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北省受供血人群经血传播艾滋病自然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陈素良;赵宏儒;张玉琪;赵翠英;李保军;白广义;梁良;陈志强;回延良;王伟;路新利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有偿供血者, 受血者, 自然史
摘要:目的 分析经血感染HIV后的潜伏期和生存期.方法 病例来自河北省籍的受血和有偿供血HIV感染者(包括1995年前后发生的一次性受血后HIV感染者和1995年有偿供血者普查发现的HIV感染者).潜伏期研究对象为354例HIV感染者(142例供血感染和212例受血感染),均在发病前无抗病毒治疗(HAART)史;生存期研究对象为141例艾滋病患者(57例供血感染和84例受血感染),均在发病前后无HAART史,动态观察发病和病后死亡情况.结果 截止2010年12月31日,潜伏期观察组HIV感染者累积患病率为88.70%(314/354),发病强度为9.14/100人年(314/3435.75),中位潜伏期为113个月.供血感染观察组142例,中位潜伏期为112个月;受血感染观察组212例,中位潜伏期为115个月.在生存期观察组,141例于病后34个月内全部死亡,病死强度为204.70/100人年(141/68.88),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其中57例供血感染者在发病后24个月内全部死亡,病死强度为250.66/100人年(57/22.74),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84例受血感染者在发病后34个月内全部死亡,病死强度为182.05/100人年(84/46.14),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结论研究中获得了经血传播艾滋病的自然史,对1995年前后有偿供血和受血感染HIV疫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检人群鸡蛋不耐受与体重指数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目的 探索体检人群鸡蛋不耐受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为鸡蛋不耐受提供病因学线索.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查体进行食物不耐受项目检测的12 766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鸡蛋不耐受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2 766名体检人群鸡蛋不耐受的体检阳性率为28.5%,且不耐受分级与性别相关(P<0.05),女性(36.5%)显著高于男性(24.9%).logistic分析显示,鸡蛋不耐受与性别和BMI显著相关,与男性比较,女性的OR值为1.732(1.590~1.887);与正常体重者比较,体重过轻者的OR值为1.443(1.018~ 2.045).结论 鸡蛋不耐受可能与性别和BMI相关.

    作者:赛晓勇;郑延松;孙玉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国北方农村孕晚期妇女及其新生儿血浆叶酸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孕晚期妇女及其新生儿的血浆叶酸水平,并评价两者的关联性.方法 2009年5-6月在河北省元氏和乐亭县募集孕妇并观察至分娩.募集时收集一般资料,临产前采集孕妇静脉血,分娩时采集新生儿脐带血,获得资料完整的孕妇与新生儿437对.采用微生物法检测血浆叶酸.孕妇血浆叶酸缺乏定义为血浆叶酸<6.8 nmol/L,低于脐带血血浆叶酸水平第10百分位数者定义为新生儿叶酸相对缺乏.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血浆叶酸水平,x2检验比较血浆叶酸缺乏率;采用logistic回归估计孕妇血浆叶酸缺乏与否与新生儿血浆叶酸相对缺乏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按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五分位数分5组,采用线性回归探讨孕妇与新生儿两者的血浆叶酸水平是否存在剂量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新生儿和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比值和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孕晚期妇女血浆叶酸平均水平为8.0(95%CI:7.6~8.5)nmol/L,缺乏率为29.3%;新生儿血浆叶酸平均水平为24.0(95%CI:23.1 ~25.0) nmol/L,缺乏率为0.9%.新生儿血浆叶酸水平是孕妇的3.0倍(t=32.519,P<0.01);新生儿血浆叶酸缺乏率远低于孕妇(x2=137.2,P<0.01).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地区、职业和文化程度后,孕妇血浆叶酸缺乏组的新生儿叶酸相对缺乏的发生风险是正常组的1.96(95%CI:1.02 ~ 3.80)倍;新生儿血浆叶酸水平随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升高而上升(趋势检验P<0.05).新生儿和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比值与孕妇血浆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810,P<0.001).结论 中国北方农村新生儿叶酸营养状况远好于孕晚期妇女;孕晚期妇女与新生儿血浆叶酸水平间存在剂量梯度关系;胎盘对叶酸的主动转运能力随着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降低而增加.

    作者:赵淑华;王琳琳;徐文婕;靳蕾;张乐;刘建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新发感染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HIV血清抗体阳转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8-12月在北京市招募962名MSM,其中809名HIV阴性进入队列,每6个月随访检测HIV抗体,并进行体检和行为学问卷调查.结果 在招募的962名MSM中,HIV感染率为6.34%(61/962).对809名HIV阴性者在第6、12和18个月随访时,队列保持率分别为95.1%(769/809)、85.5%( 692/809)、71.0% (574/809);HIV血清抗体阳转者分别为19、29和17例;HIV新发感染率分别为5.47/100人年、12.37/100人年、6.86/100人年.18个月随访期间的HIV新发感染率为7.59/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25岁(HR=2.32,95%CI:1.39 ~3.87)、认识圈内的朋友数>8个(HR=2.50,95%CI:1.49~4.20)、月经济收入<2000元(HR=1.76,95%CI:1.06~2.95)、近6个月男男性行为人数>4人(HR=3.50,95%CI:2.11 ~5.81)、体检包皮为包茎或包皮过长或较长者(HR=2.47,95%CI:1.50~4.07)和梅毒检测结果阳性(HR=2.62,95%CI:1.53~4.49)同HIV新发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市MSM中HIV新发感染率较高,提示该人群中HIV在快速传播.

    作者:李东亮;高彦杰;于明润;杨雪盈;李书明;徐杰;刘英杰;姜树林;张政;肖冬;闫莉;姜桂艳;王红萍;周振海;阮玉华;邵一鸣;罗凤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广东省中山市5~19岁学生青春期身高增长规律的研究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中山市在校学生青春期身高增速高峰(PHV)及其身高增速高峰年龄(PHA)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使用广东省中山市2005-2010年全市学生体检资料,计算年龄别生长速度、PHV、PHA及以PHA为基点的生长速度.结果 男生PHV为(10.03±1.67)cm/yr,女生为(8.39±1.05 )cm/yr,与国内外以往研究相近;男生PHA为(12.28±1.30)岁,女生为(10.78±1.04)岁,低于国内外以往的研究.身高水平与PHA的Pearson相关系数男生为-0.357(P<0.001),女生为-0.338(P<0.001).结论 青春期身高水平与PHA前的身高增速相关性较大.广东省中山市在校学生的PHA低于北京、沈阳、南京地区,也低于美国和英国,而PHV与中国其他地区及英美国家相近.

    作者:蔡赐河;马军;黄志达;董彬;黄思哲;王丽梅;郭晓英;李锋华;陈超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感染风险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感染风险评估模型,为后续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丁具.方法 利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2010年MSM艾滋病病毒(HIV)横断面监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MSM感染HIV的危险因素,运用统计模型计算个体和群体危险分值,评估个体艾滋病感染风险.结果 logistic回归纳入MSM感染的HIV危险因素为年龄、户籍所在地、月经济收入、寻找性伴的主要场所、近1年HIV检测、第一次性行为年龄、近6个月安全套使用、性病相关症状、梅毒;建立危险分值及人群危险分值表.人群平均危险分值为6.06,HIV阴性/阳性者感染风险评分均数为3.10/18.08(P<0.001).不同危险评分组别(≤-20、-20 ~0、0~20、20~ 40、>40)的HIV感染率为0.9%、2.0%、7.0%、14.4%、33.3%.评分预测的灵敏度为54.4%,特异度为75.4%,总准确率为74.2%.结论 HIV感染风险模型能有效评估MSM艾滋病感染HIV风险,帮助个体识别高危行为,是个体化的HIV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工具.

    作者:胡培;钟斐;程伟彬;徐慧芳;凌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贵州省彝族、瑶族及汉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白细胞介素-10基因微卫星序列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贵州彝族、瑶族及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卫星DNA聚合酶链反应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IL-10.G和IL-10.R两个STR位点在少数民族及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并分析其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IL-10.G与IL-10.R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各民族人群HB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分布符合H-W遗传平衡定律(P>0.05),威宁彝族、黔西彝族、荔波瑶族及荔波汉族人群总体HBV感染率为67.00%,各民族感染率分别为51.85%、42.86%、79.52%及84.30%.IL-10.G与IL-10.R两个STR位点多态性在各民族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R多态性在各民族HB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以及HBV自然清除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黔西彝族人群HBV感染组IL-10.G 459 bp(19CA)等位基因频率与非感染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荔波汉族人群HBV自然清除组IL-10.G 471 bp(25CA)等位基因频率与非感染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IL-10.G各等位基因频率在所有民族HBV感染组与自然清除组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威宁彝族、荔波瑶族人群HB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及HBV自然清除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G、IL-10.R位点多态性在贵州少数民族(彝族、瑶族)以及汉族中有不同的分布,IL-10.G可能与人群对HBV的易感性相关.

    作者:王婵娟;单可人;何燕;李毅;吴昌学;谢渊;齐晓岚;张婷;官志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Ⅰ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价

    目的 评价和探讨Ⅰ型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快速检测策略.方法 采集671名来自脊灰野病毒流行疫区的在京学生粪便标本,采用一组实时荧光RT-PCR代替标准方法分别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检测、脊灰病毒分型检测、Ⅰ型脊灰疫苗株和野毒株鉴别检测.并利用Ⅰ、Ⅱ和Ⅲ型脊灰病毒标准株(Sabin株)和Ⅰ型野毒株对实时荧光RT-PCR和标准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1)新脊灰病毒检测流程(肠道病毒通用型检测+脊灰病毒分型检测+脊灰野毒鉴别检测)检出非脊灰肠道病毒33例;脊灰病毒疫苗株16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3例、Ⅰ+Ⅱ型1例、Ⅰ+Ⅲ型4例、Ⅰ+Ⅱ+Ⅲ型2例;脊灰病毒Ⅰ型野毒株3例.(2)3种实时荧光RT-PCR检测脊灰病毒比标准方法敏感1~ 100倍.其中肠道通用型检测和脊灰病毒分型检测2种方法对Ⅱ型脊灰病毒疫苗株的检测,比标准方法敏感100倍;脊灰病毒分型检测能准确区分Ⅰ、Ⅱ和Ⅲ型脊灰疫苗株,脊灰野毒株鉴别检测对Ⅰ型疫苗株的检测比标准方法敏感10倍;3种实时荧光RT-PCR均能有效检测出Ⅰ型脊灰野毒株,比标准方法敏感10倍.结论 新的脊灰病毒检测流程,可大幅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通量,且灵敏度高于标准方法,适合于脊灰应急检测应对突发疫情.

    作者:龚成;罗明;陈萌;张铁钢;张合润;王玉梅;李仁清;董梅;陈维新;陈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北京市50~79岁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2011年北京市50~79岁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1年9-11月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PPS抽样方法对北京市50~79岁38 532名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颈部彩超检查.结果 北京市50~79岁人群脑卒中年龄标化患病率为9.3%(男性11.5%,女性8.1%);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且男性高于女性,郊区人群高于城区,文化程度低者患病率高.缺血型脑卒中占80.8%,16.6%为复发脑卒中.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80.7%、29.6%、22.9%、16.9%.脑卒中患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偏头痛、心脏病、颈动脉狭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外周血管病、缺血性眼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为89.3%、39.7%、25.4%、25.4%、21.4%、23.7%、13.2%、6.4%、6.5%、5.9%、0.3%和0.3%,均高于非脑卒中者.47.9%脑卒中患者含有3项及以上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50 ~ 79岁人群脑卒中患病率高,复发率高,以缺血型为主;郊区人群患病率高;脑卒中患者存在危险因素聚集现象,合并的前四位慢性病和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

    作者:马爱娟;董忠;李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广州市2001-2010年婴儿死亡率趋势分析及预测

    婴儿死亡率(IMR)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健康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趋势分析探讨广州市2001 -2010年IMR的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10年的水平,旨在为制定进一步降低IMR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邱琇;沈松英;冯琼;刘裕;夏晓燕;夏慧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云南省2010年13州(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综合监测

    目的 了解云南省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方法 2010年首次在云南省13个州(市)通过“滚雪球”抽样法对可接触到的MSM进行面对面行为学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样本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在云南省13个州(市)共调查1237名MSM,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93.2%,81.1%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49.7%坚持使用安全套,29.0%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HIV感染率为8.2%,梅毒感染率为3.9%,不坚持使用安全套和梅毒阳性是MSM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MSM危险行为比例较高,HIV感染率高,该人群艾滋病预防控制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作者:罗红兵;梅静远;宋丽军;卢冉;陆继云;付丽茹;李雪华;贾曼红;陆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体重异常的关系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 10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及多个SNP间交互作用与体重异常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 PMMJS)”队列人群.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其中的820名研究对象的基线血标本进行PPARs的10个SNP(rs 135539、rs4253778、rs1800206、rs2016520、rs9794、rs10865710、rs1805192、rs709158、rs3856806、rs4684847)多态性分析,以随访时所测得的体重指数(BMI)确定体重异常.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10个SNP对体重异常发生的OR值和95%CI.采用GMDR模型检测10个SNP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 820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0.05±9.41)岁,体重正常者513人,体重异常者307人.体重异常组rs2016520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26% vs.33%,P<0.01),而体重异常组rsl0865710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37%掷.3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野生型基因(TT)携带人群相比,rs2016520突变等位基因携带人群(TC+CC)发生体重异常的OR=0.63(95%CI:0.47 ~ 0.84),未发现其他SNP与体重异常的发生具有统计学相关性.GMDR模型结果显示,rs2016520和rs10865710的SNP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010),交叉验证一致性为9/10,平均检验准确度为0.5746.rs2016520、rs9794和rs10865710的SNP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010),交叉验证一致性为9/10,平均检验准确度为0.5834,其中三阶模型为佳模型.结论 PPARδ的rs2016520基因多态性与较低BMI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rs2016520、rs9794和rs10865710三个SNP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体重异常的发生风险存在显著影响.

    作者:骆文书;郭志荣;武鸣;陈秋;周正元;俞浩;张丽君;刘景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秋冬型恙虫病时间分布特征及趋势

    目的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探讨秋冬型恙虫病的时间分布特征及趋势.方法 基于山东省疾病报告信息系统2006-2011年恙虫病监测数据,对以年为单位的监测数据采用频谱分析、移动平均分析,预测2012-2014年该病发病数;以月为单位的数据进行乘法季节效应分析,进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建模拟合,预测2011年11、12月秋冬型恙虫病发病情况,并与实际发病数进行比较.结果 频谱分析结果显示秋冬型恙虫病流行周期为3年;移动平均分析表明其流行强度将持续增强,2012-2014年各年预测发病数分别为310、337、366例,年增长率约9%.乘法季节效应分析显示该病符合秋冬型流行特点,10、11月季节效应指数分别为8.454、2.230,其他月份指数均< 1.000; ARIMA(0,1,1)(0,1,0)12模型为(1-B)(1 -B12)Xt=(1-0.811B)ut,残差序列为白噪声,Box- Ljung统计量为3.116,P=0.999,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应用该模型预测2011年11、12月发病数,预测值与实际发病数相符,实际观测值均在预测值的95%CI内.结论 秋冬型恙虫病流行可能具有周期性,总体流行强度将持续增强,2012-2014年该病年增长率约为9%;每年以10月流行严重,应用ARIMA(0,1,1)(0,1,0)12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发病情况.

    作者:丁磊;丁淑军;张萌;王显军;李忠;赵仲堂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杭州市城区初中生体力活动行为与认知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杭州市城区初中生体力活动行为与认知情况.方法 选取杭州市4549名城区初中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校内外体力活动、静态活动和对体力活动的看法.结果 4549名初中生中仅7.50%每天体力活动时间≥60 min.初中生每日校外做作业约2h,周末约3h,其他坐着活动的时间每日≥30 min和周末约2h的比例高.初中生每天60 min参加体力活动保持健康的知晓率仅为24.63%,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对体力活动作用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杭州市城区初中生仍然缺乏体力活动和相关知识,应开展干预活动促进其体力活动的水平.

    作者:任艳军;刘庆敏;吕筠;李立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河北省受供血人群经血传播艾滋病自然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 分析经血感染HIV后的潜伏期和生存期.方法 病例来自河北省籍的受血和有偿供血HIV感染者(包括1995年前后发生的一次性受血后HIV感染者和1995年有偿供血者普查发现的HIV感染者).潜伏期研究对象为354例HIV感染者(142例供血感染和212例受血感染),均在发病前无抗病毒治疗(HAART)史;生存期研究对象为141例艾滋病患者(57例供血感染和84例受血感染),均在发病前后无HAART史,动态观察发病和病后死亡情况.结果 截止2010年12月31日,潜伏期观察组HIV感染者累积患病率为88.70%(314/354),发病强度为9.14/100人年(314/3435.75),中位潜伏期为113个月.供血感染观察组142例,中位潜伏期为112个月;受血感染观察组212例,中位潜伏期为115个月.在生存期观察组,141例于病后34个月内全部死亡,病死强度为204.70/100人年(141/68.88),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其中57例供血感染者在发病后24个月内全部死亡,病死强度为250.66/100人年(57/22.74),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84例受血感染者在发病后34个月内全部死亡,病死强度为182.05/100人年(84/46.14),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结论研究中获得了经血传播艾滋病的自然史,对1995年前后有偿供血和受血感染HIV疫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素良;赵宏儒;张玉琪;赵翠英;李保军;白广义;梁良;陈志强;回延良;王伟;路新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9-2011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调查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是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中高发病种之一.我国1985 -2001年筛查580万新生儿检出CH患儿1836例,患病率为1/3009[1],但存在地区差异.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出生缺陷高发地区,目前尚无大规模CH患病率的报道,为此本研究对该地区近两年CH筛查情况及新生儿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进行分析.

    作者:钱家乐;陈少科;罗静思;范歆;陈荣誉;林彩娟;俸诗瀚;李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湖沼地区行政村尺度的洲滩阳性钉螺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湖南省安乡县洲滩阳性钉螺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了解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 建立2004-2010年安乡县基于行政村的垸外查螺空间数据库,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局部空间自相关(Anselin Local Moran's I)与空间扫描统计量法探索洲滩阳性钉螺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安乡县发现有感染性螺的洲滩由2004年的23处减少为2010年的10处,阳性螺框出现率也逐年降低,由2004年的4.32‰下降到2010年的0.12‰.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总体研究区域上2004和2005年阳性螺框出现率存在空间自相关(Moran's I=0.21,P<0.10; Moran’s I=0.13,P<0.10),其他年份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呈随机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H-H模式的村呈减少趋势,2007、2008和2009年均出现了H-L相关模式的村,而2010年局部自相关分析,仅有1村有统计学意义,为H-L相关模式;空间扫描统计量法分析结果与局部自相关结果基本一致,聚集区域呈减少趋势,聚集半径也逐渐变小.结论 安乡县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治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洲滩阳性钉螺空间分布特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应根据目前的分布特征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

    作者:姚保栋;周艺彪;王增亮;田安平;朱绍平;魏成建;杨其云;鲁丙坤;廖远志;胡本骄;易平;姜庆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河南省一起丙型肝炎疫情的血清学调查和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2011年河南省某地一起丙型肝炎(丙肝)疫情的传染源及丙肝病毒(HCV)感染率.方法 在疫情地区选取不同方位的5个村庄,共计5187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个人信息,每名对象抽取5 ml血样检测抗-HCV,阳性者再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5187名调查对象年龄1~97岁,平均48岁,男女比例为1∶1.34.抗-HCV检测显示,HCV感染率平均为2.27%,其中1~9岁人群低(1.55%),≥50岁年龄组高(4.93%);各村之间感染率差异显著(0.55%~8.68%).风险因素分析和距离与感染率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该次疫情可能与某诊所行医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疫情主要传播途径为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和内窥镜手术3种途径.结论 该次HCV感染疫情为医源性感染.

    作者:郭永豪;范军星;王哲;孙定勇;王海峰;李梦雷;刘佳;崔卫国;刘国华;郭万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010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2010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2010年中国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共报告HFRS病例9526例,发病例数较2009年上升8.93%,报告死亡118例,病死率为1.24%.全国发病明显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季节高峰,11月为全年高发病月份,多数省份春季高峰发病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秋冬季高峰发病所占比例逐步增加;各年龄组男性发病均高于女性,多数年龄组(除25~30岁和>65岁组外)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有所升高;病例职业仍以农民多.与往年相比,各监测点鼠密度及带病毒率变化不明显.各监测点鼠种多且构成复杂,野外以黑线姬鼠占主导优势,居民区以褐家鼠占主导优势,但云南省国家级监测点野外和居住区的优势鼠种分别为黄胸鼠和大绒鼠,并在野外大绒鼠监测到新型汉坦病毒(泸西病毒).结论 HFRS在中国分布广泛,发病呈地域性和聚集性,局部地区仍存在暴发和流行的风险,发病人群特征及不同类型疫区的发病季节分布均有变化.

    作者:黄立勇;周航;殷文武;王芹;孙辉;丁凡;满腾飞;李群;冯子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国三城市在校中学生吸烟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杭州、太原和贵阳市在校中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太原和贵阳市选取11171名中学生采用自填问卷收集数据,调查烟草使用、烟草广告暴露情况、对烟草广告的感知度和易感性、二手烟暴露及知识、态度和行为.对调查数据进行加权调整,然后采用SPSS 15.0软件复杂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可信区间判断分析指标在不同人群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复杂抽样的logistic回归用于青少年吸烟影响因素的筛选分析.结果 3个城市11 171名在校学生总的尝试吸烟率为26.2%(95% CI:23.6~29.1),其中男生为39.9%,女生为12.5%;现在吸烟率为12.5%(95%CI:11.1~14.2),其中男生为21.9%,女生为3.2%;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吸烟率有所不同,职业中学高(25.8%),高中次之(7.9%),初中低(6.3%);不同城市学生的吸烟率有所不同,经济状况越好,吸烟率越低.开始吸第一支烟的平均年龄为11.9岁;近半数吸烟学生没有戒烟打算.拥有烟草促销产品、希望拥有烟草促销产品、好朋友中有人吸烟、家人中有人吸烟、周围朋友对自己吸烟的态度、对吸烟的一些错误看法(如低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难度、认为“吸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和“吸烟使人显得成熟”)均为青少年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3个城市在校中学生吸烟仍以男性为主,经济状况越差的城市吸烟率越高.此外,女生吸烟率已经高于成年女性,值得关注.建议尽快开展青少年控烟干预,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作者:肖琳;姜垣;李强;冯国泽;南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Ⅴ.鼠疫宿主生物学特征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现代动物分类学技术,鉴定整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种属区系分布,通过微生物学动物生态学综合实验,确定鼠疫主要宿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鼠疫宿主86种(主要宿主14种、次要宿主和偶然宿主72种).结论 明确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分布型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作用.

    作者:秦长育;许磊;张荣祖;刘起勇;李贵昌;方喜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