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在流行病学病因推断中的应用

秦雪英;陈大方;胡永华

关键词:孟德尔随机化, 病因推断,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阐述在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运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病因推断,以控制混杂因素和反向因果关联对结果的影响.方法以孟德尔独立分配定律为基础,已知不同基因型导致不同的中间表型(即待研究的暴露因素),用基因-疾病的因果链模拟暴露因素对疾病的作用,推导出暴露对疾病的真实效应值.结果基因-疾病的效应估计值能够反映暴露因素和疾病间的真实联系.由于配子形成时等位基因的随机分配,该效应估计值不会受到传统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混杂因素的影响.结论孟德尔随机化的应用能够增强观察性流行病学中的病因推断,增进对潜在危险因素的认识,同时可能为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提供新思路,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浙江省部分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索浙江省部分地区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0 625名中小学生伤害调查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伤害与性别、年龄、近视、爱好户外运动、经常骑自行车、喜欢爬高玩耍、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燃放烟花爆竹等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0.88)、近视(OR=1.11)、养猫(OR=1.18)、业余爱好户外运动(OR=1.25)、喜欢爬高玩耍(OR=1.14)、家里药物农药放置不安全(OR=1.11)、经常骑车(OR=1.13)是主要影响因素;跌伤、刀割伤、碰撞伤、动物咬伤的危险因素基本一致.结论学生伤害由多因素作用导致,学生个人行为特征和家庭因素起重要作用.

    作者:俞敏;钟节鸣;丛黎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22例单纯性老年瘙痒症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索老年瘙痒症(SP)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健康查体资料作描述性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SP发病风险因子.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北京医院健康查体的SP患者122例,选取未患SP的老年人作为对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236例老年查体对象中,SP 827例,占所有研究对象67%,其中60~69岁95例(占SP11.5%),70~79岁281例(占SP 34%),80~89岁320例(占SP 38.7%),90岁以上131例(占SP 15.8%).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皮肤干燥、便秘是SP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201,2.995,7.372);而每天适量补充维生素C、E和复合维生素B等是保护因素(P<0.05,OR值为0.068).结论SP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除年龄外,对上述因素的干预有利于老年人群SP的防治.

    作者:葛蒙梁;谢志宏;张春玲;冯和平;吴意平;金祖余;马兰军;尚雅静;高艳;李红云;褚德发;朱学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值的进一步验证

    目的描述中国人群腰围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和验证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及其对糖尿病患病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分析中国人群腰围的分布特征、南方和北方人群腰围的分布特征以及身材高大人群的腰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的腰围切点与体重指数(BMI)≥24的诊断一致性.以ROC曲线的短距离确定适合的腰围切点.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水平下调查对象的糖尿病患病相对风险.结果中国人群腰围分布呈正偏态;对腰围进行年龄调整后,男性腰围均值为79.0 cm,女性为74.8 cm.男性腰围均值大于女性;腰围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不论男女,北方人群的腰围均大于南方;身材高大的人腰围水平大于总人群.男性腰围以85 cm、女性80 cm作为切点,与BMI≥24的诊断一致性好,且ROC曲线的距离短.男性腰围超过85 cm、女性腰围超过80 cm,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均增加1.1倍,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相对危险会增加1.0倍和1.7倍;当男性腰围超过95 cm、女性腰围超过90 cm时,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就会增加2.6倍和3.0倍,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相对危险会增加2.2倍和2.3倍.腰围越大,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及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风险则越大.结论中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国成年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中推荐的腰围以85 cm和80 cm分别作为诊断男性和女性中心性肥胖的切点,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应在预防中应用.

    作者:翟屹;赵文华;周北凡;陈春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河北省2005年斑疹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河北省自1950年以来每年均有斑疹伤寒病例报告,50-90年代和2001-2005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237/10万、1.085/10万、0.371/10万、1.221/10万、2.176/10万和3.847/10万,自80年代以来,斑疹伤寒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尽管2002年后,河北省斑疹伤寒疫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其发病数自1990年以来,均居全国首位.现将2005年河北省斑疹伤寒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邓祖昆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湖南省武岗市洞口县狂犬病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分析2003-2004年间在湖南省武岗市与洞口县发生的狂犬病并探讨局部地区流行的因素.方法对狂犬病进行个案调查,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犬脑组织中的狂犬病毒抗原,用RT-PCR法扩增N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并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自1991-2002年武岗市与洞口县仅各报告1例人狂犬病,但2003-2004年间,分别报告30例人狂犬病.62例狂犬病患者中61例被犬所伤,1例被猫所伤.在有完整记录的50例患者中,平均潜伏期为44.18天.其中7例(14%)狂犬病患者的潜伏期≤15天,16例(32%)潜伏期≤20天.在疫点周围采集的99只犬脑组织中,13只犬脑组织狂犬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13.13%.将Wg13与Dk13株病毒的部分N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中国病毒株比较,发现2株病毒与广西及安徽的毒株有高的同源性,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也分在同一分支.用全N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Wg13与Dk13毒株全为Ⅰ型狂犬病毒,2株病毒之间的同源性为99.4%以上.比较分析2株病毒N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包括第Ⅳ抗原位点区在内的多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氨基酸的替代.结论引起武岗市与洞口县的狂犬病流行的病毒不是新型狂犬病毒,犬饲养量大与病毒携带率高是狂犬病暴发的直接原因.

    作者:张永振;熊成龙;邹洋;李明慧;肖奇友;王祥迪;唐茂晟;杨安保;朱学识;陈碧云;Zhen FU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北京市城市社区1512名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崇文区龙潭街道办事处所辖社区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对可能与跌倒有关的9大类共90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跌倒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跌倒发生率为18.0%,经单因素分析表明痴呆(OR=5.34)、抑郁症(OR=4.61)、大小便失禁(OR=3.84)、生理失能(OR=3.17)、害怕跌倒(OR=3.09)等40个变量的分布,经χ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跌倒的危险因素有痴呆(OR=4.89)、抑郁症(OR=4.18)、降压药(OR=2.91)、青光眼(OR=2.77)、高血压(OR=2.27)、害怕跌倒(OR=2.12)、体位性低血压(OR=2.11)、服多种药物(OR=1.77)等.经常打太极拳(OR=0.60)、做保健操(OR=0.68)是跌倒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老年人跌倒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采取针对危险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老年人跌倒.

    作者:覃朝晖;于普林;朱晓平;吴迪;乌正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分会第一届第二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山东地区不同季节优势恙螨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山东地区不同季节优势恙螨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t)情况及其作为恙虫病传播媒介的可能性.方法根据Ot-Sta56 kDa外膜蛋白基因部分序列设计Ot种和型特异性引物,对标本提取的DNA先采用种特异性引物扩增,然后再采用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分型,并对部分标本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不同季节优势恙螨幼虫共得到11株Ot分离株和16份恙螨匀浆,从这27份标本提取的DNA经首轮PCR扩增后,18份标本有预期的目的带.对首轮PCR产物采用nested PCR扩增分型,结果17份为Kawasaki型,1份(LHGM2株)为Karp型.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证实了nested PCR分型结果:XDM2株首轮PCR产物碱基序列与Kawasaki型相应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同源性高,为97.00%,在系统发育树上与Kawasaki株位于同一分支,应属于Kawasaki型;LHGM2株首轮PCR产物碱基序列与Karp型相应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同源性高,为96.45%,在系统发育树上与Karp株位于同一分支,应属于Karp型.结论山东地区不同季节优势恙螨中存在Ot自然感染,Ot主要基因型为Kawasaki型.

    作者:张倩;刘运喜;高媛;赵仲堂;张景兰;杨占清;薛健;曹务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聚合酶链反应和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杂交技术用于钩端螺旋体的检测

    目的为钩端螺旋体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方法根据钩端螺旋体赖株DNA合成一对flaB引物,用PCR技术对钩端螺旋体菌株、疫区现场动物标本等进行flaB基因扩增,用地高辛(DIG)标记flaB基因探针,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斑点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结果纯化钩端螺旋体DNA 5pg经flaB-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目测.用DIG标记的flaB探针可以检测到5fg及以下的DNA扩增产物.疫区70份蛙肾标本,分离细菌8株,阳性率11.43%.flaB扩增阳性14份,阳性率20%;DIG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检测,阳性19份,阳性率为27.14%.结论PCR-斑点杂交是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既可用于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兆芬;蒋秀高;耿排力;聂一新;李秀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儿亚硝酸盐中毒11例分析

    亚硝酸盐常用于食品加工、防腐以及工业应用,误食即可中毒,严重者导致死亡.此外,某些变质蔬菜或腌渍不久的青菜亦含有较多硝酸盐,食入后经肠道细菌还原,可转变为亚硝酸盐造成中毒.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收治小儿亚硝酸盐中毒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4月龄1例,2~14岁10例;因误食亚硝酸盐烹调的菜而中毒者6例,因食用熟肉制品者3例,因食用腌渍不久的青菜者1例.4月龄婴儿系母乳喂养,其母有食用含亚硝酸盐食物可能.发病时间为食用后0.5-4小时.中毒患儿均出现皮肤黏膜青紫,尤以口唇、口周、甲床明显,不伴相应的缺氧症状;上腹部不适、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者9例,头痛、头晕7例,心率加快、心悸者6例,呼吸困难2例,意识障碍伴抽搐1例.

    作者:袁夏;林黎娟;曹早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江苏省连云港市15例儿童狂犬病发病因素分析

    连云港市在连续9年(1994-2002年)无狂犬病疫情,但2003年7月突发疫情,至2005年5月新发狂犬病病例62例,其中2~14岁儿童15例,占总病例数的24.2%.以下对15例儿童狂犬病的发病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朱卫;陈秀丽;郑丽敏;曹延继;赵文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西藏自治区15个县妇女住院分娩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15个项目县住院分娩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及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15个项目县3岁以下儿童及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获得1512名妇女.被调查地区妇女的住院分娩率为40.2%.单因素分析显示:结婚年龄大、初产妇、有副业收入来源、居住地为农区、有孕产期保健宣传指导、有产前检查、产前检查次数多、产前检查医院级别高、有动员住院分娩、对安全分娩有正确的认识与住院分娩率高有关联.多因素分析发现与住院分娩仍有关联的因素为有无产前检查、有无动员住院分娩及对安全分娩的认识.结论调查地区的住院分娩率仍然很低,产前检查和产前宣教动员与住院分娩有显著关联,建议加强对该地区孕产妇的产前保健和宣教动员.

    作者:李洪波;颜虹;程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相关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

    目的评价由超重和肥胖造成的4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预测不同超重和肥胖率比值下的医疗负担变化.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3年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等相关资料,分别计算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4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相对风险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计算4种慢性疾病的直接疾病负担;根据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计算超重和肥胖造成4种慢性病的直接经济负担.结果2003年中国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89.7、25.5、22.6和73.3亿元,4种病合计归因于超重和肥胖的直接经济负担高达211.1亿元人民币,占4种病合计直接疾病负担的25.5%.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当超重与肥胖率比值达到1.1:1时,归因于超重和肥胖导致4种病的直接经济负担将达到369.9亿元,将比2003年上升75.2%.结论目前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占200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和医疗总费用的3.2%和3.7%.

    作者:赵文华;翟屹;胡建平;王建生;杨正雄;孔灵芝;陈春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妇女围孕期补充叶酸与多胎妊娠关系的研究进展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人群干预试验证实[1-4],妇女围孕期增补叶酸可以降低后代神经管畸形危险性的70%~85%.1992年,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公共卫生事务处建议:所有可能怀孕的妇女每日常规增补0.4 mg叶酸[5].随后,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6].中国卫生部、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全国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组织也在全国育龄妇女中推广增补叶酸[7].妇女增补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直至妊娠满3个月.但是,有许多妊娠不是计划的,并且准确计划妊娠是很困难的事.因此,许多妇女知道自己怀孕后才开始服用叶酸增补剂,但此时往往已经错过了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佳时机(神经管在妊娠28天内形成).针对这种情况,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制定了叶酸强化食品政策[8],要求自1998年1月1日起,所有强化食品中必须添加叶酸(140μg叶酸/100g面粉).

    作者:任爱国;李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在流行病学病因推断中的应用

    目的阐述在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运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病因推断,以控制混杂因素和反向因果关联对结果的影响.方法以孟德尔独立分配定律为基础,已知不同基因型导致不同的中间表型(即待研究的暴露因素),用基因-疾病的因果链模拟暴露因素对疾病的作用,推导出暴露对疾病的真实效应值.结果基因-疾病的效应估计值能够反映暴露因素和疾病间的真实联系.由于配子形成时等位基因的随机分配,该效应估计值不会受到传统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混杂因素的影响.结论孟德尔随机化的应用能够增强观察性流行病学中的病因推断,增进对潜在危险因素的认识,同时可能为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提供新思路,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秦雪英;陈大方;胡永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中分离出香港海鸥形菌的研究报告

    目的了解中国内地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是否存在香港海鸥形菌感染.方法于2005年8月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道门诊就医患者采集粪样,分别接种SS、XLD、CCDA、TCBS、MacConkey琼脂(MA)以及改良头孢哌酮MacConkey琼脂(CMA)等6种平皿,对分离到的可疑细菌进行常规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透射电镜(TEM)下形态观察及药敏试验.结果编号为242的标本,在CMA平皿上生长出无色、透明的微小菌落.该菌为革兰阴性,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尿素酶和精氨酸双脱氢酶阳性,鸟氨酸脱羧酶和赖氨酸脱羧酶阴性,不发酵葡萄糖.经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菌株242的基因序列长度为1413 bp,采用Blast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与文献报道的香港海鸥形菌同源值达100%.TEM下可见菌体两端有多根鞭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临床常用的21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他啶表现为耐药.结论证实中国内地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存在香港海鸥形菌.有关该菌引起感染性腹泻疾病的致病地位与流行病学等特征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任淑华;倪晓平;孙建荣;高炎;项海青;孔庆鑫;赵洪峰;周田美;查捷;李华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MMP-7和MMP-9基因多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MMP-7和MMP-9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160名健康妇女对照的MMP-7基因启动子区-181A/G多态位点和MMP-9基因启动子区-1562C/T多态位点的基因型.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MMP-7中G等位基因频率(7.3%)明显高于对照组(2.8%)(χ2=6.59,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A/A、A/G、G/G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6.0%、13.3%和0.7%,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94.4%、5.6%和0%,两者有显著差异(χ2=6.50,P=0.039);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G等位基因能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经年龄校正的OR值为2.71(95%CI:1.19~6.16).MMP-9中C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8%、11.2%及91.9%、8.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P=0.20);病例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8.3%、21%和0.7%,对照组则分别为83.8%、16.2%和0%,两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31,P=0.32).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未能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经年龄校正的OR值为1.41(95%CI:0.79~2.52).结论MMP-7基因启动子区-181A/G多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存在关联,携带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该病的发病风险;未发现MMP-9基因启动子区-1562C/T多态性则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存在关联.

    作者:康山;杜慧;王娜;郭炜;金霞;方淑梅;张健慧;李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人群体重指数均值作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预测指标的研究

    目的确定以人群体重指数(BMI)均值作为预测超重、肥胖患病率指标的模型.方法分别计算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132个调查点人群的BMI均值,用BMI均值和该地区超重、肥胖患病率建立数学模型.结果拟合非线性方程,建立以BMI均值为基础,预测超重、肥胖患病率的数学模型.经过回代证明,拟合方程有效.结论研究建立的模型对社区监测超重、肥胖患病率及预测超重、肥胖患病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效果有待实际应用加以进一步验证.

    作者:杨正雄;赵文华;翟屹;陈春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广东省2001-2002年急危重症孕产妇及相关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孕产妇急危重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规律,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和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普查和病例对照相结合的方法,普查采取在全省乡镇以上有产科的医院登记所需数据,然后逐级上报;病例对照研究是选取2家不同级别的妇幼保健院,以2001年和2002年住院的所有妊高征和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病例,采用病历过录的方法获得资料.结果2001-2002年广东省产科急危重症中产后出血(48.22%)和妊高征(43.76%),共占90%以上;从不同级别和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发现率来看,除羊水栓塞外,其他各种疾病发现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在级别较高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产科急危重症的发现率较高;孕次较少、异常感觉发生的孕周较晚、既往有产科并发症、孕期有内科合并症等是妊高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较多产次、胎盘较长、人工剥离胎盘、胎盘滞留等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居住地为平原、阴道产、新生儿早吸吮等为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广东省产科处理急危重症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基层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医疗保健机构;另外对于妊高征和产后出血的处理和预防需要加强,应该针对高危因素制定合理的预防策略.

    作者:赵庆国;李兵;田丰莲;夏建红;欧运华;广东省急危重症孕产妇综合防治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组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北京市拒马河2005/2006年冬季越冬水禽组成调查

    起源于东南亚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至今已扩展到世界上的30多个国家,除了随着禽类制品的运输引起传播流行外,野生水禽的迁飞造成病毒扩散也是人们怀疑的一条重要感染途径[1,2],但至今对该途径的具体过程仍不清楚.现有研究证实野生水禽是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3],对水禽传播禽流感病毒的监测成为国际社会特别关注的焦点[4].在我国由于家鸭、家鹅的饲养方式主要为自由散放,这极大的增加了家禽通过与野生水禽接触而染病的概率[5].

    作者:鲍伟东;彭宝明;张扬;王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