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莆田县农村改厕成果与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分析

陈国忠;林金福

关键词:改厕, 无害化, 肠道传染病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农村改厕途径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方法]对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与3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逐年提高,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结论]农村改厕是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副反应观察

    [目的]了解精制纯化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精制苗)免疫效果及临床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夹心间接ELISA法,对精制苗免疫后人群血清进行狂犬病毒抗体检测,并与法国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及国产每剂2.5IU浓缩的原代地鼠肾组织培养疫苗(浓缩苗)进行比较.[结果]检测接种精制苗、PVRV及浓缩苗的人群血清狂犬病毒抗体水平,其阳性率分别为95.2%、91.6%和84.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 : 1695、1 :887.8和1:273.2,总反应率分别为2.74%、3.96%和7.56%;检测首针注射后第15天人群血清,其抗体阳性率精制苗为61.1%,PVRV为40.0%.[结论]精制苗的免疫效果显著好于浓缩苗,早期狂犬病毒抗体产生水平及免疫后抗体滴度均高于PVRV,因此有必要尽快推广精制纯化苗以逐步取代浓缩苗.

    作者:陈阳;刘建明;林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莆田县制鞋业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效果

    [目的]通过职业卫生服务结合初级卫生保健,管理与治理制鞋业的危害.[方法]对制鞋业进行职业卫生管理与苯系化合物危害的治理.[结果]员工享有医疗卫生保健,接毒工人持健康证上岗;投资848.6万元对苯系化合物产生环节进行治理,治理达标的企业19个,占应治理数的80%.[结论]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有成效.

    作者:薛文元;王健;赵建雄;林珍赐;吴安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泉州市后渚港区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检测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泉州市后渚港区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源情况,泉州卫生检疫局与泉州市卫生防疫站检验科配合完成了为期一年(1991.5-1992.4)的鼠类监测.对捕获的鼠类进行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抗体检测,进一步查明传染源种类、密度、带毒率的季节分布,为灭鼠防病提供了生物学依据.泉州后渚港离市区10 km,位于东海之滨泉州湾内,东经118°42'58”,北纬24°53'18”,处于洛阳与晋江的汇合处,港区面积约17.6万m2.港区周围为江陵坡地,植被丰富,属我国华南地区闽广沿海亚区,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1.4℃,相对湿度75%,年降雨量836.9mm,鼠类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作者:陈秀恋;苏触景;陈超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腹部受1150 cGy60Co γ线照射小鼠肠道与外周血白细胞的关系

    [目的]观察1150 cGy60Co γ线腹部照射后小鼠的肠道凋亡细胞数、肠腺存活率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变化,探讨辐射损伤肠道与外周血白细胞的关系.[方法]选用70只BALB/c雄性小鼠,用1150 cGy60Co γ线进行腹部照射,随机分为7组,于照射后的第6、12、24、48、72、96、192 h分别进行外周血象、空肠肠腺内的凋亡细胞数和肠腺存活率测定.[结果]照射后随时间延长外周血白细胞、肠腺内的凋亡细胞数、肠腺存活率呈指数函数减少,6~96 h肠腺内的凋亡细胞、肠腺存活率与外周血白细胞呈直线相关.[结论]1150 cGy60Co γ线腹部照射后小鼠的肠道变化,可通过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数估计肠道损伤情况.

    作者:田芙蓉;曾桂英;林海;张李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碘伏消毒剂污染假单胞菌的调查

    [目的]调查手术室使用碘伏消毒剂污染假单胞菌情况,探讨解决办法.[方法]依据GB 15982-1995及卫生部颁<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使用过程中碘伏消毒剂11份,2份检出假单胞菌.经测定污染有假单胞菌的碘伏消毒剂有效碘含量分别为370mg/L与256mg/L;染菌量高达2.72×107 cfu/ml与1.28×108cfu/ml,在碘伏中存活期长达7~10周.[结论]应加强对使用过程中消毒剂污染茵的监测;消毒剂的配制、使用应严格按规范进行.

    作者:林立旺;郭燕艺;杨毓环;纪惠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河田镇氟病区改水9年后儿童氟斑牙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为评价河田镇改水降氟对儿童氟斑牙防治效果.[方法]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尿氟和水氟.[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3%;尿氟含量中位数1.13 mg/L;水氟含量0.07~0.43mg/L.改水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基本控制的国家标准.[结论]改水降氟后,儿童摄氟量下降,氟毒性效应指标改善,起到了明显的防护作用.发挥了改水降氟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兰永贵;兰天水;陈建安;张亚平;陈惠琴;陈志辉;林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石材制品厂非吸烟接尘工人呼吸系统损害研究

    [目的]探讨接尘不吸烟工人呼吸系统的损害.[方法]对石制品124名接尘不吸烟工人及对照组进行呼吸系统询问调查和肺功能测定.[结果]接尘组工人呼吸系症状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明显下降,FVC、FEV1、FEF25-75明显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矽尘作业工人呼吸系统和肺功能损害是严重的,应采取防护措施.

    作者:张碧珍;黄财林;王泽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闽北地区5273例围生儿监测报告

    [目的]为探索闽北地区出生缺陷儿的发病率及种类、顺位、病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统一诊断标准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用SPSS 8.0统计.[结果]1998年出生的5 273例围生儿中出生缺陷儿51倒(9.7‰),神经管缺陷占35.6%.出生缺陷发病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以及季节等因素有关.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升高.出生缺陷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出生缺陷是围生儿的首位死因.[结论]降低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是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晋雅仙;应爱珍;金丽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山区结核病控制的难度及对策(附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山区农村结核病防治现状.[方法]对1996-1999年就诊资料分析整理,分析农村结核病防治的难点.[结果]结核病从就诊到确诊延时较长,全程规范用药者61.3%,服药不规范及不化疗者,治不彻底,给传染源控制带来困难.[结论]结核病在农村仍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病人就诊率和规范治疗率,方能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作者:王麟生;王志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对再妊娠的影响

    药物流产近年来已被人们逐渐接受而广泛应用,其流产率达到满意效果.为探讨药物流产后妊娠结局及与人工流产后妊娠结局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选1996年10月-199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370例,妊娠≥38周,年龄20~38岁,平均25岁.均正常分娩.其中有药物流产史者120例(药流组),有人工流产史者250例(人流组).药流组指曾用抗早孕药物流产,未再行清宫术者;人流组为曾采用吸管负压吸引胚胎组织流产者.

    作者:翁晓媚;余莲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尤溪县食(饮)具消毒状况调查

    为了解山区县城饮食行业餐饮具消毒现状,对城区217家餐饮店进行卫生学调查.随机采取消毒过的备用食饮具,用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检测,按GB14934-1994评价.抽检户中,采用煮沸、电子消毒柜、化学(含氯)、蒸汽消毒的各为91、61、35、3家,另有27家无消毒设备.1 样品合格率共检测1874份样品,合格率66.9%,其中15家宾馆餐厅合格率为81.0%(256/316),79家中型茶楼饭店合格率为70.0%(692/988),123家饮食摊档为53.7%(306/570).监测结果显示,宾馆餐厅与中型茶楼饭店(x2=10.92)、中型茶楼饭店与饮食摊档(X2=41.10)、宾馆餐厅与饮食摊档(X2=61.95)间消毒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5).

    作者:杨小菊;叶义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建筑孔桩二氧化碳蓄积原因调查

    [目的]调查建筑孔桩二氧化碳蓄积原因.[方法]采用仪器检测,化学检测,动物实验.[结果]在孔桩底部检出二氧化碳超标,地下埋有植物的孔桩二氧化碳严重超标.[结论]建筑孔桩通风差易造成二氧化碳蓄积.

    作者:朱肇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三明钢铁厂职工医院消毒质量监测报告

    在导致医院感染诸因素中,消毒灭菌质量为重要因素之一,现将等级医院评审前后我院消毒工作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参照<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取评审前的1995-1996年与1999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项目:紫外线辐照值,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消毒液细菌污染及灭菌医疗器械的达标率等.

    作者:黄立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黄岩区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黄岩区从1955年开始,对丝虫病进行多次反复的调查与监测,掌握了丝虫病流行程度和分布情况,通过40余年的反复查治,1980年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97年经省、地联合审评考核达到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现将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黄岩地处浙江中部,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7C,相对湿度82%,平均降雨量1600 mm,全区总面积988km2,50%耕地种植水稻,蚊虫孽生地广泛存在.黄岩行政区曾几度变动,按1980年基本消灭时划分为32个乡镇,其中丝虫病流行乡镇28个,流行区人口494 455人.属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作者:应春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传染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研究

    1993年以来我们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重症传染性病毒性脑炎2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1.1 研究对象 5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均为1990年1月一1999年9月我科住院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1)A组(每公斤体重IVIG用量1 g)12例: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6.1岁.(2)B组(每公斤体重IVIG用量2 g)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7.5岁;(3)对照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5.6岁.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①明确的流行病学史;②表现发热、意识不清、抽搐、脑膜刺激征/病理征,或合并呼吸衰竭、脑疝;③CSF呈病毒性脑炎改变;④乙脑特异性IgM抗体或乙脑HI试验阳性,或具有典型原发传染病(麻疹、流腮、水痘)的临床表现;⑤CT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或其它原发性器质性病变.乙脑临床分型标准按文献[1],医院感染的诊断参照文献[2].

    作者:苏智军;郭如意;张奕返;史美育;柯邵鹏;向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告

    裂头蚴病是曼氏裂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人体所致.其幼虫可移行至人体的皮下、肌肉、内脏等任何部位并引起相应的病症.现报告1例曼氏裂头绦虫幼虫感染后移行至腹部皮下形成肿块后,因搔痒抓破,虫体自行爬出的裂头蚴病.患者男,11岁,小学二年级学生.1999年2月1日在背部左肩胛下方10 cm处的皮下发现一核桃大小的肿块,有压痛感.1年后此肿块由左肩胛下方游走至右腹股沟上方皮下3 cm处,肿块大小3 cm×0.5 cm,周围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2000年3月26日,因肿块搔痒抓破,发现一条白色的虫子从抓破处钻出.虫体头端扁圆,体呈链状,在生理盐水内不断伸缩,经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作者:张榕燕;陈宝健;许贤让;林金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CO2激光、红外线和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CO2激光、红外线和微波3种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对404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观察各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副反应和治愈率.[结果]红外线和微波组疗效快,术后2个月治愈率明显高于激光组(P<0.05),3个月后3组治愈率依次为82.5%、86.8%和87.6%,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反应激光组的术中出血多于其它两组,但腹痛、阴道流水时间短、宫颈痂皮脱落快,与另两组相比较,差异高度显著(P<0.005).[结论]3种治疗方法各有长短,但均效果佳,治愈快,治愈率高,是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较好方法.

    作者:何映凝;林明英;林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特殊儿童卫生知识与习惯调查

    [目的]为了解特殊儿童的卫生知识水平,卫生习惯情况及其与普通儿童的差别.[方法]问卷法调查盲聋哑,弱智和普通学校,共1192名学生.[结果]卫生知识水平及格率以普通学生较好(88.1%),盲聋哑学生次之(62.5%),弱智学生差(42.0%).卫生习惯良好率也是普通学生(84.0%)比弱智学生(74.6%)和盲聋哑学生(69.1%)好.[结论]要加强特殊学生的卫生教育和卫生习惯培养.

    作者:张振华;陈丽萍;方美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贵州省1951-1999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猩红热流行的防治对策.[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省1951年以来的猩红热疫情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病率由1958年的12.96/10万下降到90年代中后期的0.75~2.46/10万,1994年以后无死亡;但报病县由70年代的23.90±4.72个/年逐步增加到80、90年代的39.20士5.64个/年,且由农村转移到中等发达城镇或城乡结合部,发病有明显的夏季高峰,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1~15岁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9.7%.[结论]我省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

    作者:姚光海;吕太富;何平;陶沁;潘家秀;聂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AIDS合并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

    2000年5月,我市发现1例AIDS合并肺结核和泛发性带状带状疱疹病例.患者男,43岁,已婚.以发热、乏力、咳嗽20余天,体重减轻5 kg,每日腹泻2~3次,排黄色稀水样便,于2000年3月2日入院治疗,入院时体温37℃~39.5°C,检查颈前和双侧腹股沟可扪及蚕豆大小淋巴结.呼吸音较粗,肺CT显示左下肺有1.4 cm阴影,WBC 3.4×109/L,ALT530U/L,诊断为肺结核.患者1989年到泰国从事导游工作2年多,这期间曾有一固定性伴侣,承认有性乱史,1991年回国,入境时未接受体检,否认有吸毒史,手术史,输血和注射血液制品史.患者的血清经福建省艾滋病监测中心确认试验结果:①ELISA(OPGQNON,HIV1+2):阳性;②WB(GENELABS,HIV BLOT2.2):阳性(gp160,gp120,p66,p55,p51,p41,p39,p31,p24,p17出现反应条带,HIV-1抗体阳性).确认为艾滋病,可能是在境外经性接触途径而感染HIV.

    作者:谢汉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