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刘春艳;王燕;谢正德
人类肠道病毒(HEV)由80多个血清型组成,分为5个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和肠道病毒A~D组.对肠道病毒进行鉴定的金标准是用敏感的细胞系培养和分离病毒,继而用肠道病毒组合血清进行鉴定.
作者:田炳均;吴燕;张东华;何丽芳;丁峥嵘;陆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暴发疫情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和散发诺如病毒阳性患者全部进行现场问卷式调查,并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应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选择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北京市共计报告急性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8起,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全部确认为院内感染暴发.在报告的409例急性散发病毒性胃肠炎病例中,共检出诺如病毒阳性患者158例,检出率38.63%.其中40~44岁年龄组检出率高,为55.00%,55~59岁年龄组检出率低,为21.74%.阳性患者中年龄大者91岁,小者仅6个月,平均年龄为40岁.男性患者84例,女性74例.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诺如病毒流行株与2006年荷兰和日本的诺如病毒流行株为接近,为GⅡ/4型变异株.结论 诺如病毒是2006-2007年北京地区冬季病毒性腹泻的一个重要病原体,北京地区诺如病毒流行株与2006年荷兰和日本的诺如病毒流行株属同一类GⅡ/4型变异株.
作者:吴疆;高志勇;刘桂荣;刘园;李洁;罗明;吴晓娜;贾蕾;窦相峰;严寒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艾滋病病毒(HIV)传播潜在危险性.方法 选择12个村的HIV感染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献血(浆)员比例、艾滋病知识、性乱行为发生情况和既往病例报告数等7个指标,运用秩和比法(RSR)对各村HIV传播潜在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专家评价,HIV感染率权重系数高(0 28),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权重系数低(0.09);RSR综合评价结果为:01和02号村发生HIV传播的潜在危险性较大,03、05、09、10和12号村属于中等,04、06、07、08和11号村发生HIV传播的潜在危险性较低.结论 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HIV传播潜在危险性不同,应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不同的艾滋病防治措施.
作者:高建华;汪宁;杨忠民;施小明;钱汉竹;张玉良;贾望谦;徐翠玲;郑锡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糖尿病(DM)患病的流行特征并分析其在地区、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差异.方法 以2004年3-10月北京地区6~18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北京市城乡7个区(县)19 593名在校中小学生,用空腹指末梢血糖进行DM筛查,根据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进行DM(DM:空腹毛细血管全血血糖≥6.1 mmol/L)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毛细血管全血血糖≥5.6 mmol/L并<6.1 mmol/L)的诊断.结果 总体DM和IFG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5.7‰和13.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7.7‰、3.6‰).DM、IFG年龄标化患病率东城区高,伴高肥胖率;而平谷县低(8.9‰和27.4‰,2.0‰和7.5‰).各区域之间DM患病率男、女性无明显差异,但男性IFG患病率东城区高(P<0.0001).总体DM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IFG患病率以10~14岁年龄组高.男性DM和IFG发生率高年龄组分别为15~18岁和10~14岁,女性均为10~14岁.结论 北京市6~18岁儿童青少年DM及IFG存在较高流行率.
作者:曹冰燕;米杰;巩纯秀;程红;颜纯;侯冬青;刘敏;桑艳梅;朱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人畜共患病致病菌.国内外的检验方法中均把产H2S的可疑Lm判为非Lm.
作者:陈伟伟;叶长芸;张守印;张巧姬;洪锦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为了解河南省2000-2005年人狂犬病流行情况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2005年采集的犬脑组织做病原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分析.
作者:郝宗宇;张永振;孙建伟;熊成龙;张彦平;王海峰;张爱梅;李林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006年6月在江苏省海安县腹泻患者送检的粪便中,分离到一株血清型(6,8:e,h:1,6)克雷米尤沙门菌,该菌型在国内未见报道.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孔繁才;李华建;崔一峰;蒋海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长期免疫接种后整体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结合横断面调查方法,共收集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4686名,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 整体人群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抗-HBs为44.5%,抗-HBc为47.8%;0~19岁人群HBsAg和抗-HBc阳性率较≥20岁人群显著下降.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sAg阳性率为2.8%,抗-HBo阳性率为12.0%,HBV感染率为12.5%,未免疫组分别为10.2%、69.8%和71.2%.男性平均HBsAg阳性率比女性高,抗-HBc和抗-HBs阳性率男女性别间无差异.0~19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2.4%,而20~30岁人群阳性率达到13.6%~17.7%,到60岁开始下降;0~19岁人群的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20岁人群的抗-HBs、抗-HBc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结论 长期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使人群HBV流行状况发生变化,感染高峰年龄段后移.
作者:沈立萍;杨进业;莫兆军;李荣成;李艳萍;韦增良;董邕辉;周开姣;韦少超;方孔雄;余陶;张文英;张勇;毕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对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病毒(HR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以初步了解近年来鼻病毒感染在儿科患者中的流行规律.方法 收集2002年11月至2006年11月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及病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共3292份,应用针对HRV14 5'端非编码区(5'-NC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巢式PCR检测标本中HRV.结果 3292份标本中HRV总阳性检出为507份,占本组检测标本的15.4%(507/3292),其中门诊患儿中阳性检出率为16.7%,住院患儿为14.5%;HRV阳性检出率在咽炎患儿中达到50.0%(8/16),在急性支气管炎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为17.5%(14/80),其他如急性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患儿中也有较高的HRV阳性检出率;在以血液系统疾病等为第一诊断,合并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中HRV检测阳性率为26.4%(14/53).HRV感染的季节性分布中,2003年的检出高峰在9月份,阳性检出率达32.6%;2004年检出率高的是2月份(阳性检出率为24.2%),但与其他年度相比,阳性率略低;2005年的检出高峰在2月份,阳性检出率达35.3%;2006年的检出高峰在3月份,阳性检出率为31.3%.在HRV检测阳性的患儿中,年龄≤1岁的占44.8%,其次为~2岁(15.4%)、~3岁(12.4%)年龄组的患儿.结论 HRV不仅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也有较高的感染率,在患其他疾病导致抵抗力低下时易于并发呼吸道鼻病毒感染.HRV感染存在于各年龄组并全年均可发生.随年龄增长,HRV阳性检出率逐渐降低.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是HRV的易感人群.
作者:赵林清;钱渊;朱汝南;邓洁;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中人偏肺病毒(hMPV)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鼻咽洗液临床标本3330份,进行细胞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同时提取标本中病毒RNA后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位于hMPV M基因的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片段.结果 从3330份临床标本中检测到110份hMPV阳性标本,阳性率3.3%.hMPV感染的患儿男女比例为1.5∶1,其中<1岁年龄组患儿占46.4%(51/110),1~岁年龄组患儿占11.8%(13/110),2~5岁年龄组患儿占33.6%(37/110),>5岁年龄组患儿占8.2%(9/110).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以肺炎占的比例大,为44.5%(49/110);其次是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22.7%,25/110);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占10.9%(12/110),其中诊断支气管炎占7.3%(8/110).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期间几乎每个月份(除2005年5月和6月)都检出hMPV感染的阳性标本,未出现明显的流行高峰.而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hMPV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流行,于2006年4月为高峰,阳性检出率为17.1%.110例hMPV感染的临床标本中有6份标本存在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hMPV和同期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高峰没有重叠.结论 hMPV是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其感染对2岁以下婴幼儿威胁更大.
作者:朱汝南;钱渊;赵林清;邓洁;王芳;孙宇;廖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职业暴露主要是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需要与大白鼠等实验动物接触的人员,从事HFRS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灭鼠的人员,饲养、销售、运送野鼠和大白鼠等实验动物的人员.
作者:张之伦;解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水平.方法 于2005年9-10月份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18岁以上16 658名常住居民,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高血压分别为29.1%、49.3%、42.3%和10.6%,糖尿病分别为8.8%、56.7%、50.0%和15.0%,血脂异常分别为33.2%、31.1%、13.0%和4.3%;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2.9%;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分别为8.1‰和18.4‰.除糖尿病外,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病率都是郊区县人群高于城区.18~50岁人群上述慢性病的患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50岁后女性的患病水平逐渐赶上甚至超过男性.结论 北京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中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既往调查资料,郊区人群患病水平已超过市区人群.应根据新的流行特点,调整和加强北京市慢性病防治的工作重点.
作者:张普洪;焦淑芳;周滢;李刚;时颖;李红;任振勇;吴凡;姜勇;郭秀花;刘泽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医学在21世纪已得到极大的发展,但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并未减弱,慢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新发现传染病又开始袭击人类.这种威胁迫使流行病学重新思考自己固有的传统方法与现代疾病模式的矛盾,努力寻求新的方法来应对21世纪人类健康的敌人[1].
作者:周红霞;仇小强;张志勇;黄腾;甘文烨;曾小云;谢志春;Giraudoux P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1990-2006年上海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0-2006年上海市传染病报告疫情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 1990-2006年上海市风疹报告发病率为0.15/10万~451.57/10万;1993年上海市发生风疹大流行,是风疹发病高的年份,共报告风疹病例58 104例,1998年是风疹发病的低年份,共报告19例;1990-1994年(疫苗使用前)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3.00/10万,在疫苗使用前,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风疹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即以5~9岁和10~14岁年龄组为主.1995年开始在上海市大规模使用风疹联合疫苗(MMR)后,全市MMR接种率达85%以上.风疹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每年报告风疹发病数除1995年外均<100例,风疹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但疫苗使用后,风疹发病的年龄构成有所改变,0~4岁发病年龄构成增加,占总发病数的21.00%,且发病年龄有逐年后移趋势,2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占总发病数的31 62%,1995-2006年25~29岁年龄组和30~34岁年龄组风疹发病率均高于疫苗使用前(除1993年)相同年龄组的发病率.结论 上海市风疹发病年龄后移.
作者:胡家瑜;陶黎纳;沈洁;王于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北京市昌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汉赛巴尔通体抗体阳性情况.方法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抗体(IFA)试剂盒检测体检人群血清汉赛巴尔通体抗体情况.结果 以IFA为参考标准,间接ELISA方法的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91.6%;阳性预测值为82.2%(60/73),阴性预测值为84.9%.ELISA共检测了357份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汉赛巴尔通体抗体阳性率为34.5%,IFA共检测了239份体检血清,其汉赛巴尔通体抗体阳性率为35.6%.结论 间接ELISA方法对于检测汉赛巴尔通体感染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昌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存在汉赛巴尔通体抗体阳性的情况.
作者:杨小冉;刘起勇;崔步云;王连秀;彭智会;任东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克隆并表达汉坦病毒(HV)Z10株(HV-Z10)N蛋白(NP)编码基因,建立基于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重组NP(rNP)的rNP-IgM直接捕捉ELISA,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并评价其检测效果.方法 PCR扩增HV-Z10株NP编码基因,基因工程方法构建NP编码基因原核表达系统pET28a-Z10N-E.coli BL21DE3.SDS-PAGE了解rNP表达情况,离子交换法和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NP.Western blot检测rNP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性.建立HRP标记rNP-IgM直接捕捉ELISA检测HFRS患者血清样品,并与常规HV-IgM间接捕捉ELISA进行比较.结果 pET28a-Z10N-E.coli BL21DE3高效表达rNP.提纯rNP SDS-PAGE显示单一蛋白条带,HV-IgG能有效识别rNP并与之结合.94.73%(90/95)HFRS患者血清样品rNP-IgM直接捕捉ELISA检测结果阳性,HV-IgM间接捕捉ELISA阳性率为92.63%(88/95).两种IgM捕捉ELISAs检测的HFRS患者血清样品A450值分布及对多份不同稀释度血清检测的A450均值变化均相似.结论 成功构建了HV-Z10株NP编码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所建立的rNP-IgM直接捕捉ELISA可作为HFRS简便、安全、敏感、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新方法.
作者:朱函坪;姚苹苹;徐芳;翁景清;谢荣辉;陆群英;朱智勇;严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婴幼儿诺如病毒腹泻的发病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18例急性腹泻患儿采集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诺如病毒抗原,同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轮状病毒.结果 经检测的318份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共79份,阳性检出率为24.8%(79/318).其中有48例在10-12月份检出,占阳性标本的60.8%(48/79).2岁以内患儿占91.2%.有16例同时合并轮状病毒感染.经统计学分析,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组与单纯诺如病毒感染组在发热的严重程度上有差异,但是在腹泻严重程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诺如病毒阳性患儿中有14例是以其他疾病住院,分别于住院1-11 d出现腹泻.结论 诺如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之一,也是医院内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之一.
作者:邓莉;贾立英;陈冬梅;张又;钱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004年9月下旬,浙江省江山市某乡镇中心小学发生了一起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暴发.经调查本次乙型流感共发现患者65例,罹患率15.26%.
作者:祝丽萍;王新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Meta分析是流行病学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也是发展循证医学的工具.进行Meta分析简单、直接的办法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在评估资料的基础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分析的结果和图示.本文介绍基本的统计方法和程序运用步骤.
作者:俞顺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预测预后.方法 选择病理诊断的结直肠癌原发病例370例,收集临床病理因素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预后指数(PI),Cox模型比例风险假定(PH假定)的检验采用对数累积风险函数图法.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8.3%和76.5%;淋巴转移、Duckes分期、治疗方式进入结直肠癌预后的Cox模型,并满足PH假定,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对不同PI值分组,组间生存率存在差异(P<0.001);以PI值中位数作为基准,随机选取PI=3.0的个体,该个体相对于基准的预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1%、6.8%和3.5%.结论 淋巴转移、Duckes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对Cox模型的人选因素有必要进行PH假定的检验;利用预后Cox模型和PI值可有效地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
作者:柳巍;聂绍发;陈继贵;黄甜;何晶晶;刘畅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