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澳大利亚健康促进理念与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陈连生

关键词:澳大利亚, 健康促进, 显著成效, 理论研究, 健康保护, 践活动, 专家, 学习, 生态
摘要:澳大利亚围绕生态大众健康保护积极开展健康促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也获得了世界相关专家的认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市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深圳市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深圳市民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知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可以传染的占96.2%,了解传播途径的占92.7%,四项正向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均为95%以上;90%的人关心或非常关心有关的知识和疫情,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类似的症状,96%的人表示愿意到医院就诊;健康行为实践率-保持居室自然通风为97.1%,不去人群密集场所为77.1%.结论:深圳市快速启动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得市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实践率较高,有效地建立起市民的健康信念.

    作者:蒋丽娟;张顺祥;王文艺;谭湘涛;郭冬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关于艾滋病性病预防教育进入城市社区的几点思考

    当艾滋病的狂飙席卷世界的时候,中国也未能幸免.中国的艾滋病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动员社会上的一切力量积极参与到防治中来是刻不容缓的工作.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人群.

    作者:王维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社区型保健和志愿者解决艾滋病社会问题的思考

    虽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HIV感染继续在全世界扩展,特别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或即将要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不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其卫生保健负担本身就十分沉重,要对付日趋严重的艾滋病流行是十分困难的.

    作者:马瞧勤;龚振宇;潘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604例当场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行政处罚法>实施以后,简易程序在食品卫生行政处罚中得到大量的应用.这对于及时查处违法行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对<行政处罚法>关于简易程序表述的理解上存在片面性,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导致在简易程序的执行上出现一些偏差,造成一些当场行政处罚的不规范甚至不合法.

    作者:鲍志潮;陈功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有关SARS相关问题的探讨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的专家认为: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SARS)目前的病理特征和传播情况来看,该病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人类具有严重威胁的疾病,至今为止已有26个国家数千人感染了SARS.东南亚国家领导人于4月29日在曼谷举行了首脑会议,以寻求策略控制SARS病情的蔓延.

    作者:崔海鸥;左素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2002年10月2日,奉贤区居民石某为儿子订婚,在海之府餐饮公司办酒席5桌,当天晚上6:45开始,参加婚宴的50名就餐者中陆续有27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经调查分析,证实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韩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ARS流行期间北京市部分发热门诊的定性调查

    为了控制SARS在医院门诊和急诊内交叉感染,保证医院的正常诊疗秩序,北京市于4月初开始在医院内陆续开设发热门诊,以便集中收治和隔离SARS病例.随着发热门诊数量的增多,发热门诊本身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我们于2003年5月初进行了定性调查研究.

    作者:孙培源;詹思延;曹广文;刘彦;王诚;敦哲;王炳才;董淑兰;蒲永兰;郭菁;蔡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玄武区居民有关高血压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高血压是目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了解人们对有关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是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进行高血压控制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于2002年12月对南京市玄武区居民进行了调查.

    作者:赵力;李颖囡;张志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从广东非典型肺炎事件看卫生危机的应急处理

    由于受非典型肺炎疫情等影响,今年初广东大部分地区相继出现部分群众盲目抢购药品、醋、米、油、盐等商品的现象,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不法商家乘机哄抬物价.

    作者:杨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桶装水卫生现状调查及开封后保质期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桶装饮用水在城市居民中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但其卫生状况近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北京市桶装饮用水现状,随机抽查20个品牌40桶桶装水进行卫生检验,同时对桶装水开封后的保质期进行探讨.

    作者:李苏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申请实验室国家认可过程中规范样品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为增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市场竞争能力,适应改革的需要,实现实验国家认可,必须按照实验认可评审依据即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的要求建立符合中心实际的实验室质量体系.

    作者:张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关于深化基层防保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加强公共卫生工作,重点在基层,关键在政府.探索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乡镇卫生院院长及防保医生座谈等形式,对全市基层防保体制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作者:严吉丹;吴祖云;李金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云南省近年食物中毒危害分析与对策探讨

    通过对不同场所、不同食品、不同致病因素食物中毒情况及危害进行分析,探索食物中毒发生的危害范围和程度,提出对策与控制措施.

    作者:杨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传染性非典性肺炎与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的思考--陕西科技大学一起个案的分析

    国家于198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建立了法制基础.但是由于对此次新发的由新型变异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认识和准备不足,加之其本身的发病机理、病原学鉴别与诊断、疫苗以及临床特效药都仍在研究之中,因而针对该疾病的防治工作与以往的传染病防治措施相比就有着其特殊性.本文通过对陕西科技大学的一起非典型肺炎群体发病的个案分析,旨在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控制进行思考.结合对该起个案的防治工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建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区与非流行区的诊断标准.2.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快病原学诊断.3.改善流调和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手段;建立应急机制,提高应急能力.

    作者:李光琳;薛义正;马光辉;卢永;李鸿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区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报告系统浅析

    目的:探讨区级疾病控制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中建立应急报告系统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对市疾病控制机构阶段性应急疫情报告的指导,分析本区执行疫情报告系统的可行性和应急性.结果:应建立疫情应急报告信息化网络系统,减少疾病的误诊率、重报率和漏报率,提高报告及时率,杜绝疫情扩散,及早控制疫情.结论:建立健全的疫情应急报告系统是必要的,政府统筹,全民动员,是迅速控制疫情的重要因素.

    作者:唐晓;范建文;张瑞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ARS危机使社会关注公共卫生

    1.公共卫生的概念,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从2002年11月到2003年的春夏之交,由中国广东开始的,波及世界范围的SARS危机使得社会舆论开始重新关注传染性疾病、重新关注公共卫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作者:胡永华;任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衢州市2002年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实施计划免疫以来,衢州市的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90年代发病率基本控制在5/10万左右,但近2年麻疹发病出现上升趋势.从疫情报告分析,麻疹发病有广泛性和局限性特点,即除麻疹发病地区分布较广外,每年总有部分县(市、区)发生麻疹暴发,今年以衢江区为主有5个县(市、区)发生麻疹局部暴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翔;龚晓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定型包装熟肉制品细菌指标监测结果分析

    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已走进千家万户.其品种多、选购便利、易保存、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解超市内保鲜柜经营定型包装熟肉制品的卫生状况,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并为卫生监督监测提供依据.我们对奉贤区食品超市内保鲜柜经营的定型包装熟肉制品进行调查和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俊;王仁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试论卫生监督公开行为

    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民主公开的原则,凡是行政执法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公开制度是人民群众享有的对卫生监督执法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它使得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能够了解卫生监督工作,便于对卫生监督机关进行监督,有利于防止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武断和专横,促进卫生监督机关的廉政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褚庆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黑龙江省1980-2001年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伤寒在黑龙江省的流行特征,制定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黑龙江省1980~2001年伤寒疫情资料系统分析.结果: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伤寒发病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但散发病例时有发生,部分地区仍有暴发流行.分析表明伤寒病以青少年为主,多集中于7~9月,农民、工人和学生发病较多,性别分布差异不显著.结论:可通过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和防护、对易感人群进行伤寒Vi多糖菌苗的预防接种等措施切断伤寒的传播途径,建立人群的免疫屏障,以预防和控制伤寒的流行.

    作者:裴迎新;王晓平;王华庆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