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江淑萍;江茸;陈冰;陈小岩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 细针穿刺, 细胞病理学
摘要: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liguid based cytology test,LCT)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细针穿刺检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CT制片和传统涂片.对比制片质量和细胞学诊断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采用LCT制片技术所得的标本细胞数明显增多,背景干净,细胞结构清晰,具有诊断意义的成分得到大部分保留.结论 LCT是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制片染色等方面便于实施质量控制的一项新技术,不仅能提高细胞学制片质量,而且能提高细胞学诊断阳性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胰体尾部巨大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发病率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0.17%~2.70%[1],其生物学行为表现为低度恶性倾向,术前确诊率低.我院收治1例儿童胰体尾部巨大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罗秋荣;林建荣;温明辉;刘士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早产儿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末端放置于上腔静脉的、可长期留置的一种导管,专为需要进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所设计.PICC为患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道,既能减少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而且并发症少.导管异位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管头端不同部位的异位还可引起各类相应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可能要提前拔除导管,有时需要重新置管,既加重经济负担,又增加新生儿的痛苦[1].

    作者:陈炎英;林惠珠;李巧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直肠癌术前放疗小肠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为提高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术前同步放化疗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1-4].由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许多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急性和/或长期毒副作用,其中小肠是主要的剂量限制性器官.小肠对辐射高度敏感,当小肠受到辐射损伤时,可引起急性和晚期损伤,急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持续腹泻,晚期损伤则主要表现为小肠梗阻、溃疡、肠瘘、肠穿孔以及肠出血[5-6].因此,直肠癌术前放疗中,正确勾画和评价至关重要.

    作者:郭玉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曲美他嗪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过度训练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6只,体重200~22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过度训练组(n=24)和曲美他嗪组(n=24).曲美他嗪组给予曲美他嗪灌胃,10mg/ (kg·d),连续2周,对照组和过度训练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过度训练组、曲美他嗪组采用游泳至力竭法,建立过度训练致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运动处理,分别于过度训练后即刻、6、24 h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运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过度训练组和曲美他嗪组过度训练后即刻、6、24 h血清cTnI、MDA浓度升高(P<0.05),血清SOD浓度降低(P<0.05),过度训练后即刻出现少量心肌细胞凋亡(P<0.05),过度训练后6、24 h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P<0.05);与过度训练组比较,曲美他嗪组过度训练后即刻、6、24 h时血清cTnI、MDA浓度降低,血清SOD浓度升高(P<0.05),过度训练后6、24 h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减少(P<0.05).结论 曲美他嗪可减轻过度训练大鼠所致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张思多;王惠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0例复杂性巨大血管瘤的治疗

    目的 探讨复杂性巨大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复杂性巨大血管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均行手术治疗,5例加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5例加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曲安奈德治疗,4例加用激素静脉或者口服治疗.结果 全组均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复杂性巨大血管瘤的治疗相对复杂,需要综合治疗,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手术治疗,再结合其他非手术疗法.

    作者:庄曦;邱宏;陈锦云;康映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综合胸部物理疗法在45例胸膜剥脱术后患者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以来,胸膜剥脱已取代胸廓成形、胸腔内异物填塞等萎陷疗法,而成为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主要手术方法,适用于肺内无空洞、无活动病灶、无广泛纤维性病变及无结核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狭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胸膜瘘者.胸膜剥脱术由于麻醉及气管插管等一系列侵入性操作,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充血、水肿、渗出增加,排痰功能降低,术后分泌物易潴留气道内,引起通气不畅、肺不张,影响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铃丹;黄瑞娥;唐瑞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专升本与大专护生临床实习主要压力源的分析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深化,是护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护生接受现实考验的时期,也是护生将几年来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的时期.这一个时期对护生来讲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也容易给护生带来许多的压力.因此,对护生的压力分析,不仅有助于使护生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而且有助于促进护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李钦云;陈萍;吴春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成人功能性反(牙合)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研究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对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影像学影响.方法 选择2007~2010年就诊的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1例,用Helkimo指数检查及头颅侧位片测量矫治前后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经单纯正畸后头颅侧位片检查显示Co-x距减少、Co-y距增大、N-S-Ar角增大(P<0.05),髁突由矫正前的前位往后移至矫正后的关节窝正中关系位.结论 运用单纯正畸治疗的方法能使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的髁状突位置后移,对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

    作者:丁范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表现在护士服务态度、解决病人问题的能力、工作责任心、操作的熟练程度、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1].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硬件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是现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在床旁工作的手持式护理终端执行系统,以HIS为支撑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我院作为卫生部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单位,为了真正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在全省率先开展护理信息化建设,以医院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开发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简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责任护士更好地落实了床位包干制,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现将我科病房启用护理床旁移动信息系统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宋娜;陈丽丽;何萍;潘宝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福建省入组抗HIV治疗时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福建省启动免费抗HIV治疗以来入组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为分析我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形势和需求、寻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提供信息.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我省抗病毒治疗工作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福建省2005年初启动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增治疗人数和正在治疗的病人数逐年上升.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福建省累计治疗1 782例HIV/AIDS病人.治疗病人中,男女性别比2.54∶1;已婚或同居者占63.80%;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其中异性性传播占76.5%,男男同性性接触占12.6%,男男性接触者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基线CD4水平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在200个/μL以下,其中中位数从2008年的68个/μL逐步上升至2012年的194个/μL.结论 福建省艾滋病病人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间较晚,但2008年以来逐渐有所改善;对于感染者/病人的早发现、早管理和早治疗的能力和工作力度亟需加强.

    作者:颜苹苹;邱月锋;吴守丽;谢美榕;夏品苍;梁菲菲;严延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20例新生儿泪囊炎致病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120例新生儿泪囊炎患者,挤压泪囊部反流的脓汁作为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新生儿泪囊炎的致病菌检出率为92.5% (111例).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新生儿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占71.71%(79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2.52%(25例),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41% (16例).大多数致病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敏感,其中革兰阳性球菌中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妥布霉素、氯霉素为敏感.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成为婴幼儿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首选局部用抗生素.

    作者:马榕;马椿乔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分析(附102例报告)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对女性健康有较大影响.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1],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在一些国家乳腺癌的病死率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乳腺肿块的及时发现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对102例乳腺肿块进行分析.

    作者:林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不同位点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通过药物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不同位点对百草桔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一次性百草枯80mg/kg灌胃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分别每日胃管内灌注生理盐水(染毒组)、卡托普利60 mg/kg、氯沙坦10mg/kg和螺内酯100 mg/kg进行干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均于染毒后第7、14、28 d分批处死,取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与Masson染色并行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测肺羟脯氨酸(Hyp)含量,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半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肺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干预组各时间点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积分、肺Hyp含量、肺组织CTGF蛋白的表达均低于染毒组(P<0.01).3组采用药物干预后,肺Hyp含量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氯沙坦与螺内酯均能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程度,可能通过阻断不同的受体抑制CTGF蛋白的表达而实现.螺内酯减轻肺组织胶原沉积的疗效佳,氯沙坦差.

    作者:许黎忠;黄朝忠;戴木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细胞间粘附分子-1(CD54)表达、白细胞计数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31例ACI患者(ACI组)及2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血常规,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I组CD54、白细胞计数均升高(P值均<0.01).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表达水平与白细胞计数、粒细胞比率正相关(r分别为0.450、0.375,P<0.01),与淋巴细胞比率负相关(r=-0.379,P<0.01).结论 AC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表达上调、白细胞计数升高共同参与ACI发生、发展病理过程,可作为ACI临床治疗中观察疗效的指标.

    作者:周礼圆;蓝娇;李燕华;庞刚;李吕力;林慧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6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首发症状以腹痛、反酸嗳气及体重减轻为主,肿瘤好发于胃窦及胃体,胃镜活检准确率46.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主要病理类型.本组60例患者中,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2%、77.2%和72.7%.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LDH)、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国际预后指数(IPI)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G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病理分级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外科手术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许香贵;吴心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围麻醉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drenoreceptor,α2AR)激动剂,它可产生独特的镇静作用(可唤醒),同时具有镇痛、抗交感、遗忘、器官保护的作用,且不引起呼吸抑制[1].由于其独特的药理学特点而广泛运用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及临床麻醉.本文对DEX在围麻醉期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翔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合并浅前房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7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合并浅前房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难点,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行超声乳化吸除手术、中央前房深度<2.5 mm的白内障患者70例89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1.0~1.2者20眼(22.5%),0.5~0.8者50眼(56.2%);中央前房深度术前(2.19士0.03)mm,术后平均加深(1.34士0.05) m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6.17,P<0.001);眼压均比术前明显下降[平均下降(4.18±0.58) mm Hg],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7.20,P<0.001);术后角膜可逆性水肿发生率为23眼(25.8%),其中Ⅲ级以下核组3眼(8.1%),Ⅲ级及其以上核组20眼(38.5%),所有病例角膜水肿均在手术后1周内恢复透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合并浅前房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手术难度大,强调切口规范,使用高质量黏弹剂,保持前房深度,应用拦截劈核技术、高负压吸引手法碎核,提高超声乳化操作的有效性,均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同时强调合并浅前房的白内障患者应尽早手术,超声乳化吸除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王文青;饶惠英;王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鼓楼区2008~2012年婚前医学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婚前医学检查结果的分析,提高群众对婚前医学检查的认识,达到预防胎儿出生缺陷的目的.方法 对鼓楼区2008~2012年婚前医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年婚检疾病检出率平均14.89%,其中内科系统疾病8.30%,生殖系统疾病5.74%,指定传染病0.31%,严重遗传性疾病0.19%,精神病0.03%.结论 通过婚检能发现对婚育有影响的疾病,通过指导达到预防性伴间的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陈依妹;魏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伴细胞外黏液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伴丰富细胞外黏液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浸润性小叶癌伴丰富细胞外黏液(ILC-EM)2例,并复习文献病例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大体形态、组织学形态、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谱和随访资料等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4例均为绝经后女性.仅1例为双侧性.大体表现均为较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硬韧.TNM分期分别为T3N3M0、T3N1M0、T3NxMx、T3N1Mx.4例组织学上均表现为经典型ILC的生长方式,均并存经典型小叶原位癌.除细胞外黏液区域外,病例1还有多形性ILC,其余3例均为经典型ILC.细胞内外黏液均由特殊染色证实,小叶癌表型均由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例1~4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分别为ER-、PR-、HER-2+,ER+、PR+、HER-2-,ER+、PR+、HER-2-和ER+、PR-、HER-2+,例1和4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了HER-2基因表达.前2例术后辅助化疗,并分别随访16个月和27个月,无病生存,另2例不详.结论 ILC-EM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均为绝经后年长女性,TNM分期高,HER-2表达率高.

    作者:陈智伟;杨丽英;叶薇;薛德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胃癌术后留置鼻肠营养管患者156例护理

    胃癌患者术前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由于禁食、手术创伤后机体的炎症反应,更易引起营养缺乏,从而加重营养不良及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手术并发症增加.研究证实,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是必要的,而且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的恢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收集我科收治的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术的156例胃癌患者资料,患者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