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州地区7~16岁中小学生抽动障碍的现况调查

郑荣远;金嵘;徐惠琴;黄文武;陈宏;邵蓓;邹有林;黄海波;邹长林;周祖木

关键词:抽动障碍, 患病率, 横断面调查, 学龄儿童
摘要: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中小学生抽动障碍(TD)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温州地区9742名7~16岁的中小学生进行TD横断面调查.结果 TD总患病率为104/万;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的患病率分别为34/万、27/万、43/万;男性TD患病率为166/万,女性为29/万,男性高于女性(χ2=43.96,P<0.001,患病率比为5.7,95%CI:3.20~10.30),TD 三种临床亚类型的患病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8.5±2.8)岁,发病高峰在6~10岁,各年龄组患病率以9~10岁组为高(χ2=15.51,P<0.01),小学生TD患病率显著高于初中生(χ2=11.33,P<0.01,患病率比为2.2,95%CI:1.37~3.43);延迟诊断率69.3%,延迟诊断时间(中位数)为1.0年.结论 TD在温州地区儿童少年中较多见,疾病早期漏诊现象严重,应提高临床医生及社会公民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某医院415例产妇分娩方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妇分娩方式变化趋势,探讨可能影响育龄妇女对剖宫产的认识、态度的因素.方法采用面对面、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式,对415例在北京天坛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既往生育史的育龄妇女进行调查,询问其近一次分娩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以及对剖宫产的认识、态度及影响因素.结果 2000年以来该院的产妇剖宫产率平均为29%,明显高于自20世纪70、80和90年代的剖宫产率(χ2=22.81,P=0.001),且至今仍呈上升趋势.北京市户籍产妇和非北京市户籍产妇的剖宫产率分别为25.0%和9.6%(χ2=21.96,P=0.000 002).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产妇比低文化程度的产妇有较多机会接受剖宫产(χ2=43.64,P<0.000 01),工人、干部、职员较其他职业的产妇有较多机会接受剖宫产(χ2=20.07,P=0.01).有93%(70/75)的剖宫产系医生主动提出来施行的.结论目前产妇剖宫产率较高.有必要对医生和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作者:高淑云;荆瑞巍;金莲梅;徐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各选择一所医院建立临床监测哨点,以临床就诊的<5岁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V抗原,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RV毒株进行血清型与基因型的鉴定.结果(1)两地区RV感染均呈现明显的秋冬季节性,但季节高峰有所不同,高峰季节的感染率可达50%~80%;(2)两地区腹泻患儿RV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腹泻患儿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7.28%和30.38%,门诊腹泻患儿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39%和14.77%;(3)两地区RV的感染率均表现出年龄分布的不同,以6~35月龄组较高,无性别差异;(4)苏州市的两个流行高峰均以G3型为主,其次是G1型;马鞍山市第一个流行高峰以G1型为主,第二个高峰则以G3型为主;两地区流行株的G/P组合型与国内外有所不同.结论婴幼儿RV腹泻在地区、时间以及病毒流行株分布等方面各有不同,提示RV感染的监测工作对其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蓓;汪宁;金辉;顾红英;宋晓波;武庆斌;丁慧;沈蕙;高倩;吴盛辉;Paul E.Kilgore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指数模型拟合法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持久性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的指数模型拟合方法.方法利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接种后5年的观察数据拟合指数模型,用第8年的观察数据对模型的预测值进行验证.结果根据国产YDV接种5年后的数据所拟合的指数模型为:=165.67exp(-0.019X);决定系数R2为0.98;到第8年时,实际测定值为35 mIU/ml,模型预测的结果为27 mIU/ml,比实际值低8 mIU/ml.接种12年时,其预测的平均抗体水平为10.74 mIU/ml,仍维持在10 mIU/ml的保护性水平以上.结论在疫苗接种后,对符合指数线性趋势的抗体数据可拟合指数模型,利用该模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预测抗体水平持久性.实例拟合的结果表明,由于在第8年时,模型预测值低于实际测定值,因此,模型预测的结果具有可靠性.

    作者:罗凤基;董春明;沈永刚;黄长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简体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信度和效度初探

    目的评价简体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就诊皮肤科门诊的236例患者进行DLQI量表的测量,并计算其分值,用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评估.结果 DLQI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7,折半信度为0.85,各维度之间相关性较高为0.4024~0.6569,因子分析发现单因素能够代表DLQI量表的大多数因子.结论 DLQI量表为简单有效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测评工具,且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王晓玲;赵天恩;张喜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灭菌乳中污染过氧化氢所致食物中毒的证实

    2001年9月13日天津市区6所小学学生在上午10时饮用课间加餐奶后10 min,部分学生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至11时发病愈400例.对可疑食品加工过程调查和实验检测,证实食物中毒的原因系袋装奶中污染过氧化氢(H2O2)所致.

    作者:张之伦;张耀亭;白世基;张明月;江国虹;冯鹤鸣;常改;王燕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改变在食管癌预后作用中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改变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Dersimonian-Laird模型对有关p53改变与食管癌预后的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共入选27篇文献,累计病例2174例,p53阳性1150例,阳性率52.9%.结果对入选27篇文献一致性检验,q值为59.88,P<0.005,文献具有异质性,合并相对危险比为2.07,95%可信区间为1.58~2.70.结论 p53改变可能是食管癌患者不良预后的一个生物标志物,有利于食管癌的治疗决策.

    作者:王小利;张春梅;施侣元;余红平;徐顺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某部队官兵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发病规律调查

    目的调查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在不同地区不同兵种部队中的发病及流行特点.方法采用COPCORD询问表,对内陆平原地区、南疆干旱地区、北疆寒冷高原地区及沿海潮湿地区,包括陆、海、空三军共21 750人进行四级调查,初步诊断病例行X线及HLA-B27检测.结果 SpA患病率4.87‰,其中强直性脊柱炎(AS)患病率2.11‰,反应性关节炎(ReA)患病率0.276‰,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患病率2.39‰,AS、uSpA在海军中患病率高于其他兵种.AS在高原寒冷地区及沿海潮湿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干旱地区及内陆地区,uSpA在沿海潮湿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干旱地区及内陆地区.结论 AS、uSpA在部队的患病率接近普通人群,在海军中患病率高于其他兵种,在高原寒冷及潮湿环境地区部队的患病率增高.

    作者:吴振彪;朱平;王宏坤;郑朝晖;贾筠;丁进;冷南;张惠琴;刘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气象因素与麻疹发病关系的研究

    麻疹在我国则以寒冷的冬季较多发生流行.绍兴市地处亚热带,麻疹时有发生,该病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但具有由冬春季高发向春夏季高发转移趋势.为探讨影响麻疹发病季节性高峰的自然因素,笔者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绍兴市1991~2001年麻疹发病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屠春雨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浙江省首次从空调冷却塔水中分离到军团菌

    经过研究发现,水是军团菌的自然栖息地,所以含军团菌的水产生的气溶胶就成为传播军团菌病的关键环节.我们对杭州市外环境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的军团菌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水荣;叶菊连;孟真;陈恩富;杨仕贵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若干方法学问题

    伤害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年伤害流行病学研究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开展,但也应看到在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存在诸多方法学问题.由于伤害(事故)具有可反复多次发生以及伤害类型、发生伤害的原因、发生地点、就诊场所等的多样性的特点,因而在进行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时应对伤害研究的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简单地将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在伤害研究领域会出现诸多问题并可能导致错误,本文仅就有关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中涉及的部分方法学问题作一讨论.

    作者:孙业桓;余德新;黄子惠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武汉市成人腹泻患者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轮状病毒(RV)依其组抗原性可分成A~G共7个组,尽管A组RV(GARV)是引起婴幼儿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但在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中RV胃肠炎并不少见,我们通过对武汉市成人腹泻患者开展RV监测并了解GARV基因型分布,以掌握武汉市成人RV感染的情况.

    作者:王远虹;周璇;山建国;周敦金;刁平;李燕;赵耘;李丛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广西灵川县两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发病死亡的调查分析

    广西灵川县于2003~2004年间共发生狂犬病9例,其中有2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发病死亡.[病例1] 67岁男性,于2003年9月10日被犬咬伤手臂,伤情不严重,当时到村医生处就诊,未进行伤口处理,只接种狂犬病疫苗5支(疫苗来源不明),接种程序按照0,3,7,14,30天进行,于同年10月9日全程接种完,10月13日发病,16日死亡,病程4天.

    作者:叶源彪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与急性肺损伤评分在重症SARS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Ⅲ(APACHE Ⅲ)和急性肺损伤(ALI)评分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对38例重症SARS患者应用APACHE Ⅲ和ALI评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14例)的APACHE Ⅲ平均分值为74.9±22.3明显高于存活组(24例)平均分值38.3±13.2(P<0.001),APACHE Ⅲ各分段值与病死率呈正相关,APACHE Ⅲ分值≥60分,病死率明显增高(χ2=3.886,P<0.05);老年组(18例)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0例)(χ2=8.660, P<0.05);但死亡组和存活组的ALI评分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127).结论 APACHE Ⅲ较ALI评分更能准确地判断重症SAR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老年人重症SARS的病死率明显升高.

    作者:张国强;顾承东;朱宇清;王丽晔;刘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支原体感染的状况研究

    支原体是人类呼吸道和尿道的常见病原体,近年来被认为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系.国外学者陆续报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液、关节腔和关节、心脏瓣膜修复部位分离到人型支原体.鉴于国内外尚无SLE患者咽部、睑结膜部和泌尿道支原体感染状况的研究报道.我们于2001年3月至2003年5月收集了120例SLE患者的咽、睑结膜、泌尿道拭子以及血清标本,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进行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发酵支原体(Mf)、关节炎支原体(Mar)核酸检测,并将阳性标本进行DNA测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亚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PD91鞭毛蛋白的基因克隆和表达

    目的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基因种参照菌株PD91的鞭毛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与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获得PD91的鞭毛蛋白编码基因片段,经酶切、连接,插入质粒pET-11d中,构成重组质粒pET11d-fla,转化致大肠埃希菌BL21,提取质粒进行酶切、DNA测序和氨基酸序列分析鉴定,诱导表达,筛选高效表达株,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B)方法,鉴定重组蛋白及其抗原性.结果成功地获得了鞭毛蛋白的编码基因片段和基因重组,重组蛋白在宿主菌BL21中高效表达.WB结果显示重组鞭毛蛋白与PD91的鞭毛蛋白具有相同的抗原性.经测序显示该鞭毛蛋白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011 bp,与北美莱姆病螺旋体标准株B31的DNA碱基序列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同源性分别为94.70%、95.85%.结论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基因种的鞭毛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并证实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莱姆病血清学诊断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作者:吕冰;万康林;侯学霞;郝琴;耿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蓬莱市1993~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山东省流行趋势是自西向东逐渐蔓延,早在1970年在德州、泰安等地均有发病,至1980年烟台地区有的县市开始发病,蓬莱市居烟台地区东面,于1993年发现首例HFRS后,疫情不断发生,疫区逐年扩大,虽然每年发病例数不多,但危害严重,病程长、病死率高,给患者身体造成很大损害,同时造成很大经济负担.为探讨该病的流行规律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蓬莱市1993~2003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此期间共发病240例,死亡6例,平均发病率为4.50/10万,死亡率为0.11/10万,病死率为2.50%,1999年为发病高峰年,发病率为15.39/10万.疫区自西向东逐年扩散,病例分布范围相当广泛,1993年仅有1个乡镇1个村发病1例,至1997年已扩散到7个乡镇,到2001年全市18个乡镇均有发病.病例多以村为单位呈散在分布.病例大多集中在蓬莱西半区乡镇.主要发生和流行于农村(91.7%,220/240),城市发病较少,仅占8.3%(20/240).

    作者:罗昌生;迟立宗;孙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染色体22q基因突变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来在精神分裂症(SZ)的遗传学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进展.SZ遗传度为60%~80%.有证据表明SZ的主要病因涉及几个易感遗传基因的交互作用;明显的证据显示几个染色体区含有SZ的易感基因.独立而可重复的研究报告的阳性候选区域集中于染色体22q、6p、8p、2、1q、13q和10p等,研究发现的阳性候选基因包括5-羟色胺(5-HT2A)受体、多巴胺受体(DRD)、神经营养蛋白(NT-3)等[1].22q11缺失综合征(22qDS)有精神障碍的高度危险性,本文主要讨论在22q11区域及其附近的一些基因在该综合征患者发生精神异常的潜在作用.

    作者:刘爱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温州地区7~16岁中小学生抽动障碍的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中小学生抽动障碍(TD)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温州地区9742名7~16岁的中小学生进行TD横断面调查.结果 TD总患病率为104/万;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的患病率分别为34/万、27/万、43/万;男性TD患病率为166/万,女性为29/万,男性高于女性(χ2=43.96,P<0.001,患病率比为5.7,95%CI:3.20~10.30),TD 三种临床亚类型的患病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8.5±2.8)岁,发病高峰在6~10岁,各年龄组患病率以9~10岁组为高(χ2=15.51,P<0.01),小学生TD患病率显著高于初中生(χ2=11.33,P<0.01,患病率比为2.2,95%CI:1.37~3.43);延迟诊断率69.3%,延迟诊断时间(中位数)为1.0年.结论 TD在温州地区儿童少年中较多见,疾病早期漏诊现象严重,应提高临床医生及社会公民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郑荣远;金嵘;徐惠琴;黄文武;陈宏;邵蓓;邹有林;黄海波;邹长林;周祖木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四川省三类目标人群艾滋病危险行为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四川省艾滋病高危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在卖淫妇女、注射吸毒者和长途卡车司机三类人群中进行艾滋病知识和行为问卷,用χ2检验、F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危险行为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三类目标人群对艾滋病知识与文化程度有关(卖淫者r=0.307,P=0.000; 吸毒者F=93.07,P=0.000;长途卡车司机F=30.06,P=0.000).三类人群近一次发生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相关因素,卖淫者和长途卡车司机为艾滋病的传播知识(OR=1.171,1.145)和预防知识(OR=1.081,1.397),吸毒者为性别(OR=2.121).结论在不同的目标人群中有针对性地传达正确的艾滋病知识,教授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方法,是减少危险行为发生率,降低艾滋病危害的关键.

    作者:孙乔;张建新;李晓松;兰亚佳;车锡嘏;李宁秀;张灵麟;顾仪;刘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青海边远牧区藏族人群性病流行病学调查

    为掌握青海边远牧区藏族人群中性病流行状况,于2003年7~8月在同仁县瓜什则、多哇乡和河南县柯生、多松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被调查者每人采血5 ml,并进行全身皮肤、生殖器部位、生殖道分泌物的相关检查.实验室检验项目包括梅毒(血清反应RPR试验)、淋病(生殖道分泌物涂片染色培养)、尖锐湿疣(局部醋酸白试验)、艾滋病(HIV血清抗体初筛试验).

    作者:李承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