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手术60例患者血压的监护

董南行;黄永昇

关键词:介入手术, 患者, 血压, 监测与护理, 手术风险, 连续监测, 围术期, 并发症, 诊疗, 抢救, 急症, 处理
摘要:介入手术作为一种有创的诊疗手段,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的并发症,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血压急骤降低或升高,血压连续监测,低于90/60 mmHg(1 mm Hg=0.133 kPa)时,属于急症,需要及时抢救,故围术期血压的监测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颈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35例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颈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式.方法 对35例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处理后进行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手术在伤后4~7天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均稳定后进行.20例行前路减压手术,15例骨折脱位严重者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 X线片复查示28例颈椎骨折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植骨融合处愈合良好无畸形,神经症状12例完全恢复,10例有Ⅰ级以上恢复,6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颈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在采取损伤控制原则后,应尽早行颈脊髓损伤手术,可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林昊;张旭鸣;高翔;柯铁;邱美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移动信息系统在门急诊输液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采用“无线网络技术”、“条形码识别技术”和“无线呼叫技术”建立移动输液信息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取300例需多日输液(≥2 d)的门、急诊输液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采取不同日分别应用传统输液流程和移动信息系统输液流程给予输液护理,通过观察记录和应用自制调查表对两种不同输液流程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移动信息系统输液流程输液平均接待受理时间为(137.04±63.87)s,传统流程为(196.87±81.29)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和护士对两种不同输液流程的满意度和心理安全感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移动信息输液系统的应用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感,能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其满意度和安全感.

    作者:陈芝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0例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免疫功能失调所致.它可诱发多种严重疾病,严重者甚至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我院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盐酸莫西沙星片剂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分析

    目的 分析盐酸莫西沙星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方法 10名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莫西沙星400mg后,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用DAS2.0软件自动拟合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莫西沙星的药动参数:t1/2α=(5.26±0.20)h;t1/2 β=(7.80±0.50)h;AUC(0~t)=(111.8±10.3)μg/ (mL·h);tmax=(3.13±0.32)h;Cmax=(13.5±0.42) μg/ mL;莫两沙星在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体内消除半衰期为12h,生物利用度约为95.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莫西沙星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及临床特殊人群的血药浓度测定.

    作者:张卫;苏东晖;钟华玉;蒋银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细胞间粘附分子-1(CD54)表达、白细胞计数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31例ACI患者(ACI组)及2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血常规,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I组CD54、白细胞计数均升高(P值均<0.01).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表达水平与白细胞计数、粒细胞比率正相关(r分别为0.450、0.375,P<0.01),与淋巴细胞比率负相关(r=-0.379,P<0.01).结论 AC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表达上调、白细胞计数升高共同参与ACI发生、发展病理过程,可作为ACI临床治疗中观察疗效的指标.

    作者:周礼圆;蓝娇;李燕华;庞刚;李吕力;林慧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中,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是主导,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老师对学生主动意识、创新意识、评判思维的培养关注较少.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科引入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法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1].现对我科2010~2012年的学生带教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兆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liguid based cytology test,LCT)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细针穿刺检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CT制片和传统涂片.对比制片质量和细胞学诊断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采用LCT制片技术所得的标本细胞数明显增多,背景干净,细胞结构清晰,具有诊断意义的成分得到大部分保留.结论 LCT是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制片染色等方面便于实施质量控制的一项新技术,不仅能提高细胞学制片质量,而且能提高细胞学诊断阳性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江淑萍;江茸;陈冰;陈小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分布及对急诊护理人力资源分配的应对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就诊特点规律,对急诊人力资源分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我院3年内急诊病人就诊人数和分布做描述性分析,3年就诊人数进行比较,2011年工作日、休息日、节假日就诊人数时间段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急诊患者就诊量呈逐年增高趋势,节假日、休息日就诊人数显著高于工作日(P<0.05).结论 节假日、休息日、晚夜班急诊就诊人数较平时增多,急诊护理人力资源应合理分配.

    作者:杨曼华;叶诚栋;陈妍;林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rhGM-CSF对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形成的作用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对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形成的作用.方法 42只雄性SD清洁级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稳定2个月,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大鼠背部造成4个直径3 cm深Ⅱ度烫伤创面,分别给予rhGM-CSF凝胶、SD-Ag冷霜、空白凝胶、生理盐水(对照用药),每日换药1次,实验组大鼠根据伤后1、3、7、10、14、21 d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对照组为非烫伤糖尿病大鼠.测量和计算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采用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Ⅷ因子,评价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rhGM-CSF凝胶组(A组)与SD-Ag冷霜组、空白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相比,烫伤后第10、14、21 d,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P<0.05);烫伤后第3、7、10、14、21 d,创面组织FGF-2含量显著增加(P<0.05);烫伤后第10、14、21 d,创面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大(P<0.05).SD-Ag冷霜组、空白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GM-CSF凝胶能通过增加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FGF-2含量,增加创面微血管形成,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林建昌;李陟;王顺宾;陈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19例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易累及腰椎、胸椎、肋骨、头颅骨和骨盆骨,肱骨和股骨也常受累[1].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由于患者在活动中会诱发和加剧骨痛,致使在卧床期间不愿变换体位,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发生压疮的几率大大增加.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加重病情,还可能继发感染危及生命.2009年以来,我区对1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评估压疮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谭慧;余甫琴;刘莲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36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提高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2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含9例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33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8 min术后均恢复良好;均获<得6个月~9年不等时间随访,与术前比较见排尿功能明显好转,术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疗效确切、可靠.应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及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魏其琛;程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96例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83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9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腹腔镜组较开腹组长(P<0.05);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腹腔镜组均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亚涛;陈宇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危重患者鼻饲输注不同方式的腹泻情况比较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已成为是ICU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选择营养支持途径、选择何种营养制剂已成为目前临床营养研究的焦点.肠内营养支持由于具有符合生理性、保护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防止细菌移位、降低高分解代谢、避免器官衰竭和提高免疫功能等功效,已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规.但应用不当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腹胀、腹泻、呕吐和误吸等,尤其腹泻的发生率高,在危重患者中可达68 %[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如百普力、安素等均不含膳食纤维,使用过程会发生腹泻、便秘等并发症.

    作者:黄嘉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厦门市海沧区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开展人群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使大肠癌患者能够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同时降低大肠癌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 采用病史问卷调查、大便隐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对初筛出来的高危人群用电子结肠镜作进一步检查.结果 本次筛查出大肠癌14例(7.82%),腺瘤64例(35.75%),非腺瘤性息肉73例(40.78%).各年龄组大肠癌发病率及大肠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活动,对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小华;何洁;邓爱清;庄建民;罗忠金;颜松龄;黄连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分析(附102例报告)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对女性健康有较大影响.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1],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在一些国家乳腺癌的病死率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乳腺肿块的及时发现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对102例乳腺肿块进行分析.

    作者:林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成人功能性反(牙合)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研究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对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影像学影响.方法 选择2007~2010年就诊的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1例,用Helkimo指数检查及头颅侧位片测量矫治前后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经单纯正畸后头颅侧位片检查显示Co-x距减少、Co-y距增大、N-S-Ar角增大(P<0.05),髁突由矫正前的前位往后移至矫正后的关节窝正中关系位.结论 运用单纯正畸治疗的方法能使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的髁状突位置后移,对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

    作者:丁范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住院新生儿死亡3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是评价围生期保健工作,提高新生儿疾病防治水平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指标.笔者对我院新生儿科近年住院死亡的35例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爱萍;黄秋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液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针对常见的血液肿瘤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讨此类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 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经济收入、家庭亲戚关系、医保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忧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 1 372例患者中,有768例出现焦虑症状(55.9%),479例出现忧郁症状(34.9%).性别,男性的焦虑、忧郁症状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焦虑忧郁症状较慢性白血病患者多见;治疗效果,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治疗达完全缓解者,其焦虑忧郁的发生率较之未缓解者低;治疗方式的选择,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放射治疗,其焦虑忧郁症状远比单纯接受化疗者要高;以上四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易伴发焦虑忧郁症,其中病情重、疗效不佳以及同时接受放化疗者发生率特别高.血液科医生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要有同情心,尊重患者.恰当地运用沟通及交流技巧,通过多种方式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刘德斌;张奕加;朱雄鹏;孙力;骆云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儿蚕豆病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蚕豆病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2例蚕豆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均有蚕豆或蚕豆制品进食史,男性为主,年龄1~6岁为主,2~5月发病多见.均在入院2~4 d溶血控制,未发生肾功能衰竭,平均住院6.4d.结论 蚕豆病是儿科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以进食蚕豆为诱因,临床上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为重要表现,早期输血、激素应用、碱化尿液治疗是蚕豆病患儿的关键,经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刘俊;林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的影像特征比较

    目的 探讨HIV阳性患者合并肺结核影像特征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8例肺结核患者DR、CT资料及其中105例HIV阳性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HIV阳性组,肺结核类型依次为继发性43.8% (46/105)、血行播散型21.0% (22/105)、结核性胸膜炎20.0% (21/105)、原发性15.2% (16/105);HIV阴性组,肺结核类型依次为继发性46.9% (53/113)、原发性22.1% (25/113)、结核性胸膜炎18.6% (21/113)和血行播散型12.4% (14/113),两者结核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HIV阳性病例中,胸部X线改变以渗出为主61.9% (65/105),病变分布范围广泛且不典型51.4% (54/105).105例HIV阳性病例中,CD4+T淋巴细胞<200 cell/μL30例,200~499 cell/μL 38例,≥500 cell/μL 37例;在上述3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渗出病灶分别为100% (30/30)、71.1% (27/38)、21.6% (8/37),分布不典型分别为100% (30/30)、36.8% (14/38)、27.0% (10/37).结论 尽管HIV阳性合并肺结核病变以渗出和部位分布不典型为主,但缺乏特异性,与单纯性肺结核在分型及影像表现上重叠较多.

    作者:项弘平;刘学东;李天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