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绍振;王祖郧;杨汉青;郑谊;李超;赵小龙;金丽霞;席亚芳;王发辉
ABO血型反映不同个体不同内在遗传特性,可影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为探索抗-HIV与ABO血型分布关系,对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某2所劳教所广西籍在押吸毒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2所劳教所广西籍吸毒人员抗-HIV阳性273例,男性225例,女性48例.血清抗-HIV阴性对照人群与血清抗-HIV阳性者源于同一人群.血检证实抗-HIV阴性共1841人,其中男性1104人,女性737人.抗-HIV检测为ELISA法,初筛阳性送广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证实验室确证.ABO血型常规鉴定.
作者:刘海燕;栾苑;覃巍巍;卢毅;张明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居室内毒素含量对儿童过敏性哮喘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向安徽省安庆、淮南地区2986名8或12岁在校儿童父母发放哮喘标准调查表,动态浊度法检测儿童床铺尘内毒素含量,放射性变应原荧光酶免疫吸附实验(RAST-FEIA)检测其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含量.结果 终具有完整资料儿童为904人,居室内毒素含量与儿童过敏性哮喘患病率呈负相关(OR=0.48,95% CI:0.32~0.72,P<0.05),与过敏性致敏呈负相关(OR=0.65,95% CI:0.49~0.94,P<0.05),与非过敏性哮喘及哮鸣无显著相关.与正常人群相比,过敏性致敏、哮鸣、哮喘者的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M-W U 15 138.0,P<0.01;M-W U 4858.0,P<0.01;M-W U 4041.0,P<0.01).结论 居室内毒素的早期暴露可能是预防儿童过敏性哮喘及致敏产生的保护因素之一.
作者:胡东;张荣波;吴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内陆地区已经少见,新疆喀什地区特别是疏附县佰什克拉木乡近年仍高发,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健康.
作者:李民;王文靓;阿不力克木;苏桂华;海仁姑;冯春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体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细胞免疫的动态变化,了解疫苗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关联.方法 8例成人按0、1、2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于首针免疫后3、8、21、34和65 d采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PBMC进行细胞分选,获得纯度95%以上的CD4+和CD8+ T淋巴细胞,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PBMC、CD4+和CD8+ T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4的斑点数(SFC),并收集乙肝疫苗免疫前(0 d)和免疫后3、8、21、30、34、60、65和150 d血样,测定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同时设立阴、阳性对照各2例.结果 人接种乙肝疫苗后,CD4+、CD8+ T淋巴细胞产生不同细胞因子趋势和强度不同:IFN-γ(由CD8+、CD4+ T淋巴细胞产生)出现较早,且较为稳定,而CD4+ T淋巴细胞产生的IL-2和IL-4出现较晚,但其升高与第2、3针乙肝疫苗免疫有关;免疫后IL-4阳转率与抗-HBs阳转率呈显著正相关,IL-2、IL-4的SFC与抗-HBs滴度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可早期检测出以IFN-γ为主的细胞免疫,IL-4和IL-2阳转与抗-HBs升高有关.
作者:胡忠玉;朱凤才;何鹏;刘社兰;张瑞;方鑫;翟祥军;邱少辉;梁争论;汪华;李河民;庄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宁波市江东区自1989年开始在新生儿中推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1990年起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本文对江东区满周岁流动儿童的分布状况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孙灵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江苏省农村地区儿童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农村地区在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出生的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HBsAg、抗-HBs标志,对抗-HBs阴转儿童进行不同种类疫苗的加强免疫,并分析HBsAg阳性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522名1~7岁儿童中HBsAg阳性率在0.28%~1.28%之间,抗-HBs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由1岁时的76.7%降至7岁时的45.5%;出生时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及时接种儿童(1.4%∶0.5%,P=0.031);应用不同剂量疫苗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均为90%以上.结论 江苏省农村地区计划免疫适龄儿童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0.28%~1.28%,平均为0.8%,儿童中HBV感染主要为母婴传播,并与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有关.
作者:翟祥军;汪华;朱凤才;余家席;陈胤忠;邱祥鹏;顾善坤;刘社兰;秦黎明;梁争论;庄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描述云南省1997-2000年及2004年5年的肠道病毒(EV)分离状况及型别特征.方法 5年在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中共检测到210株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s),其中12株经血清学鉴定为腺病毒.剩余198株经基因测序定型,即病毒VP1区基因序列转变为氨基酸序列后与标准株进行比较.结果 经分子生物学定型:人类EV-A组5株(5个血清型)、EV-B组158株(34个血清型)、EV-C组32株(6个血清型)、未分离到EV-D组病毒.在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中,210个分离株,EV-B组病毒占75.2%,为主要型别;EV-C组占12.2%,腺病毒占5.7%,EV-A组占2.4%.结论 云南省EV的流行中,以EV-B组较多.
作者:田炳均;吴燕;张东华;何丽芳;丁峥嵘;陆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1].历史上每次流感大流行都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灾难性打击.
作者:冯录召;余宏杰;杨维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宁波地区3家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同源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8株.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小抑菌浓度值;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PCR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 2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E耐药率低为4.7%,头孢哌酮/舒巴坦为87%,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90%耐药.PFGE分型共分为4型,以A、B两型为主.2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均产OXA-23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测到VIM、IMP型金属酶基因.结论 宁波地区碳青霉烯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3家医院均有克隆播散流行.
作者:裘莉佩;潘登;徐炜烽;周华;魏泽庆;俞云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山西省某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在市场、饭店、宾馆等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6类工作场所里招募外来务工人员128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VCT的知晓率低,56.6%的外来务工人员听说过VCT.当调查对象被告知有开展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的单位后,64.5%愿意接受VCT,愿意接受VCT的地点或方式主要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8.7%)、医院门诊(27.0%)、上门服务(18.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接受VCT有关的因素为曾经做过HIV检测、较高HIV知识水平、不歧视HIV感染者和有较高的艾滋病意识.结论 有必要在流动人口聚集的社区开展旨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推动VCT和消除对HIV感染者歧视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金玲;何纳;申学武;秦世雄;高眉扬;韦建国;姜庆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及时掌握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生和流行,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固原市原州区健康人群分年龄组进行抽样检测;于2006年4月分别在原州区三营镇、张易镇、头营镇、河川乡、开城镇、中河乡按照0~、5~、10~、15~、25~、35~、45~岁7个年龄组随机采集血标本,每个年龄组抽检30人,共210人,分离血清,-20℃保存待检.
作者:张志军;王东辉;陈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6年6月,驻上海某部队军营内发生一起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暴发,13例患者均为男性战士,年龄18~21岁,病例居住在同一幢四层楼内,一至四层楼各有9、2、1和1例,该楼共住442人.一和二、三和四层楼的战士生活起居与训练都在一起,均无野外居住或禽类接触史.2006年6月9和12日分别有8例和5例因发热入院.入院后即进行血清冷凝集试验、上呼吸道常见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西班牙Bircell公司试剂盒);咽漱液进行PCR常规检测上呼吸道病原体核酸(上海宝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检测均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入院时和治疗中对全部病例进行胸部X线和螺旋CT扫描检查.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作者:陆月明;韩易;秦玉波;丁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青海省处于三江源地区,有鼠疫疫源地面积20余万km2,该地区动物间鼠疫流行较猛烈,并时常波及到人间,笔者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技术(GICA)对一起人间鼠疫疫情成功的进行了早期检测.2006年9月在青海省湟源县发生一起人间鼠疫疫情.该患者于2006年9月8日在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区剥食旱獭的过程中左手中指被划伤而感染,于2006年9月16日返回湟源县,就诊时被疑似鼠疫而隔离;由鼠疫专业人员现场采集患者标本,用GICA进行了初步的诊断.
作者:魏绍振;王祖郧;杨汉青;郑谊;李超;赵小龙;金丽霞;席亚芳;王发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5年国家监测点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药敏结果.方法 用WHONET 5.4软件对国家监测点的志贺菌药敏试验结果(K-B纸片扩散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福氏志贺菌为常见,占75.5%;其次为宋内志贺菌,占24.4%.②志贺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90.0%;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低,为6.1%.③志贺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五重及其以上的多重耐药率占54.9%.④不同省份志贺菌优势菌型和耐药谱有差异.结论 志贺菌的耐药现状不容乐观,三代头孢菌素仍是治疗志贺菌感染的较好选择.志贺菌优势菌型和药敏特征需要连续监测,才能及时了解病原特点.
作者:余华丽;常昭瑞;张立实;张静;李振军;徐建国;冉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筛选H3N2亚型人甲型流感病毒红细胞凝聚素(HA1)序列中的正向选择位点,为进一步揭示流感病毒的变异规律.方法 从NCBI GenBank和流感数据库中下载甲型流感病毒H3亚型RNA4节段序列,用两步聚类法将全部序列分为6个年代类别,使用固定效应似然比检验模型分别筛选每一类中的正向选择位点,并使用两步聚类法归纳所筛选出位点的正向选择压力变化模式.结果 各年代类别筛选出的正向选择位点不完全相同,共有50个位点在进化过程中经历过正向选择,其中有42个位点属于5个抗原决定簇之一,A、B抗原决定簇在各年代均有较多的位点入选,且承受较大的免疫选择压力.50个位点可被归纳为7种变化模式,前6种模式的位点依次在某一个时间段存在正向选择,第7种模式则在多个年代中均存在正向选择.结论 分析结果提示流感病毒HA1序列在进化过程中的正向选择位点并非恒定,而是在不同年代中存在更替趋势.抗原决定簇A、B的变异在流感进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8个位于非抗原决定簇正向选择位点有可能是未被识别的抗原决定簇位点.
作者:许慧琳;张文彤;赵耐青;姜庆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循证公共卫生决策不仅要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也经常用到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严格评价非随机对照设计同样有赖于充分、准确的研究报告.本文介绍非随机对照设计报告规范(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 designs,TREND)清单的内容,并对一些重要条目进行详细说明.
作者:罗晓敏;詹思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STK15基因Phe31Ile(91T→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河北省涉县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涉县296例ESCC患者和302例健康对照STK15 Phe31Ile(91T→A)SNP的基因型.结果 吸烟及上消化道肿瘤(UGIC)阳性家族史均能显著增加ESCC的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1.68和1.77,95% CI分别为1.34~2.10和1.44~2.19).STK15 Phe31Ile三种基因型(Phe/Phe、Phe/Ile、Ile/Ile)频率在ESCC患者组中分别为11.5%、34.8%和53.7%,与健康对照组(11.9%、36.8%和51.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84).以Phe/Phe基因型作参照,Phe/Ile基因型及Ile/Ile基因型分别与其相比,均未增加ESCC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0.98和1.09,95% CI分别为0.57~1.69和0.65~1.82).根据性别、吸烟状况及上消化道肿瘤(UGIC)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也未发现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K15基因Phe31Ile(91T→A)SNP可能与河北涉县人群ESCC的患病风险无关.
作者:王娜;王贵英;郭炜;董秀娟;李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中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北京、清远、深圳、石家庄、汉川、南京、长春、济南、聊城、宁波和温州市共1214份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样本,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进行基因型测定,并对其中部分样本以PCR产物直接测序验证.结果 在1214份血清中,检测到A基因型9例,占0.7%;B基因型345例,占28.4%;C基因型709例,占58.4%;B、C混合基因型(B+C)151例,占12.4%.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北方地区(长春、北京、石家庄市等)慢性HBV感染者中,C基因型比例较高,分别为58.2%、67.5%和63.6%,山东省聊城和济南市的C基因型比例分别高达90.2%和87.9%.随地理位置南移,B基因型比例逐渐增加,广东省清远和深圳市的B基因型比例分别为71.4%和63.6%.结论 HBV基因型分布有明显地区差异.在中国慢性HBV感染者中,HBV C和B基因型为主要流行株.北方地区以C基因型为优势株,而南方地区则B基因型较为多见.
作者:高俊薇;李雅娟;庄辉;李杰;王佳;董庆鸣;陈雅洁;牛俊奇;马为民;赵伟;赵保安;钟金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部分军队老年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北京地区21个部队干休所60岁以上8202名老年人中随机分层抽样820人,填写调查表,进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并对13项与CAS患病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S的现患率为44.0%,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分别为30.4%、51.8%、65.2%(P<0.05),CAS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结论 北京地区部队老年人CAS的现患率随年龄增高,年龄、性别、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CAS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丽;赵玉生;王士雯;何耀;陈瑞;李彦华;许强;黄广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病例病后3年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及其变化规律,为SARS疫苗的研制和使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SARS康复病例进行随访,分别采集病后第5个月、第20个月和第35个月的血清,每份血清标本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二种方法进行血清SARS-Co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中和抗体效价采用Reed-Muench方法计算.3个时间点中和抗体效价的趋势分析采用对数转换后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分别采集到病后第5个月、第20个月和第35个月的血清标本13份、17份和13份,采用ELISA法检测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2.4%和84.6%,而采用中和试验法检测的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中和抗体效价依次为1∶43(1∶16~1∶203)、1∶36(1∶17~1∶59)和1∶21(1∶10~1∶3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419,P<0.001).病后第35个月时有30.8%(4/13)的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高于1∶36,但另有30.8%(4/13)的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等于或略高于1∶10(临界水平1∶8).结论 SARS病例血清中和抗体至少可持续3年,但中和抗体效价随康复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个体差异较大,病后第35个月时部分病例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已降至较低水平,何时完全消失尚需进一步追踪观察.
作者:谢淑云;曾光;夏时畅;张泮河;尹卫东;刘碧瑶;杨仕贵;曹务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