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省部分地区虫媒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彭翼飞;陈唯军;陈翠华;方美玉;马玉海;林立辉;田小东;蒋廉华;刘建伟;徐春华

关键词:广东省, 地区, 虫媒病毒, 血清抗体检测, 蚊虫分布, 人群, 热流, 感染流行, 分布情况, 病毒抗体, 亚热带, 沙湾镇, 广州市, 佛山市, 预防, 密度, 季节, 活动, 繁衍, 叮咬
摘要:广东省地处亚热带,蚊虫分布广、密度高,孳生和叮咬活动季节长,是我国虫媒病毒自然繁衍的主要地区之一.我们对该省内广州市、佛山市、沙湾镇、坪石镇这4个发生过登革热流行的地区进行了11种虫媒病毒的人群血清抗体检测,以对当地人群血清虫媒病毒抗体分布情况有所了解,为预防虫媒病毒感染流行尤其是登革热流行提供参考.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湖南省1992~1997年日本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曾流行于我省24个县(市、区),14个国营农场,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区,分湖沼型和山丘型.1989年全省第一次抽样调查居民粪检阳性率为11.59%[1].1991年我省开始启动世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对我省的血吸虫病进行综合治理.为了掌握全省血吸虫病的流行动态,考核防治效果,我省于1992年开始进行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现全省尚有流行县(市、区)19个,农场10个,乡(镇、分场)253个,村2524个,人口342万人,敞放湖洲的耕牛等家畜13.8万头.

    作者:周艺彪;刘启立;谢木生;李以义;易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我国南方蜱样本中发现犬埃立克体DNA

    目的调查我国南方蜱样本埃立克体感染情况.方法用已发表的埃立克体16SrRNA基因的属特异引物和自行设计的犬埃立克体种特异引物,对广东、广西和海南部分地区采集的蜱样本进行PCR检测,并将阳性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通过Internet提交到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站点,利用BLAST对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从广东采集的血红扇头蜱和广西采集的微小牛蜱样本中扩增出埃立克体452bp特异片段和犬埃立克体的555bp特异片段.测序和检索结果证实这些片段均为犬埃立克体,并且两种蜱中的埃立克体DNA片段有至少4bp差异.结论这是首次在我国发现犬埃立克体病原线索.微小牛蜱也能携带犬埃立克体.表明我国极有可能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潘华;陈香蕊;马玉海;孙洋;于强;佟世德;张雪颍;牛华;张永国;Jacqueline Dawson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研究

    本实验采用激光致弱弓形虫速殖子接种ICR小鼠腹腔,以期提高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激光照射能够抑制虫体的繁殖和分裂能力.照射虫体免疫小鼠能诱导产生持续升高的IgG抗体.免疫鼠经弓形虫RH株攻击后,其发病和死亡时间延长,表现出部分的保护性免疫力.提示: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明显,可望在弓形虫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得到应用.

    作者:林爱芬;陈彩华;陆绍红;陈睿;张乐;楼涤;陆漩辉;黄富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日本血吸虫表面膜抗原23kDa的亚克隆鉴定及表达

    在已克隆的质粒pBluescript-Sj23基础上,设计二条引物.小量提取质粒pBluescript-Sj23进行PCR扩增,经扩增的Sj23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中,重组质粒转化E.coli TG1.大量提取质粒pCD-Sj23,以剂量100μg/只给昆明小白鼠定位肌肉注射质粒pCD-Sj23,共注射2次,间隔时间为9天,每次注射前一天用0.5%盐酸布比卡因50μl/只预处理,第14天拉颈处死小鼠,定位处肌肉作冰冻切片,荧光标记抗体检测pCD-Sj23,见肌细胞胞浆及胞膜上有其抗原表达.

    作者:李柳哲;石佑恩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犬腺病毒Ⅰ型疫苗株DNA E3区序列分析

    对犬腺病毒Ⅰ型(CAV-Ⅰ)疫苗株CLL(Cannught Laboratory Limited)DNA的E3区,pVⅢ基因和部分fiber基因进行序列测定,E3区为病毒DNA复制非必需区,因而本实验结果对构建CLLE3缺失表达载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黎皓;王树蕙;张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肠炎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学调查

    1998年5月26日,我县水泥厂工人唐某报告该厂宿舍区6家职工家庭发生食物中毒,经调查证实为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所致,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章云;滕焕昭;李柏桂;林青成;褚保林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弓形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弓形虫是人类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人类和多种脊椎动物都可以作为其中间宿主,它不仅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更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

    作者:朱云娟;杨树森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弓形虫P30基因DNA免疫小鼠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目的用pcDNA3-P30真核表达质粒直接免疫小鼠,观察所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大量制备重组质粒pcDNA3-p30,经肌肉注射BALB/c小鼠,每隔3周接种1次,一共免疫3次.用MTT方法对脾脏的NK杀伤细胞率和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进行测定,采用免疫荧光法对CD4+、CD8+细胞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组NK细胞杀伤率为:70.0%±3.64,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为48.5%±6.06和47.0%±5.93,实验组NK细胞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onA刺激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进行动态分析,可见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CD8+的数量逐渐上升,CD4+/CD8+的比率逐渐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质粒pcDNA3-p30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一定的细胞免疫.

    作者:周永安;陈观今;郭虹;郑焕钦;吕芳丽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应用ELISA和PCR联检法对贵阳地区孕妇和新生儿弓形虫感染的检查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性寄生原虫病.我国孕妇弓形虫感染率为4.3%~26.1%[1],孕妇感染弓形虫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导致胎儿、新生儿异常,尤以中、晚期感染者发生宫内感染高[2].因此,孕期中及早诊断弓形虫感染,对于指导临床用药防止宫内感染,控制畸形胎儿出生的实现产前优生保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弓形虫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征性,病原弓形虫不易查见,为此我们于1996年10月~1998年6月采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及IgM抗体和PCR测定弓形虫DNA(TOX-DNA)联检法,对贵阳地区孕妇及新生儿弓形虫感染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张华;张志萍;刘香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脂多糖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提取纯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脂多糖(LPS)抗原并对其鉴定,以探讨其应用于检测抗O157抗体的价值.方法应用热酚水法提取EHEC O157∶H7 S型933株LPS抗原,并经超速离心纯化.提取物以蒽酮硫酸法、紫外光谱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及鲎试剂分别测定多糖、核酸、蛋白含量和鲎试剂凝集活性.LPS抗原致敏醛化鸡血球,IHA法检测EHEC O157∶H7及其它肠道病原菌的抗血清.对凝集阳性的抗血清,经菌体抗原吸收、O157 LPS抑制及去脂质多糖抗原抑制试验,确定抗血清与LPS的反应位置.结果纯化后的O157 LPS抗原含多糖,具鲎试剂凝集活性,未检出核酸,蛋白含量<0.5%.O157 LPS IHA检测O157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均呈高效价凝集阳性反应,而大部分其它肠道病原菌抗血清均呈阴性反应,交叉反应仅见于沙门氏菌O30、EIEC O144∶K?及ESIECⅣ抗血清.EHEC O157和沙门氏菌O30抗血清与O157 LPS反应位置为多糖部分,而EIEC O144∶K?及ESIECⅣ抗血清的反应位置为脂质A部分.结论热酚水法提取的EHEC O157 LPS抗原纯度高、特异性强,可望应用于抗O157抗体的检测.O157 LPS抗原的去脂质可进一步提高反应的特异性.

    作者:潘劲草;黄志成;余文炳;李学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皮下埋植吡喹酮缓释剂控制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家犬皮下埋植吡喹酮缓释剂的剂量与驱虫效果相关.用50mg/kg剂量在埋植后4个月以细粒棘粒蚴原头节进行攻击可保护家犬不受感染.3只家犬埋植剂量为36.36、44.44和66.66mg/kg吡喹酮,3个月药物释放率各为76.7%、65.8%和56.1%.血液吡喹酮浓度在埋植后10天至3个月维持在0.8974~3.6849μg/ml之间.50mg/kg吡喹酮剂量对植药犬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焦伟;柴君杰;吴树春;伊斯拉音·乌斯曼;王鸣杰;尤纪青;付承;瞿群;张文林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牛ACTH受体和TGFβ1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牛肾上腺皮质细胞ACTH受体的分布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ACTH受体的调节作用.方法牛肾上腺皮质束、网带细胞(BAC细胞)的原代培养和125I-ACTH特异性受体结合标记等.结果在该培养条件下,BAC细胞的受体可分为高、低两种亲和力亚型.它们在每个细胞上的数目分别为3400(高)和15000(低)个.kD分别为4.90368×10-11和3.53974×10-10mol/L.TGFβ1可减少高亲和力受体至2000个,增加低亲和力受体到33000个.它们的kD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结论 TGFβ1对受体亚型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TGFβ1对ACTH高亲和力受体的负性调节作用和ACTH对TGFβ1受体的正性调节作用可能构成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生成活动调节的负反馈机制.

    作者:蒋志文;夏俊;余裕民;吴华璞;程光亮;陶明飞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不同地点疟疾媒介对溴氰菊酯敏感性的比较观察

    湖北省从1990年开始先后在疟疾复媒区的15个县(市),共4.0万km2的范围内开展了溴氰菊酯浸帐灭蚊.为了解蚊虫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和考核浸帐灭蚊的质量,常需要在现场采集蚊虫进行生物测定.为寻找既适合生测需求,又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按蚊来源,我们于1996年6月底对应城市人房、牛栏二种按蚊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余品红;张华勋;明桂珍;陈红安;徐博钊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广州奶牛隐孢子虫感染调查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原虫病,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有许多动物可以感染隐孢子虫.特别是奶牛隐孢子虫感染,因其与人关系密切是人感染隐孢子虫的重要传染源.1995年4~12月我们选择广州3个奶牛场进行了奶牛隐孢子虫感染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步平;连德润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编码区基因的体外扩增及克隆

    目的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抗原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核酸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分离日本血吸虫成虫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分子克隆常规操作将扩增产物亚克隆至中间载体pUC18中,然后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结果 RT-PCR特异性扩增出SjFABPc编码区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为440bp;经酶切、PCR鉴定表明所构建的质粒pUC-SjFABPc和pCD-SjFABPc中含有所扩增的基因序列.结论 RT-PCR扩增的SjFABPc抗原编码区基因序列与预期长度相符合;成功地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SjFABPc.从而,为进一步对其进行DNA免疫系列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冯新港;余新炳;李焱;刘彦文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阿苯哒唑对体外培养孵化猪囊尾蚴的超微结构、氨基酸和生物元素的影响

    将已孵化的猪囊尾蚴培养于含阿苯哒唑100μg/ml的培养液中,于72h对其超微结构、氨基酸和生物元素种类及含量分别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在体外条件下,该药使猪囊尾蚴的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性改变甚至致正常结构消失,使虫体组织中的多种氨基酸和某些种生物元素的含量发生变化.

    作者:邵萍;陈佩惠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旋毛虫p49抗原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纯化

    作者:刘光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多种方法对广西地区健康犬带狂犬病毒的调查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且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很多地区常有狂犬病散发和流行,我国狂犬病的主要宿主是犬,在人狂犬病的所有病例中,99%以上是由犬传播病毒引起的.

    作者:徐葛林;吴杰;吴泰才;薛红刚;郑新雄;刘锦彦;郭宁贞;朱家鸿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流行性出血热后遗腺脑垂体功能减退症1例

    流行性出血热是具有多脏器广泛损害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损害严重的是肾脏、右心室、脑垂体前叶及腹膜后组织,大多病理改变是可复的,且不留永久后遗症,但我们在该病的病后随访工作中,曾发现有极少数的患者病后劳动力不能恢复,而表现出无力、食欲不振、精神抑郁、毛发脱落、性机能低下等临床现象,对这种病例做进一步的随访和检查工作,现将一例较为完整的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世清;罗兆庄;王以银;俞正楚;李传斌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鄱阳湖重疫区成年妇女血吸虫再感染原因及健康教育对策的研究

    在鄱阳湖重疫区,成年妇女每年血吸虫再感染率高达15%以上,严重损害她们的健康.本文旨在查清成年妇女血吸虫再感染的原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应用健康教育预防该组人群血吸虫再感染的效果及其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胡广汉;张晶;林丹丹;许雪萍;姜唯声;黄晓华;刘建平;涂长军;张矩;张绍基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微生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