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华;陈香蕊;马玉海;孙洋;于强;佟世德;张雪颍;牛华;张永国;Jacqueline Dawson
作者:刘光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所致弓形虫病多见于胎儿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由于弓形虫感染是导致先天性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还由于不少艾滋病患者和肿瘤病人死于弓形虫性脑炎,更由于弓形虫可侵犯人体各个器官系统,所致病症涉及临床各科.本文简要介绍弓形虫基因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刘翠梅;欧阳颗;张铮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蚊虫分布广、密度高,孳生和叮咬活动季节长,是我国虫媒病毒自然繁衍的主要地区之一.我们对该省内广州市、佛山市、沙湾镇、坪石镇这4个发生过登革热流行的地区进行了11种虫媒病毒的人群血清抗体检测,以对当地人群血清虫媒病毒抗体分布情况有所了解,为预防虫媒病毒感染流行尤其是登革热流行提供参考.
作者:彭翼飞;陈唯军;陈翠华;方美玉;马玉海;林立辉;田小东;蒋廉华;刘建伟;徐春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无创性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方法采用一对半引物进行半巢式DHFR-PCR检测实验大鼠无创性标本支气管液、血清及活检标本肺及肝脏组织中的卡氏肺孢子虫DNA.结果从59只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中采集到的上述4种标本,卡氏肺孢子虫DNA的半巢式DHFR-PCR检出率分别为72.7%(32/44),37.3%(22/59),94.9%(56/59)和36.4%(8/22),而DHFR-PCR的检出率则仅为25%,13.6%,71.2%和9.1%.12只轻度感染的PCP大鼠的无创性标本中卡氏肺孢子虫DNA的检出率由0%提高至41.7%.正常鼠标本及各种病原体对照的半巢式DHFR-PCR均为阴性.结论用半巢式DHFR-PCR无创性地诊断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具有敏感、特异、省时、省力等优点;本文在血和肝脏中检出卡氏肺孢子虫DNA,提示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模型中存在虫血症和肺外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作者:郭增柱;张怿;姜洪杰;安亦军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急性肾衰是肾综合征出血热为严重而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也是HFRS致死的主要原因.我们对1990年2月~1998年6月收治的27例HFRS合并ARF者加用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平;卢明芹;王绿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性寄生原虫病.我国孕妇弓形虫感染率为4.3%~26.1%[1],孕妇感染弓形虫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导致胎儿、新生儿异常,尤以中、晚期感染者发生宫内感染高[2].因此,孕期中及早诊断弓形虫感染,对于指导临床用药防止宫内感染,控制畸形胎儿出生的实现产前优生保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弓形虫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征性,病原弓形虫不易查见,为此我们于1996年10月~1998年6月采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及IgM抗体和PCR测定弓形虫DNA(TOX-DNA)联检法,对贵阳地区孕妇及新生儿弓形虫感染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张华;张志萍;刘香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比较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方法应用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弓形虫RH株、BH株、PP株基因组DNA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结果单一及复合引物均能扩增产生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扩增产物的带型和强度均有不同.根据Nei's相似系数对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遗传相似性进行定量分析,用不同的引物扩增,虫株间表现出不同的相似性.结论表明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经RAPD反应产生的多态性能够应用于弓形虫种、株的鉴定和分类.
作者:史俊岩;王海鹏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对弓形虫人源性RH株、人源性ZS2株、猪源性CN株3个不同地理株的GRA1基因片段鉴定并比较异同.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别对弓形虫3株的GRA1基因片段进行体外扩增.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分别用3种内切酶HindⅢ、HpaⅡ、TaqⅠ进行单酶切鉴定、比较.结果从弓形虫3个分离株RH株、ZS2株、C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785bp的GRA1基因片段.3个株的GRA1基因分别用3种内切酶酶切后,酶切片段与理论值相符.结论实验所用不同来源弓形虫分离株的GRA1基因扩增片段基本相同,且3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基本一致,表明这3个分离株的GRA1基因高度保守.
作者:贾雪梅;郭虹;陈观今;郑焕钦 刊期: 1999年第03期
1998年5月26日,我县水泥厂工人唐某报告该厂宿舍区6家职工家庭发生食物中毒,经调查证实为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所致,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章云;滕焕昭;李柏桂;林青成;褚保林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且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很多地区常有狂犬病散发和流行,我国狂犬病的主要宿主是犬,在人狂犬病的所有病例中,99%以上是由犬传播病毒引起的.
作者:徐葛林;吴杰;吴泰才;薛红刚;郑新雄;刘锦彦;郭宁贞;朱家鸿 刊期: 1999年第03期
鼠药中毒是小儿急性中毒的常见中毒类型,约占我院小儿急性中毒病例的37.4%(46/123).我科自1993年1月~1998年2月收治46例急性氟乙酸钠中毒患儿,针对中毒机理,制定规范化抢救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素贤;王建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云南自1956年证实存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以来,先后查明滇南、滇西南和滇西大部份县市均有广泛的自然疫源地存在.大理市自1995年起有病例报告,病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为进一步了解其流行型别与国际标准型别的关系,我们对当地1995~1997年间的121份疑似恙虫病病人血清进行分型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冯锡光;袁庆虹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是引起登革热(DF)和登革出血热(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的病原体,有4个型别(Dv-Ⅰ、Dv-Ⅱ、Dv-Ⅲ、Dv-Ⅳ).它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60多个国家及地区,以东南亚国家为严重,我国自1978年以来也在海南和广东沿海一带发生了较大的流行.全世界每年约25亿人受感染威胁,病例约6000万,死亡人数3万[1].各国学者对其实验诊断做了许多工作.
作者:周钢桥;杨燕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证明多种动物肠道可携带空肠弯曲菌(空肠菌),成为人类腹泻的重要传染源.我们对鹌鹑、鸡、鸭、牛的胆汁进行空肠菌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自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牛肾上腺皮质细胞ACTH受体的分布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ACTH受体的调节作用.方法牛肾上腺皮质束、网带细胞(BAC细胞)的原代培养和125I-ACTH特异性受体结合标记等.结果在该培养条件下,BAC细胞的受体可分为高、低两种亲和力亚型.它们在每个细胞上的数目分别为3400(高)和15000(低)个.kD分别为4.90368×10-11和3.53974×10-10mol/L.TGFβ1可减少高亲和力受体至2000个,增加低亲和力受体到33000个.它们的kD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结论 TGFβ1对受体亚型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TGFβ1对ACTH高亲和力受体的负性调节作用和ACTH对TGFβ1受体的正性调节作用可能构成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生成活动调节的负反馈机制.
作者:蒋志文;夏俊;余裕民;吴华璞;程光亮;陶明飞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由于缺乏特异的治疗药物和大面积有效灭鼠措施的困难,疫苗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自WHO提出开发有效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以来,无论是国外的鼠脑纯化疫苗,还是国内的沙鼠苗,地鼠苗和鼠脑苗都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理想的防病效果.但从目前有关疫苗应用的资料报道均为大年龄组的青壮年,而对低年龄组(1~6)儿童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未见报道.为探讨低年龄组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给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贵明;冯学灵;阮孝连;李伟;李莉;王磊;徐伟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炎患者胃窦粘膜体外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水平.结果表明,Hp阳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TNF-α含量和PDGF活性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合并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窦TNF-α含量和PDGF活性也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
作者:张国安;刘小朋;张信;陈紫榕;施水兰;史玉波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全球呈急剧上升之势,且预后差、死亡率高,引起广泛关注.我们于1998年7月发现1例表现为白塞氏病的AIDS,现报告如下.
作者:管利民;毛玲群;王赓歌;蔡修熙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抗原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核酸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分离日本血吸虫成虫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分子克隆常规操作将扩增产物亚克隆至中间载体pUC18中,然后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结果 RT-PCR特异性扩增出SjFABPc编码区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为440bp;经酶切、PCR鉴定表明所构建的质粒pUC-SjFABPc和pCD-SjFABPc中含有所扩增的基因序列.结论 RT-PCR扩增的SjFABPc抗原编码区基因序列与预期长度相符合;成功地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SjFABPc.从而,为进一步对其进行DNA免疫系列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冯新港;余新炳;李焱;刘彦文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本实验采用激光致弱弓形虫速殖子接种ICR小鼠腹腔,以期提高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激光照射能够抑制虫体的繁殖和分裂能力.照射虫体免疫小鼠能诱导产生持续升高的IgG抗体.免疫鼠经弓形虫RH株攻击后,其发病和死亡时间延长,表现出部分的保护性免疫力.提示: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明显,可望在弓形虫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得到应用.
作者:林爱芬;陈彩华;陆绍红;陈睿;张乐;楼涤;陆漩辉;黄富泉 刊期: 199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