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弓形虫种株DNA多态性研究

史俊岩;王海鹏

关键词:弓形虫, RAPD, DNA指纹图谱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方法应用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弓形虫RH株、BH株、PP株基因组DNA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结果单一及复合引物均能扩增产生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扩增产物的带型和强度均有不同.根据Nei's相似系数对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遗传相似性进行定量分析,用不同的引物扩增,虫株间表现出不同的相似性.结论表明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经RAPD反应产生的多态性能够应用于弓形虫种、株的鉴定和分类.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弓形虫的基因研究与应用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所致弓形虫病多见于胎儿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由于弓形虫感染是导致先天性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还由于不少艾滋病患者和肿瘤病人死于弓形虫性脑炎,更由于弓形虫可侵犯人体各个器官系统,所致病症涉及临床各科.本文简要介绍弓形虫基因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刘翠梅;欧阳颗;张铮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弓形虫种株DNA多态性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方法应用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弓形虫RH株、BH株、PP株基因组DNA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结果单一及复合引物均能扩增产生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扩增产物的带型和强度均有不同.根据Nei's相似系数对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遗传相似性进行定量分析,用不同的引物扩增,虫株间表现出不同的相似性.结论表明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经RAPD反应产生的多态性能够应用于弓形虫种、株的鉴定和分类.

    作者:史俊岩;王海鹏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钩端螺旋体L型脊髓炎(附15例报告)

    目的探讨钩体L型脊髓炎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对15例钩体L型脊髓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急性及亚急性或慢性脊髓损害各7、8例,双下肢瘫7例,四肢瘫8例.均有明显的传导束型或节段型感觉障碍及排尿障碍.血培养钩体L型阳性8例,原型钩体6例,尿培养:钩体L型5例;CSF培养钩体L型5例;血清钩体MAT阳性7例.结论钩体L型脊髓炎的发生可能为钩体L型直接损伤脊髓或供血血管,钩体L型致间质炎症病理损伤所致.甲硝哒唑易透过血脑屏障能损坏钩体DNA结构,可减少钩体病后发病.

    作者:马登宏;马骥;汤郡;吴国林;张郁文;刘晓林;唐素兰;宋秀宇;林特夫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阿苯哒唑对体外培养孵化猪囊尾蚴的超微结构、氨基酸和生物元素的影响

    将已孵化的猪囊尾蚴培养于含阿苯哒唑100μg/ml的培养液中,于72h对其超微结构、氨基酸和生物元素种类及含量分别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在体外条件下,该药使猪囊尾蚴的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性改变甚至致正常结构消失,使虫体组织中的多种氨基酸和某些种生物元素的含量发生变化.

    作者:邵萍;陈佩惠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应用ELISA和PCR联检法对贵阳地区孕妇和新生儿弓形虫感染的检查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性寄生原虫病.我国孕妇弓形虫感染率为4.3%~26.1%[1],孕妇感染弓形虫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导致胎儿、新生儿异常,尤以中、晚期感染者发生宫内感染高[2].因此,孕期中及早诊断弓形虫感染,对于指导临床用药防止宫内感染,控制畸形胎儿出生的实现产前优生保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弓形虫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征性,病原弓形虫不易查见,为此我们于1996年10月~1998年6月采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及IgM抗体和PCR测定弓形虫DNA(TOX-DNA)联检法,对贵阳地区孕妇及新生儿弓形虫感染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张华;张志萍;刘香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用半巢式PCR检测无创性标本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无创性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方法采用一对半引物进行半巢式DHFR-PCR检测实验大鼠无创性标本支气管液、血清及活检标本肺及肝脏组织中的卡氏肺孢子虫DNA.结果从59只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中采集到的上述4种标本,卡氏肺孢子虫DNA的半巢式DHFR-PCR检出率分别为72.7%(32/44),37.3%(22/59),94.9%(56/59)和36.4%(8/22),而DHFR-PCR的检出率则仅为25%,13.6%,71.2%和9.1%.12只轻度感染的PCP大鼠的无创性标本中卡氏肺孢子虫DNA的检出率由0%提高至41.7%.正常鼠标本及各种病原体对照的半巢式DHFR-PCR均为阴性.结论用半巢式DHFR-PCR无创性地诊断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具有敏感、特异、省时、省力等优点;本文在血和肝脏中检出卡氏肺孢子虫DNA,提示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模型中存在虫血症和肺外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作者:郭增柱;张怿;姜洪杰;安亦军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中药体外抑制猪囊尾蚴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在体外抑制猪囊尾蚴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中药灭囊灵醇提取物、吡喹酮和丙硫咪唑体外作用于猪囊尾蚴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和吡喹酮组虫体皮层、基底膜、肌层和实质层细胞均明显受损,中药组对神经索的损伤作用强于吡喹酮.丙硫咪唑组虫体各层次细胞损伤均明显低于中药组和吡喹酮组.结论中药灭囊灵对猪囊尾蚴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作者:陈治水;贾丹兵;聂志伟;路遥;闫红;孙旗立;王赫;赵凤莲;王云翔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弓形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弓形虫是人类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人类和多种脊椎动物都可以作为其中间宿主,它不仅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更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

    作者:朱云娟;杨树森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我国疟疾现状及其防治

    疟疾(malaria)是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甚至温带边缘的一种重要虫媒传染病.近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每年有3~5亿人受疟疾感染,发病1.2亿,死亡达270万(90%的死亡发生在非洲撒哈拉地区5岁以下的儿童中);在我国,估计每年仍有25~30万的疟疾病人,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1,2].本文就我国疟疾的流行现状、特点及其防治策略作一综述.

    作者:徐伟文;李明;俞守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大理市发热病人血清恙虫病抗体检测及其分型研究

    云南自1956年证实存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以来,先后查明滇南、滇西南和滇西大部份县市均有广泛的自然疫源地存在.大理市自1995年起有病例报告,病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为进一步了解其流行型别与国际标准型别的关系,我们对当地1995~1997年间的121份疑似恙虫病病人血清进行分型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冯锡光;袁庆虹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编码区基因的体外扩增及克隆

    目的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抗原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核酸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分离日本血吸虫成虫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分子克隆常规操作将扩增产物亚克隆至中间载体pUC18中,然后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结果 RT-PCR特异性扩增出SjFABPc编码区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为440bp;经酶切、PCR鉴定表明所构建的质粒pUC-SjFABPc和pCD-SjFABPc中含有所扩增的基因序列.结论 RT-PCR扩增的SjFABPc抗原编码区基因序列与预期长度相符合;成功地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SjFABPc.从而,为进一步对其进行DNA免疫系列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冯新港;余新炳;李焱;刘彦文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斜管虫属纤毛虫寄生于人体血液1例

    患者,女,33岁,农民.以畏寒、发热、咽痛及全身酸痛1月余而就诊安徽省五河县人民医院.入院前曾在当地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治疗,疗效不佳.

    作者:张耀娟;张耀兰;章子豪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不同地点疟疾媒介对溴氰菊酯敏感性的比较观察

    湖北省从1990年开始先后在疟疾复媒区的15个县(市),共4.0万km2的范围内开展了溴氰菊酯浸帐灭蚊.为了解蚊虫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和考核浸帐灭蚊的质量,常需要在现场采集蚊虫进行生物测定.为寻找既适合生测需求,又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按蚊来源,我们于1996年6月底对应城市人房、牛栏二种按蚊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余品红;张华勋;明桂珍;陈红安;徐博钊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犬腺病毒Ⅰ型疫苗株DNA E3区序列分析

    对犬腺病毒Ⅰ型(CAV-Ⅰ)疫苗株CLL(Cannught Laboratory Limited)DNA的E3区,pVⅢ基因和部分fiber基因进行序列测定,E3区为病毒DNA复制非必需区,因而本实验结果对构建CLLE3缺失表达载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黎皓;王树蕙;张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加大对耕牛化疗力度的效果评价

    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对中度流行区的目标是控制发病.我省实施项目工作以来,到1994年通过全省疾病监测点的监测结果显示在中度流行区人群粪检阳性率1993年仅比1992年下降28.8%,其效果远不如高度流行区的理想(高度流行区下降49.1%).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能因为耕牛化疗覆盖率不高.按世行项目的技术实施细则,我省在中度流行区每年只对35%的耕牛治疗1次,这样可能由于对主要传染源牛的控制力度不够而影响防治效果.为探讨在中度流行区防治策略,特以加大对牛的化疗覆盖率,比较牛的化疗强度与控制发病效果的关系.

    作者:徐兴建;杨先祥;陈柳燕;任润香;戴裕海;王文梁;蔡宗大;何其林;施昌夫;谢绪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登革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是引起登革热(DF)和登革出血热(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的病原体,有4个型别(Dv-Ⅰ、Dv-Ⅱ、Dv-Ⅲ、Dv-Ⅳ).它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60多个国家及地区,以东南亚国家为严重,我国自1978年以来也在海南和广东沿海一带发生了较大的流行.全世界每年约25亿人受感染威胁,病例约6000万,死亡人数3万[1].各国学者对其实验诊断做了许多工作.

    作者:周钢桥;杨燕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我国南方蜱样本中发现犬埃立克体DNA

    目的调查我国南方蜱样本埃立克体感染情况.方法用已发表的埃立克体16SrRNA基因的属特异引物和自行设计的犬埃立克体种特异引物,对广东、广西和海南部分地区采集的蜱样本进行PCR检测,并将阳性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通过Internet提交到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站点,利用BLAST对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从广东采集的血红扇头蜱和广西采集的微小牛蜱样本中扩增出埃立克体452bp特异片段和犬埃立克体的555bp特异片段.测序和检索结果证实这些片段均为犬埃立克体,并且两种蜱中的埃立克体DNA片段有至少4bp差异.结论这是首次在我国发现犬埃立克体病原线索.微小牛蜱也能携带犬埃立克体.表明我国极有可能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潘华;陈香蕊;马玉海;孙洋;于强;佟世德;张雪颍;牛华;张永国;Jacqueline Dawson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旋毛虫p49抗原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纯化

    作者:刘光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治疗

    急性肾衰是肾综合征出血热为严重而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也是HFRS致死的主要原因.我们对1990年2月~1998年6月收治的27例HFRS合并ARF者加用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平;卢明芹;王绿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表现为白塞氏病的艾滋病1例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全球呈急剧上升之势,且预后差、死亡率高,引起广泛关注.我们于1998年7月发现1例表现为白塞氏病的AIDS,现报告如下.

    作者:管利民;毛玲群;王赓歌;蔡修熙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微生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