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瞧勤;潘晓红;杨介者
1 事件发生经过2003年8月12日和13日,哈尔滨市某厅基建处组织38名职工及家属,到哈市郊区的某度假村集体食宿.8月14日16:00,该厅基建处向区防疫站报告:从8月13日午后到报告时,就餐者中有16人陆续发生呕吐与腹泻,已于8月14日到省医院住院治疗.
作者:孙锡来;张牧;于振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由于贺州地区生产的月饼细菌指标达不到<国家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7099-1998)要求.为了找出月饼细菌指标不合格的原因,以提高月饼卫生质量,于2002年8月20~22日,贺州市卫生防疫站对贺州地区12家月饼厂生产的月饼进行了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污染状况调查,并对月饼污染细菌中的优势菌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直健;杨以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决定,要保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足够的人头、工作和建设发展经费,以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省以下各级党委政府也相应作出决定.但时至今日,地市级以下疾控机构仍然主要靠创收谋生存.
作者:曾巍;范青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福州地区气温、气湿、降水量、日照、气压等气象因素对传染病消长的影响.方法:根据1993~2002年福州市传染病资料和同期的气温、气湿降水量等气象资料,以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月平均相对湿度对甲肝和肺结核发病,月总降雨量对麻疹发病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月平均相对湿度对麻疹、伤寒发病,月平均气温对霍乱、伤寒、菌痢发病,月平均气压对霍乱、伤寒、菌痢、肺结核发病,月总降雨量对伤寒、菌痢发病,月总日照时数对霍乱、菌痢、伤寒发病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月平均相对湿度、气温,总日照时数对甲肝发病,月平均气温对霍乱发病,月平均相对湿度对麻疹和肺结核发病,月平均气压对伤寒发病,月平均气温、总日照时数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在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中,气象因素是个不可忽视的自然因素.
作者:郑能雄;林云钦;郑高;官陈平;林新武;余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 背景2002年11月份,广东省首例输入性非典病例确诊,卫生部立即明传电报,要求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对此病进行监测,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2003年3月份非典向我国其它省市地区传播,截至6月24日,全国内地除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5省未发生非典疫情外,其余26省均有发病或输入性病例.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伊春市疾病控制中心五年的经费收支,即财政拨款、总支出及总支出中用于个人支出(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障费),用于业务和公务支出的费用,进行计算并建立灰色动态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五年经费收支状况,为财政拨款及内部合理使用经费提供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
作者:齐兴中;徐昆亭;付百年;孟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食物中毒事件或食源性疾患事件依据<食品卫生法>第39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在法理及执法实践中都没有异议.但是,对适用该条文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因果关系以及量罚原则等没有详细规定.笔者曾参与多起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行政处罚,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办案人员对该条文的理解不甚一致.本文试通过逻辑推理、证据学原理、处罚原则等分析,提出看法与同行探讨.
作者:吕胜平;毛建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从1981年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人至今,艾滋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社会问题,我国艾滋病传播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波及范围不断扩大,感染人群越来越多[1],迅速有效地控制其蔓延,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无疑是好的预防控制措施。本文介绍欧美等国家用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理论和策略,以供借鉴参考.
作者:马瞧勤;潘晓红;杨介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才队伍,是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作者:胡银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党和政府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政府对其卫生事业发展提供资金补助,同时给予相关的收费政策取得部分卫生服务收入.每年各种补助及收入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卫生体制改革以后,国家更是加大了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投入.因此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增强内部审计工作力度是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忆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989年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表明,江苏省东台市肠道线虫感染率79.97%,系肠道线虫病高度流行地区.为控制农村肠道线虫病感染,保护劳动力,发展地方经济,1994年起开展对农村肠道线虫病感染控制策略的研究,经过2年探索、3年全面实施、2年巩固三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刘亚民;阮凌霆;杨昌林;梅崇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SARS的爆发暴露了我国应急机制的脆弱,尤其是应急机制中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滞后.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建立全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整合卫生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卫生信息公开和共享,建立起有效的危机预警和预防机制,共享医学科技和医学教育信息,提高我国整体的卫生管理水平.
作者:徐金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边陲,拥用200万人口,幅员22 488平方公里,共辖三县(市)六区.自1957年建市时起,该市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系统分析传染病流行情况,掌握其规律和特点,是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
作者:王金华;曹志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当今,在全球范围内,各种危害健康的事件不断出现,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显著增加,而CDC作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机构,能否更好地进行疾病控制工作,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中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也就是卫生人力资源的综合实力.而目前我国CDC中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势必影响到CDC当前和未来疾病控制的能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投入不足、管理缺位、CDC人员培养教育的内容和结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是导致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尽快提升我国CDC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职能,加大投入和调控管理的力度;改革现有CDC人员培养教育的体系,强化CDC人力资源管理,造就一批总量和布局合理、高效的防病、控病的卫生人才队伍.
作者:陈莉;樊立华;宋喜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了加强对中小旅店卫生的监督管理,规范中小旅店卫生管理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按照卫生部的要求,依据<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全国27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监督机构于今年上半年对中小旅店进行了卫生监督执法检查.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行政机关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制度,方便申请人及时、有效地通过邮寄、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开展网上审批,并为之创造条件.
作者:申屠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2002年冬至2003年春夏,首发于广东的非典疫情肆虐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疫区的广东深受其害,作为夹在高发疫区香港和广州之间的深圳市的疫情形势曾经极其严峻,作为刚刚组建的深圳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受了考验.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福田区抗击非典疫情的主要力量,克服人员少的突出矛盾,勇敢地迎接挑战,胜利地完成抗非典工作任务.尤其在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作者:张世英;田华伟;张雪;黄慈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医院感染已引起当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监督,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2002年1~12月医院内获得性感染397例,并对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徐金华;吴建飞;王建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社会人群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危害是巨大的,同时,给社会政治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严重的障碍;人类与包括传染病爆发流行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斗争的历史由来已久,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消毒作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超范围开拓、国际政治格局的错综复杂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导致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部分已经控制的传染病成复发态势、生物化学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发生,因此,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应的消毒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仅对消毒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国内外现状、法规及问题进行综述,并就各级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的责任,提出了作者个人的一些建议.
作者:葛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仅用30多年的时间,中国人均寿命就从解放前的不到30.5岁提高到1980年的67.8岁,婴儿死亡率从265‰降到47‰.
作者:吴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