇医院消毒效果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4.4%和97.1%,个体诊所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7.6%和89.8%.结论:区(镇)医院消毒效果优于个体诊所,空气合格率普遍较低,卫生防疫机构要加大力度进行监督检测,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一起B群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沙门氏菌是食物中毒中常见的致病菌,在我国占食物中毒的第一位.主要存在于家禽、家畜的活体内,肉类食品从畜禽的屠宰到烹调的各个环节中,都可受到污染.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5~10月份,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老年、儿童、体弱者多见.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在食用前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在20~30℃条件下大量繁殖,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就一起炊事员将携带的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报告.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形势下如何当好疾控中心主任

    领导者的能力对一个单位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疾病控制中心的主任同样如此,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及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使疾病控制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02~2004年哈尔滨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评价

    为了进一步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就,提高保持无脊灰状态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快速、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是消灭脊灰重要策略之一.哈尔滨市自1992年开始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完善,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不断提高,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为进一步了解本市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找出薄弱环节,做好今后的监测工作,现将2002~2004年哈尔滨市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析职业卫生监督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二年多,各级卫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监督,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摸索和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制约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沈阳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现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市售蔬菜中35种农药残留情况,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和减少蔬菜农药残留的措施,保证消费者的健康.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03年8月、12月和2004年2月对在沈阳市区内9个农贸市场出售的7类蔬菜进行现场采样,合计195份.结果:蔬菜中有18种农药残留,有4.62%的农药残留超过国家标准,而且叶菜和葱蒜类蔬菜中农药残留明显高于其它类蔬菜.结论: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预防和控制农药,特别是高毒性农药的残留.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关于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的探讨

    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使卫生监督职责的执行机构,具体承担着7法、28个条例和400多个部门规章的监督执法任务.卫生监督机构承担着如此庞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监督执法任务,应实行综合执法,综合执法是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指按照行政法治原则和卫生监督的技术性特点,将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卫生行政部门的各项执法职责(包括对社会公共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和场所、医疗卫生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卫生专业人员、卫生专业技术和其他从事与健康相关活动的主体实行许可、准入,进行监督管理,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控制等法定职责)相对集中、综合管理,并按照执法责任制原则划清内部职能,明确责任,将卫生行政执法的日常工作、现场监督任务交付行使卫生监督职责的执行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执行[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体制下有关《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思考和建议

    1987年4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年9月15日卫生部颁布了该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随后卫生部又对<细则>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于1991年3月1日出台了新<细则>.<条例>和<细则>是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的法律依据,为提高我国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卫生监督中心(所,分局)等卫生监督机构.在新体制下,<条例>和<细则>中有些条款不能完全适应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需求.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析香港上海黄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之比较

    黄浦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是上海市主要的商业区,由于其老年人口比例高、人口聚集密度大、外来流动人口多、高楼大厦耸立等特点,与人口高度密集、高度商业化的香港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么在这种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里,应采取什么样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组织管理模式、人员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以应对突发事件、应对危害生命安全事件的打击,从而避免重大社会风险,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商酌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濮阳市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为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科学地对餐饮业实施监督管理,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水平和效能,鼓励企业自律,于2003年4月对濮阳市餐饮业部分单位开始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北京市疾控系统现况调查和分析

    为了解北京地区疾控系统的人员、设备及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疾控中心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依据.我们采取问卷调查、专题小组讨论和现场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疾控中心和18个区县疾控中心的现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北京市及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有人员2 346人.市CDC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共273人(45.7%),中级以上职称311人(52%);区县CDC本科以上人员占21.2%,中级以上职称占39.3%.区县CDC与市CDC设备配备有较大差别,其中郊区县CDC设备配备情况相较城区设备配备情况又有一定差别.研究表明,北京市疾控系统人员编制严重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较少;卫生防病经费不足,基本建设情况有待改善;疾控和监督之间的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02~2004年鼠疫监测分析

    作为市级鼠疫监测点的新罗区位于福建省的西部.1898~19436年曾发生过45次鼠疫流行.红坊、曹溪、城区、适中是重点的疫源地,患病3 110人,死亡2 8556人.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995~2004年黑龙江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为研究和掌握黑龙江省流脑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和消除流脑策略提供依据,现将黑龙江省1995~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对当前卫生监测工作缺位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各地相继进行了卫生防疫机构改革,成立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卫监所、疾控中心),政事分开,各司其职.但是,从各地改革后的实际运行情况看,有些工作没有改革到位,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卫生监督职责的划归和行使,先是卫监所、疾控中心两个机构都争抢卫生监测,后是都不进行卫生监测,使其出现了缺位现象,削弱了政府对社会相关行业的卫生管理和监督,相对损害了公众利益,扰乱了社会公平竞争环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北京市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及需要量的现况调查

    为了解北京市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和到位人员的基本情况,并为首都卫生监督保障体系建设的需求人员编制和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2003年底对全市的20个卫生监督所人员进行了现况调查.全市现有人员编制为1 671,到位1 396人,其中,卫生监督员1 230人,占88.1%.同时参照卫生部<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报批稿)的起草说明中,国内外通用的卫生服务人力需要量测算公式计算,全市卫生监督员需要编制至少比现在翻一番以上,这与<北京市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是相符的.结果说明,<实施意见>的规定是符合实际并易于操作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04年吉林省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状况评估

    1 系统建设情况为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根据卫生部和国家CDC的要求,自2004年1月1日起,吉林省正式启动、逐步完善了以传染病病例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SARS后对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不仅使人们认识到传染病带来的严重危害和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亦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准确定位[1、2].SARS危机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应急机制不健全、组织指挥不灵、信息渠道不畅通等一系列弊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和纽带,成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试论卫生检验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1 检验风险与风险管理卫生检验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检验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检验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检验过程的中断.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03年江苏省部分地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模式访谈结果分析

    江苏省于1998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35对以上近20万人的慢病基线调查,1999年以此为基础制订了<江苏省2000~201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规划>,省内部分地区也相继完成了基线调查和社区诊断报告,这种形势下采取怎样的工作模式开展慢性病的防治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谈医疗机构行政许可审批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范围内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兴办医疗机构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民营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必要补充.南宁市自2003年5月开放医疗市场以来,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本市在医疗机构行政许可审批不完善之处,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