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需;李巧云;卓瑞燕
目的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二次手术进行分析,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近年我院治疗的81例甲状腺癌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距首次手术不超过3年.结果 首次行甲状腺部分切除者14例,再手术发现残叶癌6例,占42.9%;首次行一侧腺叶38例,再手术对侧癌10例,占26.3%;首次行一侧腺叶加对侧次全切除16例,再手术对侧残叶癌3例,占18.8%;首次行全甲状腺切除或近全切除13例,无甲状腺内复发.合计双侧癌占20% (16/81).首次未行淋巴结清除29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52例,淋巴结阳性率达59.6% (31/52);行侧颈淋巴结清除20例,淋巴结阳性率70% (14/20).二次手术行中央区和/或侧颈淋巴结清除,淋巴结阳性率均大于90%.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双侧癌发生率高,首次甲状腺手术范围越大,残留腺体有癌变比例越小.甲状腺癌手术需废弃腺叶部分(次全)切除,建议以全甲状腺切除为主,单侧腺叶切除仅针对部分低复发风险的微小癌.首次手术应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侧颈转移癌常见,侧颈淋巴结清除是减少复发的必要手段.
作者:姚锡宇;边聪;刘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对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影像学影响.方法 选择2007~2010年就诊的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1例,用Helkimo指数检查及头颅侧位片测量矫治前后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经单纯正畸后头颅侧位片检查显示Co-x距减少、Co-y距增大、N-S-Ar角增大(P<0.05),髁突由矫正前的前位往后移至矫正后的关节窝正中关系位.结论 运用单纯正畸治疗的方法能使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的髁状突位置后移,对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
作者:丁范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对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形成的作用.方法 42只雄性SD清洁级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稳定2个月,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大鼠背部造成4个直径3 cm深Ⅱ度烫伤创面,分别给予rhGM-CSF凝胶、SD-Ag冷霜、空白凝胶、生理盐水(对照用药),每日换药1次,实验组大鼠根据伤后1、3、7、10、14、21 d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对照组为非烫伤糖尿病大鼠.测量和计算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采用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Ⅷ因子,评价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rhGM-CSF凝胶组(A组)与SD-Ag冷霜组、空白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相比,烫伤后第10、14、21 d,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P<0.05);烫伤后第3、7、10、14、21 d,创面组织FGF-2含量显著增加(P<0.05);烫伤后第10、14、21 d,创面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大(P<0.05).SD-Ag冷霜组、空白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GM-CSF凝胶能通过增加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FGF-2含量,增加创面微血管形成,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林建昌;李陟;王顺宾;陈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drenoreceptor,α2AR)激动剂,它可产生独特的镇静作用(可唤醒),同时具有镇痛、抗交感、遗忘、器官保护的作用,且不引起呼吸抑制[1].由于其独特的药理学特点而广泛运用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及临床麻醉.本文对DEX在围麻醉期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翔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因服NSAIDs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表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伴出血.结论 NSAIDs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故应合理应用.
作者:王耀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以原发病相应的对症治疗及抗心衰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校正后QT间期(QTc)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LVEF和QTc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效果好,使用安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林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10天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探讨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符合Hp根除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10天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结果 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均高于标准三联疗法组(P<0.05).结论 10天序贯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对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有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陈晖;陈建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选取62例和14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分别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体温下降至正常天数、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体温下降至正常天数、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手术组.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疗效确切,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振耿;江伟章;汪海珍;曾庆华;卢恩文;阙丹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面罩比例辅助通气(PA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的疗效.方法 2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先进行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2 h,继而予PAV辅助通气30 min.监测患者在上述通气模式时的数据,包括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IP)、吸气时间分数(Ti/Ttotal)、动脉血气(PaO2/FiO2、PaCO2),计算平均吸气流速(VT/Ti).记录胃胀气、漏气、不耐受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BiPAP相比,PAV通气时的PIP、VT/Ti降低(P<0.05),Ti/Ttotal升高(P<0.05).两者胃胀气、漏气、不耐受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V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应用,PIP、VT/Ti显著降低,Ti/Ttotal明显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辛锋;包宇旺;朱淑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与骶管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A、B组,A组采用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B组采用骶管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操作方便性、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A组比B组操作更简单,不良反应少.两组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术前变化不大,麻醉效果尚可.结论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与骶管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单侧腹股沟疝手术中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但相比较而言前者更简便易行,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作者:卢华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与尿毒清颗粒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致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和尿毒清颗粒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及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能使尿蛋白排泄减少,TG、TC、Fg、BUN、Scr较前改善(P<0.05),稳定肾功能.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尿毒清颗粒是可靠的治疗措施,是治疗DN所致CRF的早期非透析疗法的较好药物.
作者:于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治疗伴有关节内病变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26例进行关节镜治疗的典型腘窝囊肿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20~59岁,平均45.6岁.在处理关节内病变的同时,在后内侧间室扩大腘窝囊肿与关节腔之间的通道口.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方法、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术后磁共振检查,评定疗效.结果 26例患者都伴有关节内病变,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内侧半月板撕裂12例,外侧半月板撕裂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痛风性关节炎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20例,滑膜皱襞综合征2例,游离体3例.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2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43.2分,后1次随访87.1分.视觉模拟评分术前平均8.3分,后1次随访3.3分.术后磁共振发现1例腘窝囊肿复发.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方法仅l例没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治疗伴有关节内病变腘窝囊肿,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且复发率低.
作者:薛锋;叶郁松;陈鹏;方善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取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 16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术中即刻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房间隔缺损均获闭合,术后72 h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异常;8例患者封堵器在完全释放后10 min内脱落,紧急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完全适用于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尤其对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评定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鹏;孙勇;邱风;廖崇先;杨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方法 对145例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神经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既往史、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可确定病因.本组患者中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127例,占总病例人数87.6%.结论 加强预防脑血管疾病,减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弘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 将70例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弥可保0.5 mg,口服,3次/d;治疗组35例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18 μg,肌肉注射,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恢复,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恢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化疗所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曾茹;陈莉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去皮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改良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23例采用去皮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改良Snodgrass术一期尿道成形术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其中,3例出现尿道口狭窄,经尿道扩张后痊愈;2例出现尿瘘,于首次手术后6个月行尿瘘修补术,修复成功,术后阴茎外形满意,尿道口呈裂隙状.结论 去皮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改良Snodgrass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阴茎外形满意,可有效防止术后尿瘘发生,适用于轻中度尿道下裂合并下弯畸形<30°的病例.
作者:陈有奇;曾洪飚;位永娟;王祖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开展人群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使大肠癌患者能够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同时降低大肠癌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 采用病史问卷调查、大便隐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对初筛出来的高危人群用电子结肠镜作进一步检查.结果 本次筛查出大肠癌14例(7.82%),腺瘤64例(35.75%),非腺瘤性息肉73例(40.78%).各年龄组大肠癌发病率及大肠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活动,对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小华;何洁;邓爱清;庄建民;罗忠金;颜松龄;黄连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颈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式.方法 对35例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处理后进行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手术在伤后4~7天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均稳定后进行.20例行前路减压手术,15例骨折脱位严重者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 X线片复查示28例颈椎骨折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植骨融合处愈合良好无畸形,神经症状12例完全恢复,10例有Ⅰ级以上恢复,6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颈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在采取损伤控制原则后,应尽早行颈脊髓损伤手术,可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林昊;张旭鸣;高翔;柯铁;邱美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免疫功能失调所致.它可诱发多种严重疾病,严重者甚至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我院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手术方式有很多,各有优缺点.在国内,主要的手术方式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该手术方式能有效去除脾功能亢进,止血,且对肝功能影响小,术后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等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然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就是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
作者:薛超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