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林瑜
目的 研究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对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影像学影响.方法 选择2007~2010年就诊的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1例,用Helkimo指数检查及头颅侧位片测量矫治前后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经单纯正畸后头颅侧位片检查显示Co-x距减少、Co-y距增大、N-S-Ar角增大(P<0.05),髁突由矫正前的前位往后移至矫正后的关节窝正中关系位.结论 运用单纯正畸治疗的方法能使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的髁状突位置后移,对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
作者:丁范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取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 16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术中即刻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房间隔缺损均获闭合,术后72 h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异常;8例患者封堵器在完全释放后10 min内脱落,紧急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完全适用于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尤其对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评定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鹏;孙勇;邱风;廖崇先;杨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去皮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改良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23例采用去皮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改良Snodgrass术一期尿道成形术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其中,3例出现尿道口狭窄,经尿道扩张后痊愈;2例出现尿瘘,于首次手术后6个月行尿瘘修补术,修复成功,术后阴茎外形满意,尿道口呈裂隙状.结论 去皮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改良Snodgrass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阴茎外形满意,可有效防止术后尿瘘发生,适用于轻中度尿道下裂合并下弯畸形<30°的病例.
作者:陈有奇;曾洪飚;位永娟;王祖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细菌感染性发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103例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观察组)血标本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进行PCT检测和全自动血培养仪监测血培养,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CT结果进行比较.对观察组PCT检测和血培养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CT阳性率分别为62.1%和18%.以0.5 ng/mL为截断点,PCT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49.3%,阳性预测值为42.2%、阴性预测值为92.3%.结论 定量检测PCT可作为细菌感染性发热的辅助诊断指标,有利于早期正确治疗.
作者:周建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自制光棒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光棒组(A组)和Macintosh喉镜(B组),每组60例.观察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2、3 min的HR、MAP、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SpO2,记录1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时及插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诱导后的HR、MAP和RPP值较诱导前的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的HR、MAP和RPP值较诱导后明显增高(P<0.05);插管即刻、插管后1、2 min的HR、MAP、RPP上升幅度B组较A组明显升高,两组插管后3 min的HR、MAP和RPP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3%高于B组的81.7% (P<0.05).A组插管总成功率为98.3%高于B组的93.3% (P<0.05).A组插管时间(33±6)s短于B组(51±13)s(P<0.05).A组插管时损伤出血率10%低于B组的21.7% (P<0.05).A组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为13.3%低于B组的26.7% (P<0.05).结论 与Macintosh喉镜相比,自制光棒气管内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速的插管方法,可解决基层医院困难气道插管问题.
作者:李智雄;李淑蓉;刘莉莉;林开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骨折的部位在粗隆水平以上至股骨颈基底的下部,多发生在老年女性人群中,老年患者由于骨折发生前常合并有内科疾病,若骨折后采取保守治疗,会因长时间的卧床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状,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1].现将我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内固定术的57例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HIV阳性患者合并肺结核影像特征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8例肺结核患者DR、CT资料及其中105例HIV阳性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HIV阳性组,肺结核类型依次为继发性43.8% (46/105)、血行播散型21.0% (22/105)、结核性胸膜炎20.0% (21/105)、原发性15.2% (16/105);HIV阴性组,肺结核类型依次为继发性46.9% (53/113)、原发性22.1% (25/113)、结核性胸膜炎18.6% (21/113)和血行播散型12.4% (14/113),两者结核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HIV阳性病例中,胸部X线改变以渗出为主61.9% (65/105),病变分布范围广泛且不典型51.4% (54/105).105例HIV阳性病例中,CD4+T淋巴细胞<200 cell/μL30例,200~499 cell/μL 38例,≥500 cell/μL 37例;在上述3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渗出病灶分别为100% (30/30)、71.1% (27/38)、21.6% (8/37),分布不典型分别为100% (30/30)、36.8% (14/38)、27.0% (10/37).结论 尽管HIV阳性合并肺结核病变以渗出和部位分布不典型为主,但缺乏特异性,与单纯性肺结核在分型及影像表现上重叠较多.
作者:项弘平;刘学东;李天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质量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护理质量又直接反映手术室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质量体系,有效控制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才能保证质量安全.我科自2006年启用PDCA戴明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探索,有效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实现了零差错事故的护理目标.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免疫功能失调所致.它可诱发多种严重疾病,严重者甚至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我院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提高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2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含9例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33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8 min术后均恢复良好;均获<得6个月~9年不等时间随访,与术前比较见排尿功能明显好转,术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疗效确切、可靠.应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及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魏其琛;程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开展人群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使大肠癌患者能够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同时降低大肠癌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 采用病史问卷调查、大便隐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对初筛出来的高危人群用电子结肠镜作进一步检查.结果 本次筛查出大肠癌14例(7.82%),腺瘤64例(35.75%),非腺瘤性息肉73例(40.78%).各年龄组大肠癌发病率及大肠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活动,对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小华;何洁;邓爱清;庄建民;罗忠金;颜松龄;黄连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末端放置于上腔静脉的、可长期留置的一种导管,专为需要进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所设计.PICC为患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道,既能减少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而且并发症少.导管异位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管头端不同部位的异位还可引起各类相应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可能要提前拔除导管,有时需要重新置管,既加重经济负担,又增加新生儿的痛苦[1].
作者:陈炎英;林惠珠;李巧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介入手术作为一种有创的诊疗手段,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的并发症,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血压急骤降低或升高,血压连续监测,低于90/60 mmHg(1 mm Hg=0.133 kPa)时,属于急症,需要及时抢救,故围术期血压的监测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董南行;黄永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亚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12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重新利用后处理软件,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同时与原后处理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29例患者中,发现肺动脉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栓塞26例30支,偏心型6支,闭塞型18支,附壁环形型6支;3例仍未见明显栓塞.而原操作仅报告肺动脉栓塞19例20支,漏诊率较高.结论 12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作为肺动脉亚段及其以下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细致的工作态度不可或缺.
作者:阮彬林;张丽华;李梅芳;傅冰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盐酸莫西沙星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方法 10名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莫西沙星400mg后,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用DAS2.0软件自动拟合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莫西沙星的药动参数:t1/2α=(5.26±0.20)h;t1/2 β=(7.80±0.50)h;AUC(0~t)=(111.8±10.3)μg/ (mL·h);tmax=(3.13±0.32)h;Cmax=(13.5±0.42) μg/ mL;莫两沙星在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体内消除半衰期为12h,生物利用度约为95.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莫西沙星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及临床特殊人群的血药浓度测定.
作者:张卫;苏东晖;钟华玉;蒋银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进性鉴别诊断,提高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的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年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唇皲裂、杨梅舌、结膜充血、四肢肢端硬肿/恢复期脱皮和颈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不完全川崎病低于典型川崎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全身炎性指标均明显升高,但仅有血小板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较高(P<0.05).心电图检查两者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应该在观察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CAL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林惠泉;蔡海明;蓝雅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儿童鼻窦炎多为急性鼻炎、鼻窦炎后继发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患儿也常因反复咳嗽而首诊儿科.临床上,儿童鼻窦炎治疗的方法较多,疗效各异.本科门诊2011年以来,采用配合中成药鼻窦炎口服液及鼻渊胶囊对鼻窦炎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黎忠;吴素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小儿蚕豆病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2例蚕豆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均有蚕豆或蚕豆制品进食史,男性为主,年龄1~6岁为主,2~5月发病多见.均在入院2~4 d溶血控制,未发生肾功能衰竭,平均住院6.4d.结论 蚕豆病是儿科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以进食蚕豆为诱因,临床上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为重要表现,早期输血、激素应用、碱化尿液治疗是蚕豆病患儿的关键,经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刘俊;林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如何改善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预后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临床实践发现,营养风险是影响老年人肺部感染预后的因素之一.因此,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营养风险已成为临床医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科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采用了经口营养支持.本文将探讨经口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荣汉;邓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高分解代谢性疾病,起病急,病情凶险复杂,并发症和病死率高.传统上SAP的治疗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和胰液分泌等措施[1],但是病人易发生营养不良和胃肠功能衰竭.空肠支持治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其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作者:陈剑霞;黄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