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云;赵锐
目的:探讨近年耳穴贴籽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通过对近5年来有关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治疗情况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耳穴贴籽具有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神经功能、血管功能等多方面作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结论:耳穴贴籽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李俊;王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文章重点介绍王新昌主任运用清热祛风通络法治疗风湿热痹型类风关的经验.王新昌主任认为临床上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以风湿热痹型为主.在对病因病机认识方面,王主任认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普遍以湿、热、瘀为主,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各证候均以关节红、肿、热、痛为显著特征,故而总的治则是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活血止痛.
作者:周洁;王新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年来,冻干粉针剂成为药品制剂生产中的创新剂型,其制备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因此对于许多热敏性的物质非常适用.蛋白质、微生物类通过冻干过程不会失去生物活力或发生变性,因此冻干粉针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地应用并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将针对冻干粉针剂在生产过程中冻干环节的工艺及质量技术进行探讨研究.
作者:刘天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芎胡头痛定胶囊对实验性动物头痛模型的镇痛、缓解头痛作用,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动物挠头次数为指标,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动物头痛模型进行行为学观察;并采用醋酸扭体法,研究芎胡头痛定胶囊对大鼠及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芎胡头痛定胶囊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相比能明显减少动物模型的饶头次数(P<0.01,P<0.05),且单次给药大鼠头痛模型不如多次给药好(P<0.05);芎胡头痛定胶囊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P<0.05).结论:芎胡头痛定胶囊具有明显的镇痛、缓解头痛作用.其有效剂量为高剂量.有效剂量为中剂量组.
作者:刘威;张洪娟;慕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柴可群主任中医师认为,乳腺癌的病变主脏在肝,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是乳腺癌的主要病机,辨证论治时当着重从肝入手,注重疏肝解郁法在疾病各个阶段的运用.
作者:黄蕾蕾;柴可群;陈嘉斌;江灶坤;邹莉;王泽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日益上升,防治高血压病靶器官损伤意义重大,本文为了解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中医药研究现况,收集近10年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做一概述.
作者:刘金艾;林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年来,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其效果也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在临床治疗中EGFR-TKI的应用受到严峻挑战——在服用EGFR-TKI后易出现耐药现象导致治疗效果降低甚至失效.其中,约有22%的患者由于HGF/c-Me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而产生EGFR-TKI耐药.因此,如何通过靶向治疗HGF/c-Met信号通路成为了当今医学界攻克NSCLC道路上的研究重点.中医药有多靶点、低毒、价格低廉等优点,对NSCLC临床疗效好,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EGFR-TKI耐药机制及近几年来HGF/c-Met信号通路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方舒;郭会;蔡鹏涛;郦安琪;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外关白虎摇头法治疗咽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咽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外关白虎摇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外关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5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关白虎摇头法是一种提高治疗咽神经官能症疗效的有效方法.
作者:庄捷铭;王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在亚洲地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此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虎杖作为临床上治疗痛风的常用中草药,具有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等功效.现代药理学证明,虎杖内含有的大黄素、白藜芦醇具有明显的降尿酸、抗炎的作用.其降尿酸的机制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相关,改善痛风性关节炎与降低PGE2的表达水平、增强PPAR.-γ蛋白的表达和PPAR-γmRNA的复制、抑制ICAM-1和NF-κ Bp65的表达等相关.
作者:叶茂高;高祥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血栓前状态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或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其作用机制为异常高凝状态导致胎盘微血栓的形成、绒毛梗死及蜕膜血管纤维素样坏死,使胚胎组织缺血缺氧.抗凝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措施,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为常用的西医抗凝剂,中医多用活血化瘀药物安胎.
作者:楼蓉;叶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灵芝静心汤治疗早搏属中医心悸病心血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录早搏患者106例,其中室性早搏n=46,室上性早搏n=60,以患者自身症状及动态心电图早搏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以灵芝静心汤治疗4周,对比室性及室上性早搏患者动态心电图前后早搏数量变化,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前后早搏数量差异明显(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灵芝静心汤治疗早搏属心悸病心血亏虚证疗效显著.
作者:崔健昆;赵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提到室壁张力或容量负荷增加时,心室释放血浆B型利钠肽(BNP)[1].BNP与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正在得到广泛的认识.快速测定BNP是否能提供一个诊断呼吸困难病因的有效措施,及BNP水平在是否累及右心功能的不同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差异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作者:杜健;李成;朴春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病的终末阶段,临床上以肾功能减退,以及各种代谢产物和毒物的蓄积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目前,西医治疗早中期CRF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以期达到延缓CRF进展的目的.而中医中药治疗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药离子导入法是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使中药有效成分经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组织内,以达到改善肾功能的目的,是结合中药、穴位及电流物理作用为一体的一种独特疗法,对早期预防、延缓CRF病情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观察分析了中药肾区离子导入治疗CRF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新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近年来有诸多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在IB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抗抑郁治疗在IBS中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孙佩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药物穴位贴敷法是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原则,结合经络学说,以腧穴为枢纽、通过药物的吸收作用双向调节、汇聚脏腑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在原有穴位贴敷的理论基础上,探讨其治疗机制,通过临床应用归纳、总结穴位贴敷的临床疗效,发现穴位贴敷具有简单易行、疗效显著、费用较低、无毒副作用的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永平;崔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肌层埋针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18个月收治的本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肌层埋针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26.67%,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3.33%,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层埋针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虹云;赵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黄褐斑是指颜面出现面积大小不等的黄褐色或淡褐色斑片,平摊于皮肤上,抚之不碍手的一种现今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皮肤病,其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患者的外在形象,故对其防治逐渐被广大女性所重视.为探究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来治疗黄褐斑,以及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经过长期临床研究实践,探索出了以对穴为主、局部毛刺为辅,再结合重视后天、调理冲任,人文关怀、调畅情志,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并取得了明显疗效.
作者:俞洁;陆小连;莫晓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介绍王铁良教授运用五联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运用中西医临床知识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五联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学习借鉴.
作者:祁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护理在预防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8例需长期卧床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9例),观察组中西医综合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9%和27.6%),且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满意度.
作者:曾桂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急性肾损伤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肾脏滤过功能短期内急性减退或丧失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对急性肾损越来越重视,本文将从病名和病因病机两个方面分析中医上的急性肾损伤,同时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进行简要阐述.
作者:谢王英;陈洪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