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350例分析

林沛艾;张福清;陈一丽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插管, 胸腔镜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在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及麻醉处理要点.方法 对350例胸腔镜手术病人均采用快速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FOB)定位,静脉靶控维持,连续监测MV、TV、RR、Paw、SpO2、PETCO2、FiO2、HR、ECG,并用无创间断监测BP.结果 2例改单腔插管,5例SpO2下降至87%~92%,无手术及围麻醉期死亡病例.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双腔管准确定位是胸腔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术中还应加强呼吸管理,避免低氧血症.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口营养支持在3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如何改善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预后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临床实践发现,营养风险是影响老年人肺部感染预后的因素之一.因此,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营养风险已成为临床医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科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采用了经口营养支持.本文将探讨经口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荣汉;邓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中,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是主导,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老师对学生主动意识、创新意识、评判思维的培养关注较少.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科引入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法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1].现对我科2010~2012年的学生带教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兆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下丘脑-垂体区病因致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的MRI影像诊断(附37例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与下丘脑-垂体病变的关联性,总结MRI对此类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7例临床诊断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患者,其下丘脑垂体区MRI检查存在各种异常,综合对照其临床资料,分析MRI检查影像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中,腺垂体发育不良22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8例,颅咽管瘤3例,Rathke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1例.结论 进行下丘脑-垂体区的磁共振检查可以有助于该区域发育异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确诊,可及时早期明确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病因,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劲松;胡建平;赵家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关节镜治疗伴有关节内病变腘窝囊肿的临床研究(附2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治疗伴有关节内病变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26例进行关节镜治疗的典型腘窝囊肿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20~59岁,平均45.6岁.在处理关节内病变的同时,在后内侧间室扩大腘窝囊肿与关节腔之间的通道口.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方法、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术后磁共振检查,评定疗效.结果 26例患者都伴有关节内病变,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内侧半月板撕裂12例,外侧半月板撕裂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痛风性关节炎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20例,滑膜皱襞综合征2例,游离体3例.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2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43.2分,后1次随访87.1分.视觉模拟评分术前平均8.3分,后1次随访3.3分.术后磁共振发现1例腘窝囊肿复发.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方法仅l例没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治疗伴有关节内病变腘窝囊肿,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且复发率低.

    作者:薛锋;叶郁松;陈鹏;方善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两种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与骶管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A、B组,A组采用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B组采用骶管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操作方便性、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A组比B组操作更简单,不良反应少.两组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术前变化不大,麻醉效果尚可.结论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与骶管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单侧腹股沟疝手术中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但相比较而言前者更简便易行,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作者:卢华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MRI显示胼胝体压部孤立病灶的病因分析(附8例报告)

    胼胝体是两侧大脑半球间大的联合纤维,很多病变均累及胼胝体组织,然而在影像上脑内病变仅累及胼胝体压部,脑内其他部分未见或少见累及,而显示脑胼胝体压部病灶以MRI显示较好.现结合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MRI检查中发现8例胼胝体压部孤立病变,经复习文献,对引起胼胝体压部病变的病因进行探讨.

    作者:郑彬;吴声连;施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子痫前期与胎儿生长受限患者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子痫前期及胎儿生长受限患者和正常妊娠胎盘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探索两种疾病的病因.方法 用RMA的方法对芯片原始数据归一化.采用斯坦福大学的SAM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Microarrays)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然后对显著性差异的基因做基因富集分析.结果 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孕妇组比较经SAM检验找出差异表达的111个基因,与激素的分泌、转运、调节等过程高度相关.胎儿生长受限组与正常孕妇组比较经SAM检验后找出差异表达的63个基因,其中3个与激素相关的基因.结论 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在与激素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上都与正常孕妇存在差异,提示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在与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郑琳;倪世伟;夏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住院新生儿死亡3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是评价围生期保健工作,提高新生儿疾病防治水平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指标.笔者对我院新生儿科近年住院死亡的35例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爱萍;黄秋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前列地尔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与尿毒清颗粒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致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和尿毒清颗粒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及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能使尿蛋白排泄减少,TG、TC、Fg、BUN、Scr较前改善(P<0.05),稳定肾功能.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尿毒清颗粒是可靠的治疗措施,是治疗DN所致CRF的早期非透析疗法的较好药物.

    作者:于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胃癌术后留置鼻肠营养管患者156例护理

    胃癌患者术前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由于禁食、手术创伤后机体的炎症反应,更易引起营养缺乏,从而加重营养不良及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手术并发症增加.研究证实,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是必要的,而且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的恢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收集我科收治的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术的156例胃癌患者资料,患者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36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提高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2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含9例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33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8 min术后均恢复良好;均获<得6个月~9年不等时间随访,与术前比较见排尿功能明显好转,术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疗效确切、可靠.应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及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魏其琛;程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附101例分析)

    目的 探讨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确诊为枕横位及枕后位且符合手转胎头指征的产妇101例,分为观察组69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宫口开大6~8 cm、胎先露在坐骨棘水平或坐骨棘下1~1.5 cm时进行手转胎头;对照组在宫口开9~10 cm、胎先露在坐骨棘下1.5~2.5 cm时进行手转胎头.结果 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经阴道分娩时间、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适时手转胎头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吴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的影像特征比较

    目的 探讨HIV阳性患者合并肺结核影像特征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8例肺结核患者DR、CT资料及其中105例HIV阳性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HIV阳性组,肺结核类型依次为继发性43.8% (46/105)、血行播散型21.0% (22/105)、结核性胸膜炎20.0% (21/105)、原发性15.2% (16/105);HIV阴性组,肺结核类型依次为继发性46.9% (53/113)、原发性22.1% (25/113)、结核性胸膜炎18.6% (21/113)和血行播散型12.4% (14/113),两者结核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HIV阳性病例中,胸部X线改变以渗出为主61.9% (65/105),病变分布范围广泛且不典型51.4% (54/105).105例HIV阳性病例中,CD4+T淋巴细胞<200 cell/μL30例,200~499 cell/μL 38例,≥500 cell/μL 37例;在上述3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渗出病灶分别为100% (30/30)、71.1% (27/38)、21.6% (8/37),分布不典型分别为100% (30/30)、36.8% (14/38)、27.0% (10/37).结论 尽管HIV阳性合并肺结核病变以渗出和部位分布不典型为主,但缺乏特异性,与单纯性肺结核在分型及影像表现上重叠较多.

    作者:项弘平;刘学东;李天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0例复杂性巨大血管瘤的治疗

    目的 探讨复杂性巨大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复杂性巨大血管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均行手术治疗,5例加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5例加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曲安奈德治疗,4例加用激素静脉或者口服治疗.结果 全组均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复杂性巨大血管瘤的治疗相对复杂,需要综合治疗,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手术治疗,再结合其他非手术疗法.

    作者:庄曦;邱宏;陈锦云;康映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体肺氧合减少体外循环术后炎症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自体肺代替人工氧合器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0只实验小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自体肺代替人工的氧合器进行氧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氧合器体外循环的方法.分别体外循环转流120 min,主动脉阻断60 min.测定实验前后血浆IL-6、IL-8、TNF-α.结果 两组体外循环后血浆中IL-6、IL-8、TNF-α均较术前升高,对照组不同时间点各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自体肺能够耐受体外循环术中的非搏动性血流,且可显著减轻体外循环术中因采用人工氧合器而引起的炎性反应性肺损伤,减少对肺组织的损伤.

    作者:杨谦;孙勇;邱风;朱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以高钙血症首发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并发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告我科收治的2例以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NHL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为B细胞型,属侵袭性,累及骨髓达白血病期,血钙浓度高分别为4.93 mmol/L、3.6 mmol/L,甲状旁腺激素降低,血β2微球蛋白、LDH均明显升高,不伴随骨损害.1例在化疗1个疗程后复查骨髓已缓解但出现中枢侵犯,病情进展;1例在化疗次日渐出现呼吸困难、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患者终均因并发严重的感染死亡.结论 NHL并发高钙血症常见于中高度NHL,常伴有血清β2微球蛋白、LDH升高,肿瘤细胞高负荷,预后不良.

    作者:廖丽昇;魏天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30例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原发性中小肝癌患者行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共38枚病灶,行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2枚病灶局部复发,成功率94.7%.术后随访12~48个月,患者生存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中小肝癌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增林;郑小梅;赵修一;杨厚林;陈良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35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在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及麻醉处理要点.方法 对350例胸腔镜手术病人均采用快速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FOB)定位,静脉靶控维持,连续监测MV、TV、RR、Paw、SpO2、PETCO2、FiO2、HR、ECG,并用无创间断监测BP.结果 2例改单腔插管,5例SpO2下降至87%~92%,无手术及围麻醉期死亡病例.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双腔管准确定位是胸腔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术中还应加强呼吸管理,避免低氧血症.

    作者:林沛艾;张福清;陈一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分布及对急诊护理人力资源分配的应对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就诊特点规律,对急诊人力资源分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我院3年内急诊病人就诊人数和分布做描述性分析,3年就诊人数进行比较,2011年工作日、休息日、节假日就诊人数时间段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急诊患者就诊量呈逐年增高趋势,节假日、休息日就诊人数显著高于工作日(P<0.05).结论 节假日、休息日、晚夜班急诊就诊人数较平时增多,急诊护理人力资源应合理分配.

    作者:杨曼华;叶诚栋;陈妍;林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早产儿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末端放置于上腔静脉的、可长期留置的一种导管,专为需要进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所设计.PICC为患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道,既能减少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而且并发症少.导管异位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管头端不同部位的异位还可引起各类相应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可能要提前拔除导管,有时需要重新置管,既加重经济负担,又增加新生儿的痛苦[1].

    作者:陈炎英;林惠珠;李巧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