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2008-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常昭瑞;张静;孙军玲;张伟东;王子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16, 肠道病毒71
摘要:目的 了解2008-2009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时间、区域和人群分布以及病原构成.方法 利用2008-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2008和2009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例分别为488955例和1155525例,发病率为37.01/10万和87.01/10万,重症病例数为1165例和13810例,死亡126例和353例.(2)高、中、低纬度地区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0.09/10万、68.47/10万和59.04/10万.(3)2009年中、低纬度地区12~24周为发病高峰期;高纬度地区23~35周为流行高峰期;第二个流行峰仅波及低、中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不明显.(4)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2.23%,2岁组儿童发病率高,重症和死亡病例集中在低年龄组儿童的特点更为明显,0岁组儿童发生重症的比例和病死率高,随着年龄增加各年龄组重症比例及病死率依次降低.(5)不同类型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相对于普通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肠道病毒71型(EV71)检测阳性的危险度分别为1.82和2.11,且病原构成存在季节变化.(6)2008-2009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7起,幼托机构发生疫情为389起,占总起数的81.21%,村庄发生疫情47起,占总起数的9.81%;聚集性病例疫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结论 2009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增强.不同纬度地区流行强度不同,季节分布存在差异,5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年龄越小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越高,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为主要病原,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和村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肢体残疾人口预期寿命研究

    目的 估算中国肢体残疾人口预期寿命.方法 基于2007-2010年监测肢体残疾人口平均死亡率,使用生命表方法 估算不同特征人口预期寿命及其标准误(s-x).结果 (1)肢体残疾人口女性预期寿命高于男性,女性和男性0岁预期寿命分别是63岁(s-x=2.6)和55岁(s-x=3.1);(2)35~50岁人口预期寿命城镇高于农村;(3)轻度肢体残疾人口预期寿命高于重度残疾人口,0岁预期寿命分别为62.5岁(s-x=2.4)和42岁(s-x=5.4);(4)肢体残疾人口预期寿命低于中国普通人群,男性和女性0岁预期寿命差距分别为17.1岁和12.7岁.结论 中国肢体残疾人口死亡水平较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其预期寿命.

    作者:郑晓瑛;陈三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国2008-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09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时间、区域和人群分布以及病原构成.方法 利用2008-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2008和2009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例分别为488955例和1155525例,发病率为37.01/10万和87.01/10万,重症病例数为1165例和13810例,死亡126例和353例.(2)高、中、低纬度地区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0.09/10万、68.47/10万和59.04/10万.(3)2009年中、低纬度地区12~24周为发病高峰期;高纬度地区23~35周为流行高峰期;第二个流行峰仅波及低、中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不明显.(4)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2.23%,2岁组儿童发病率高,重症和死亡病例集中在低年龄组儿童的特点更为明显,0岁组儿童发生重症的比例和病死率高,随着年龄增加各年龄组重症比例及病死率依次降低.(5)不同类型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相对于普通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肠道病毒71型(EV71)检测阳性的危险度分别为1.82和2.11,且病原构成存在季节变化.(6)2008-2009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7起,幼托机构发生疫情为389起,占总起数的81.21%,村庄发生疫情47起,占总起数的9.81%;聚集性病例疫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结论 2009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增强.不同纬度地区流行强度不同,季节分布存在差异,5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年龄越小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越高,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为主要病原,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和村庄.

    作者:常昭瑞;张静;孙军玲;张伟东;王子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一起布利丹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目的 查明导致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食物种类、致病因子及传染源.方法 在临床诊断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参加宴席且无任何临床症状的50人作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并分析导致本次事件的危险食物.结果 本次食物中毒的罹患率为43.4%(132/304),86.0%(43/50)的病例和34.0%(17/50)的对照食用过猪头肉凉拌粉条(OR=12.0,95%CI:4.4~32),进一步对食用过猪头肉凉拌粉条者分析其剂量反应关系,趋势x2=21.06,P=0.00.94.0%(47/50)的病例和68.0%(34/50)的对照食用过蘑菇炖鸡(OR=7.4,95%CI:2.0~27),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病例组和对照组食用其余食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猪头肉凉拌粉条和蘑菇炖鸡与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叉生分析,以两种食物均未食用者作为参照,结果 表明,单食用两种食物之一者发病危险度的点值估计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种食物均食用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OR=38,95%CI:4.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份标本检测肠道致病菌中3份病例肛拭子和1份猪头肉凉拌粉条检出布利丹沙门菌.结论 该事件是因参加宴席的人食用被布利丹沙门菌污染的猪头肉凉拌粉条或蘑菇炖鸡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其原因可能为食品加工过程不规范所致.

    作者:何凡;祝小平;朱保平;马会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与复杂疾病风险预测的现状与展望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完成预示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基因组时代,在利用基因组学方法 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过程中产生了基因组流行病学.在人群中研究与疾病发生发展或健康相关的遗传变异,即遗传标志物(genetic marker)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促进健康,是基因组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作者:沈洪兵;靳光付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吗啡对拉米夫定抗HIV-1药效影响的体外MT2细胞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吗啡是否影响拉米夫定(3TC)抗HIV-1的抗病毒效果.方法 MT2细胞随机分为吗啡+3TC、吗啡+纳洛酮+3TC、纳洛酮+3TC处理组及3TC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用纳洛酮处理相应组的MT2细胞0.5 h后,加入吗啡处理细胞24 h,然后每组细胞加入等量的HIV-1ⅢB病毒和3TC溶液;病毒感染细胞第3、4、5和6天,取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的HIV-1 p24抗原,根据p24抗原表达量,计算各个处理组的3TC抗HIV-1 p24抗原抑制率.结果 HIV-1感染细胞第3和第4天,吗啡+3TC处理组的3TC抗HIV-1 p24抗原抑制率低,与3TC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纳洛酮+3TC处理组和纳洛酮+3TC处理组的3TC抗HIV-1 p24抗原抑制率相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分别与3TC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细胞第5和第6天,各处理组的3TC抗HIV-1 p24抗原抑制率与3TC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处理组的3TC抗HIV-1 p24抗原抑制率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降低,呈现时间一效应关系.结论 吗啡在病毒感染初期能降低3TC 的抗HIV-1药效;纳洛酮能够阻滞吗啡降低3TC的抗HIV-1药效作用.

    作者:梁冰玉;庄道民;蒋俊俊;刘思扬;苏齐鉴;李敬云;梁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贵州省HIV-1毒株亚型与艾滋病流行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HIV-1毒株基因变异与艾滋病在贵州省快速传播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不同时间采集贵州省多个地区HIV-1感染者样本共190份,利用巢式PCR扩增env和gag基因并测定序列,采用MEGA4.0软件确定样本亚型并分析其与贵州省艾滋病流行之间的关系.结果 贵州省HIV/AIDS的报告数从1998年的66例上升到2009年的8435例,7年增加16.38倍.在不同时间采集的样本中共检出B(9例)、B'(4例)、C(2例)、CRF07 BC(75例)、CRF08 BC(17例)、CRF01 AE(64例)等多种亚型的HIV-1毒株;CRF07 BC、CRF08 BC的env基因离散率在传播过程中基因多态性不断增大(0.035±0.006→0.092±0.011).贵州省HIV亚型1998年以B'亚型(4/11)为主,2002年以CRF07 BC亚型(26/41)为主,而2007年以CRF01 AE(62/119)为主,亚型分布的变化与近年来贵州省艾滋病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及2001-2006年以吸毒传播感染为主(吸毒传播感染2610例、性传播感染176例)、2006年后性传播感染人数开始急速上升(吸毒传播感染1713例、性传播感染1833例)的特点有直接关系,HIV主要流行毒株的变化与传播途径高度相关(x2=41.253,P=0.000).结论 不同亚型毒株随时间和主要感染途径的改变而成为当地的主要流行株,性传播人群是贵州省艾滋病防控的重点.

    作者:孙显光;邢辉;李志坚;程春林;张信辉;申莉梅;何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学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保护效果的评价

    目的 了解中学生接种甲型H1NI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择8所中学14 883名学生,分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组6334人,对照组(未接种)8549人,随访观察一个流行周期(6个月),比较两组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季节性流感病例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累计观察7441.75人年.接种组流感样病例发病密度为21.47/1000人年,低于对照组(22.69/1000人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组甲型H1N1流感发病密度为0,低于对照组1.64/1000人年,两者率差为-1.64/1000人年(95%CI:-3.0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接种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发病密度为6.63/1000人年,低于对照组(7.02/1000人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组乙型流感发病密度为6.63/1000人年,高于对照组(5.38/1000人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生大规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其保护效果良好,但对于其他季节性流感可能无交叉保护作用.

    作者:何寒青;李倩;何奔;高雯洁;姚凤燕;蒋雪峰;沈月根;周建红;陈恩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990-2009年中国主要慢性病研究文献回顾性分析

    了解中国主要慢性病研究的发展历程.检索1990-2009年国内主要慢性病研究文献,分析文献数量、期刊分布、作者、研究内容和方法 及问题等.共纳入中文文献20662篇,英文文献5219篇,文献数量逐年增加.其中恶性肿瘤相关文献比例超过50.0%,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关文献较少;研究方法 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研究问题关注病例特征和治疗;作者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分析提示对慢性病的研究内容和问题分布不均,部分文献研究设计不恰当.中国慢性病研究应注重研究内容与疾病负担相结合,并根据研究的问题选择适宜研究方法.

    作者:刘森;吕筠;李立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甘肃省2006-2009年监测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及相关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吸毒人群是我国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在吸毒人群中开展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及艾滋病感染率监测,可了解当地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行为变化及流行趋势,并评估当地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余爱玲;李健;杨明宇;岳雄;白亚娜;申希平;任晓卫;李娟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某城市不同活动场所男男性行为人群特征和规模估计的研究

    目的 了解中国某城市实体活动场所和虚拟活动场所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特征、安全性行为特点和人群规模.方法 在MSM活动的实体和虚拟场所开展现场调查,运用单样本人群规模估计法(LMS法)进行人群规模估计.结果 该市在实体场所中活动的MSM以24~43岁年龄组为主,一般拥有中等学历,在虚拟场所中活动的MSM以29岁以下年龄组为主,具有较高学历,有部分是在校学生.实体和虚拟场所中的MSM对艾滋病的知晓情况和安全性行为特点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区实体和虚拟场所MSM规模分别占21.22%(16383人,95%CI:11514~21252)和78.78%(60830人,95%CI:57327~64329).考虑到两类场所人群部分重复,城区MSM规模应介于60830~77213人,约占15~64岁性活跃期男性人数的5.03%~6.38%.结论 该市城区MSM规模较大,不同活动场所的MSM特征不尽一致,以在虚拟场所活动为主.应重视在互联网等虚拟场所实施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制策略.

    作者:陈浩;张艳辉;谭红专;鲍宇刚;陈梦施;林丹;陈年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湖南省2006-2009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分子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6-2009年4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感染病毒的可能来源、基因重配情况以及分子特征.方法 鸡胚分离核酸检测H5N1病毒阳性标本,获得高致病性H5N1病毒,对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采用BLAST和MEGA4.0进行同源性比对、基因进化分析和各基因分子特征分析.结果 4株病毒的基因片段均为禽源,并未发现与人季节性流感病毒之间发生重配,且与当地禽类中分离的病毒高度同源.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显示,4株病毒在分支2.3.4中,2株为基因型V、2株为新的基因型.分子特征分析显示,4株病毒的血凝素(HA)分子裂解位点均为PLRERRKR/G,均出现A160T位点突变,神经氨酸酶(NA)分子49~68位均出现20个氨基酸(aa)缺失,非结构蛋白1(NSI)分子80~84位均出现5个aa的缺失.在HA分子大部分位点,4株病毒仍然表现出与禽类受体的亲和性,HN/1/09和HN/2/09出现可能使病毒对α-2,6连接的唾液酸人类受体的亲和性增强的T192I突变.HN/1/08的PB2基因出现增加小鼠致病力的D701N改变.耐药性基因片段分析显示,4株病毒对金刚烷胺和奥司他韦均敏感.结论 2006-2009年湖南省4株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为禽源,但存在多种基因型,而且发生了部分位点的突变.

    作者:黄一伟;董丽波;李俊华;刘运芝;高立冬;张红;陈长;胡世雄;李芳彩;舒跃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008年和2010年肠道病毒71型广州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目的 研究2008年和2010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基因型与变异特点.方法 参照GenBank上EV71深圳株SHZH03(AY465356)基因组设计分段扩增引物,进行RT-PCR分段扩增EV71病毒基因组,PCR产物直接进行序列测定,用Clustal W/X、DNASTAR、MEGA4.1等软件分析基因组序列.结果 克隆9株广州株EV71,病毒全基因组全长序列均为7405 bp,提交到GenBank上的序列号为HQ456305、HQ456306、HQ456307、HQ456308、HQ456309、HQ456310、HQ456311、HQ456312、HQ456313.将9株广州株EV71与EV71的A、B3、B4、B5、C1、C2、C3、C4型及阜阳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Clustal W比较,发现与C4a型阜阳株等同源性为98%~99%,与C4b同源性为91%~93%,与C1~C3同源性为82%~83%,与B3~B5同源性为81%~83%,与A型同源性为80%.将9株广州分离株EV71的VP1基因与EV71病毒A、B、C型进行Clustal W比较,同样是与C4a为98%~99%,与C4b同源性为92%~94%,与C1~C3的同源性为88%~89%,与B1~B5型同源性为83%~84%,与A型同源性为81%~82%.将9株广州株与EV71的A、B、C型VP1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Clustal W比对,发现VP1基因22位点的谷氨酰胺转变为组氨酸(Q→H),聚合蛋白中213位点(S→T)和1764位点(V→(Ⅰ)也发生了氨基酸的点突变,P的213位点属于VP2基因,1764位点属于3D基因.结论 2008年和2010年分离的9株广州株EV71属于C4a型,与阜阳株同源性为98%~99%,VP1基因22位点发生了点突变,聚合蛋白中213位点和1764位点也发生了氨基酸的点突变.

    作者:钟家禹;朱冰;华亮;王长兵;邝璐;谢嘉慧;陈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国西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免疫规划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2007年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至15种[1].为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对免疫规划相关政策、疫苗和针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009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西部6省(区、市)对部分县级以下医务人员进行了扩大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

    作者:周玉清;岳晨妍;夏伟;樊春祥;路明霞;梁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江苏省南通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

    随着我国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及由此产生的老龄问题对社会服务需求提出了新挑战.南通市人口老龄化特征明显,2000年≥65岁人口比例为12.4%,大大高于同期江苏省(8.8%)和全国(7%)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14%)的水平差距不远.预测到2015年,南通市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7.9%,可能成为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地区之一[1].本调查以南通市部分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了解该人群的养老服务需求,为有关部门提供基础信息.

    作者:庄勋;徐红;魏伟;赵立阶;肖静;陆益花;张晶;田甜;高月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河北省3632名城乡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及老年痴呆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河北省内城乡社区老年人群老年痴呆的流行现况.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利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相应的老年痴呆诊断标准,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河北省城乡≥60岁老年人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64.84%(2355/3632),男女性患病率和总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老年痴呆总患病率为7.24%(263/3632),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为4.87%(177/3632),位于高血压(32.35%)、糖尿病(11.3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25%)、冠心病(8.84%)和脑卒中(7.16%)之后的第六位.AD 的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及随文化程度增高而降低的趋势.结论 河北省社区老年人包括AD在内的慢性病总患病率较高,AD已成为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

    作者:康美玉;高玉梅;霍红旗;陈育民;王健;李梅杰;杜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北京市2006-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与手足口病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对急件弛缓性麻痹(AFP)发病的影响及其流行病学联系.方法 分析2006-2008年北京市AFP发病情况.对AFP病例利用RD、L20B细胞分离及鉴定病毒,并对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阳性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检测.通过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2008年北京市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并对北京市2008年AFP发病情况与手足口病流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北京市AFP报告病例数从108例增加到177例,NPEV分离率从11.11%上升到20.34%,EV71和CoxA16两种病毒总检出率从0.93%上升到10.17%.结论 EV71和CoxA16可能是AFP发病增加的重要原因.这部分病例并不表现出疹等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而是以AFP为惟一表现,尤其是在手足口病流行期,这部分病例所占比例更高.

    作者:罗明;龚成;张铁钢;张朱佳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杭州市超市消费者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杭州市超市消费者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认知、态度、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拟定的调查量表,选取杭州市某大型超市,随机抽取顾客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 在访谈的586(男202、女384)人中,平均年龄(41.6±17.23)岁.消费者对6种营养素的模拟购物题应答正确率依次为膳食纤维(71.84%)、脂肪(70.99%)、钙(60.75%)、盐(58.36%)、能量(50.85%)和糖(39.42%);对标识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希望了解相关知识的3个态度指标中,认同率分别为90.44%、87.03%和77.13%;对首次购买某食品阅读营养成分表和营养标签的2个行为指标中,阅读率分别为58.36%和80.03%.经logistic建模分析,男性、青少年、低教育人群是营养标签阅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消费者营养标签阅读、理解和正确应用营养标签的能力不高,亟待改进营养标签与声称的可读性和权威性,应制定全国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规划.

    作者:洪志恒;王胜锋;刘淼;杨雅平;陈勇;刘庆敏;任艳军;吕筠;李立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结核病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结核病研究虽然长达几个世纪之久,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由单一病原菌导致死亡人数多的疾病,并且近年来呈现死灰复燃之势,为此WHO于1993年宣布结核病为新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研制有效的抗菌药和改善社会经济条件以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结核病仍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根据2009年WHO估计,2007年全球结核病新发病例为927万,其中我国约为130万[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到10%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会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而大多数的感染者却能控制或者清除结核分枝杆菌[2].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能否发展成为临床症状的结核病与机体免疫状态相关,而机体的免疫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宿主基因决定的,一系列的研究已经证明宿主的遗传因素在结核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6].

    作者:马麦卷;刘玮;曹务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河南省2009年1969例新报告HIV/AIDS的机体免疫状况和病毒载量特征分析

    艾滋病新报告病例的调查和研究在国内外是一个重要课题[1-3].河南省近年来每年均有不少新报告病例[4].本研究收集河南省2009年首次确证为HIV抗体阳性病例的CIM+T淋巴细胞数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分析该人群的CD4+T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构成及其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关系.

    作者:刘佳;吴素方;崔为国;李宁;杨文杰;孙定勇;朱谦;王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国伤害的流行特征与研究进展

    伤害预防控制事关居民的安全和健康、生命及生活,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繁荣息息相关.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居民遭受伤害,700万人死亡,1500万人因伤害遗留功能障碍,800万人终生残疾[1].WHO指出:2020年人类前三位死亡原因将是心血管疾病、伤害和神经精神疾病[2].2008年5月中国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重大伤亡,凸显了伤害这一尚未被充分认识的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性[3].我国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已走过25年的历程,取得喜人的进展.

    作者:王声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