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廷;闫东河;李廷孝;侯军;卢发强;李新菊
安庆市于1997年12月5~15日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随后开展了全市麻疹监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
作者:曹玲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从近年麻疹的年龄结构看,不足8月龄所占比例渐大,而现行的计划免疫程序,麻疹疫苗以8月龄为起始月龄,因而不足以消除8月龄以下的免疫空白.我们尝试以6月龄婴儿为麻疹初免对象,并以8月龄婴儿为对照,以观察其免疫效果.
作者:张庆灵;佘玉韶;梁雪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全面掌握我区七地市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动态,分析流行因素,为防治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区七地市1960~1998年的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玉珍拉措;拉巴卓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以河南省人口、经济和麻疹流行病学资料为基础,从经济学角度对强化免疫策略与两剂免疫策略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采用卫生经济学中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时间区间为1997~2020年,效果指标为失能调整寿命损失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成本 -效果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强化免疫策略与两剂免疫策略的费用差/强化免疫策略与两剂免疫策略的效果差.结果 随年份的增长, CER呈下降趋势,从2013年起强化免疫策略有正效益.结论 强化免疫策略不仅在降低麻疹发病、阻断麻疹传播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
作者:吴红宇;王克安;张兴录;金水高;冯子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常住人口糖尿病患病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深圳市20岁以上常住人口8 200人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 按WHO糖尿病(DM)诊断标准,DM患病率为4.23%,糖耐量减低(IGT) 患病率为11.94%.DM、IGT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肥胖、有DM家族史人群DM和IGT 患病率明显增高,DM和IGT人群多伴有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肌酐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的降低.结论 家族史、高龄、超重及高血脂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彭绩;周华;程锦泉;罗炳锐;杨汝培;李耀培;洪旺全;周俊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艾滋病目前正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而云南省是我国HIV感染较严重的地区,为了解和掌握曲靖市HIV感染的流行和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曲靖市的流行,我们分析研究了1991~1998年曲靖市HIV感染/AIDS监测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建萍;杨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婴幼儿接种国产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方法 以血凝抑制(HI)抗体方法,选择城区既往无风疹感染和风疹疫苗免疫史的6~18月龄组婴幼儿 ,对其接种风疹疫苗1年和2年后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在6、 7、8、9、12和18月龄组初免获得成功的儿童中,接种风疹疫苗1年和2年后,各组HI抗体阳性率仍分别高达94.44%、97.22%、96.67%、100.00%、100.00%、100.00%和93.10 %、93.55%、96.77%、 96.97%、100.00%、100.00%(P>0.05),但免后1年和2年的GMRTs则分别较免后1个月和免后1年约降低了50%,且免后2 年6~7月龄组的GMRTs(29.89)显著低于8~18月龄组(53.00)的结果(t=3.58 ,P<0.001).结论 国产风疹疫苗起始免疫月龄不宜太小,以儿童出生后8月龄为宜,加强免疫的时间可暂时参考国外目前已实行的免疫方案.
作者:徐爱强;宋立志;王常银;王爱莲;许青;肖作奎;王少华;李漫时;郝淑珍;李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确定耕牛是否为七日热型、澳洲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方法 自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血液及耕牛尿中分离出的12株七日热型、澳洲型钩端螺旋体野生株染色体DNA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酶切后,进行染色体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及16S+23S rRNA基因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 自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血液及耕牛尿中分离的同一血清型的钩端螺旋体野生株的染色体DNA酶谱及核糖核酸型相同.血清型不同的钩端螺旋体野生株的染色体DNA酶谱及核糖核酸型则不相同.结论 耕牛是我国七日热型及澳洲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这对控制我国七日热型及澳洲型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时曼华;梁中兴;杜雪飞;蒋秀高;聂一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控制输血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及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感染,对1993年7月~1998年7月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的14 998袋采自献血员的新鲜血及血制品进行了HBV、HCV血清学标志物复检,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福廷;闫东河;李廷孝;侯军;卢发强;李新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蚊类不仅吸血骚扰,而且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传播媒介,因而一直是医学昆虫防制的主要对象.但是,在建国以前,我国蚊虫研究多着重在种类和媒介调查,仅有的少数防制工作,也对蚊媒病防制未起明显作用.
作者:陆宝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狂犬病是一种通过哺乳动物咬伤进行传播的致死性传染病,常见于东南亚地区被犬科狂犬病感染的狗或猫的咬伤.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15岁以上居民的吸烟模式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描述性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男、女性的总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和重型吸烟率分别为70.03%、66.57%、65.16%、35.47%、3.04%、2.67%、2.54%和1.12%,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86.71%的男性吸烟者在15~29岁开始吸烟,女性开始吸烟的年龄相对较分散;主要原因是尝试、社交需要和解乏;主要吸过滤嘴香烟,其次是手卷烟或旱烟;52.42%的吸烟者经常在公共场所吸烟;66.7%的被调查者认为吸烟无害或只是轻度有害,而35.5%的人认为吸烟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和对吸烟危害的认识程度等是吸烟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吸烟对广东省居民健康的危害是严重的;开展健康教育、通过立法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和禁止香烟广告等是目前控制吸烟危害的好措施.
作者:曾四清;林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军团菌病主要是嗜肺军团菌所引起的疾病,是近代新发现的病种之一,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甘肃省兰州地区发病情况,我们对1 063名健康人群进行了血清学检测.
作者:王嘉祺;刘华;张俭;魏莲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5年来北京市梅毒流行特征的分析,探讨导致梅毒发病大幅增加的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近5年来北京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来北京市梅毒的发病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87.68%,年平均发病专率3.81/10万.以早期梅毒为主,二期梅毒报病数高于一期梅毒.一期梅毒中男性报病数高于女性,而二期梅毒中女性报病数高于男性.梅毒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职业构成以个体、无业为多.梅毒患者中已婚者逐年增加.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结论 根据北京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控制梅毒的发病率.由于梅毒与艾滋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得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蓬莱市自1993年底首发流行性出血热(HFRS)以来,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地区不断扩大.为探讨其规律,现将1993~1998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陈书和;王建波;罗宗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陕西省川崎病的实际发病情况、分布及流行病学现状.方法 采用日本中国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组1998年东京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对100张床位以上的二级甲等医院的150家儿科发出统一制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选择1993年1月~1997年12月儿科住院的川崎病初诊患儿进行登记调查.结果 调查表回收率70%,5年间共报告患者376例,男女之比1.61∶1;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占69%;死亡率1%;发生心脏后遗症共70例,占患者总数的18.62%,男女之比为3.1∶1,年龄越小,心脏后遗症的发病率越高,以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为主;在病后6 d确诊者较少,且城市大医院病例数多,边远地区病例数少.结论 川崎病是我省儿童较常见的疾病,西安地区是高发病区,3岁以下发病率高,心脏后遗症多.提示川崎病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儿科心血管领域的重要课题.应提高广大基层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早治, 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焦富勇;杨丽芳;乔荆;李月华;张拓红;柳川洋;川崎富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血源传播来源问题.方法 收集全国各地HIV阳性血清62份,其中献血员血清27份,静脉吸毒者血清35份,用EIA法进行HBV、HCV血清学检测.结果 HIV感染者HBV总感染率为53.2%(33/62);抗-HCV 阳性率为95.2%(59/62).HIV、HBV、HCV三重感染率为51.6%(32/62),HIV、HCV和 HIV、HBV二重感染率分别为27.4%(17/62)和1.6%(1/62).献血员中HBV总感染率44.4%(12/27),抗-HCV阳性率100%(27/27);静脉吸毒者中HBV总感染率60.0%(21/35),抗-HCV阳性率91.4%(32/35).经统计学处理,两人群HBV感染率与抗-HCV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两人群中HIV、HBV、HCV三重、双重、单一感染率分析发现,两人群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结果提示,HIV感染献血员和HIV感染静脉吸毒者HCV感染率很高;两人群在感染HIV、HBV、HCV高危因素上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静脉吸毒可能是引起我国HIV血源传播的主要根源.
作者:朱彪;吴南屏;强来英;邵一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川崎病发病情况、流行特征.方法 制作统一调查表,寄发至全省有儿科病床县、市级医院,对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5年间住院川崎病病人进行调查,收集调查表 ,对发病年度、年龄、性别、季节、地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 993~1997年全省川崎病发病共509例,有逐年增加趋势,但未发现流行.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2.53/1 0万.男性发病多于女性,<2岁组男女之比为2.1,2~4岁组为1.7,5~9岁组为1.6.男女发病年龄高峰在6月龄至2岁之间.南京、镇江、扬州为高发地区尤以南京高.509例中6 9例发生心脏后遗症(13.6%),以<2岁男性发生率高.本组病例仅1例复发,2例死亡.结论 江苏省川崎病发病趋势与日本相似,男孩多于女孩,春季多见,心脏后遗症发生率与日本相似,但川崎病发病率明显低于日本,发病年龄高峰较日本后移1岁.
作者:王大为;胡宝珍;王凤鸣;张拓红;川崎富作;柳川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国早在晋永嘉年代(约公元307年),僧人支法存已发现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 而国外到9世纪才有所认识.但在特异性免疫预防问世前,除新生儿短时期受母传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病后免疫较持久,因此,麻疹在世界各国无例外地均呈典型周期性流行;且由于易感者初次暴露几乎均表现为显性感染,发病率特别高,几乎与出生率相当.
作者:吴霆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天津市城区社区人群体重与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关系,为预防与控制IG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抽取到的社区居民共62 577人(男30 462人,女32 115人)进行IGT流行病学现况调查、临床体检及血糖检测等的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整个人群的IGT患病率男、女及合计分别为13.13‰、19.18‰及16.23‰;不同体重人群组的IGT患病率不同,并随体重增加而不断升高,此种趋势在男、女中是一致的.结论 证明IGT发生与体重、超重和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必须提倡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练等积极措施,才能降低IGT患病率,进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作者:裴学文;董会芬;任铁生;卢悦淳;曹虹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