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家监测点2005年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药敏结果分析

余华丽;常昭瑞;张立实;张静;李振军;徐建国;冉陆

关键词:志贺菌, 抗生素, 药敏实验, 血清分型, 监测
摘要:目的 分析2005年国家监测点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药敏结果.方法 用WHONET 5.4软件对国家监测点的志贺菌药敏试验结果(K-B纸片扩散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福氏志贺菌为常见,占75.5%;其次为宋内志贺菌,占24.4%.②志贺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90.0%;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低,为6.1%.③志贺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五重及其以上的多重耐药率占54.9%.④不同省份志贺菌优势菌型和耐药谱有差异.结论 志贺菌的耐药现状不容乐观,三代头孢菌素仍是治疗志贺菌感染的较好选择.志贺菌优势菌型和药敏特征需要连续监测,才能及时了解病原特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云南省1997-2000年及2004年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描述云南省1997-2000年及2004年5年的肠道病毒(EV)分离状况及型别特征.方法 5年在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中共检测到210株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s),其中12株经血清学鉴定为腺病毒.剩余198株经基因测序定型,即病毒VP1区基因序列转变为氨基酸序列后与标准株进行比较.结果 经分子生物学定型:人类EV-A组5株(5个血清型)、EV-B组158株(34个血清型)、EV-C组32株(6个血清型)、未分离到EV-D组病毒.在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中,210个分离株,EV-B组病毒占75.2%,为主要型别;EV-C组占12.2%,腺病毒占5.7%,EV-A组占2.4%.结论 云南省EV的流行中,以EV-B组较多.

    作者:田炳均;吴燕;张东华;何丽芳;丁峥嵘;陆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技术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的现场应用

    青海省处于三江源地区,有鼠疫疫源地面积20余万km2,该地区动物间鼠疫流行较猛烈,并时常波及到人间,笔者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技术(GICA)对一起人间鼠疫疫情成功的进行了早期检测.2006年9月在青海省湟源县发生一起人间鼠疫疫情.该患者于2006年9月8日在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区剥食旱獭的过程中左手中指被划伤而感染,于2006年9月16日返回湟源县,就诊时被疑似鼠疫而隔离;由鼠疫专业人员现场采集患者标本,用GICA进行了初步的诊断.

    作者:魏绍振;王祖郧;杨汉青;郑谊;李超;赵小龙;金丽霞;席亚芳;王发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空肠弯曲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基因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析

    目的 建立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鉴定方法,并对菌株毒力相关基因cadF、virB11、flaA、cdtA、cdtB、cdtC的分布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利用m-PCR的方法对经过传统生物化学方法鉴定的65株弯曲菌进行鉴定,并通过空肠弯曲菌特异基因hipO、结肠弯曲菌glyA基因特异片段的PCR扩增对鉴定的结果进一步验证;利用特异引物PCR方法初步分析其毒力、毒素相关基因cadF、virB11、flaA、cdtA、cdtB和cdtC的分布.结果 m-PCR扩增结果发现65株不同来源的弯曲菌,42株为空肠弯曲菌,23株为结肠弯曲菌.hipO、glyA基因PCR扩增结果与m-PCR扩增结果一致.16.9%菌株PCR鉴定结果与传统的生物化学鉴定结果不一致.100%(65/65)菌株cadF、flaA基因阳性,并且PCR扩增片段大小一致.virB的阳性率为10.8%(7/65),其中空肠弯曲菌阳性率11.9%(5/42),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为8.7%(2/23).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cdt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42/42)和78%(18/23);空肠弯曲菌cdtB扩增的的阳性率为97.6%(41/42),而23株结肠弯曲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cdtC的阳性率皆为100%,但PCR扩增产物大小不一致,空肠弯曲菌为555 bp,结肠弯曲菌约为465 bp.结论 m-PCR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对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进行属内分型.中国菌株细胞溶涨毒素基因簇cdt基因的特征与文献报道国外菌株存在差异.

    作者:张茂俊;顾一心;冉陆;张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617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及死亡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对住院缺血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描述患者病后生存状况,并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17例连续性缺血型脑卒中病例,采用电话、信访等方式随访患者的生存状况及死亡原因,2006年1月完成随访工作.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长47个月,失访59例(9.5%).随访期间死亡80例,其中缺血型脑卒中60例,脑出血3例,心脏病10例,其他死因7例,中位生存时间42.16月.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9%、89.4%、85.3%.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缺血型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龄(RR=1.043,95% CI:1.013~1.074),Glasgow评分低(RR=0.855,95% CI:0.742~0.985),意识水平差(RR=4.085,95% CI:2.128~7.844)和存在并发症(RR=1.765,95% CI:1.108~2.812).结论 高龄、Glasgow评分低、意识水平差和存在并发症是缺血型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学东;龙泳;段利平;曹卫东;吕亚丽;王波;阎永平;徐德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某部队军营内一起肺炎支原体感染暴发调查

    2006年6月,驻上海某部队军营内发生一起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暴发,13例患者均为男性战士,年龄18~21岁,病例居住在同一幢四层楼内,一至四层楼各有9、2、1和1例,该楼共住442人.一和二、三和四层楼的战士生活起居与训练都在一起,均无野外居住或禽类接触史.2006年6月9和12日分别有8例和5例因发热入院.入院后即进行血清冷凝集试验、上呼吸道常见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西班牙Bircell公司试剂盒);咽漱液进行PCR常规检测上呼吸道病原体核酸(上海宝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检测均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入院时和治疗中对全部病例进行胸部X线和螺旋CT扫描检查.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作者:陆月明;韩易;秦玉波;丁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江苏省农村地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江苏省农村地区儿童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农村地区在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出生的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HBsAg、抗-HBs标志,对抗-HBs阴转儿童进行不同种类疫苗的加强免疫,并分析HBsAg阳性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522名1~7岁儿童中HBsAg阳性率在0.28%~1.28%之间,抗-HBs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由1岁时的76.7%降至7岁时的45.5%;出生时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及时接种儿童(1.4%∶0.5%,P=0.031);应用不同剂量疫苗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均为90%以上.结论 江苏省农村地区计划免疫适龄儿童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0.28%~1.28%,平均为0.8%,儿童中HBV感染主要为母婴传播,并与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有关.

    作者:翟祥军;汪华;朱凤才;余家席;陈胤忠;邱祥鹏;顾善坤;刘社兰;秦黎明;梁争论;庄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康复病例血清中和抗体三年追踪观察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病例病后3年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及其变化规律,为SARS疫苗的研制和使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SARS康复病例进行随访,分别采集病后第5个月、第20个月和第35个月的血清,每份血清标本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二种方法进行血清SARS-Co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中和抗体效价采用Reed-Muench方法计算.3个时间点中和抗体效价的趋势分析采用对数转换后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分别采集到病后第5个月、第20个月和第35个月的血清标本13份、17份和13份,采用ELISA法检测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2.4%和84.6%,而采用中和试验法检测的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中和抗体效价依次为1∶43(1∶16~1∶203)、1∶36(1∶17~1∶59)和1∶21(1∶10~1∶3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419,P<0.001).病后第35个月时有30.8%(4/13)的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高于1∶36,但另有30.8%(4/13)的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等于或略高于1∶10(临界水平1∶8).结论 SARS病例血清中和抗体至少可持续3年,但中和抗体效价随康复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个体差异较大,病后第35个月时部分病例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已降至较低水平,何时完全消失尚需进一步追踪观察.

    作者:谢淑云;曾光;夏时畅;张泮河;尹卫东;刘碧瑶;杨仕贵;曹务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吸毒人群血清抗-HIV阳性及其与ABO血型关系分析

    ABO血型反映不同个体不同内在遗传特性,可影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为探索抗-HIV与ABO血型分布关系,对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某2所劳教所广西籍在押吸毒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2所劳教所广西籍吸毒人员抗-HIV阳性273例,男性225例,女性48例.血清抗-HIV阴性对照人群与血清抗-HIV阳性者源于同一人群.血检证实抗-HIV阴性共1841人,其中男性1104人,女性737人.抗-HIV检测为ELISA法,初筛阳性送广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证实验室确证.ABO血型常规鉴定.

    作者:刘海燕;栾苑;覃巍巍;卢毅;张明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宁波市江东区满周岁流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宁波市江东区自1989年开始在新生儿中推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1990年起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本文对江东区满周岁流动儿童的分布状况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孙灵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前C及基本核心启动子突变与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和前C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与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 采集江苏省16对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的母婴血清样本32份,以及88对阻断成功的母婴血清样本176份.以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16对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的母婴和88例阻断成功的母亲血清样本中HBV基因型,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前C/BCP突变,采用Clustal W 1.8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16例阻断失败的母亲中,15例(93.8%)为HBeAg阳性,且均为C型(15/15,100%);88例阻断成功的母亲中,51例(58.0%)为HBeAg阳性,其中C基因型占45.1%(23/51).在HBeAg阳性母亲中,阻断失败组的C基因型检出率明显高于阻断成功组(χ2=14.3,P=0.003).但在C基因型HBeAg阳性母亲中,阻断成功组与失败组的T1762/A1764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3%和33.3%,P=0.4),且均无A1896突变.结论 感染HBV基因C型的母亲可能更易导致乙肝疫苗阻断失败,而前C/BCP基因突变与阻断母婴传播无关.

    作者:王佳;李杰;庄辉;刘社兰;李荣成;李艳萍;梁争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G蛋白β3亚单位825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近年来,关于GNB3基因825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原发性高血压(EHT)关系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不一[1,2],因此两者的关系尚未确定;已进行的研究多局限于单纯地分析SNP与高血压的关系方面,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及混杂因素的控制.本研究从遗传学和流行病学两方面入手,在考虑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基础上来分析GNB3基因825C/T SNP与EHT的发生是否有关.

    作者:盖小群;时景璞;赵彦艳;戴书萍;付凌雨;李辉;赵峰;王文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水平模型在吸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多水平模型及其应用领域.方法 以中国/WHO控烟能力建设合作项目--学校控烟子项目中天津地区中学的学生基线调查资料为例,应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并与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检验,数据中存在层次结构.利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显示,中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态度、环境及班级水平下的宣传教育.此外,在未引入班级水平下宣传教育这一变量时,利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得到变量的标准误均小于相应的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结论 多水平模型适于分析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资料,在分层或整群的流行病学或社区调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佳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流感大流行的疾病负担和经济影响研究进展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1].历史上每次流感大流行都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灾难性打击.

    作者:冯录召;余宏杰;杨维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居室内毒素含量与儿童过敏性哮喘相关性调查

    目的 了解居室内毒素含量对儿童过敏性哮喘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向安徽省安庆、淮南地区2986名8或12岁在校儿童父母发放哮喘标准调查表,动态浊度法检测儿童床铺尘内毒素含量,放射性变应原荧光酶免疫吸附实验(RAST-FEIA)检测其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含量.结果 终具有完整资料儿童为904人,居室内毒素含量与儿童过敏性哮喘患病率呈负相关(OR=0.48,95% CI:0.32~0.72,P<0.05),与过敏性致敏呈负相关(OR=0.65,95% CI:0.49~0.94,P<0.05),与非过敏性哮喘及哮鸣无显著相关.与正常人群相比,过敏性致敏、哮鸣、哮喘者的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M-W U 15 138.0,P<0.01;M-W U 4858.0,P<0.01;M-W U 4041.0,P<0.01).结论 居室内毒素的早期暴露可能是预防儿童过敏性哮喘及致敏产生的保护因素之一.

    作者:胡东;张荣波;吴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国家监测点2005年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05年国家监测点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药敏结果.方法 用WHONET 5.4软件对国家监测点的志贺菌药敏试验结果(K-B纸片扩散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福氏志贺菌为常见,占75.5%;其次为宋内志贺菌,占24.4%.②志贺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90.0%;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低,为6.1%.③志贺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五重及其以上的多重耐药率占54.9%.④不同省份志贺菌优势菌型和耐药谱有差异.结论 志贺菌的耐药现状不容乐观,三代头孢菌素仍是治疗志贺菌感染的较好选择.志贺菌优势菌型和药敏特征需要连续监测,才能及时了解病原特点.

    作者:余华丽;常昭瑞;张立实;张静;李振军;徐建国;冉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后的免疫记忆研究

    目的 了解接种全程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记忆情况.方法 1987-198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1201名新生儿,以及1996-199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的2484名新生儿,于2005年随访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HBc),结果959名3项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均阴性,其中228名接种乙肝血源疫苗,731名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于加强免疫1针乙肝酵母重组疫苗后15 d时检测其抗-HBs.此外,随机选择11名加强免疫后无应答和22名有应答者,应用酶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有初次免疫后抗-HBs定量检测资料者190名,比较其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抗-HBs水平.结果 加强免疫后,79.82%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者抗-HBs阳转,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25.69 mIU/ml;95.62%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者抗-HBs阳转,GMT为745.18 mIU/ml.加强免疫后所产生的抗-HBs水平与初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有关.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者的IL-2阳性率(40.91%)也高于无应答者(P<0.01).结论 在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后,抗-HBs转阴者中,大部分仍具有免疫记忆,仅少部分在长期随访中丧失免疫记忆.因此,在高流行地区,对丧失免疫记忆者应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作者:李艳萍;李荣成;方孔雄;李河民;胡忠玉;何鹏;吴小音;张瑞;梁争论;庄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研究宁波地区3家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同源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8株.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小抑菌浓度值;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PCR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 2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E耐药率低为4.7%,头孢哌酮/舒巴坦为87%,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90%耐药.PFGE分型共分为4型,以A、B两型为主.2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均产OXA-23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测到VIM、IMP型金属酶基因.结论 宁波地区碳青霉烯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3家医院均有克隆播散流行.

    作者:裘莉佩;潘登;徐炜烽;周华;魏泽庆;俞云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83例黑热病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内陆地区已经少见,新疆喀什地区特别是疏附县佰什克拉木乡近年仍高发,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健康.

    作者:李民;王文靓;阿不力克木;苏桂华;海仁姑;冯春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13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恢复与病毒抑制效果.方法 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在广西南宁与柳州地区招募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3个月的艾滋病患者133例,并在同一地区选择感染时间接近、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感染者58例作为对照.通过专业问卷,了解抗病毒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采集患者的EDTA抗凝静脉血,通过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测定,了解免疫重建与病毒抑制情况;通过基因型耐药性检测分析抗病毒治疗人群与未治疗人群中HIV-1耐药性毒株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中,约有70.69%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明显回升,23.28%患者CD4+ T细胞未有明显变化,6.03%的患者CD4 T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比较治疗与未治疗人群病毒载量水平,接受治疗人群载量对数均值(1.834±0.853)显著低于未治疗人群(3.621±1.121)(P<0.05),治疗人群中67.91%的患者病毒载量水平低于检测限;治疗人群中耐药性发生率(11.90%)与未治疗组(11.63%)无明显差异.结论 广西地区实施的抗病毒治疗对免疫系统重建、体内病毒的抑制具有明显作用;耐药性流行情况在治疗与未治疗人群中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韩平;刘伟;刘海霞;梁淑家;鲍作义;刘永建;庄道民;刘思扬;李林;李敬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第六讲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报告规范——TREND介绍

    循证公共卫生决策不仅要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也经常用到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严格评价非随机对照设计同样有赖于充分、准确的研究报告.本文介绍非随机对照设计报告规范(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 designs,TREND)清单的内容,并对一些重要条目进行详细说明.

    作者:罗晓敏;詹思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