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张玫;汤哲;周英智;蔡玲;汤欣

关键词:螺杆菌, 幽门, 老年人群, 感染
摘要:目的评价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及其亚型(CagA,VacA)感染的血清流行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入户问卷调查了北京不同地区(城区、郊区、山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006名,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Hp CagA、VacA和Ureas抗体.结果老年人群总的Hp感染率为83.4%,Ⅰ型Hp菌株感染率为56.0%;郊区和城区高于山区(P<0.001);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Hp菌株的感染率高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P<0.05);以素食为主的老年人Ⅰ型Hp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以高蛋白饮食为主的老年人(P<0.001).结论Hp在北京地区老年人群中存在着较高的血清流行率,以Ⅰ型Hp菌株感染为主,其亚型分布在年龄、地区和饮食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安徽汉族人群PDC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PDCD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安徽籍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22例SLE确诊患者和143名正常对照的血标本,用酚-氯仿-蛋白酶K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用DNA单向测序法进行SNP因子检测和筛查.结果PDCD1基因7809位点的基因型全部为G/G型,PDCD1基因7872位点存在C和T 2种多态性,PDCD1基因8162位点存在G和A 2种多态性,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5,x2=11.85,P<0.05).PDCD1基因7872位点,病例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1%、41.8%、22.1%,对照组分别为51.7%、35.0%、13.3%,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1,P<0.05);PDCD1基因8162位点病例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1%、20.3%、28.6%,对照组分别为57.6%、20.8%、22.6%,两组间等位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7,P<0.05).PDCD1-7872杂合型、PDCD1-8162杂合型可能具有阻止汉族人发生SLE的作用(OR=0.583,OR=0.485).结论安徽籍汉族人群PDCD1基因7809位点不呈现SNP,7872和8162位点SNP与SLE的易感性相关.

    作者:叶冬青;尹婧;李向培;张国庆;张永青;王茜;刘慧慧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及其亚型(CagA,VacA)感染的血清流行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入户问卷调查了北京不同地区(城区、郊区、山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006名,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Hp CagA、VacA和Ureas抗体.结果老年人群总的Hp感染率为83.4%,Ⅰ型Hp菌株感染率为56.0%;郊区和城区高于山区(P<0.001);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Hp菌株的感染率高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P<0.05);以素食为主的老年人Ⅰ型Hp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以高蛋白饮食为主的老年人(P<0.001).结论Hp在北京地区老年人群中存在着较高的血清流行率,以Ⅰ型Hp菌株感染为主,其亚型分布在年龄、地区和饮食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张玫;汤哲;周英智;蔡玲;汤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一起学校师生因误照射紫外线引起眼部灼伤的调查

    2004年9月1日,宁波市镇海区某学校发生一起师生爆发眼病事件(当日晚上至次日上午共报告有171例),经对患者临床诊断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学校师生因误照射紫外线灯引起的急性角膜结膜炎.

    作者:蒋重达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浙江省绍兴市急救中心急诊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2001年绍兴市人民医院参加了全国性的大规模中毒与伤害调查,现将该市急救中心2001年7月1日0时到2002年6月30日24时的急诊伤害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琴;方强;俞士梅;赵晖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一株沙门菌(4,?:Z:?)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2005年5月份,笔者在腹泻患者的粪便中检出一株抗原式为(4,?:Z:?)沙门菌,经多次传代、隔水煮沸及多种方法多次诱导,均未能检出其它O和H抗原.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繁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甘肃省庄浪县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爆发的调查

    2005年3月初,甘肃省庄浪县发生了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爆发疫情,发病4例,死亡3例.首例发生于2月17日,为诊断疑似流脑病例,3月1、5、6日各发生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和颈项强直、全身发红、结膜充血、全身大量瘀点、瘀斑、视物模糊等.

    作者:张有良;阎峻;王植霖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安徽省沿江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前后钩端螺旋体病监测

    目的分析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爆发性流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方法在安徽省沿江、沿淮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设立监测点,通过不同时期对自然人群和宿主动物感染钩体情况的调查,在汛期前、洪涝灾害期间、灾后,对自然人群、宿主动物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主要宿主动物标本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沿江地区1998年洪涝灾害期间自然人群钩体感染率为13.49%,高于灾后的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8,P<0.01).沿淮地区2003年洪涝灾区与非灾区自然人群钩体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48%和5.35%.结论洪涝灾害能够对灾区钩体病的发生产生影响,是否会导致该病流行,主要取决于传染源带菌率高低、洪涝灾害的规模、洪水持续时间、洪涝灾害发生时间与钩体病流行季节是否一致、易感人群免疫水平等因素.但传染源带菌率的高低是确定钩体病流行或大流行的关键因素.

    作者:任军;顾黎莉;刘红;王建军;王俊;吴家兵;何兰;李芙蓉;胡万富;王以银;罗兆庄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孕妇妊娠期麻疹并致新生儿麻疹一例分析

    患者,女,27岁.因孕(36±4)周,发热、咳嗽5天由外院转入青岛市市立医院产科.查体:体温39℃,咽扁桃体充血明显,双肺少许干罗音,心脏无异常,胎心144次/min,无宫缩.血常规示WBC 10 9×109/L,N 90 2%,L 7.1%,PL155×109/L,Hb113 g/L.尿常规示酮体+,白细胞5~8/HP,蛋白+.血谷草转氨酶57 U/L,总胆汁酸35.7 mmol/L,总胆红素32 mmol/L,直接胆红素13.4 mmol/L.诊断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外院已应用青霉素2天,罗氏芬1天.

    作者:李向红;王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国儿童铅中毒及其研究的现状

    儿童铅中毒作为一种独立的儿科疾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联邦政府资助下的大规模儿童血铅筛查之后,儿童铅中毒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才受到广泛关注[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汽车数量急剧增加,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措施滞后,铅中毒已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正在引起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及社会各界、尤其是儿童家长的广泛关注.

    作者:戴耀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国15城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现况调查

    目的调查中国城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为制定防止环境铅污染,保护儿童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5个中心城市中采集0~6岁儿童末梢血17 141份,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中国城市儿童血铅总体均值为59.52μg/L,血铅水平≥100μg/L占10.45%,血铅水平≥200μg/L仅有0.62%.血铅水平有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男童的血铅水平均值(59 50μg/L)高于女童血铅水平均值(54 95 μg/L).多元回归分析表明:①儿童生活居住环境会影响儿童的血铅水平.②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以及儿童生活或卫生习惯对儿童血铅有影响.③饮食以及营养状况也与儿童血铅水平有关.结论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已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发达国家儿童血铅水平,需要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

    作者:张帅明;戴耀华;谢晓桦;樊朝阳;谈藏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危险因素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1:M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疫情早期发病的29例人感染猪链球菌患者及其家属、邻居和一起处理过病(死)猪的个体共147名匹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危险因素重点是与病(死)猪及其制品的接触方式.统计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前一周内曾屠宰过(OR=11978,95%CI:3.355~42.756)和洗切加工过(OR=3.008,95%CI:1.022~8.849)病(死)猪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估计屠宰和洗切加工暴露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91.65%和66.76%.在研究人群中,喂养、销售、埋葬和食用等暴露因素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屠宰和洗切加工病(死)猪是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余宏杰;刘学成;王世文;刘伦光;祖荣强;钟文君;祝小平;向妮娟;袁珩;孟玲;欧阳兵;高永军;吕强;黄燕;安向东;黄婷;周兴余;冯燎;庞启迪;杨维中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25例临床分析

    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自1944年我国台湾省报道第一例以来,该病的报道已逐渐增多,国内大陆如温州等地曾有流行.本病报告多见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香港及台湾等沿海地区.

    作者:韩剑虹;朱榆红;吉维忠;李燕;严勇;殷梅;熊静;刘豫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目的描述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死亡病例特征,探讨预防死亡发生的重点人群及其指示指标.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开展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存活病例为对照分析死亡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死率高的人群是40~49岁年龄组(病死率29.73%),97.37%的死亡病例有中毒性休克表现.死亡病例发病至入院平均间隔为0 76天,平均病程为2.11天,病程进展较存活病例更快.死亡病例中皮肤瘀点(斑)(73.68%)、腹泻(50.0%)、呼吸困难(21.05%)、眼结膜充血(34.21%)等临床表现较存活病例常见,肝、肾功能损伤较存活病例严重.死亡病例的平均潜伏期、危险因素暴露率与存活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休克是减少猪链球菌感染死亡的关键,40岁以上病例是预防死亡的重点人群.对病例开展肝、肾功能指标监测可有效反映疾病进展与结局.

    作者:祝小平;祖荣强;陈志海;刘学成;刘伦光;钟文君;王世文;向妮娟;袁珩;孟玲;欧阳兵;高永军;吕强;黄燕;安向东;黄婷;周兴余;冯燎;庞启迪;杨维中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出院患者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直接经济负担数据采集,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平均每例髋部骨折患者直接经济负担为32 776元/年,影响直接经济负担总费用的因素有住院时间、结局、患者工作状态;住院期间费用影响因素有住院时间、患者骨折类型及患者工作状态;影响患者康复期费用的因素有患者住院及康复时间、结局.年龄、治疗方式及医疗负担方式对费用无显著性影响.结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直接经济负担重,强调从经济学角度论证重视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要性.

    作者:罗林枝;徐苓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以自然随访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Ⅰ、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多重PCR分析技术,检测140例CRC患者和343名健康对照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1A1 6235T/C、CYP1A2 734C/A、CYP2E1-1259G/C和-1019C/T各位点多态性,谷胱甘肽转移酶GSTMu(GSTM1)和GST Theta(GSTT1)缺陷型,以及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NAT1和NAT2各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析其对CRC易感性的影响.结果等位基因CYP1A1 6235C、CYP1A2734A、CYP2E1-1259C、CYP2E1-1019T、GSTM1缺陷型、GSTT1缺陷型、NAT1*10和NAT2 Mx(x=1,2,3)的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依次为31.65%、63.77%、23 02%、32.61%、57.25%、17.39%、26 45%和39.21%,对照组依次为39.85%、66 62%、20.27%、28.61%、55.46%、20.35%、25.22%和39.36%,所有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单基因、多基因联合分层分析表明,CYP1A1 6235CC突变纯合型可显著降低CRC风险(OR=0.79,95%CI:0.63~0.99);在携带CYP1A2 734A等位基因个体,CYP1A1 6235C等位基因也可显著降低CRC风险(OR=0.53,95%CI:0.34~0.83);在GSTT1缺陷型个体,GSTM1缺陷型可使机体罹患CRC的风险显著升高(OR=4.41,95%CI:1.21~16.10).结论CYP1A1 6235C等位基因、GSTM1和T1缺陷基因型可影响机体对CRC的遗传易感性,前者是CRC的保护因素,后两者可使机体罹患CRC的风险增高.

    作者:陈坤;金明娟;范春红;宋亮;蒋沁婷;俞维萍;马新源;姚开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浙江省某沿海城市2004年甲型副伤寒疫情的病例对照研究

    浙江省是全国伤寒、副伤寒高发省份之一.2004年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在全国试运行,3月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发现东南沿海某市甲型副伤寒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1-3月份报告病例数比2003年同期升高6倍,出现了局部爆发性疫情.

    作者:龚震宇;谢淑云;柴程良;莫世华;江夏明;叶方友;黄宝定;陈志明;胡富宇;张宗祥;陈忠妙;Fontaine RE;曾光;陈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自然人群甲型流感抗体水平与养殖家禽家畜之间的关系研究

    近年来禽流感疫情日趋严峻,且突破传统的传播模式,由家禽直接传染给人[1-4].为了解人群甲型流感抗体水平与养殖家禽家畜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作者:谭兆营;潘浩;朱凤才;汪宁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青海省囊谦县人间肺鼠疫爆发的调查

    目的对青海省囊谦县2004年9-10月一起人间肺鼠疫疫情的调查.方法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及尸体解剖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发病14例,死亡6例;首发病例为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继发肺鼠疫;其他为原发性肺鼠疫继发败血型鼠疫4例,原发性肺鼠疫9例.鼠疫疫区经常规处理,疫情被完全控制.结论狗叼食旱獭将染疫蚤带入帐房内叮咬人而传染鼠疫;其余病例经相互接触、空气飞沫或空气尘埃传播;该地区应加强鼠情监测,灭獭灭蚤,防止疫情再次发生.

    作者:王虎;焦巴太;王国钧;杨永海;慕有;田涛;罗玉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重庆市巫山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特征的变化

    重庆市巫山县煤藏量十分丰富,由于人们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我们分别于1983年、2003年两次对全县地氟病及相关因素进行普查,包括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缺损率、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患病率、病区主食、海拔高度等.地氟病致病因素调查包括监测饮用水、粮食及室内空气等含氟量,计算成人日均摄氟量.

    作者:黎华均;张代兵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借鉴国外疾病预防控制的历史发展经验:读中译本《健康的哨兵--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历史》

    众所周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是美国本土实施公共卫生工作开展疾病控制预防的支柱单位,也是世界著名的公共卫生机构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为美国本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和推动公共卫生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全球多次疾病控制与研究工作中,它处于领先地位,值得我国新建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习借鉴.

    作者:吴系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