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5家部队医院军人眼外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张颖;张卯年;邱怀雨

关键词:眼外伤, 部队,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 分析部队医院军人眼外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15家部队三级甲等医院2001-2005年军人眼外伤住院病例,对其人几学特征、致伤原因等流行病学概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军人眼外伤患者716人,治疗772只外伤眼.占同期住院外伤眼的7.46%.男女性别比46.73:1,平均年龄(24.99±8.40)岁.以17~29岁多发(82.27%),7.82%为双眼伤.近视眼矫正术后外伤并发症占一定比例,机械性眼外伤占92.49%,非机械性眼外伤占7.51%.主要致伤原因有运动(17.62%)、爆炸(11.92%)、斗殴(11.40%)等,51.55%发生于工作和训练时间,30.31%发生于军事洲练场地.预后出院统计,眼球开放伤等导致22只眼被摘除,9只眼无光感,62.16%视力恢复至0.5以上.结论 军人是眼外伤不可忽视的特殊人群,年轻男军人是部队眼外伤防治的重点人群,军事体育训练、演习和国防施工建设等是军人职业性眼损伤的主要原因.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早产是围产保健工作面临的一项严重临床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早产是指从孕妇末次月经周期首日算起,孕龄《37周或259天的分娩.

    作者:杨晓亮;叶荣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国南方四省区流行的HIV-1 CRF01_AE病毒株基因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中周南方四省区HIV-1感染者中流行CRF01 AE病毒株的遗传特征.方法 从广东、广西、江西和湖南省(自治区)2006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中提取病毒RNA,用反转录/巢式PCR方法扩增gag和env基因片段,对获得的CRF01 AE病毒株核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通过计算基因距离和Entropy核苷酸多态性差异方法分析毒株的遗传特征.结果 从210例CRF01_AE病毒株感染者中,发现四省区流行的CRF01 AE病毒株存在2个主要的流行簇.流行簇Ⅰ共有123例样本,未发现与之直接相关的国际参考毒株.流行簇Ⅱ共有57例样本,与越南CRF01 AE病毒株关系密切,且存在不同时间样本的混杂.gag和env基因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流行簇Ⅰ内基因遗传多样性均明显小于流行簇Ⅱ;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在gag基因片段42个位点核苷酸组成具有显著差异,env基因片段40个位点核苷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流行簇Ⅰ相对于流行簇Ⅱ多态性减少的位点上有61个,多态性增加的位点有21个.结论 在中国南方四省区流行的CRF01 AE病毒株中首次观察到2个独立的流行簇.流行簇Ⅰ病毒株为该地区主要的CRF01 AE病毒株,其流行时间相对较短,在人群中所占比例较多,可能是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传播优势的病毒株.流行簇Ⅱ病毒与来自于越南的CRF01 AE病毒株有较高同源性,且存在与越南病毒株间的多次传播.

    作者:程春林;冯毅;何翔;林鹏;梁淑家;易志强;贺健梅;胡园园;邢辉;范雁;吴士良;邵一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山东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研究

    目的 应崩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对山东省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疾病负担进行评价并计算HBV感染所致的总疾病负担.方法 以2004-2005年山东省第三次死因调查中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资料,2005年乙肝发病资料和2007年恶性肿瘤患病调查中的肝癌患病资料与残疾权重资料为基础,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方法分别计算三类肝病的寿命损失年(YLLs)、健康寿命损失年(YLDs)和DALYs,并估计由HBV所致的总疾病负担.结果 2005年山东省因乙肝损失211 616个DALYs(其中YLLs为39 377,YLDs为172 239),因肝硬化损失16 783个DALYs(其中YLLs为13 497,YLDs为3286),因HBV感染所致肝癌损失247 795个DALYs(其中YLLs为240 236,YLDs为7559);男性疾病负担分别是女性的2.19、2.36和3.16倍.乙肝疾病负担中以残疾所致的YLDs为主(81.39%),肝硬化和肝癌疾病负担均以早死所致的YLLs为主,分别占80.42%和96.95%.每例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所致的DALY损失分别为4.8、13.73和11.11.结论 乙肝、肝硬化和肝癌对山东省人群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控制HBV感染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亓文婷;孙建东;徐爱强;张丽;李仁鹏;马吉祥;郭晓雷;樊庆莹;杨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发病判别模型研究

    目的 建立肺结核发病判别模型,为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早期的诊断和发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关键影响因素,采用逐步Bayes判别法对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关键因素进行筛选并建立判别模型.结果 密切接触者未发病判别函数为:Y1=-39.831(常数)+1.927X1(患者痰涂片阳性次数)+3.528X2(接触者文化程度)+0.309X3(接触时间)+5.893X4(咳嗽时回避)+2.140X5(居室通风)+8.706X6(接触者咳嗽)+30.970X7(接触者发热);密切接触者发病判别函数:Y2=-57.875(常数)+2.343X1(患者痰涂片阳性次数)+3.965X2(接触者文化程度)+0.361X3(接触时间)+6.296X4(咳嗽时回避)+1.348 X5(居室通风)+12.984X6(接触者咳嗽)+36.555 X7(接触者发热).结论 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肺结核密切接触的早期诊断分析,并进行早期的干预和治疗.

    作者:陶红兵;叶建君;苗卫军;侯双翼;熊光练;余瑶;郭石林;陈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50岁以上人群中心性肥胖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人群中心性肥胖现患状况、分布特点及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者之间患病率的比较.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随机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区50岁以上的汉族及维族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疆维、汉两民族8284人,中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为55.40%.按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为50.11%.其中男性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维族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高于汉族(P<0.05).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于腹围正常者(P<0.05).结论 新疆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及民族间差异,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者.

    作者:周晓辉;张钿;古丽扎尔·买买提明;李莉;郝晨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儿童青少年肥胖与神经肽Y第二受体基因多态性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神经肽Y第二受体(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相关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市2030名7~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身体测量、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和rs1047214多态性检测.结果 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等位基因突变率(T>C)为18.6%;非肥胖组的纯合突变CC基因型频率为3.7%.明显高于肥胖组(1.7%,P<0.05);不同基因型BMI、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低于非纯合突变型,性别分析显示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用BMI调整后,不同基因型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的血脂、血压、血糖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青少年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突变率与男性肥胖有关,但与血脂、血压、血糖异常可能没有显著关联.

    作者:张伋;王海俊;马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一起养老院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暴发的调查

    诺瓦克样病毒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全年均可发病,但冬季较多,一般在学校、家庭、托幼机构、养老院等人群容易出现暴发.2008年1月22日至2月2日广州市一家养老院发生一起诺瓦克样病毒引起的胃肠炎疫情.1.材料与方法:采用《广东省群体性诺瓦克病毒胃肠炎个案调查表》对发病者进行调查,发病后1~3天取粪便标本,冷藏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室进行RT-PCR检测.

    作者:冯剑辉;黄绍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云南省洱海周边地区社鼠体表寄生虫调查

    调查云南省洱海周边地区社鼠的体表寄生虫,了解社鼠体表寄生虫种群分布状况.1.材料与方法:2003-2004年在洱海周边地带选择4种生境(室内、耕地、灌木丛和森林)诱捕社鼠89只并对其体表寄生虫进行调查.用公式计算构成比(C),侵染率(P)和体表寄生虫的平均丰富度(A):

    作者:董文鸽;郭宪国;门兴元;钱体军;吴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湖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维持治疗时间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维持治疗时间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湖南省前两批开诊的7个美沙酮门诊接受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的一般情况以及日常治疗信息,分析患者治疗时间、治疗维持率,探索影响维持治疗时间的因素.结果 湖南省7个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患者6个月的维持治疗率为72.06%,1年的维持治疗率为49.65%.高、低剂量组的患者6个月的维持治疗率分别为85.03%、68.03%;1年的维持治疗率分别为60.48%、46.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观察1年中,HIV阳性和HIV阴性患者的平均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分别为9.46个月和8.6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患者、非注射吸毒方式患者、高年龄患者、HIV阳性患者更易于坚持美沙酮维持治疗.结论 湖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6个月和1年的维持治疗率与全国水平相似.维持治疗时间的长短与剂量、吸毒方式、年龄及HIV感染状况有关.

    作者:李杏莉;谭红专;孙振球;张恒;陈梦施;欧秋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艾滋病的自然史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自然史是指在没有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到艾滋病发病(即潜伏期)和死亡(HIV生存时间),以及艾滋病发病到死亡(艾滋病生存时间)的发展规律.自1981年发现HIV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对艾滋病的自然史以及影响因素做了很多研究,为开展治疗、评价治疗效果、预测流行状况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作者:李东民;汪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国如何更好地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一、我国疫情形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1.疫情形势的特点:自2009年5月10日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病例以来,我国疫情已经历了3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只有输入性病例,无二代病例及本土发生的散在病例;第二阶段:出现输入性病例造成的二代病例,以及国内本土发生的散在病例,但仍以输入性病例为主,至6月12日,我国输入性病例仍占总病例的78%;第三阶段:出现社区水平的H1N1流感暴发.

    作者:曾光;张丽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胰岛素每日多点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新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 Ⅱ)和胰岛素每日多点注射(MDI)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的成本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使用CS Ⅱ方案和103例使用MDI方案控制血糖的新入院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时间为2周.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2周后,CS Ⅱ组与MDI组患者血糖控制有效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 Ⅱ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及夜间低血糖发生率较MDI组明显降低(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CS Ⅱ方案成本(元/人)比MDI方案低(1478.34 vs.162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比(C/E)显示CS Ⅱ组为15.07,MDI组为1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冉以成本较低的CS Ⅱ组方案为参照,增量的成本效果比(AC/AE)MDI组为129.20.结论 使用CS Ⅱ方案控制新人院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成本效益较MDI方案好,CS Ⅱ方案是住院期间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较优选择.

    作者:舒同;曾龙驿;穆攀伟;王曼曼;张国超;陈燕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山东省莒南县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监测评价

    山东省莒南县为国家级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2006-2007年对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进行监测并与山东大学、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对HV宿主动物躯体度量等指标做了进一步调查.

    作者:李学刚;翟文济;李小娟;王志强;康殿民;薛付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IV-1/HCV合并感染者中HCV基因亚型流行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静;杨洋;宫菊丽;张子宁;张旻;王亚男;姜拥军;戚中田;潘启超;钟平;尚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4~7岁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作者:曾嵘;张伶俐;罗家有;龚雯洁;杜其云;吴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周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发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追踪,描述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且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指爪病例多次近距离接触,且现场通风不良;发病潜伏期37~57 h,临床表现均较指示病例轻.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未见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事件为由输人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防护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空气流通不良的密闭空间是高危场所.

    作者:杨智聪;李铁钢;刘于飞;吴新伟;袁俊;谢朝军;李魁彪;蒋丽云;陈艺韵;毛新武;李海麟;湛柳华;肖晓玲;刘建平;沈纪川;蔡文峰;王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河南省方城县泡状棘球蚴病一例报道

    患者女性,19岁,学生,家住河南方城县县城,2008年以腹部包块为主诉收住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肝脏右叶并部分左叶占位,初步诊断为肝血管瘤.

    作者:李海涛;温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区域聚集性及危险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区域聚集性及危险因素,探讨多水平模型在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0-2001年从中国10地区共抽得年龄在35~74岁之间的15 54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LwiN 2.02软件对数据进行二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 高血压的患病存在地区聚集现象,方差成分系数为3.1%.在调整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全身型肥胖人群(BMI≥28 kg/m2)和超重人群(BMI 24~27.9 kg/m2)分别为BMI正常人群(18.5~23.9 kg/m2)患高血压风险的4.50(95%CI:4.00~5.06)和2.26(95%CI:2.07~2.46)倍;中心型肥胖人群(男性腰围≥85 cm或女性≥80 cm)为正常腰围人群患高血压风险的2.62(95%CI:2.42~2.83)倍;片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低密度脂蛋门胆固醇含量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者患病风险分别为正常者高血压患病风险的2.10(95%CI:1.89~2.33)、2.08(95%CI:1.84~2.35)、1.85(95%CI:1.60~2.14)、1.58(95%CI:1.38~1.81)和1.49(95%CI:1.32~1.69)倍,饮酒人群为不饮酒人群患高血压风险的1.15(95%CI:1.05~1.27)倍.结论 高血压的发生不仪与个体肥胖、血糖升高、血脂异常和饮酒等危险因素有关,还受所居住区域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中,既要关注高危人群,还要重视以一般人群为基础的群体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杨永利;付鹏钰;胡东生;张卫东;张梅喜;王重建;平智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一起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混合感染暴发疫情的调查

    2009年1月4开至2月14日,驻豫某部队连续出现以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和肺部感染等症状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验室检杏证实,是由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引起的暴发流行.此期间共发生122名病例,罹患率24.6%.发病时间集中在1月24日和2月12日两个发病高峰,旱双峰型,共发病102例,占发病人数的83.6%.病例全部集中在一个院落,其他单位均无病例发生.

    作者:王全楚;段新科;李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国9省市中老年人群体重指数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关系

    目的 研究中国中老年人BMI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关系.方法 汇集9省市(汀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横断面健康状况调查中老年人群数据共9539例.采用秩和检验比较BMI分类不同的中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差异;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排除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运动水平和慢性病史等混杂因素后,中老年人BMI分类与生命质的相关性.结果 与体重正常的中老年人相比,体重过轻组SF-36的生理领域(P<0.001)、心理领域(P<0.01)及其8个维度(生理机能、精神健康,P<0.05;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P<0.01)生命质量均显著较差;超重组心理领域生命质量显著较好(P<0.05);肥胖组生理机能维度显著较差(P<0.01),心理领域(P<0.05)、精神健康维度(P<0.01)显著较好.排除已知的混杂因素后,体重过轻组在生理领域(OR=1.67,95%CI:1.35~2.06)、心理领域(OR=1.39,95%CI:1.13~1.70)以及所有8个维度生命质量减损的危险度显著增高;超重组心理领域(OR=0.86,95%CI:0.78~0.95)及其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生命质受损的危险度显著降低;肥胖组生理机能维度(OR=1.51,95%CI:1.27~1.80)受损的危险度显著增高,心理领域(OR=0.71,95%CI:0.60~0.85)及其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生命质量受损的危险度显著降低.结论 BMI分类不同的中老年人其SF-36各领域生命质量不同,体重过轻组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生命质量均较差,超重和肥胖组心理领域生命质较好,肥胖组生理领域生命质量较差.超重和肥胖的中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减损与慢性疾病有关.

    作者:朱燕波;骆晓霞;王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