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产儿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陈炎英;林惠珠;李巧云

关键词:早产儿, 异位, 原因分析, 经外周静脉穿刺,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上腔静脉, 静脉营养, 静脉通道, 静脉输液, 经济负担, 患儿, 过度刺激, 新生儿, 同部位, 设计, 临床, 患者, 管头, 处理
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末端放置于上腔静脉的、可长期留置的一种导管,专为需要进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所设计.PICC为患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道,既能减少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而且并发症少.导管异位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管头端不同部位的异位还可引起各类相应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可能要提前拔除导管,有时需要重新置管,既加重经济负担,又增加新生儿的痛苦[1].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微创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儿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早产儿因动脉管壁平滑肌发育不成熟,管径大,管壁薄,缺乏肌肉组织,且无内膜下垫,收缩时管腔不易关闭,再加上肺组织发育不成熟,更影响了动脉导管的正常收缩,其动脉导管未闭发病率高达40%~60%[1].部分早产儿的动脉导管未闭通过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导管粗大的患儿可发展为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并可危及生命,需急诊行外科结扎手术治疗.我科近年对10例早产儿实施全胸腔镜微创动脉导管钳闭术,围手术期给予精心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亚需;李巧云;卓瑞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闽南沿海地区部队官兵疼痛类疾病就诊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闽南沿海地区部队官兵各类疼痛疾病的诊治情况,探讨在部队保障医院设立疼痛门诊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我院2年间,部队患者各类疼痛疾病的就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因各类疼痛疾病而就医的部队患者占总体部队就诊人数的68.5%,主要分布在康复理疗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内科等临床科室,接受疼痛门诊诊治的达到52.8%,到疼痛门诊就诊的部队患者逐渐增多.结论 在闽南沿海地区部队有大量疼痛疾病患者,保障医院设立疼痛门诊,可规范诊治,保障部队日常训练,提升部队战斗力.

    作者:陈建洪;吴桂红;吴志云;蔡骅;邓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的鉴别诊断

    目的 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进性鉴别诊断,提高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的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年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唇皲裂、杨梅舌、结膜充血、四肢肢端硬肿/恢复期脱皮和颈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不完全川崎病低于典型川崎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全身炎性指标均明显升高,但仅有血小板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较高(P<0.05).心电图检查两者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应该在观察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CAL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林惠泉;蔡海明;蓝雅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儿蚕豆病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蚕豆病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2例蚕豆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均有蚕豆或蚕豆制品进食史,男性为主,年龄1~6岁为主,2~5月发病多见.均在入院2~4 d溶血控制,未发生肾功能衰竭,平均住院6.4d.结论 蚕豆病是儿科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以进食蚕豆为诱因,临床上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为重要表现,早期输血、激素应用、碱化尿液治疗是蚕豆病患儿的关键,经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刘俊;林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口营养支持在3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如何改善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预后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临床实践发现,营养风险是影响老年人肺部感染预后的因素之一.因此,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营养风险已成为临床医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科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采用了经口营养支持.本文将探讨经口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荣汉;邓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鼓楼区2008~2012年婚前医学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婚前医学检查结果的分析,提高群众对婚前医学检查的认识,达到预防胎儿出生缺陷的目的.方法 对鼓楼区2008~2012年婚前医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年婚检疾病检出率平均14.89%,其中内科系统疾病8.30%,生殖系统疾病5.74%,指定传染病0.31%,严重遗传性疾病0.19%,精神病0.03%.结论 通过婚检能发现对婚育有影响的疾病,通过指导达到预防性伴间的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陈依妹;魏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体肺氧合减少体外循环术后炎症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自体肺代替人工氧合器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0只实验小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自体肺代替人工的氧合器进行氧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氧合器体外循环的方法.分别体外循环转流120 min,主动脉阻断60 min.测定实验前后血浆IL-6、IL-8、TNF-α.结果 两组体外循环后血浆中IL-6、IL-8、TNF-α均较术前升高,对照组不同时间点各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自体肺能够耐受体外循环术中的非搏动性血流,且可显著减轻体外循环术中因采用人工氧合器而引起的炎性反应性肺损伤,减少对肺组织的损伤.

    作者:杨谦;孙勇;邱风;朱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专升本与大专护生临床实习主要压力源的分析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深化,是护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护生接受现实考验的时期,也是护生将几年来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的时期.这一个时期对护生来讲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也容易给护生带来许多的压力.因此,对护生的压力分析,不仅有助于使护生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而且有助于促进护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李钦云;陈萍;吴春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蛇葡萄属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分布在全世界大约有25种,其中我国大约有15种,并有多个变种,大多数为我国特有,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至东北一线.该属植物为木质藤本植物,主要生长在山坡灌丛或林中.在我国,蛇葡萄属植物资源丰富,除白蔹为常用中药外,其他大多数在民间药用,如大叶蛇葡萄和显齿蛇葡萄叶经炮制后称作藤茶和霉茶,用作茶的替代品并兼具药用价值.

    作者:郑雪晶;张文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福建省入组抗HIV治疗时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福建省启动免费抗HIV治疗以来入组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为分析我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形势和需求、寻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提供信息.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我省抗病毒治疗工作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福建省2005年初启动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增治疗人数和正在治疗的病人数逐年上升.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福建省累计治疗1 782例HIV/AIDS病人.治疗病人中,男女性别比2.54∶1;已婚或同居者占63.80%;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其中异性性传播占76.5%,男男同性性接触占12.6%,男男性接触者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基线CD4水平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在200个/μL以下,其中中位数从2008年的68个/μL逐步上升至2012年的194个/μL.结论 福建省艾滋病病人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间较晚,但2008年以来逐渐有所改善;对于感染者/病人的早发现、早管理和早治疗的能力和工作力度亟需加强.

    作者:颜苹苹;邱月锋;吴守丽;谢美榕;夏品苍;梁菲菲;严延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的影像特征比较

    目的 探讨HIV阳性患者合并肺结核影像特征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8例肺结核患者DR、CT资料及其中105例HIV阳性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HIV阳性组,肺结核类型依次为继发性43.8% (46/105)、血行播散型21.0% (22/105)、结核性胸膜炎20.0% (21/105)、原发性15.2% (16/105);HIV阴性组,肺结核类型依次为继发性46.9% (53/113)、原发性22.1% (25/113)、结核性胸膜炎18.6% (21/113)和血行播散型12.4% (14/113),两者结核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HIV阳性病例中,胸部X线改变以渗出为主61.9% (65/105),病变分布范围广泛且不典型51.4% (54/105).105例HIV阳性病例中,CD4+T淋巴细胞<200 cell/μL30例,200~499 cell/μL 38例,≥500 cell/μL 37例;在上述3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渗出病灶分别为100% (30/30)、71.1% (27/38)、21.6% (8/37),分布不典型分别为100% (30/30)、36.8% (14/38)、27.0% (10/37).结论 尽管HIV阳性合并肺结核病变以渗出和部位分布不典型为主,但缺乏特异性,与单纯性肺结核在分型及影像表现上重叠较多.

    作者:项弘平;刘学东;李天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甲状腺手术患者上肢约束法改良的效果观察

    甲状腺疾病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1].使用正确的约束方法能保证患者安全性,手术医师操作舒适,利于麻醉监护,减少患者术后不适感[2].甲状腺手术切口位于颈部,术者站立位置平齐颈肩部,因此,上肢约束是否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术者操作、麻醉监测、术后上肢是否不适等方面.传统使用压手单固定上肢,这种约束法会造成护士约束费力、手术者操作不适、麻醉监护仪器脱落、患者术后手部疼痛等不适.为了减少这种情况,我科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对12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根据我院外科医师建议,采用美国麻省总院的约束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兰兰;陈淑招;唐淋锋;许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介入手术60例患者血压的监护

    介入手术作为一种有创的诊疗手段,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的并发症,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血压急骤降低或升高,血压连续监测,低于90/60 mmHg(1 mm Hg=0.133 kPa)时,属于急症,需要及时抢救,故围术期血压的监测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董南行;黄永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 将70例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弥可保0.5 mg,口服,3次/d;治疗组35例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18 μg,肌肉注射,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恢复,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恢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化疗所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曾茹;陈莉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前列地尔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与尿毒清颗粒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致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和尿毒清颗粒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及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能使尿蛋白排泄减少,TG、TC、Fg、BUN、Scr较前改善(P<0.05),稳定肾功能.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尿毒清颗粒是可靠的治疗措施,是治疗DN所致CRF的早期非透析疗法的较好药物.

    作者:于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曲美他嗪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过度训练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6只,体重200~22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过度训练组(n=24)和曲美他嗪组(n=24).曲美他嗪组给予曲美他嗪灌胃,10mg/ (kg·d),连续2周,对照组和过度训练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过度训练组、曲美他嗪组采用游泳至力竭法,建立过度训练致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运动处理,分别于过度训练后即刻、6、24 h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运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过度训练组和曲美他嗪组过度训练后即刻、6、24 h血清cTnI、MDA浓度升高(P<0.05),血清SOD浓度降低(P<0.05),过度训练后即刻出现少量心肌细胞凋亡(P<0.05),过度训练后6、24 h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P<0.05);与过度训练组比较,曲美他嗪组过度训练后即刻、6、24 h时血清cTnI、MDA浓度降低,血清SOD浓度升高(P<0.05),过度训练后6、24 h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减少(P<0.05).结论 曲美他嗪可减轻过度训练大鼠所致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张思多;王惠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30例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原发性中小肝癌患者行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共38枚病灶,行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2枚病灶局部复发,成功率94.7%.术后随访12~48个月,患者生存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中小肝癌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增林;郑小梅;赵修一;杨厚林;陈良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内血肿25例的早期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内血肿的临床发病特点与影像学特点,为早期确诊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发病时均突发头痛,18例伴有恶心、呕吐等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CT扫描显示弹道征象16例,无脑裂征9例,血肿周围存在低密度影12例,血肿部分边缘可能呈渐进性的淡然密度偏低区域18例.结论 对于年龄偏小、既往无高血压病或血压较易控制的脑内血肿患者应仔细鉴别颅内动脉瘤的可能.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内血肿CT扫描显示具有弹道征象、无脑裂征、低密度影与淡然密度偏低的区域等特点.

    作者:李锋;康德智;石松生;林元相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成人功能性反(牙合)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研究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对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影像学影响.方法 选择2007~2010年就诊的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1例,用Helkimo指数检查及头颅侧位片测量矫治前后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经单纯正畸后头颅侧位片检查显示Co-x距减少、Co-y距增大、N-S-Ar角增大(P<0.05),髁突由矫正前的前位往后移至矫正后的关节窝正中关系位.结论 运用单纯正畸治疗的方法能使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的髁状突位置后移,对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

    作者:丁范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空肠管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高分解代谢性疾病,起病急,病情凶险复杂,并发症和病死率高.传统上SAP的治疗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和胰液分泌等措施[1],但是病人易发生营养不良和胃肠功能衰竭.空肠支持治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其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作者:陈剑霞;黄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