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梅兰
一氧化氮(NO)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由细胞内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L-Arg)而生成,它可作为介质、信使或细胞功能调节因子参与机体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在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与粘附,参与炎症反应,介导神经毒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脑血管疾病是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通过测定患者血清中NO的含量变化,以期探讨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作者:施水兰;刘小朋;李华;张国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后肩手综合症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20%,笔者运用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素爱;刘新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自1986~1996年应用林如高的医疗经验,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林子顺;陈冠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患者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及溶酶体膜蛋白(CD62p),旨在探讨血小板CD62p、CD63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关系,并观察灯盏花素对冠心病的疗效.
作者:林毅;罗助荣;盖晓波;林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8年3月~2000年3月,我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并与西医治疗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范文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1993年~2001年6月,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加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临床观察,以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配合中医药治疗的价值与规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崔同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在临床上喜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单方使用或复方配伍应用.对应用过红花的350例病人出现过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其具有重复性.在复方中是否由红花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反复使用、撤用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作为判断标准.
作者:骆杰伟;张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药外治治疗高血压病具有简便、价廉、疗效确切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1995年以来有关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范武庆;胡世云;赵立诚;冼绍祥;李南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在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林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科从1997年起开展全髋置换术,至2001年12月共收治59例.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积极配合医师工作,作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仔细观察病情,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使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今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蔡荔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每个人进入高龄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脑萎缩.如果脑萎缩非常厉害,或出现得很早,则称为阿尔茨默痴呆(Alzheimer Demenz),即老年性痴呆.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2001年5月至2001年10月,我院采用通天口服液对60例慢性头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从1991年7月~2000年7月,我们用蓝友明医师经验方龙胆泻肝饮治疗淋菌性结膜炎50例,取得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伟围;蓝义明;鲍雪娇;蓝友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化瘀祛膜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叶敏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探讨参麦注射液穴位注射对食管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我院自1998年5月~2000年1月应用参麦注射液穴位注射对食管癌化疗后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数、周围血NK细胞数的影响情况,以及对化疗的副作用减轻作用进行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林滨;谢召平;廖小七;杨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7年10月~2000年12月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旭东;喜新;邵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银杏叶是治疗和预防脑血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纯中药制剂,临床上用来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笔者近年来对其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用复方丹参片做对照.
作者:杨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科1996年4月~2001年8月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8例,应用清热解毒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以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1995年以来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产后盗汗症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苏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药是治疗疾病的药物,药物有毒性是正常的,认为中药是天然药材,没有毒副作用的观点是片面的.如马钱子、乌头、附子、半夏等中药的毒性较大,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对这些药物应用应非常慎重,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对于常用的中药,有的甚至是补药,亦有毒副作用,使用不当也会中毒.如人参,如果不对病证或超剂量服用,就有可能发生中毒.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轻者头痛眩晕,口唇干燥,胸闷腹胀,血压升高.长期服用不当,就会出现消化道出血,面色苍白,抽搐昏迷,呼吸急促,双目失明,甚至死亡.马兜铃有关报道中,马兜铃碱0.02 g皮下注射即可出现有严重的肾脏损害,主要中毒症状为血性下痢,知觉麻痹,嗜睡,瞳孔散大,呼吸困难,并使肾脏损害,出现血尿、少尿、尿闭等.
作者:尹梅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