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忠;姜敏敏;范雪瑾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中国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方法收集近10年来国内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有关危险因素的OR值及其95%CI,找出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人群暴露率,估计目前和预测未来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估计暴露率的变化,预测未来5年乳腺癌发病率的变化.结果共筛选出相关文献22篇.前5位乳腺癌危险因素及OR值(95%CI)依次为:良性乳腺疾病3.39(2.97~3.86)、生活精神刺激2.36(2.09~2.67)、哺乳1.95(1.54~2.47)、肿瘤家族史1.84(1.63~2.08)、月经周期1.65(1.44~1.89);获得较大PARP的因素依次为良性乳腺疾病、哺乳、生活精神刺激,其目前PARP分别为15.47%、15.17%、13.76%,若这些因素5年或10年后的暴露率均下降20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其PARP分别下降至12.77%、11.32%、12.52%和9.90%、8.74%、9.69%;随着暴露率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亦将发生改变,其中贡献较大的因素依次是良性乳腺疾病、哺乳、生活精神刺激,如暴露率下降20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其发病率将分别降低3.09%、2.75%、3.03%和6.19%、5.50%、6.07%.结论控制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应从降低良性乳腺疾病、避免生活精神刺激和提倡母乳喂养几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方亚;施侣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其人口资源和健康水平是制定经济发展、卫生保健政策及计划生育的重要依据.为此,选择伊盟乌审旗达镇和三个苏木作为调查点,收集1999~2002年常住人口基数、死亡人数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为按ICD-9死因分类,标准人口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
作者:白华民;刘永华;卫二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常住人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海淀区常住人口中发生的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3年3月18日至5月31日,海淀区常住人口中共发生SARS病例403例,发病率约为18.0/10万,死亡27例,病死率为6.7%.患者中青壮年占70.4%,尤以20~29岁组高发.全区除一个乡外均受累,多以散发为主,只有3个街道呈现明显的家庭或学校内爆发.流行基本可以划分为初始增长期(27天)、高峰期(21天)和快速下降期(26天).患者中有密切接触史的比例随各期呈递减趋势(趋势χ2=8.800,P=0.003);初期接触地点主要在医院(72.7%),而迅速下降期则以家中接触为主(85.7%);各期的职业构成谱也明显不同(χ2=36.41,P<0.01).无明确接触史的患者中26.6%有外出史,其中又有47.6%是去医院,并且65%在流行的高峰期光顾医院.结论海淀区常住人口SARS流行强度与全市持平,医院内获得感染是SARS流行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诚;敦哲;詹思延;孙培源;刘彦;曹广文;秦安莉;董淑兰;王炳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明湖北省结膜吸吮线虫(Tc)的中间宿主及目前流行情况.方法通过访问了解患者和用生理盐水冲洗法检查犬感染Tc情况,同时还着重调查并检查了冈田氏绕眼果蝇和家蝇,用Tc初产蚴对这两种蝇以喂饲法进行实验感染. 结果调查得知1975年冬季开展了群众性灭犬工作,使传染源得到控制,至目前无新病例出现.犬感染率由1975年的95%,降至现在的33.3%.检查家蝇200只和冈田氏绕眼果蝇135只,均未发现自然感染.人工感染两种蝇之后20天,检查家蝇112只全部阴性,果蝇84只中7只阳性,实验感染率为10.7%.检得感染期蚴计26条,取其中21条接种兔右眼后第37天虫体发育成熟并产出初产蚴,且从右眼获得Tc成虫3条(雌性2条,雄性1条).结论实验证明湖北省Tc的中间宿主是冈田氏绕眼果蝇;纵向调查证明控制养犬可防止人群感染Tc.
作者:王增贤;胡跃;沈继龙;王可灿;王红岩;江宝玲;赵鹏;王志成;丁伟;王峰;夏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3月2~31日期间收治和医院感染的10例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 (1)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住院患者多数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2)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同时不排除隐性带病毒者(曾密切接触SARS病例而未发病者)作为潜在传染源的可能;(3)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该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飞沫核)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收集和积累是否存在气溶胶(或飞沫核)长距离传播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科学证据.
作者:何耀;姜勇;邢玉斌;钟光林;王磊;孙正基;贾红;常青;王勇;倪彬;陈世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安阳市自1984年发生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来,疫情已持续发生19年,为探讨HFRS的流行规律,对安阳市1984~2002年HFRS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于杰;孟巧玲;张栓虎;任桂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解决当混杂因素分层界限不清或存在矛盾时,如何进行流行病学分层分析的问题.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以广东省1997~1998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实例,进行聚类分层分析. 结果聚类分层分析提高了分层分析效率,有效地控制了混杂偏倚,避免了错分偏倚的产生.结论聚类分析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分层的方法,合理解决当混杂因素分层界限不清或存在矛盾时,如何进行分层分析的问题.
作者:张吉凯;胡毅玲;胡巢凤;罗耀星;林伟生;吴赤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材料与方法:传染病资料来源于大同铁路卫生防疫站1992~2001年的传染病月、年报表;人口资料的依据是相应年份劳资部门的职工人数统计报表,两组人群比较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无显著性.计算历年各种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和构成比,与其他铁路职业人群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做统计学分析.
作者:邢彦;庞华;李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由A组轮状病毒(RV)引起的巨大疾病负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WHO已将RV感染纳入全球腹泻病控制和免疫规划.然而,疫苗的研制和实施必须建立在病毒流行株的监测基础上,通过已有的监测结果,发现各个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流行株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建立广泛的RV监测网,动态观察流行株的变化,为将来疫苗的使用和控制RV腹泻提供依据.
作者:沈蕙;邵梦篪;施素洁;张钧;王蓓;田健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3'-UTR基因多态和生活习惯及亚甲基还原酶基因相互作用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淮安市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胃癌患者107例,人群对照200名),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TS 3'-UTR基因型.结果 (1)胃癌组中TS+6 bp/+6 bp、+6 bp/-6 bp、-6 bp/-6 bp基因型频度分别为5.6%、47.7%和46.7%,与对照组的9.0%、54.0%和37.0%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χ2=3.190,P=0.203).与携带+6 bp等位基因者相比,携带TS -6 bp/-6 bp 基因型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有所升高(调整OR=1.36,95%CI:1.00~1.78,P=0.047).(2)TS -6 bp/-6 bp基因型对吸烟、饮酒及不饮茶的习惯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有放大效应.与携带+6 bp等位基因且不吸烟者或不经常饮酒者或饮茶者相比,携带-6 bp/-6 bp基因型且有吸烟习惯者或经常饮酒者或不饮茶者发生胃癌的调整OR分别为2.79(95%CI:1.51~5.18)、1.76(95%CI:1.07~2.90)和2.34(95%CI:1.43~3.82).(3)TS -6 bp/-6 bp基因型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T或T/T基因型有协同作用.携带TS -6 bp/-6 bp基因型同时携带MTHFR T等位基因者发生胃癌的调整OR为2.67(95%CI:1.07~6.70).结论 TS 3'-UTR -6 bp/-6 bp基因型与生活习惯、MTHFR C/T或T/T基因型与胃癌易感性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高长明;吴建中;刘燕婷;丁建华;李苏平;苏平;胡旭;开海涛;Takezaki Toshiro;Tajima Kazuo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流行病学特征:2000年5月京津地区之间某学校8天内相继有126人出现高烧、周身酸痛、咳嗽,部分病例有腹泻.主要症状以发热(95.35%)、头痛、肌痛(90.75%)为主,部分有呼吸道症状(24.4%),表现为咳嗽、流涕、鼻塞、胸闷等,扁桃腺肿大(17.1%);发热2~3天后部分病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中腹泻(22.55%)、恶心(14%)、呕吐、腹痛(1.5%);1例(1.5%)有结膜充血,1例(1.5%)出现心动过缓(40次/min)住院治疗.
作者:刘雪林;宋宏彬;张玲;李泉根;李新军;庄英杰;翟庭身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了解1991年与2001年绍兴市人群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状况.方法采用线索调查与逐户调查相结合,对市区、农村共339 651人口进行调查,并与1991年的相关资料进行对照. 结果 1991年与2001年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0.17‰和13.85‰,时点患病率分别为9.51‰和12.77‰,≥15岁人口的时点患病率为11.70‰和14.60‰,神经症、酒依赖、药物依赖的患病率上升明显(χ2分别为125.72、101.07、8.97,P<0.01).各类疾病中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居前三位.城市精神疾病患者的劳动能力、经济状况、就医条件、监护情况均好于农村. 结论绍兴市10年间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关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升高明显.城、乡精神卫生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农村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应予加强.
作者:章金辉;何为民;严伟良;甘建光;石永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为了解南京地区人群高血脂与高血糖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于2001年3~4月在南京地区抽样采集血标本进行人群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殷晓梅;徐斐;朱鸣鸣;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为了解山西省城乡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有无差异,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近两年收治的169例城市与农村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小媛;李阳;杨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自1996年以来,英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变异性克-雅病,研究发现这一新型传染性疾病与在欧洲肆虐的疯牛病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具有进展性、致命性、发病年轻化等特征.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高,而且目前又缺乏可以检测出人或动物感染了朊粒的血清学试验,流行现况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些都是对变异性克-雅病的初步认识[1].
作者:朱渝;万朝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确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掌握病毒在SARS患者排泄物中的生存消亡规律,是认识这种新出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流行规律以及制订切实有效的消毒防护措施的基础,为此我们用模拟标本研究了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排泄物中的生存和抵抗能力.
作者:李敬云;鲍作义;刘思扬;庄道民;刘永健;张文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发生于中部与西部非洲热带雨林国家.该病于1958年首次在丹麦哥本哈根一实验室绿猴中发现,可引起实验用灵长类动物发病,因而得名为猴痘.此后在非洲动物血样检测时,发现许多非洲啮齿动物有猴痘病毒感染.该病毒也可感染小鼠、大鼠和兔.1970年刚果首次报告猴痘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1-3].
作者:赵志晶;刘学恩;庄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为进一步有效地预防狂犬病,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部坚持对完成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进行流行病学观察,现将8 417例狂犬病疫苗免疫者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蒋爱玲;杨阳;曹庆;陈小霜;黄桂花;闻书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肠道传播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主要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通过食物传播.该病毒既能引起大规模的爆发性流行,也可引起急性散发性肝炎.我国为HEV的流行区,该病毒曾在新疆发生流行,约有10万余人感染[1];在我国其他地区的流行率约为10%~20%.以感染青壮年为主,严重影响劳动力,孕妇感染该病毒后病死率很高,有文献报道病死率可达10%~20%.
作者:王佑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资料与方法:以1990~2001年辖区内各医疗单位填报的<江苏省农药中毒报告卡>和<农村农药中毒报告卡>所报告的农药中毒病例为依据;对辖区内报告的1 987例口服农药自杀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作者:徐海;张仁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