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高俊薇;庄辉;李杰;王佳;李雅娟;金晖
目前我国对儿童性虐待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青少年或成年人童年期性虐待的发生类型上,对其不良心理行为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对某高校1386名大学生童年期性虐待与其不良心理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为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苏普玉;陶芳标;曹秀菁;郝加虎;张存红;陈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描述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人和报告人的职业特征,为提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能力提供建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并分析2005-2006年上半年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人和报告人职业特征等相关信息.结果 突发事件发现者中,医疗卫生人员占56.40%(1847/3275),教师占20.58%(674/3275),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占15.15%(496/3275);发现者中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人员占81.11%;事件报告者中医疗卫生人员占56.82%(1861/3275),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占21.77%(713/3275),教师占10.75%(352/3275);来自医疗机构的报告者中,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占84.02%.结论 目前医疗卫生人员是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现人和报告人,因此加强对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医疗机构和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对提高突发事件发现和报告能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子健;李克莉;金连梅;倪大新;许真;王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为了澄清整群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正确计算抽样误差的必要性,以在某市15岁及以上人群中开展的一次两阶段整群抽样调查为例,分别采用适用于单纯随机抽样数据的方法和考虑了复杂抽样设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忽略对复杂抽样设计的考虑,不恰当的采用适用于单纯随机抽样数据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不仅有可能大大低估样本统计量的抽样误差,在进行假设检验时,甚至会得到错误的结果,故正确分析和报告整群抽样调查数据的抽样误差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吕筠;何平平;涂文校;李立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高流行区母亲不同携带状况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方法 在广西隆安县对常规乙肝疫苗免疫并于1岁时证实抗-HBs阳性的儿童,按其母亲HBsAg阳性与否分组.在5~8岁期间对每人随访3次,用sPRIA法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 免疫儿童5~8岁时,母亲HBsAg阳性儿童和阴性儿童的随访抗-HBs阳性率分别波动于52.00%~78.00%和43.84%~54.74%之间,GMT为55.36~95.66 mIU/ml和39.90~65.47 mIU/ml,各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内呈现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随访抗体水平高于母亲HHsAg阴性儿童趋势.母亲HBsAg阴性的6~8岁儿童初次免疫(初免)抗体高滴度者,随访抗体阳性率分别是同年龄组初免抗体低滴度者的2.29~2.84倍.无论母亲HBsAg携带状况如何,儿童随访抗-HBs滴度与初免抗体滴度比较均以下降为主,但母亲HBsAg阴性儿童下降率(84.91%)显著高于母亲HBsAg阳性儿童(61.54%)(χ2=28.7982,P=0.000).随访抗体滴度较初免抗体≥4倍增高者在母亲HBsAg阳性儿童中发生率(25.64%)显著高于母亲HBsAg阴性儿童(7.37%)(校正χ2=6.7661,P=0.009),是后者的3.5倍.HBsAg阳转者均为初免抗-HBs低滴度者.结论 免疫成功儿童在5~8岁期间的抗-HBs水平下降缓慢.母亲携带HBsAg时,会增加免疫儿童自然感染的机会而引起自然加强免疫.初免抗-HBs水平对预防HBsAg阳转极为重要.
作者:龚健;李荣成;李艳萍;杨进业;陈修荣;农艺;黄兆能;李峤;刘崇柏;庄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广东省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进行分子分型,并建立PFGE数据库.方法 参照美国PulseNet的Lm PFGE分子分型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食物种类、时间和地点的分离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7株Lm分成41个PFGE型,型别较为分散;从鸡肉中分离的菌株数多(37株),PFGE分型也多(19个);冷藏和冷冻食品的分离率较高,其中有26株菌仅存在1~2个电泳条带的差异,相似度极高;韶关和惠州地区分离的Lm存在着地区特异性;随时间变迁,部分菌株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 广东省食品中分离的Lm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但部分菌株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何冬梅;邓峰;王洪敏;柯昌文;严纪文;朱海明;赖蔚苳;宋曼丹;杨冰;王海燕;王建;马聪;柯碧霞;邓小玲;倪汉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的分子流行特征和遗传变异关系并完善EHEC 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制度.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1988-2005年部分地区分离到的249株EHEC O157:H7(其中产志贺毒素的245株,不产志贺毒素的4株)和51株O157非H7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stx2基因在我国的EHEC O157:H7菌株中有着很高的分布率,部分菌株携带stx2基因变种.300株O157共分为161种带型,其中51株O157非H7菌株共有42种带型,4株O157:H7非产毒株分别为4种带型,245株EHEC O157:H7共有115种带型.结论 EHEC O157间的基因变异较大;产stx2原毒素的菌株和stx2毒素发生变异的菌株带型相差较大.部分菌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说明虽然这两大类菌株有其特有的流行克隆系,但是它们的克隆系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作者:王丽丽;夏胜利;胡万富;顾玲;杨晋川;陈倩;崔志刚;许彦梅;王鑫;叶长芸;景怀琦;徐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筛检试验是开展现况调查和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要找到一个好的筛检方法需经过严格的统计检验和现场流行病学的试验.本文就筛检试验的方法进行介绍.
作者:俞顺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石家庄、温州和深圳4城市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中B基因亚型(Ba和Bj)的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北京(18例)、石家庄(22例)、温州(34例)、深圳(27例)市101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经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鉴定为B基因型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进行B基因亚型分析,并对部分血清标本以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确定其亚型,以验证PCR-RFLP的准确性.结果 经PCR-RFLP分析101例均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其中30例经测序分析也证实为Ba亚型.结论 4城市的HBV/B主要为Ba亚型.
作者:王杰;高俊薇;庄辉;李杰;王佳;李雅娟;金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人类肠道病毒(HEV)分为5个组别:HEV-A、HEV-B、HEV-C、HEV-D和脊髓灰质炎病毒(PV).HEV-A由柯萨奇A2(CV-A2)~CV-A8、CV-A10、CV-A12、CV-A14、CV-A16、EV71和4种新型病毒EV76、EV89、EV90、EV91组成[1].
作者:田炳均;陆林;赵智娴;张杰;丁峥嵘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改善铁缺乏人群血红蛋白水平的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书籍、收集灰色文献、查找会议摘要、联系相关领域专家,并通过查找参考文献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使用Cochrane EPOC制定的标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了评价;使用广义倒方差法对各结局的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铁缺乏人群,NaFeEDTA使血红蛋白浓度增加12.14 g/L(加权均差;95%C/:5.60~18.69;P<0.001).亚组分析提示更低的基线血红蛋白浓度、更高的干预剂量可能导致更大的血红蛋白浓度增加.结论NaFeEDTA可以有效改善铁缺乏人群的血红蛋白浓度.
作者:王波;詹思延;夏愔愔;李立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西安市参保职工接种流感疫苗的成本效益.方法 选择西安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现场,对该集团公司全部12 109名参保职工,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949人,进行问卷调查.样本人群中,接种流感疫苗1900人、未接种流感疫苗1049人.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接种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回顾性调查.重点调查流感疫苗接种后12个月内,两组人群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医疗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接种组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粗住院率分别为0.51%和1.64%,较对照组降低了68.90%和56.05%.疫苗接种后第3、4个月接种组和对照组粗住院率分别为0.62%、0.80%和0.28%、1.00%.65岁及以上年龄接种组粗住院率较对照组低53.59%.2005年度西安市参保人群接种流感疫苗降低住院率产生的效益成本比标化后为6.48.结论 西安市参保职工接种流感疫苗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产生良好成本效益的原因是,明显降低了接种组参保中老年职工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率.
作者:高建民;禹强;唐国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间日疟的潜伏期一般为12-20 d[1],长潜伏期间日疟是指在传播期被感染后不发病,经过一个长的潜伏期(一般在6个月以上)后初次发病,通常为跨年度发病.
作者:朱东山;杨维中;王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国食管癌高、低发区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及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差异.方法 建立全国1990年代抽样研究地区食管癌死亡率数据库,在ArcGIS 9.1软件中制作相应研究地区的市、县界多边形电子地图并与疾病数据库链接,结合中国土壤及植被图运用多边形叠加分析的方法提取抽样地区土壤与植被类型,并计算土壤平均SOCD.比较食管癌高、低发区的土壤及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比例,并对食管癌死亡率与相应地区平均SOCD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中国食管癌高、低发区的土壤与植被类型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男、女食管癌死亡率与100 cm及20 cm的平均SOCD均存在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504与0.575(男性,P值分别是0.004与0.001)及-0.487与-0.526(女性,P值分别为0.003与0.001).结论 食管癌死亡率的高低与所处地区的土壤、植被类型及SOCD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吴库生;霍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食管癌与叶酸摄入水平及与叶酸代谢相关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ER)基因多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20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按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5岁、同一个居住地区等选取对照240例;选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THFR C677T基因型,采用条件logistic 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叶酸摄入量与哈萨克族食管癌有关(χ2=7.868,v=1,P<0.01),其OR值为0.519(95%CI:0.329~0.821),叶酸摄入水平高是保护因素;病例组和对照组MTHFR C677T基因型分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3,v=1,P<0.01);MTHFR 677CT、TT基因型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是CC基因型个体的2.613倍(95%CI:1.628~4.194);交互作用提示:叶酸摄人充足,可降低携带MTHFR 677CT、TT基因型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用河水或渠水、饮食不规律、辛辣饮食、暴饮暴食、粮食存放超过1年、有食管或胃病变史、MTHFR 677位点发生C→T改变等是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叶酸摄入水平高是保护因素.结论 叶酸摄入缺乏是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MTHFR C677T多态是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易感因素.
作者:秦江梅;王秀梅;陈波;杨磊;李锋;何玲;廖佩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流感病毒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同年龄人群中引起不同严重程度的呼吸系统疾病,而且它可能是引起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的原因.
作者:刘民;刘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上皮性卵巢癌占原发恶性肿瘤的85%~90%.目前有关卵巢癌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但在预后影响因素的认同上尚存在较大的分歧.
作者:郑全庆;王平;惠荣;姚安梅;宿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免疫卡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精确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7年4月)、EMbase(1985-2007年4月)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7年)有关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免疫卡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11篇文献被纳入评价.合并敏感性和合并特异性分别为0.93(95%CI:0.91~0.94)、0.93(95%CI:0.90~0.95),合并阳性似然比和合并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2.01(95%CI:8.90~16.19)、0.08(95%C/:0.07~0.11).合并诊断优势比为160.14(95%CI:100.43~255.34).S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0.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免疫卡是一种精确无创的诊断成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法.
作者:洪万东;朱启槐;陈向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患者女性,68岁,入院日期:2006-11-07.主诉:发热8 d,伴呕吐咖啡样物及黑便5 d.人院时神志清,低热,疲倦乏力,头晕,上腹痛、腹胀,伴恶心欲呕、黑便等症状.体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
作者:刘平华;张朝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云南省较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云南省2004-2006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庞颜坤;丁峥嵘;陶汝国;余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