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张兆琴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临床护理带教, 学生学习积极性, 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法, 课内与课外, 主动意识, 应用效果,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 教学质量, 教学时间, 互相学习, 创新意识, 被动接受, 教什么, 思维, 交流, 活动, 观摩
摘要: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中,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是主导,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老师对学生主动意识、创新意识、评判思维的培养关注较少.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科引入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法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1].现对我科2010~2012年的学生带教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伴细胞外黏液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伴丰富细胞外黏液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浸润性小叶癌伴丰富细胞外黏液(ILC-EM)2例,并复习文献病例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大体形态、组织学形态、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谱和随访资料等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4例均为绝经后女性.仅1例为双侧性.大体表现均为较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硬韧.TNM分期分别为T3N3M0、T3N1M0、T3NxMx、T3N1Mx.4例组织学上均表现为经典型ILC的生长方式,均并存经典型小叶原位癌.除细胞外黏液区域外,病例1还有多形性ILC,其余3例均为经典型ILC.细胞内外黏液均由特殊染色证实,小叶癌表型均由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例1~4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分别为ER-、PR-、HER-2+,ER+、PR+、HER-2-,ER+、PR+、HER-2-和ER+、PR-、HER-2+,例1和4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了HER-2基因表达.前2例术后辅助化疗,并分别随访16个月和27个月,无病生存,另2例不详.结论 ILC-EM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均为绝经后年长女性,TNM分期高,HER-2表达率高.

    作者:陈智伟;杨丽英;叶薇;薛德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以高钙血症首发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并发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告我科收治的2例以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NHL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为B细胞型,属侵袭性,累及骨髓达白血病期,血钙浓度高分别为4.93 mmol/L、3.6 mmol/L,甲状旁腺激素降低,血β2微球蛋白、LDH均明显升高,不伴随骨损害.1例在化疗1个疗程后复查骨髓已缓解但出现中枢侵犯,病情进展;1例在化疗次日渐出现呼吸困难、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患者终均因并发严重的感染死亡.结论 NHL并发高钙血症常见于中高度NHL,常伴有血清β2微球蛋白、LDH升高,肿瘤细胞高负荷,预后不良.

    作者:廖丽昇;魏天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盐酸莫西沙星片剂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分析

    目的 分析盐酸莫西沙星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方法 10名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莫西沙星400mg后,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用DAS2.0软件自动拟合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莫西沙星的药动参数:t1/2α=(5.26±0.20)h;t1/2 β=(7.80±0.50)h;AUC(0~t)=(111.8±10.3)μg/ (mL·h);tmax=(3.13±0.32)h;Cmax=(13.5±0.42) μg/ mL;莫两沙星在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体内消除半衰期为12h,生物利用度约为95.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莫西沙星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及临床特殊人群的血药浓度测定.

    作者:张卫;苏东晖;钟华玉;蒋银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因素刺激下链状弹力圈弹性衰减的实验研究

    目的 体外比较临床常用4种链状弹力圈,固定拉伸长度后,在不同条件下,力值随拉伸时间衰减规律.方法 测力计测量3M公司生产的四种弹力圈:结扎皮圈、单个圈橡皮链、含四个圈的长间隔和无间隔橡皮链在室温空气、50℃水、75%医用酒精及可乐中,分别浸泡1、2、4、8、24 h,3、5、7d,2、3、4周,使用数显式推拉力计检测各个时间点4种链状弹力圈的弹力值,并观察力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 4种链状弹力圈的弹力值在浸泡介质中均随时间衰减(P<0.05),不同链状弹力在不同介质的衰减不同.结论 酒精与50℃水会加速弹力圈的弹力衰减,建议正在矫正的患者在饮食中避免吃过热过烫的食物,尽量少饮酒,以免影响正畸效果.

    作者:郑敏谦;张端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6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首发症状以腹痛、反酸嗳气及体重减轻为主,肿瘤好发于胃窦及胃体,胃镜活检准确率46.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主要病理类型.本组60例患者中,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2%、77.2%和72.7%.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LDH)、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国际预后指数(IPI)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G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病理分级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外科手术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许香贵;吴心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28层螺旋CT对肺动脉亚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29例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亚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12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重新利用后处理软件,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同时与原后处理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29例患者中,发现肺动脉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栓塞26例30支,偏心型6支,闭塞型18支,附壁环形型6支;3例仍未见明显栓塞.而原操作仅报告肺动脉栓塞19例20支,漏诊率较高.结论 12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作为肺动脉亚段及其以下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细致的工作态度不可或缺.

    作者:阮彬林;张丽华;李梅芳;傅冰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liguid based cytology test,LCT)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细针穿刺检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CT制片和传统涂片.对比制片质量和细胞学诊断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采用LCT制片技术所得的标本细胞数明显增多,背景干净,细胞结构清晰,具有诊断意义的成分得到大部分保留.结论 LCT是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制片染色等方面便于实施质量控制的一项新技术,不仅能提高细胞学制片质量,而且能提高细胞学诊断阳性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江淑萍;江茸;陈冰;陈小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肺部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使用传统开胸术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原发腺癌肺转移肿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手术切除的肺转移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采用二种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的无病期(DFI)、存活时间和无复发存活期(RFS).结果 42例原发腺癌肺转移患者中,21例采用VATS切除肺部转移肿瘤,另21例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原发肿瘤主要包括27例结肠癌(64.3%)和11例乳腺癌(26.2%).3例VATS (14.3%)及3例开胸手术患者(14.3%)有原发肿瘤的局部复发.VATS患者平均术后随访时间13.3个月[四分位数间距(IQR) 4.5~32.8个月],开胸手术患者36.9个月(IQR 19.3~48.6个月).VATS患者平均DFI-1为22.3个月(IQR 13.5~40.6个月),开胸手术患者35.6个月(IQR 26.7~61.3个月).6例VATS患者出现胸部肿瘤复发(平均DFI-2 9.2个月),7例开胸手术患者出现胸部复发,1例VATS患者出现第3次肺部复发(DFI-3 18.7个月),开胸手术患者也有1例出现第3次胸部复发(DFI-321.8个月).复发的比值比为12.5%.VATS患者5年RFS为53%,开胸手术患者为57%.结论 VATS是替代传统开胸手术切除肺部转移肿瘤的一种很好的疗法.在治疗原发腺癌肺转移的患者中,VATS不会增加术后胸部复发的风险,且与传统方法相比RFS相近.

    作者:阮伟忠;柳硕岩;张德荣;赵国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住院新生儿死亡3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是评价围生期保健工作,提高新生儿疾病防治水平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指标.笔者对我院新生儿科近年住院死亡的35例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爱萍;黄秋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消化道出血65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因服NSAIDs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表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伴出血.结论 NSAIDs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故应合理应用.

    作者:王耀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中,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是主导,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老师对学生主动意识、创新意识、评判思维的培养关注较少.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科引入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法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1].现对我科2010~2012年的学生带教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兆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甲状腺手术患者上肢约束法改良的效果观察

    甲状腺疾病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1].使用正确的约束方法能保证患者安全性,手术医师操作舒适,利于麻醉监护,减少患者术后不适感[2].甲状腺手术切口位于颈部,术者站立位置平齐颈肩部,因此,上肢约束是否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术者操作、麻醉监测、术后上肢是否不适等方面.传统使用压手单固定上肢,这种约束法会造成护士约束费力、手术者操作不适、麻醉监护仪器脱落、患者术后手部疼痛等不适.为了减少这种情况,我科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对12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根据我院外科医师建议,采用美国麻省总院的约束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兰兰;陈淑招;唐淋锋;许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10天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探讨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符合Hp根除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10天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结果 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均高于标准三联疗法组(P<0.05).结论 10天序贯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对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有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陈晖;陈建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窦炎口服液加鼻渊胶囊治疗儿童鼻窦炎疗效观察

    儿童鼻窦炎多为急性鼻炎、鼻窦炎后继发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患儿也常因反复咳嗽而首诊儿科.临床上,儿童鼻窦炎治疗的方法较多,疗效各异.本科门诊2011年以来,采用配合中成药鼻窦炎口服液及鼻渊胶囊对鼻窦炎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黎忠;吴素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35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在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及麻醉处理要点.方法 对350例胸腔镜手术病人均采用快速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FOB)定位,静脉靶控维持,连续监测MV、TV、RR、Paw、SpO2、PETCO2、FiO2、HR、ECG,并用无创间断监测BP.结果 2例改单腔插管,5例SpO2下降至87%~92%,无手术及围麻醉期死亡病例.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双腔管准确定位是胸腔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术中还应加强呼吸管理,避免低氧血症.

    作者:林沛艾;张福清;陈一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例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骨折的部位在粗隆水平以上至股骨颈基底的下部,多发生在老年女性人群中,老年患者由于骨折发生前常合并有内科疾病,若骨折后采取保守治疗,会因长时间的卧床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状,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1].现将我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内固定术的57例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胃癌术后留置鼻肠营养管患者156例护理

    胃癌患者术前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由于禁食、手术创伤后机体的炎症反应,更易引起营养缺乏,从而加重营养不良及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手术并发症增加.研究证实,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是必要的,而且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的恢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收集我科收治的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术的156例胃癌患者资料,患者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取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 16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术中即刻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房间隔缺损均获闭合,术后72 h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异常;8例患者封堵器在完全释放后10 min内脱落,紧急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完全适用于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尤其对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评定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鹏;孙勇;邱风;廖崇先;杨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厦门市海沧区结直肠癌筛查肿瘤阳性者术后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 通过分析厦门市海沧区结直肠癌筛查结果,评价肿瘤阳性者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结合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方法,对该区4个行政村40~74岁常住居民进行初筛,高危人群接受全结肠镜检查.肿瘤阳性者(筛查组)手术后定期随访至少2年,并与同期住院的新发结直肠癌病例(非筛查组)比较1年及2年的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结果 本次筛查检出结直肠癌14例,息肉201例;估算该地区结直肠癌粗发病率为51.4/10万.筛查组术后2年DFS优于非筛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 vs 57.1%,P<0.05);术后1年及2年OS、术后1年DSF亦优于非筛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86.4%,92.6% vs 75.3%,92.6% vs 83.1%,P值均大于0.05).结论 结直肠癌筛查有利于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及消除癌前病变,具有提高结直肠癌DSF、改善预后的优点.

    作者:颜松龄;庄建民;何洁;李小华;杨芳;黄连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前列地尔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与尿毒清颗粒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致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和尿毒清颗粒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及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能使尿蛋白排泄减少,TG、TC、Fg、BUN、Scr较前改善(P<0.05),稳定肾功能.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尿毒清颗粒是可靠的治疗措施,是治疗DN所致CRF的早期非透析疗法的较好药物.

    作者:于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