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伴脑部发育不良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李国凯;徐玉英;刘桂华;葛品;余秋娟;黄艳;王艳霞;钱沁芳;杨式薇;卢国斌;欧萍

关键词: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孤独症谱系障碍, 脑部发育不良,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伴脑部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82例孤独症谱系障碍伴脑部发育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各复查一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核查表(ABC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婴儿一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量表)的分数和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中发育商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ABC、CARS、S-M量表分数和各能区发育商、总发育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ABC、CARS量表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S-M量表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除语言和社交能区外,其他能区和总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ABC、CARS和S-M量表分数,各能区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伴脑部发育不良患儿中有一定的疗效.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蕲蛇酶配合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8例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肢体动脉发生炎症性、节段性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具有周期发作的特点,病情顽固[1].多发于20~45岁的年轻男性[2].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病后病程长,不易康复.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及日常工作,易致患者悲观、烦躁,甚至抑郁、焦虑.我科采用蕲蛇酶配合中药治疗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为探讨蕲蛇酶配合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效果,笔者收集我科收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蕲蛇酶配合中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后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综合护理干预,现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型敷料用于尿道下裂手术40例伤口包扎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新型敷料用于尿道下裂手术后切口包扎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科收治40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37例行一期手术,其中,Snodgrass术式30例,Duckett术式5例,MAGPI术式2例;3例行分期手术,手术由同一医生完成.手术后采用Mepilex(取代网眼纱布)+Mepitel+弹力绷带包扎阴茎切口.结果 40例患者术后敷料固定良好,无提前脱落.更换敷料时Mepilex易于拆除,拆除后无二次创伤导致出血,疼痛较前明显减轻.37例一期手术患儿,术后3例发生尿瘘,发生率约8.1%.结论 Mepilex吸收性良好,泡沫敷料柔软、高顺应性,可良好吸收切口渗血渗液,保持包扎张力稳定,不影响皮瓣血供.内层软聚硅酮层不易与切口粘连,敷料容易拆除,避免切口的二次损伤,减轻尿道下裂术后换药的疼痛及患儿的恐惧感.

    作者:陈有奇;曾洪飚;王祖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胎盘蛋白13、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和胎盘生长因子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

    目的 评估孕早期血清标记物胎盘蛋白13 (PP13)、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APP-A)、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表达对预测子痫前期(PE)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689例单胎孕妇,将其分为未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620例(对照组)及子痫前期12例(PE组),包括迟发型子痫前期11例,早发型子痫前期1例.孕11~13+6周时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PP13、PLGF、PAPP-A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中PP13、PAPP-A、PLGF的浓度分别为(92.6±33.07) pg/mL、(51.76-±-6.42)ng/mL、(0.176±0.08) ng/mL,PE组血清中PP13、PAPP-A、PLGF的浓度分别为(85.38±31.7) pg/mL、(23.07±4.44) ng/mL、(0.052±0.032) ng/mL.PE组血清PP13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组PAPP-A、PLG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项标志物预测子痫前期的筛查中,PAPP-A的敏感度为65.71%,特异度为47.84%;PLGF的敏感度为68.19%,特异度为47.10%;两种标志物联合对PE的筛查敏感度为69.38%,特异度为50.26%.结论 孕早期母体血清PAPP-A、PLGF可作为预测子痫前期发病的指标,联合这两种指标能使诊断效能提高.目前不能认为孕早期母体血清PP13可应用于迟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

    作者:黄小玲;张少玉;任春霞;黄玉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术后快速康复方案对高危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快速康复(ERAS)方案对高危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危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传统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ERAS方案和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案.比较并分析丽组术前1h(T0)、术中30 min (T1)及术后第1 d(T2)和术后第5d(T3)时的血糖、血胰岛素及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RP水平及皮质醇(Cor)的浓度,记录两组头晕、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2~T3时ERAS组患者的血糖、血胰岛素、HOMA-IR、血清CRP及血浆Cor浓度均低于传统对照组(P<0.05),ERAS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低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 ERAS方案可降低高危前置患者剖宫产术所致的应激反应.

    作者:白玉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三联疗法两种疗程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分析

    幽门螺杆菌(Hp)在我国有较高的感染率,成人约40%%~60%,特别是卫生条件较差的广大农村地区;是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其中60岁以上无症状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可增加出血和癌变的风险[1-2].因此,尽早发现Hp感染,及时根除Hp,对其预防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71例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比较两种疗程治疗方案的疗效,探寻适合基层医院方便、简单、依从性高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方剑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联合饮食干预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饮食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门诊治疗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为柳氮磺吡啶,4 g/d,分4次口服,中医为四君子汤治疗,人参、白术、茯苓各9 g,甘草6 g,用水煎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中近期治愈7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71.88%,观察组中近期治愈1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37,P<0.05);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67,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联合饮食干预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较好,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定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血浆及胃黏膜中的胃动素(motilin,MTL)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就诊于本院的77例FD患者纳入FD组,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者77例纳入对照组,采用ELISA分析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及胃黏膜中的MTL和CGRP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D组中空腹血浆及胃黏膜中的MTL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是P=0.001,P<0.001),而空腹血浆及胃黏膜中的CG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TL在血浆及胃黏膜中的下降可能为FD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马冰芬;曾庆新;邱锋;张富春;施金钗;彭如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腔内一站式治疗左髂静脉狭窄合并大隐静脉曲张63例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评估腔内一站式治疗左髂静脉狭窄合并大隐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腔内一站式治疗左髂静脉狭窄合并大隐静脉曲张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静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VCSS)评估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不同CEAP分级的各组患者手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C1~2组术前(1.92±0.63)分,术后(0.54±0.51)分(P<0.01);C3~4组术前(5.31±2.44)分,术后(1.53±1.29)分(P<0.01);C5~6组术前(12.25±1.61)分,术后(4.57±0.73)分(P<0.01).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一站式治疗左髂静脉狭窄合并大隐静脉曲张近期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李荣宾;蔡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铸造金合金桩核与玻璃纤维桩核对前牙残根冠修复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铸造金合金桩核与玻璃纤维桩核对前牙残根、残冠冠修复效果.方法 取根管治疗完成的上前牙残根、残冠牙118例患者141颗,随机分A、B两组,A组70颗铸造金合金桩核修复,B组71颗玻璃纤维桩核修复,冠修复后随访2年.从桩核是否松动、脱落,折断,牙根折,牙龈变色4个方面观察其修复后临床疗效.结果 冠修复后随访2年(随访失联4例),A组铸造金合金桩核69颗中出现,根折3颗,牙龈变色2颗,治疗成功率92.7%;B组玻璃纤维桩核68颗中出现,桩核折断1颗,桩核松动脱落3颗,治疗成功率94.1%.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璃纤维桩核在修复过程操作方便、色泽好、不易根折,在桩核松动脱落、折断后能有效进行二次修复.结论 应用玻璃纤维桩核治疗疗效略优于铸造金合金桩核,且在其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叶新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

    心功能不全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临床特征为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以及血流动力异常,病因较为复杂,大多因功能性、器质性心脏疾病,导致心室射血与充盈能力受损,从而引起该病[1].临床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多于劳累过度、情绪激动、感染后加重,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程进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症状表现,并有心脏扩大症状[2].目前,临床大多采用常规药物提高患者心功能,不过老年病患对疼痛耐受性差,当症状发作时,易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影响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欠佳.鉴于此,临床在予以药物治疗时,还需采取护理措施,改善其心功能以及睡眠质量,使患者了解更多与疾病相关知识.为了了解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我院选取180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荔红;王翠娥;陈碧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Ⅱ、Ⅲ期压疮老年患者应用新型换药方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压疮,是一种局部损伤,发生在皮下组织和(或)皮肤,常见的骨突处压疮是由压力损伤或压力、剪切力和(或)摩擦力综合作用的结果[1].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它降低了医疗护理的综合质量,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巨大困难,对患者自身及家属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为探索压疮治疗的有效换药方法,我院对67例长期住院患者,在传统换药基础上,进行改进,即联合高流量高浓度氧气进行密闭式吹伤口和红外线灯照射共同作用治疗压疮.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慧闽;吴碧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碱化利多卡因在分娩镇痛紧急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当分娩镇痛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胎盘早剥、脐带脱垂等产科紧急情况,需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此时需要尽量缩短麻醉准备、操作及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尽管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中保留的硬膜外导管已经为硬膜外麻醉节约了建立麻醉给药通道的时间,但是一般常用局部麻醉药物仍然很难满足紧急手术对麻醉快速起效的要求.利多卡因盐酸盐水溶液理化性质稳定,具有麻醉阻滞效果确切、起效较快、中等时效、组织穿透力强、弥散广、心脏毒性低,以及无明显扩张血管作用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局麻药.文献报道碱化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1],但关于其在分娩镇痛紧急剖宫产术硬外膜麻醉中的应用报道较少.

    作者:卢从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及网篮取石治疗肾下盏嵌顿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及网篮取石治疗肾下盏嵌顿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肾下盏嵌顿结石中的26例设为观察组,1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及网篮取石治疗,对照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mPCNL)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术后第1天VAS得分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VAS、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及网篮取石治疗肾下盏嵌顿结石创伤小且安全、有效.

    作者:赵捷;谢辉;薛金雄;任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N-乙酰转移酶影响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目的 通过构建N-乙酰转移酶基因(NAA10)腺病毒表达载体,探讨其对食管癌细胞TE-1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PCR技术扩增NAA10全长编码基因,通过重组腺病毒表达系统将其克隆入pShuttle-IRES-hrGFP-1穿梭载体,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包装腺病毒颗粒Ad-NAA10.将携带人NAA10基因的腺病毒感染食管癌细胞TE-1,Western blot检测NAA10蛋白的表达,CCK-8检测其对TE-1细胞增殖的影响,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其对TE-1细胞周期的影响,Hoechst/PI双染检测其对TE-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NAA10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腺病毒颗粒Ad-NAA10能在TE-1细胞中正常表达;NAA10可以抑制TE-1细胞的增值,影响细胞周期分布,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NAA10通过G1期阻滞和诱导凋亡从而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确定食管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探讨食管癌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韩俊永;陈金烟;王坤;薛士杰;金静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伤椎两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伤椎两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经伤椎两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且为单个椎体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跨伤椎固定治疗组(27例)和经伤椎固定治疗组(35例),随访收集其疼痛缓解程度、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神经功能情况及并发症的相关资料.结果 经伤椎固定组的手术时间为65~190 (115.3±45.4) min,出血量为250~950 (460.5:105.4)mL;跨伤椎固定组的手术时间为55~160 (95.5±31.3) min,出血量130~600 (380.6±91.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神经功能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两组术后1年神经功能无明显差异.术后3天椎体高度恢复及疼痛缓解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年疼痛缓解及椎体高度的维持经伤椎固定组要优于跨伤椎固定组.结论 经伤椎两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郑毓嵩;林金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直接前方入路与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中远期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殷骨头坏死时应用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常规后外侧入路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4例,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机分为A、B组各32例.A组术中采取DAA,B组术中常规后外侧入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随访2年,于术后1、6个月、2年时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度数.结果 A组手术时间高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2年时髋关节功能评分,髋臼前倾角与外展角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时,疗效均比较好,但在学习曲线阶段,直接前方入路并未比常规后外侧人路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颜来鹏;汤发强;胡世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TST术联合RPH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术)基础上联合运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40例符合重度环状脱垂痔病诊断标准的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采用TST术联合RPH术治疗的为观察组,单独采用TST术治疗的为对照组;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肛门功能和治愈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从治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后肛门下坠感等方面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TST术基础上联合运用RPH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病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住院时间较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雷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颅脑外伤大鼠体内的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Smad(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颅脑外伤大鼠体内的表达.方法 建立大鼠颅脑外伤模型,检测血清中的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TGF-β1、Smad2、Smad3含量,以及脑组织中的TGF-1、Smad2、Smad3、炎症介质刺激组织因子(TF)的含量.结果 结果表明重度损伤组与中度损伤组、轻度损伤组、空白对照组、正常组相比较,脑组织皮质与海马神经细胞的变性、丢失严重,TGF-β1、Smad2、Smad3、TF血清蛋白的表达高,血清中Decorin的表达低.结论 TGF-β1/Smad信号通路与颅脑创伤诊断及损伤程度的判断关系密切,TGF-1信号因子可作为颅脑创伤的诊断、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作者:赖跃平;刘水源;陈建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ER、PR阳性滑膜肉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对ER和PR在滑膜肉瘤表达及与疾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31例滑膜肉瘤标本ER和PR的表达.结果 31例滑膜肉瘤ER和/或PR表达有8例,阳性率25.8%(8/31例),其中ER阳性率87.5% (7/8例),PR阳性率50.0%(4/8例).随访结果显示,ER和/或PR阳性组无瘤生存率为100.0% (6/6),ER和PR阴性组复发、转移或死亡率为66.7% (8/12),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年龄、性别、部位及组织学分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R和/或PR阳性表达的滑膜肉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提示ER及PR是滑膜肉瘤的一项重要预后指标,并有可能成为其内分泌治疗的重要依据;同时提示此类滑膜肉瘤可能具有向苗勒管来源肿瘤分化的特点.

    作者:林燕青;陈少华;曲利娟;郑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非药物性干预策略在减轻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疼痛中的应用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初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属主观感觉[1].据此并无把新生儿疼痛的表述纳入.在2001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对疼痛的定义增加了“无交流能力却不能否定一个个体有疼痛体验和需要适当缓解疼痛的可能性”[2].Anand等[3]相关研究专家认为,新生儿特殊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可替代主观表述,据此将新生儿疼痛纳入疼痛定义.对于新生儿而言,疼痛可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加速及中枢神经结构发生改变等,特别是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新生儿,需要接受各种有创操作,应该在治疗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来缓解疼痛及疼痛造成的不良影响.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用非药物性干预新生儿疼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秀珍;卓瑞燕;陈燕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