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神针配合耳压治疗失眠42例

陈泽文;陈兴华

关键词:四神针, 耳压治疗, 随机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 失眠症, 对照组, 西药, 疗效
摘要:笔者以四神针配合耳压治疗失眠症42例,并设立西药对照组36例进行随机对照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福建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红花临床上的不良反应

    笔者在临床上喜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单方使用或复方配伍应用.对应用过红花的350例病人出现过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其具有重复性.在复方中是否由红花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反复使用、撤用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作为判断标准.

    作者:骆杰伟;张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银杏叶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

    银杏叶是治疗和预防脑血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纯中药制剂,临床上用来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笔者近年来对其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用复方丹参片做对照.

    作者:杨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洗伤疗法治疗骨折后期关节僵硬983例

    1995~2000年,我科用中药熏洗方法治疗骨折后关节僵硬98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碧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血栓外痔56例

    我们从2000年以来用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血栓外痔、肛门肿痛患者5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小芬;尤祥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中药是治疗疾病的药物,药物有毒性是正常的,认为中药是天然药材,没有毒副作用的观点是片面的.如马钱子、乌头、附子、半夏等中药的毒性较大,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对这些药物应用应非常慎重,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对于常用的中药,有的甚至是补药,亦有毒副作用,使用不当也会中毒.如人参,如果不对病证或超剂量服用,就有可能发生中毒.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轻者头痛眩晕,口唇干燥,胸闷腹胀,血压升高.长期服用不当,就会出现消化道出血,面色苍白,抽搐昏迷,呼吸急促,双目失明,甚至死亡.马兜铃有关报道中,马兜铃碱0.02 g皮下注射即可出现有严重的肾脏损害,主要中毒症状为血性下痢,知觉麻痹,嗜睡,瞳孔散大,呼吸困难,并使肾脏损害,出现血尿、少尿、尿闭等.

    作者:尹梅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75例疗效分析

    自1993年~2001年6月,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加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临床观察,以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配合中医药治疗的价值与规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崔同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老年人肾虚证与性激素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案,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773例中老年人进行肾虚证实质研究.结果发现,肾气虚证者与T细胞亚群失调及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其中CD4、CD4/CD8、CD4/CD8绝对值随着肾气虚证积分的升高而降低,SBP、DBP、平均动脉压则相反,肾阴虚证与T细胞亚群紊乱有一定关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SBP、脉压差和平均动脉压随肾阴虚证积分的增加而升高;肾阳虚证与性激素内环境紊乱、T细胞亚群失调、高血压都有较密切关系,表现为多种功能衰退.

    作者:方素钦;林炳辉;叶盈;吴圣贤;陈可;林求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项针治疗偏头痛73例

    自1991年以来,笔者采用项针治疗偏头痛73例,并设立西药组50例作为对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志刚;尤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清利化瘀通淋法治疗泌尿系结石40例

    笔者运用中医清利化瘀通淋法治疗泌尿系结石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智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慢性肝炎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关系的研究近况

    慢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且在我国该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如何发挥中医中药特长,是当前在治疗中取得某些突破有希望的治法.确定证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但是当前中医界在慢性肝炎的辨证分型上缺乏统一的量化和客观公认标准,给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探索慢性肝炎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间的关系,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云;杜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8例

    1998年3月~2000年3月,我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并与西医治疗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范文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眩晕2例

    笔者在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林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外感发热病案4则

    外感发热,证虽简单,但病机多样又多兼证,须辨证施治,方可取效.1 肝肺郁热再感风邪[例1] 罗某,女,2岁,发热6 d.1周前突发双眼红肿、疼痛,以左眼为甚,伴体温升高达39℃,昼低夜高,服扑热息痛等药则汗出热退,复又升高.查体见眼睑红肿,鼻塞流清涕,咳嗽痰不多,咽红,手足冷,无汗,舌红苔少,指纹紫,指甲淡.证属肝肺蕴热,复感风邪,治以清热疏风利咽.药用:柴胡6 g,桑白皮6 g,半夏3 g,黄芩3 g,荆芥穗3 g,地骨皮3 g,儿茶3 g,牛蒡子5 g,鳖甲3 g.服药1剂,发烧即退,诸症大减.考虑患儿体虚,易反复,随拟玉屏风散加沙参、麦冬、白术、麦芽等固表滋阴兼和中之法调理,服3剂后,诸症遂恙.

    作者:陈启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杨希贤推拿学术思想初探

    杨希贤(1908_1991),福建省福州市人.生前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推拿学会理事、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福建分会理事、顾问,福建省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并兼任福建中医学院教学工作.杨氏早年跟随其岳父陈少苍学习中医,精研岐黄.其后致力于推拿临床医疗和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特别是在推拿手法研究及其应用领域中,不仅继承传统的中医推拿的精髓,而且博采众长,锐意创新,终自成一家,为弘扬和发展中医推拿事业作出了贡献.笔者有幸能与杨氏交往多年并常得到他老人家的教诲和指点,受益匪浅,现对其学术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作者:潘家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3例

    我院自1986~1996年应用林如高的医疗经验,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林子顺;陈冠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通天口服液治疗慢性头痛60例

    自2001年5月至2001年10月,我院采用通天口服液对60例慢性头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8例

    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症(PNS)病人常因不正规的激素治疗而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对激素依赖,病情反复发作,机体抵抗力低下常合并感染,治疗非常棘手.我们自1997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文娟;洪泉生;朱良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1997年10月~2000年12月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旭东;喜新;邵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参附汤治疗更年期肾阳虚型崩漏28例

    自1995年3月~2001年9月采用参附汤煎剂治疗更年期崩漏2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育承;郑秀东;吴玉兰;吴莉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64例

    中后肩手综合症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20%,笔者运用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素爱;刘新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福建中医药杂志

福建中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中医药大学

主办:福建省中医药学会 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