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东北地区远东蜱传斑点热流行病学调查

吴益民;张志强;王洪军;杨青;冯立;王建伟

关键词:黑龙江立克次体, 斑点热, 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远东蜱传斑点热在东北地区感染情况、分布及其流行规律.方法 选择东北三省9市(县)作为调查地区,采集正常人群血清、鼠血清、游离蜱及疑似患者血液等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蜱传斑点热抗体,豚鼠接种法分离立克次体.结果 调查地区总体人群蜱传斑点热检出率17.46%,除瑷辉县外其余8市(县)人群以黑龙江立克次体抗体为优势;人群当年蜱传斑点热感染率为9.4%,2年内蜱叮咬率林业工人为92.8%,军人为33.5%,抗体阳性率与蜱叮咬率呈正比关系;鼠种调查经鉴定为3科12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58.6%,大林姬鼠占13.7%,其他鼠种占27.7%.鼠血清阳性率为27.3%,不同鼠种阳性率各有差异,黑线姬鼠为21.9%,大林姬鼠23.1%,棕背<鼠,平>33.3%,大仓鼠55.6%.从蜱及疑似病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到黑龙江立克次体共20株,证实远东蜱传斑点热病例16例.结论 东北三省东部与北部普遍存在远东蜱传斑点热感染,存在蜱传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土壤微量元素关系的分析

    我国是全世界出生缺陷发生率高的国家之一,2001年全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04.99/万,而山西省吕梁地区又是我国出生缺陷发病严重的地区,2002-2004年中阳、交口县平均发病率高达817.35/万,远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因此,探讨吕梁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病原因和致病机制,对出生缺陷预防和人口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科利;何艳微;郑晓瑛;武继磊;张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青岛地区医院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研究

    目的 探讨青岛地区医院内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型别与菌株表型、一般临床资料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3-2007年间青岛地区主要医院内感染MRSA 360株,Sma Ⅰ酶切菌株染色体DNA后,进行PFGE电泳,用Bionumericus 2.0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比较和聚类分析,绘制进化树.同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菌株来源等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应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谱,并与PFGE型别进行比较分析.PCR扩增不同PFGE型别MRSA代表株25株分离株的7个管家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多位点测序分型分析(MLST).结果 所有菌株经PFGE电泳后共分为5型(M0~M4型),其中M1型为优势菌型,M2型次之,M4型相对少见,M0为独特型,明显不同于其他已知PFGE型别.统计学分析发现5种PFGE型别在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菌株分离部位、来源有统计学的差异:M2型多分离自伤口感染,而M3型菌株多来自ICU病房,5种PFGE型在不同医院间及医院内的分布存在差异.M1与M2两型构成各医院分离菌株的主要型别.抗生素敏感性测定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亦未发现某种PFGE型别与某种特定抗生紊抗性之间的直接相关性.MIST分型发现优势型M1与M3共属于国内常见ST239型,M2型则归类于ST5,M4型属于ST240,独特型中的2种PFGE谱型则分属于ST45及ST398.结论 ST239菌株为青岛地区医院内感染MRSA优势菌株;医院内MRSA的PFGE分型与菌株来源明显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MRSA感染普遍存在于各年龄人群中.

    作者:杨富国;闫志勇;毕春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遵义市及周边地区博尔纳病毒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博尔纳病毒(BDV)在遵义市及周边地区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巢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FQ-nRT-PCR)检测43例病毒性脑炎(VE)患者、9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7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5例帕金森病(PD)患者、98名健康人外周血液单个核细胞(PBMC)、300只山羊PBMC中BDV p24基因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氨基酸顺序及同源性分析,并分析BDV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BDV p24基肉片段阳性率VE患者为13.95%,MS患者为22.22%,而GBS和PD患者及健康人中未检出.VE和MS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人(0%,P<0.05),山羊BDV p24基冈片段阳性率为0.67%,与健康人对比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05);VE和MS患者测序结果 相同与GenBank提供的strain V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6.51%,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BDV/MDCK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7.67%,有2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与C6BV毒株比较有2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其山羊中BDV p24基因片段测序结果 与GenBank提供的strain V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6.51%,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与BDV/MDCK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6.51%,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与C6BV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6.51%,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但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结论 遵义市及周边部分地区VE、MS可能与BDV感染有关,人类感染BDV可能存在动物源性.

    作者:王长明;徐平;葛均江;郭振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家庭负担量表应用于血吸虫病调查的信度、效度及敏感性评价

    目的 评价家庭负担量表(FBS)应用于血吸虫病患者家庭负担调查的信度、效度及敏感性.方法 用FBS对224例血吸虫病患者进行现场调查.采用Cronbach's α和折半信度评价量表的信度,因子分析法评价量表的效度,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收入水平患者的评分以评价量表的敏感性.结果 量表的内容一致性较高,整个量表的Cronbach's α和折半信度分别为0.874和0.939;量表各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和折半信度大多在0.70以上;采用冈子分析法,共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6.76%,基本证实了其结构效度;该量表能够区分不同收入水平患者家庭负担之间的差异(P<0.001),证实其敏感性较好.结论 FBS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及敏感性,可用于血吸虫病患者的家庭负担调查.

    作者:段琼红;许毅从;梁勋寅;袁修柏;赵焕虎;冉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天津市2007年农村卫生所传染病报告及其相关情况调查

    农村卫生所作为基层的医疗单位成为农民就医的主要途径,村医作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承担着传染病报告义务.为发现村卫生所报告传染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2007年对天津市农业区(县)的村卫生所传染病报告现状及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佳萌;张颖;徐文体;高璐;刘辉;Julie Vaishampayan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临床应用的分析

    目的 了解HBV/HCV/HIV联合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Abbott Architecti2000化学发光检测盒对534份血浆样品进行血清学检测,Roche 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HBV Test试剂定量检测分别与2种联合核酸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1份HBsAg、HBeAg、抗-HBc 3项均阳性样品联合核酸检测均为HBV阳性,200份HBsAg阴性的样品中联合核酸检测试剂分别有11、19份检测为HBV阳性.HBV DNA定量检测>500 IU/ml的193份样品联合核酸检测试剂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9%、94.3%,117份样品<500 IU/ml阳性符合率分别为40.2%、45.3%,151份HBV DNA阴性样品联合试剂阴性符合率为99.3%、96.0%.结论 中国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低载量HBV携带者,联合核酸试剂作为献血员筛查的补充方法 在提高血液及其制品使用的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意义.

    作者:周诚;吴星;黄维金;蓝海云;辜文洁;祁自柏;梁争论;李河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第八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征文

    作者:《环境与职业医学》编委会;第八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筹备组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广西乐业县林区莱姆病螺旋体分离及鉴定

    为查明广西地区莱姆病的传播媒介以及是否存在B.valaisiana之外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于2004年在乐业县林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学;王树声;曾霞;廖国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文版SF-36量表在浙江省老年人群健康生命质量评价中的信度和效度

    目的 评价中文版SF-36量表在老年人群健康生命质量评价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2007年10-12月统一受训的调查员使用含中文版SF-36量表的问卷对浙江省城乡4241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面对面询问式调查,采用相关分析、信度分析、因子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中文版SF-36量表具有较好的分半信度(r=0.91,P<0.001),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除生命活力(α=0.65)、社交功能(α=0.65)、心理健康(α=0.40)维度外,其余维度的α系数均>0.8.每个条目跟相关维度的相关系数均>0.4(条目9-2除外),且高于该条目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条目9-8除外),说明中文版SF-36量表有良好的集合效度和区分效度.35个条目在提取的6个公因子中的分布与量表的理论结构假设基本一致,累计贡献达67.04%.除心理健康维度外,各维度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结论 中文版SF-36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老年人群健康生命质量评价,但量表心理健康维度的信度与效度较低,且其中的9-2、9-8以及躯体功能维度中的3-1条目不适合于中国老年人群.

    作者:周标;陈坤;王俊芳;吴茵茵;郑卫军;王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42例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生存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依从性、免疫学变化和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闻喜县2004年7月1日至2006年底所有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且年满18周岁的HIV/AIDS纳入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0.5、1、2、3、6、9……个月均接受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监测服药依从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和生存情况等.结果 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6.5个月[四分位距(IQR):15.5~20.8个月].经抗病毒治疗前,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值为154个/μl[四分位距(IQR):81~212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初3个月增长幅度大,从基线水平的154个/μl上升到220个/μl(P<0.001),随后增长减缓,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相比基线CO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例,<100个/μl的病例治疗初3个月该细胞计数增长幅度更大.病例治疗后第3、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4、0.88和0.87,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多因素分析发现,控制初始治疗方案(NVP组和EFV/IDV组)变量后,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比较,≥50个/μl的病例存活时间更长,死亡危险比(HR)为0.21(95%CI:0.06~0.68).结论 抗病毒治疗对HIV/AIDS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丁盈盈;贾望谦;王晋生;董少良;杨清海;周仁义;曲淑霞;陆立星;卫军;乔晓春;高眉扬;郭晓黎;张铁军;吴尊友;何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猪链球菌分子生物学分型研究进展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因在屠宰或猪肉加工环节中接触病猪而感染该菌,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关节炎、休克及永久性耳聋等[1].猪链球菌可以在正常猪的鼻腔、扁桃体、上呼吸道等处存在,这种无症状携带被认为是猪链球菌传播和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1].

    作者:李伟;徐建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A~D基因型及B1、B2、C1和C2基因亚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特异性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分型法.方法 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GenBank中登录的A~H 8种基因型HBV全基因组序列,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建立nPCR分型法.该法在第一轮扩增基础上,第二轮分为3步扩增:第一步用Mix A扩增,检测B、D基因型和C1、C2亚型;第二步用Mix B扩增,检测A基因型;第三步用Mix C扩增,检测B1和B2亚型.应用该法检测68份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样本,并从中随机选取15份样本的PCR产物直接测序,以验证该法的准确性.结果 该法检测68份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样本中,23.53%(16/68)为B2亚型,11.76%(8/68)为C1亚型,48.53%(33/68)为C2亚型,1.47%(1/68)为D型,11.76%(8/68)为B2C2混合型,1.47%(1/68)为C2D混合型,1.47%(1/68)为B2C1D混合型.随机选取15份样本测序分型,结果 与PCR法一致.结论 nPCR分型法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检测A~D基因型和B1、B2、C1、C2亚型.

    作者:金晖;王杰;闫玲;聂晶晶;李杰;庄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南宁市和柳州市酒后驾驶现况调查

    酒后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1];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广西南宁和柳州市开展路边调查,估计当地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的比例,并比较不同时间段酒后驾驶的发生率.

    作者:李颖;黎明强;杜岩;殷凯;袁和;张俊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国东北地区远东蜱传斑点热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远东蜱传斑点热在东北地区感染情况、分布及其流行规律.方法 选择东北三省9市(县)作为调查地区,采集正常人群血清、鼠血清、游离蜱及疑似患者血液等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蜱传斑点热抗体,豚鼠接种法分离立克次体.结果 调查地区总体人群蜱传斑点热检出率17.46%,除瑷辉县外其余8市(县)人群以黑龙江立克次体抗体为优势;人群当年蜱传斑点热感染率为9.4%,2年内蜱叮咬率林业工人为92.8%,军人为33.5%,抗体阳性率与蜱叮咬率呈正比关系;鼠种调查经鉴定为3科12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58.6%,大林姬鼠占13.7%,其他鼠种占27.7%.鼠血清阳性率为27.3%,不同鼠种阳性率各有差异,黑线姬鼠为21.9%,大林姬鼠23.1%,棕背<鼠,平>33.3%,大仓鼠55.6%.从蜱及疑似病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到黑龙江立克次体共20株,证实远东蜱传斑点热病例16例.结论 东北三省东部与北部普遍存在远东蜱传斑点热感染,存在蜱传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

    作者:吴益民;张志强;王洪军;杨青;冯立;王建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一组长角血蜱中检出莱姆病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

    目的 了解浙江省山区野生动物和蜱中莱姆病、斑点热、埃立克体病(无形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PCR对采集的鼠、蜱标本进行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埃立克体(无形体)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分析.结果 从121份鼠标本和105组蜱标本中检出阳性结果 14份.鼠标本中检出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DNA间隔区片段1份和埃立克体(无形体)16SrDNA 5'端片段2份.蜱标本中检出阳性11份,包括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DNA间隔区片段3份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5'端片段8份.其中1组长角血蜱成虫标本为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和ompA基因片段均阳性,分别与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氏基因型和马赛立克次体株等关系较近.结论 在同一组长角血蜱成虫中同时检出莱姆病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

    作者:孟真;姜理平;陆群英;程苏云;叶菊莲;占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河南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耐药性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高效抗病毒疗法(HAART)后HIV-1基因耐药性及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河南省部分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抗凝血,检测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HIV-1病毒载量,用扩增/测序(In-House)法扩增HIV-pol区基因并测序,和斯坦福耐药数据库对比得到基因耐药结果 .结果 使用一、二代一线治疗方案的基因耐药率分别为32.21%和2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8);治疗时间>2年的耐药率(33.20%)与<1年的耐药率(18.97%)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年龄(OR=0.68)和领药间隔时间(OR=1.93)与耐药性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治疗方案(OR:0.51)、耐药(OR=3.20)和近1个月按时服药比例(OR=0.51)与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河南省部分HIV/AIDS出现基因耐药性,应加强在发药时间、机构或人员及医生询问服药情况等方面的管理.

    作者:朱新朋;李宏;刘宏伟;袁源;刘春华;朱谦;崔为国;王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第六届全国肝病学术会议暨新进展研修班通知

    作者: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腹泻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和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

    目的 探讨腹泻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属亚种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腹泻标本使用麦康凯和SS培养基划线培养,挑取可疑菌落分纯后使用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到亚种;提取菌株的全基因组DNA,以克雷伯菌16S rDNA引物PCR扩增菌株的1500 bp 16S rDNA序列,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 经截取后,使用Blastn程序在GenBank库中搜索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匹配;用PHYLIP程序建立分离菌株及GenBank库中16S rDNA序列的进化发生树并进行分析.结果 113份腹泻标本中,经生化鉴定有25株(分离率22.2%)肺炎克雷伯菌株,其中,肺炎亚种21株(分离率18.6%)、鼻炎亚种4株,未分离到鼻硬结哑种.这些标本中未分离到常见腹泻病原菌.生化鉴定的肺炎亚种菌株均对青霉素G耐药,而对多黏菌素敏感,对呋喃坦叮、头孢噻吩、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有部分耐药.菌株的16S rDNA序列在GenBank库中搜索发现,生化鉴定为鼻炎哑种的4株菌株与沙门菌等肠道致病菌株有大相似性匹配;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树将生化鉴定的肺炎亚种聚为一群,但不能将肺炎克雷伯菌属的3个亚种完全区分开来.结论 16S rDNA序列进化分析在肺炎克雷伯菌的鉴定和分类中有一定意义.

    作者:郭晓琳;王多春;张燕敏;王晓梅;张怡;左颖;张冬梅;阚飙;魏来;高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浮动绝对危险:一种用于估计多水平影响因素可信区间的方法

    估计多水平影响因素的相对危险,以便消除人为选择对照组造成的偏倚.通过浮动绝对危险方法 比较多水平影响因素任意两水平间RR值及其95%CI.文中通过英国国家对照研究小组的实例分析,利用浮动绝对危险方法 可以得到多水平危险因素各水平间的RR值及其95%CI.该方法 可以消除人为选择对照组的偏倚,以便无偏的比较多水平影响因素任意两水平RR值的95%CI,该方法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吴倩;李卫;王睿;王杨;王奋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浙江省五城市小型机动车辆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浙江省居民死亡和伤残的一个重要因素.安全带作为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1,2]>,能够减少车内驾乘人员发生严重交通伤害和降低损伤程度.为此于2007年在全省5个市开展了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观察.

    作者:赵鸣;俞敏;钟节鸣;丛黎明;肖媛媛;王建跃;叶俊杰;何玉芳;朱匡纪;唐倩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