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炜
随着艾滋病、梅毒发病率的增长,献血员感染艾滋病、梅毒也时有发生.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3%AIDS是由输血造成的[1].在我国保证血源相对安全,控制疾病传播,得到了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1995年以后,检测HIV抗体、梅毒非特异抗体、乙肝表面抗原等5项被列入血源检测的常规项目.
作者:王莉莉;孙波;高占杏;杨丽芬;温迎春;金晓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边陲,拥用200万人口,幅员22 488平方公里,共辖三县(市)六区.自1957年建市时起,该市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系统分析传染病流行情况,掌握其规律和特点,是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
作者:王金华;曹志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食物中毒事件或食源性疾患事件依据<食品卫生法>第39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在法理及执法实践中都没有异议.但是,对适用该条文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因果关系以及量罚原则等没有详细规定.笔者曾参与多起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行政处罚,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办案人员对该条文的理解不甚一致.本文试通过逻辑推理、证据学原理、处罚原则等分析,提出看法与同行探讨.
作者:吕胜平;毛建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才队伍,是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作者:胡银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SARS的爆发暴露了我国应急机制的脆弱,尤其是应急机制中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滞后.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建立全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整合卫生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卫生信息公开和共享,建立起有效的危机预警和预防机制,共享医学科技和医学教育信息,提高我国整体的卫生管理水平.
作者:徐金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经两项体制改革诞生的卫生监督所,经历了二年来的艰辛探索,开创性地获取了开局的良好进展,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执法力度不断增强,工作运行机制逐渐步入规范化轨道,依法行使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已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工作业绩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认可,卫生监督所的名声已在社会上家喻户晓.
作者:应小毛;潘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2001年初,沈阳市以原市卫生防疫站为基础,组建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2003年年底,市辖9区和4个县(含1个县级市)完成了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体制改革.为了解沈阳市改革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一步加快机构人力资源建设和疾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于2004年初对13个区县疾控系统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研.
作者:宿鲁;董丽君;苏孟;孙百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进一步加强对桶装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规范桶装饮用水的生产经营秩序,确保老百姓饮用安全、放心的桶装水,2003年青岛市卫生监督所对桶装饮用水进行了专项检查.
作者:任瑞美;杨鸿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从1981年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人至今,艾滋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社会问题,我国艾滋病传播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波及范围不断扩大,感染人群越来越多[1],迅速有效地控制其蔓延,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无疑是好的预防控制措施。本文介绍欧美等国家用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理论和策略,以供借鉴参考.
作者:马瞧勤;潘晓红;杨介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 背景2002年11月份,广东省首例输入性非典病例确诊,卫生部立即明传电报,要求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对此病进行监测,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2003年3月份非典向我国其它省市地区传播,截至6月24日,全国内地除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5省未发生非典疫情外,其余26省均有发病或输入性病例.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为政府卫生防病工作的技术保障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研究及技术服务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3月28日成立,中心成立后,立足于政府防病职能的延伸和技术支撑,功能从原来的传染病防治拓展到控制所有影响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因素,并逐步实现从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从以监测检验为主向以疾病控制和预防医学服务为主的超常规和跨越式转变,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积极探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律和特征,着眼于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加强管理,健全机制,提升综合防病能力,全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作者:季永成;谢忠元;刘守钦;张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党和政府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政府对其卫生事业发展提供资金补助,同时给予相关的收费政策取得部分卫生服务收入.每年各种补助及收入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卫生体制改革以后,国家更是加大了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投入.因此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增强内部审计工作力度是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忆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了加强对中小旅店卫生的监督管理,规范中小旅店卫生管理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按照卫生部的要求,依据<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全国27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监督机构于今年上半年对中小旅店进行了卫生监督执法检查.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社会人群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危害是巨大的,同时,给社会政治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严重的障碍;人类与包括传染病爆发流行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斗争的历史由来已久,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消毒作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超范围开拓、国际政治格局的错综复杂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导致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部分已经控制的传染病成复发态势、生物化学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发生,因此,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应的消毒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仅对消毒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国内外现状、法规及问题进行综述,并就各级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的责任,提出了作者个人的一些建议.
作者:葛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将本地区15年来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总结执法情况,发现问题.同时就切身体会谈几点建议,以进一步促进食品卫生工作向纵深发展.
作者:喻晓芳;孙晓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计划免疫工作内容广泛,而免疫接种是其中主要的一项任务,对其管理,以往大多采取规范化的模式,这种管理方式,虽然面面俱到,但缺乏管理重点,而这是实施监督的内容所在.为此,本文就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在免疫接种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作者:汪永良;汪芬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当今,在全球范围内,各种危害健康的事件不断出现,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显著增加,而CDC作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机构,能否更好地进行疾病控制工作,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中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也就是卫生人力资源的综合实力.而目前我国CDC中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势必影响到CDC当前和未来疾病控制的能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投入不足、管理缺位、CDC人员培养教育的内容和结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是导致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尽快提升我国CDC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职能,加大投入和调控管理的力度;改革现有CDC人员培养教育的体系,强化CDC人力资源管理,造就一批总量和布局合理、高效的防病、控病的卫生人才队伍.
作者:陈莉;樊立华;宋喜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决定,要保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足够的人头、工作和建设发展经费,以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省以下各级党委政府也相应作出决定.但时至今日,地市级以下疾控机构仍然主要靠创收谋生存.
作者:曾巍;范青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掌握息烽县从业人员HBV感染的规律,为以后的卫生监督监测提供依据,于2000年1月~2003年7月对息烽县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HBsAg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肖猛;陈吉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为不断满足人们对心理卫生服务的需求,随机抽取武汉市1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在社区开展心理卫生服务的认识、现有的条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查.结果:54.55%的医务人员对心理卫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基本上没有人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卫生服务专科门诊.讨论:我国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应开展各种心理卫生宣传活动与个别心理服务相结合;开办社区心理卫生服务门诊,满足居民群众寻求心理卫生服务帮助的需要;卫生主管部门要重视对社区卫生中心开展心理卫生服务的督导和管理,在配备资源时应该重点考虑心理卫生服务,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的系统培训.
作者:吴均林;周指明;巫云辉;陈劲;何艳;李淼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