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高钙血症首发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廖丽昇;魏天南

关键词:高钙血症, 淋巴瘤,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并发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告我科收治的2例以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NHL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为B细胞型,属侵袭性,累及骨髓达白血病期,血钙浓度高分别为4.93 mmol/L、3.6 mmol/L,甲状旁腺激素降低,血β2微球蛋白、LDH均明显升高,不伴随骨损害.1例在化疗1个疗程后复查骨髓已缓解但出现中枢侵犯,病情进展;1例在化疗次日渐出现呼吸困难、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患者终均因并发严重的感染死亡.结论 NHL并发高钙血症常见于中高度NHL,常伴有血清β2微球蛋白、LDH升高,肿瘤细胞高负荷,预后不良.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门静脉高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手术方式有很多,各有优缺点.在国内,主要的手术方式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该手术方式能有效去除脾功能亢进,止血,且对肝功能影响小,术后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等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然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就是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

    作者:薛超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肺部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使用传统开胸术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原发腺癌肺转移肿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手术切除的肺转移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采用二种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的无病期(DFI)、存活时间和无复发存活期(RFS).结果 42例原发腺癌肺转移患者中,21例采用VATS切除肺部转移肿瘤,另21例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原发肿瘤主要包括27例结肠癌(64.3%)和11例乳腺癌(26.2%).3例VATS (14.3%)及3例开胸手术患者(14.3%)有原发肿瘤的局部复发.VATS患者平均术后随访时间13.3个月[四分位数间距(IQR) 4.5~32.8个月],开胸手术患者36.9个月(IQR 19.3~48.6个月).VATS患者平均DFI-1为22.3个月(IQR 13.5~40.6个月),开胸手术患者35.6个月(IQR 26.7~61.3个月).6例VATS患者出现胸部肿瘤复发(平均DFI-2 9.2个月),7例开胸手术患者出现胸部复发,1例VATS患者出现第3次肺部复发(DFI-3 18.7个月),开胸手术患者也有1例出现第3次胸部复发(DFI-321.8个月).复发的比值比为12.5%.VATS患者5年RFS为53%,开胸手术患者为57%.结论 VATS是替代传统开胸手术切除肺部转移肿瘤的一种很好的疗法.在治疗原发腺癌肺转移的患者中,VATS不会增加术后胸部复发的风险,且与传统方法相比RFS相近.

    作者:阮伟忠;柳硕岩;张德荣;赵国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与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26例分析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以原发病相应的对症治疗及抗心衰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校正后QT间期(QTc)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LVEF和QTc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效果好,使用安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林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关节镜治疗伴有关节内病变腘窝囊肿的临床研究(附2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治疗伴有关节内病变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26例进行关节镜治疗的典型腘窝囊肿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20~59岁,平均45.6岁.在处理关节内病变的同时,在后内侧间室扩大腘窝囊肿与关节腔之间的通道口.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方法、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术后磁共振检查,评定疗效.结果 26例患者都伴有关节内病变,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内侧半月板撕裂12例,外侧半月板撕裂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痛风性关节炎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20例,滑膜皱襞综合征2例,游离体3例.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2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43.2分,后1次随访87.1分.视觉模拟评分术前平均8.3分,后1次随访3.3分.术后磁共振发现1例腘窝囊肿复发.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方法仅l例没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治疗伴有关节内病变腘窝囊肿,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且复发率低.

    作者:薛锋;叶郁松;陈鹏;方善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制光棒在60例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自制光棒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光棒组(A组)和Macintosh喉镜(B组),每组60例.观察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2、3 min的HR、MAP、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SpO2,记录1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时及插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诱导后的HR、MAP和RPP值较诱导前的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的HR、MAP和RPP值较诱导后明显增高(P<0.05);插管即刻、插管后1、2 min的HR、MAP、RPP上升幅度B组较A组明显升高,两组插管后3 min的HR、MAP和RPP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3%高于B组的81.7% (P<0.05).A组插管总成功率为98.3%高于B组的93.3% (P<0.05).A组插管时间(33±6)s短于B组(51±13)s(P<0.05).A组插管时损伤出血率10%低于B组的21.7% (P<0.05).A组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为13.3%低于B组的26.7% (P<0.05).结论 与Macintosh喉镜相比,自制光棒气管内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速的插管方法,可解决基层医院困难气道插管问题.

    作者:李智雄;李淑蓉;刘莉莉;林开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儿蚕豆病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蚕豆病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2例蚕豆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均有蚕豆或蚕豆制品进食史,男性为主,年龄1~6岁为主,2~5月发病多见.均在入院2~4 d溶血控制,未发生肾功能衰竭,平均住院6.4d.结论 蚕豆病是儿科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以进食蚕豆为诱因,临床上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为重要表现,早期输血、激素应用、碱化尿液治疗是蚕豆病患儿的关键,经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刘俊;林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福建省入组抗HIV治疗时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福建省启动免费抗HIV治疗以来入组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为分析我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形势和需求、寻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提供信息.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我省抗病毒治疗工作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福建省2005年初启动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增治疗人数和正在治疗的病人数逐年上升.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福建省累计治疗1 782例HIV/AIDS病人.治疗病人中,男女性别比2.54∶1;已婚或同居者占63.80%;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其中异性性传播占76.5%,男男同性性接触占12.6%,男男性接触者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基线CD4水平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在200个/μL以下,其中中位数从2008年的68个/μL逐步上升至2012年的194个/μL.结论 福建省艾滋病病人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间较晚,但2008年以来逐渐有所改善;对于感染者/病人的早发现、早管理和早治疗的能力和工作力度亟需加强.

    作者:颜苹苹;邱月锋;吴守丽;谢美榕;夏品苍;梁菲菲;严延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危重患者鼻饲输注不同方式的腹泻情况比较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已成为是ICU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选择营养支持途径、选择何种营养制剂已成为目前临床营养研究的焦点.肠内营养支持由于具有符合生理性、保护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防止细菌移位、降低高分解代谢、避免器官衰竭和提高免疫功能等功效,已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规.但应用不当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腹胀、腹泻、呕吐和误吸等,尤其腹泻的发生率高,在危重患者中可达68 %[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如百普力、安素等均不含膳食纤维,使用过程会发生腹泻、便秘等并发症.

    作者:黄嘉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下丘脑-垂体区病因致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的MRI影像诊断(附37例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与下丘脑-垂体病变的关联性,总结MRI对此类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7例临床诊断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患者,其下丘脑垂体区MRI检查存在各种异常,综合对照其临床资料,分析MRI检查影像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中,腺垂体发育不良22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8例,颅咽管瘤3例,Rathke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1例.结论 进行下丘脑-垂体区的磁共振检查可以有助于该区域发育异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确诊,可及时早期明确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病因,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劲松;胡建平;赵家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10天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探讨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符合Hp根除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10天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结果 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均高于标准三联疗法组(P<0.05).结论 10天序贯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对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有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陈晖;陈建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直肠癌术前放疗小肠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为提高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术前同步放化疗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1-4].由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许多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急性和/或长期毒副作用,其中小肠是主要的剂量限制性器官.小肠对辐射高度敏感,当小肠受到辐射损伤时,可引起急性和晚期损伤,急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持续腹泻,晚期损伤则主要表现为小肠梗阻、溃疡、肠瘘、肠穿孔以及肠出血[5-6].因此,直肠癌术前放疗中,正确勾画和评价至关重要.

    作者:郭玉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验性诊治慢性咳嗽120例临床分析

    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程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一组疾病.慢性咳嗽是各级医院门诊常见的疾病,因其病因众多,鉴别诊断所需检查多,基层医院受患者经济条件及医院设备条件的影响,往往不能完成咳嗽的病因检查.因此,针对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经验性治疗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近3年笔者经验性治疗的慢性咳嗽120例.

    作者:吴君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分布及对急诊护理人力资源分配的应对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就诊特点规律,对急诊人力资源分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我院3年内急诊病人就诊人数和分布做描述性分析,3年就诊人数进行比较,2011年工作日、休息日、节假日就诊人数时间段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急诊患者就诊量呈逐年增高趋势,节假日、休息日就诊人数显著高于工作日(P<0.05).结论 节假日、休息日、晚夜班急诊就诊人数较平时增多,急诊护理人力资源应合理分配.

    作者:杨曼华;叶诚栋;陈妍;林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移动信息系统在门急诊输液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采用“无线网络技术”、“条形码识别技术”和“无线呼叫技术”建立移动输液信息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取300例需多日输液(≥2 d)的门、急诊输液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采取不同日分别应用传统输液流程和移动信息系统输液流程给予输液护理,通过观察记录和应用自制调查表对两种不同输液流程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移动信息系统输液流程输液平均接待受理时间为(137.04±63.87)s,传统流程为(196.87±81.29)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和护士对两种不同输液流程的满意度和心理安全感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移动信息输液系统的应用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感,能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其满意度和安全感.

    作者:陈芝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匹维溴铵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耐受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口服匹维溴铵对结肠镜诊疗患者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206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3例,观察组肠镜检查前口服匹维溴铵;对照组检查前不使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有91.3%的患者可以顺利进行结肠镜检查,91.3%的患者结肠镜在15 min内到达回盲部;对照组60.2%的患者可以顺利进行检查,76.7%的患者结肠镜在15 min内到达回盲部.结论 结肠镜检查中应用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匹维溴铵,可以提高受检者的耐受性.

    作者:吴以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36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提高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2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含9例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33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8 min术后均恢复良好;均获<得6个月~9年不等时间随访,与术前比较见排尿功能明显好转,术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疗效确切、可靠.应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及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魏其琛;程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MRI显示胼胝体压部孤立病灶的病因分析(附8例报告)

    胼胝体是两侧大脑半球间大的联合纤维,很多病变均累及胼胝体组织,然而在影像上脑内病变仅累及胼胝体压部,脑内其他部分未见或少见累及,而显示脑胼胝体压部病灶以MRI显示较好.现结合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MRI检查中发现8例胼胝体压部孤立病变,经复习文献,对引起胼胝体压部病变的病因进行探讨.

    作者:郑彬;吴声连;施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口营养支持在3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如何改善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预后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临床实践发现,营养风险是影响老年人肺部感染预后的因素之一.因此,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营养风险已成为临床医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科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采用了经口营养支持.本文将探讨经口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荣汉;邓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30例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原发性中小肝癌患者行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共38枚病灶,行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2枚病灶局部复发,成功率94.7%.术后随访12~48个月,患者生存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中小肝癌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增林;郑小梅;赵修一;杨厚林;陈良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生儿UVC与PICC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脐静脉置管(UVC)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联合使用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患儿166例,其中UVC与PICC联合组95例,PICC组71例,观察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静脉穿刺的费用,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UVC和PICC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PICC组明显缩短,静脉穿刺的费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置管相关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科将UVC和PICC联合应用能迅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在不增加置管相关感染的情况下,还能使患儿较快地恢复至出生体重,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朱慧;杨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