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

徐宝珍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先天性发育不良, 椎间盘组织, 纤维环破裂, 放射性疼痛, 外力作用, 髓核突出, 腰腿痛, 神经根, 青壮年, 腰痛, 压迫, 下肢, 臀部, 退化, 特征, 女性, 男性, 临床, 病变
摘要: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多因椎间盘组织退化,加之外力作用而诱发,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以腰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变,少数见于椎间盘先天性发育不良.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福建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回旋捺正手法配合三期辨证治疗尺桡骨双骨折49例

    尺桡骨双骨折是常见的前臂损伤之一,骨折后常出现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故整复较难.西医多主张手术切开整复并内固定,中医则以闭合手法整复,外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主要是恢复前臂旋转功能,其复位要求较高,要求解剖或近解剖对位,若对位不良,有成角和旋转畸形,将影响前臂旋转功能.自1996年至2001年,我们采用回旋捺正手法配合三期辨证分治治疗尺桡骨双骨折49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吴建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全息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99例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多数是由于活动不当引起腰部软组织损伤的疼痛性疾病.由于筋脉瘀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传统治疗以针灸、推拿为主要手段,效果也得到肯定.笔者尝试在传统针灸治疗基础上,应用全息针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使患者痛苦程度比较传统针刺更小,见效更快.

    作者:徐珊宁;施静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我科从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256例,从中选出典型病例200例,利用传统枕颌牵引和电脑牵引等综合治疗分组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阿茂;林木南;郭健红;高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加减三痹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

    笔者自1996年以来运用加减三痹汤内服,外用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共49膝中,男11例,女31例;年龄40~75岁;病程1个月~28 a;左膝18例,右膝31例,其中双膝发病7例;发病原因有外伤史19例,有风湿病史6例,有炎症史4例,有肢体畸形2例,其它11例均为退行性病变.本组病例均符合<实用骨科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并排除骨、关节感染,骨折及肿瘤等.

    作者:彭美玉;聂达荣;林增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通淋化石煎治疗石淋临床体会

    通淋化石煎,是我父从事中医临床近40 a来,在前贤理论方药的基础上,经不断实践而创制出用来治疗石淋的验方.笔者从小受父庭训,自承父钵以来,本方就成了我们治疗石淋的常用方.因本地石淋患者较多,将本方荐与同道后,皆言效验非同一般,现将此方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宋志远;朱化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狼疮性肾病中Fas、Bcl-2表达与中医阴阳辨证的关系

    活动期狼疮性肾炎(LN)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继发性肾脏疾病中主要的一种疾病,其特征为产生大量抗核抗体,病理基本病变为肾小球内细胞增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病变轻重及预后与增生程度有关,增生又与细胞凋亡有关,细胞凋亡受严格调控[1].根据中医阴阳理论促进作用属于阳,抑制作用属于阴.阴阳互根,互相制约,消长平衡,阴阳可以互相转换[2].

    作者:张洪生;郑京;洪江淮;滕云;阮甦;王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0例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由于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这种患者多伴有身体其它部位神经症状的症候群.发病原因往往与不良的环境和躯体因素有关.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治疗该病4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文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桃核承气汤在胸腰椎骨折创伤治疗中的运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4例,男98例,女56例;年龄小20岁,大82岁,平均年龄37.1岁;入院时病程短1.2 h,长7 d,平均1.36 d;出现腹胀、便秘情况短1 d,长5 d,平均2.4 d.

    作者:江涛;吕燃;刘军;喻秀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20例

    笔者近3 a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2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0~69岁7例,70~79岁12例,80岁以上1例;16例有脑梗塞病史,2例有脑出血病史,2例为慢性进行性皮质下脑病(Binswanger disease);合并高血压病12例,冠心病6例(其中2例有心房纤颤),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12例.

    作者:陈宇;邓之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柴胡汤合抗生素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热58例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属和解少阳之主方,笔者用以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下称复感儿)发热58例,疗效较好,与同期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53例比较,有显著差异,总结如下.

    作者:杨兴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川芎嗪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

    自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采用川芎嗪注射液为主,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80例,并与采用硫酸镁加西药常规治疗的7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素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手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

    自1990年以来,笔者采用手法为主,配合枕颌带牵引和中药内服等保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红景天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

    红景天胶囊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和深圳天诚医药研究开发公司研制开发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中药新药制剂(三类),根据国家药监局1998卫药审补字第910号通知,我们于2001年5月至2001年10月进行了红景天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恒和;毛静远;王化良;赵汝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心血通颗粒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大多为中、老年,很多伴有肾阴虚,目前兼有行气活血、滋养心肾功效的中成药较少,故我们运用心血通颗粒进行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文;吴清华;王诚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头痛 38 例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其病因多端,涉及范围广,发作形式多样,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1年7月,采用毫针深刺太阳、合谷穴治疗各种头痛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聪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

    盆腔炎(Pelric Inflammatory Disease)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它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侵入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而发生的炎症.盆腔炎有急性、慢性两类.若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转为慢性,往往经久不愈并反复发作.该病不仅影响妇女健康、生活和工作,也会造成家庭和社会负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近年来,我们采用解毒止痛方配合局部推拿治疗此病,并与西药抗生素为主治疗作同期对照,结果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岚;张文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平糖浓缩胶囊D方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37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随年龄及病程的增加而增长.因其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与足部感染和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糖尿病其它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并未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我们以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记分法(MDNS)为指标,观察平糖浓缩胶囊D方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3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叔禹;李学军;孙丽娜;邱英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手法治疗儿童肱骨外髁翻转骨折22例

    儿童肱骨外髁翻转骨折属于肘部较严重的骨折,手法整复有一定的难度,处理不当可导致骨折不愈合或肘外翻畸形.自1990年5月至2000年5月,笔者应用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翻转骨折2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民;王振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拟消疳益气扶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52例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消疳益气扶脾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52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敏辉;陈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菊花对D-半乳糖衰老抗氧化作用实验研究

    菊花为菊花科植物菊(Chrysanthen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据报道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1],但目前菊花对衰老型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未见报道,而氧化损伤是造成机体发生多种疾病的原因,并引起逐渐衰老.本实验拟对菊花对D-半乳糖致衰老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同时也为菊花治疗由自由基等引起氧化损伤的其它疾病提供参考.

    作者:林久茂;庄秀华;王瑞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福建中医药杂志

福建中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中医药大学

主办:福建省中医药学会 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