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癌和直肠癌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陈坤;蔡剑;刘希永;马新源;姚开颜;郑树

关键词:结肠肿瘤, 危险因素,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方法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一个6万余人队列随访10年,队列中196例新发结、直肠癌病例作为病例组;从该队列中随机抽取98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有关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年龄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年龄高于对照组,且结肠癌的发病年龄高于直肠癌.多因素分析表明,除年龄外,粘液血便史、肠息肉史与结肠癌关系密切, OR值分别为:2.961(95%CI:1.202~7.298)和8.941(95%CI:1.820~43.926),饮用混合水与直肠癌的OR值为1.823(95%CI:1.024~3.247).结论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除年龄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一个共同重要因素外,肠息肉史和粘液血便史与结肠癌有关联,而饮用混合水则与直肠癌关系密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老年处方用药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患者的用药现状,为今后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药物预防和控制疾病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北京市22家医院《处方分析》课题组1998~1999 年门诊处方数据库,对老年患者与总体患者的用药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用FOXPRO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老年患者就诊处方占同期调查及不同年龄人群总处方数的比例为19.9%;每张处方平均品种数2.71种;老年患者每百例次使用针剂比例为18.4%;老年用药以心血管类、维生素类用药等为主.日用药剂量相对比WHO及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值低,但高于同期总体患者的日用药量,且有上升趋势;降压药日用药量偏大.结论北京市老年患者就诊率、用药平均品种数、使用针剂比例、日用药量较高.应对老年患者联合用药是否存在不合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陈莲珍;王育琴;金岩;李大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北京房山社区人群心血管病1991~1999年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在我国农村社区人群中防治心血管病的可持续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健康教育和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要手段.干预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防治网;(2)定期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心血管病防治培训;(3)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4)对年龄≥30岁的人群进行高血压筛查、管理和防治指导.结果基线调查和2次复查分别于1991年和1995、1999年完成.经过9年干预,干预区人群心血管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一些营养素的摄入以及多数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均发生预期的良性改变;干预区人群脑卒中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分别比对照区低18.7%(u=2.81,P<0.01)和17.7%(u=2.91,P<0.01);干预区冠心病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分别比对照区低4.9%和4.3%,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干预区和对照区人群的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均有所升高.结论房山农村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途径和措施切合农村实际,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顾东风;甘文奇;徐希胜;段秀芳;谢宝元;黄广勇;陈纪春;王砚英;吴锡桂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浙江省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与防制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省HFRS的流行已有38年的历史,迄今有79个县有本病流行.为研究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与疫源地类型,我们对2000年全省的HFRS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防制对策.

    作者:傅桂明;赵芝雅;朱智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环境因素和谷胱甘肽转硫酶基因型与胃癌易患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和多因素的过程,其中饮食、微生物和遗传因素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谷胱甘肽转硫酶(GSTs)超基因家族(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做为致癌物质的解毒酶系,可以催化亲电子致癌物与谷胱甘肽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排出体外,从而保护细胞免受遗传毒性因子的损伤.GSTs包括α(GSTA)、π(GSTP)、θ(GSTT)、σ(GSTs)和μ(GSTM)5种基因型[1].其中GSTM1的遗传多态性主要表现为等位基因的纯合性缺失(空白基因型),可能是环境因素诱发癌症的易患性调节因子[2].对GSTM1纯合性缺失和癌易感性的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具有相同致癌物暴露的不同个体的患癌症的危险性不同.近的研究表明GSTM1空白基因型与肺癌、膀胱癌、宫颈癌和皮肤癌有关,但对GSTM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研究还较少,而且结果也不一致.目前,把环境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结合起来,应用多因素分析评价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成为研究热点.为此我们应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研究遗传代谢易感性与环境致癌因素暴露在胃癌发病危险中的作用,同时评价GSTM1和吸烟等危险因素之间可能的交互作用,期望为胃癌病因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鞠振宇;姜又红;肖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甘肃省兰州地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筛查

    甘肃省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高发区,为了解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我们对1996~1999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了筛查.

    作者:陈雪红;马冬梅;钟甘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贵州省1996~1999年淋病流行特征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高、流行广泛的性传播疾病,因多种耐药菌株发生率逐年增加,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变得更加复杂,疫情蔓延极为迅速.为掌握我省淋病流行特征,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我省1996~1999年淋病报告发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姚光海;何平;陶沁;潘家秀;聂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抗生素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时间效应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肺炎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和评价不同药物治疗的时间效应.方法分层抽样对湖南省5所不同级别医院中5年内的所有新生儿肺炎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Kaplan-Meier(K-M)法对不同的抗生素组配进行时间-效应分析.结果 685例新生儿肺炎共使用26种抗菌药物,其中选用了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病例多,分别为287例和269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亦成为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抗菌药物.用药以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多,K-M法分析发现单用青霉素组的治愈时间短于其他方案组.结论目前治疗新生儿肺炎仍以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为主,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的增加和盲目的抗生素联合使用应引起重视.K-M法可更全面的评价不同药物疗效.

    作者:李硕颀;李杏莉;杨土保;傅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宁夏地区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白血病在宁夏地区的发病情况,我们于1995~1996年对我区白血病进行了为期2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平;徐锦华;张晓春;李长玉;卞广波;梁丽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山西省1990~1999年疾病监测点老年人群死亡特征

    研究老年病死率及病死原因,探讨老年疾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推动老年卫生服务全面开展,适应本世纪老年化社会带来的新问题和新难点的关键.

    作者:黄清霄;梁之斌;马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湛江市肠易激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调查湛江市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7例IBS病人与同时期在同所医院体检的“健康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多因素探讨.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有植物神经紊乱及有癔病或精神病家族史与IBS关系密切,OR值分别是4、3倍.负性事件、长期服抗生素、工作紧张状态、食地瓜木薯也与IBS关系密切,OR值分别为2、1倍.结论表明以上6种因素与湛江市IBS的发生有关.

    作者:马红英;谌颖琦;刘玉成;樊龙忠;隋杰;张明华;蒋国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广西服务妇女有关健康风险干预效果研究

    1998年凭祥市淋病、梅毒发病率分别为149.53/10万、15.05/10万.当地吸毒严重,在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达到20.27%,吸毒人员与服务业性服务妇女有不安全的性行为,成为当地性病艾滋病流行的一个危险因素.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在凭祥市对性服务妇女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干预活动,现将项目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伟;周月姣;梁绍伶;何波;梁凤琴;农丽萍;闭素章;梁红;廖苏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流行性感冒疫苗在小学生中临床效果及经济效益评估

    流行性感冒(流感)系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传染病,其特点是爆发突然,蔓延迅速,波及面广,儿童普遍易感.

    作者:王君;戴富强;刘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齐齐哈尔铁路地区洪灾后传染病发病情况及防治对策分析

    齐齐哈尔市地处嫩江流域,1998年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齐齐哈尔铁路地区(齐铁地区)是全国铁路受灾重的地区.全区总人口20万,为了解灾区疫情的变化情况,本文对齐铁地区灾后2年的传染病(排除计划免疫相关疾病和性传播疾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明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山东省1990~199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山东省是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严重的疫区,其发病人数占全国发病总数的1/3左右[1].笔者分析了山东省HFRS流行特征及其变化,旨对HFRS综合防制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康殿民;阮玉华;傅继华;张遵宝;张兴录;王克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关于混杂概念的讨论

    混杂(confounding)是由混杂因子(confounding factor或confounder)所导致的一种偏倚.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避免与控制混杂因子的干扰始终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流行病学家与统计学家曾对混杂现象做过很多探讨,提出过一些关于混杂的判别方法与控制理论,但至今在国内外流行病学教科书中,我们还未见到关于确切的、公认的混杂定义.本文将近年来他人及我们对混杂概念的探讨结果提供给读者,期待能有更多学者参与此问题的讨论.

    作者:胡永华;耿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国TORCH研究进展

    TORCH是一组致畸微生物,T即弓形虫(toxoplasma,TP),R即是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C即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es,CMV),H即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O即其他(other,O),这是一组宫内感染致胎儿先天畸形、死胎、早产、流产、智力发育异常等的微生物,有些感染儿虽出生时未发现异常,但在以后儿童期出现先天性耳聋、脉络膜视网膜炎、视力下降、先天性心脏病、智力低下等.西方报道:出生畸形发生率为2%~3%,两年后增加到4%~6%.我国卫生部1986~1987年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对1 243 284名围产儿进行监测,发现先天畸形儿16 172例,畸形发生率为1.3%.杨茵[1]报道对613名孕产妇作TORCH-IgM检测(ELISA)正常妊娠者阳性率为15.89%(以HSV1阳性率为高5.93%),异常妊娠者阳性率为41.31%(以HSV1阳性率17.23%为高),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贾杰报道海南产妇血中IgG阳性率以CMV 96.4%为高(新生儿为93.6%),HSV为95.7%(新生儿为95.6%),RV为84.3%(新生儿为82.6%),TP为22.6%(新生儿为6.4%),7例畸形儿中有3例确定为CMV感染,2例为RV感染,2例病原难以确定;9例流产孕妇中3例为RV感染,2例为CMV感染,1例为HSV,1例可能为习惯性流产.

    作者:崔君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调查

    2001年3月9~29日,丰都县双路镇安宁乡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性流行.经采取相应防制措施,疫情即被扑灭,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高淑碧;湛美东;谭学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我国城乡老年人白内障的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研究白内障在老年人群中的现状、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沈阳6城市8 252名≥60岁常住老年人的白内障情况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白内障总患病率为46.8%,标化率为42.8%,但既往诊断率较低为19.7%,仅为现患率的42.1%;60~、65~、70~、75~、8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27.9%、41.3%、53.2%、67.5%、68.0%,白内障随着年龄的增高患病率呈增加的趋势(P<0.01);白内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城市以广州地区高(77.9%),农村以北京地区高(67.3%);白内障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标化率(49.1%)高于男性(35.6%)(P<0.01).白内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表明城乡、性别、年龄、职业、地区的不同和白内障患病情况密切相关.结论白内障在中国患病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且存在地区、职业的差别;白内障的既往诊断率远低于现患率,提示今后应加强白内障的防治工作,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宏;于普林;洪依舒;段春波;杨泽;高芳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碘摄入量增加后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的变化

    目的观察食用碘盐应用前后甲状腺疾病谱的变化.方法采用问卷形式自1999年8月中旬至12月底共调查宝钢集团26 010人.结果①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确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共310例,其中食盐加碘后3年半内新发病183例,较前6年明显增多.②甲状腺疾病谱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表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结节(B超检查)患者明显增多.尽管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仍高居第一位,但甲亢的发病率由补碘前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二位.③近10年新确诊的甲亢患者55例,其中39例补碘后发病,占70.91%;补碘后甲亢平均发病率为36.87/10万人年±5.40/10万人年,较前增加3倍;补碘后当年甲亢发病率即开始明显升高,1997年高,以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补碘后各年甲亢发病相对危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随着食用碘盐的应用,调查人群甲状腺疾病患者明显增多,甲状腺疾病谱构成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尤其是甲亢发病率明显增高,与碘摄入量增多明显相关.但补碘后各种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变化的终模式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黄勤;金若红;邹大进;薛广波;肖红;顾春英;张文光;张丽梅;王丽琼;朱慧琪;蔡明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辽宁省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基因亚型调查

    目的了解辽宁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 HIV-1)各亚型的流行情况.方法采集1997年6月至2000年12月间辽宁省检出的16例HIV-1感染者的全血标本,提取核酸后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扩增HIV-1 env基因区,用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heteroduplex mobility assay, HMA)进行HIV-1亚型的分析.结果辽宁省目前已有HIV-1A、B'、C和E亚型流行.经性途径感染占全部HIV感染的31.25%,分别为泰国B(B')亚型和A亚型,以B'为主;经注射吸毒感染占全部HIV感染31.25%,分别为C亚型和E亚型,以C亚型为主,其中1名吸毒者为B或E亚型;经输供血途径感染占全部HIV感染的31.25%,主要为泰国B'亚型,也可见C亚型;垂直传播1名为A亚型.结论辽宁省已有多种亚型HIV-1毒株流行,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经性乱、吸毒和输供血途径传播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作者:韩晓旭;姜拥军;尚红;王亚男;卢春明;张世博;姜凤霞;邵一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