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观察

苏宏;徐义鹏;王少和

关键词: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
摘要: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是由于微生物以及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颌骨炎症过程,并以牙源性感染为临床多见的感染途径.其临床表现为龈颊窦或颜面窦,长期流脓,迁延不愈,X线片显示病灶周围死骨形成.
中医药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生肌散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以中药生肌散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46例,平均外用药40天,隔日换药.局部缺损皮肤长出,无1例感染骨髓炎,创口自行修复,无瘢痕挛缩,无功能受限,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刘滨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并发脓肿6例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并发脓肿6例,充分发挥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排脓的功效,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文学;刘忠霞;田国军;赵永波;刘文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典型热毒型脱疽50例

    观察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典型热毒型脱疽的疗效.结果有效率为98%.提示清热解毒止痛为治疗原则治疗脱疽效果较好.

    作者:姜杰瑜;赵剑飞;高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芪杞护脉宁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观察

    研究表明脂蛋白代谢异常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脂蛋白血症已成为引起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笔者以中药芪杞护脉宁对高脂血症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曲齐生;鲍春玲;郝凤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DY肝病治疗仪配合中药透入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高热量饮食,活动减少,导致身体肥胖,脂质代谢紊乱,脂肪肝的患者逐渐增加,而这些改变又是造成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汪少开;李秀华;李仁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性脑病28例中药治疗及调护

    对28例肺性脑病患者在运用西药对症治疗的同时,主要采用中药自拟方辨证治疗及对症调护,结果:总有效率为89.29%.说明中医药在抢救肺性脑病时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疗效显著,病死率低.

    作者:鲍亚莉;石克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西医比较临床经验笔谈

    中医和西医是并存的两大医学体系,二者在理论认识、诊疗方法和基本观念上存在差异.西医借助现代科技,对人体和生命现象的认识精细准确,具有可重复性.中医理论虽有笼统含糊的弱点,但中医重视临床诊治,实用经验丰富,重视解决临床病证.

    作者:刘小平;常存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软肝汤改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疗效观察

    以中药软肝汤为治疗组,以普通保肝药为对照组,观察药物对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GOT(谷草转氨酶)、GPT(谷丙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γ-GT(γ-谷氨酰转肽酶)及ALB(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软肝汤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作者:马国庆;阎子生;邹存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螺旋式跟骨夹挤整复器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探索器械配合手法复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器械配合手法复位跟骨骨折,辅以口服及外用中药制剂.结果:治疗51例,优良率为88.2%.结论: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中药具有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加速骨折愈合的功效.

    作者:崔明;董庆;赵铁岩;赵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论重视和加强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一般分为有效成分、辅成分和无效成分,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药理作用,研究中药的治病机理必须和其有效成分相联系,搞清单味中药的具体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其中具有药理作用的成分,可以使中药治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得到提高和加强,同时为复方中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对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尚存不足,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其研究力度,以求中药临床治疗更具优势.

    作者:刘士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方法结合康复技术对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康组20例,对照组17例.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的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针康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康复技术可以促进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针刺结合火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火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用毫针,针刺身体腧穴后,再施以火罐治疗.结果:痊愈1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结论:针刺结合火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好.

    作者:吴茜;赵立刚;徐凤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静脉通冲剂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期36例治疗观察

    通过静脉通冲剂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期病人的临床观察和对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表明,其临床有效率为69.44%,并可降低ⅧR:Ag,增加AT-Ⅲ含量.

    作者:郭伟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柴胡、姜黄对小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柴胡、姜黄对小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和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造成小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和高血糖模型,用柴胡和姜黄进行治疗.结果:柴胡、姜黄、柴胡、姜黄1比1配伍均可显著降低小白鼠血清总胆固醇(代)、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实验性升高(P<0.01),显著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实验性降低.作用程度优于已知降脂药物.结论:柴胡、姜黄能抑制小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形成.

    作者:邵淑丽;徐兴军;马德滨;薛春梅;付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叶天士对《脾胃论》的发挥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精于外感内伤之治,善于化裁运用古方,对内外妇儿各科造诣颇深,受东垣学说影响,重视脾胃病证的辨证和治疗,强调脾胃分治,创立胃阴学说,倡导甘润养胃法,发展了东垣脾胃学说.

    作者:程继昆;金昌凤;李笑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内外合治骨性关节病4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骨性关节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化瘀止痛饮内服和化瘀止痛散外敷治疗骨性关节病44例,并配合4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该疗法对骨性关节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结论:该疗法有舒筋通络,化瘀止痛之功效.

    作者:崔钟哲;崔英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复智散治疗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综合征1例报告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综合征(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PPA)是一种以进行性语言障碍为唯一或突出临床特征的痴呆综合征,病程可迁延10~14年.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患者对自身疾病有自知力,常积极要求并配合治疗,但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迄今文献报道的PPA约百余例,尸检病例不足50例,国内尚无一例.笔者以复智散治疗1例PPA,有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颖;王春利;温世荣;王德生;王淑荣;孙海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宫内节育器引起月经失调的中医辨治

    宫内节育器(IUD)引起的月经失调,中医学认为是金刃所伤,胞宫血络受损,瘀血阻滞,血不归经所致.瘀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气虚、血热是其病理基础.按中医辨证论治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阴虚血热、气血两虚三型,采用活血化瘀、育阴清热、益气健脾三大治法,临床实践证明,其中以气滞血瘀型为常见.

    作者:周秀芬;王雪华;韩凤娟;袁立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温胆清心汤治疗强迫性神经症25例

    强迫性神经症,乃因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平衡失调而致.但由于不同个体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和对客观刺激的耐受限度各不相同,而表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倾向也有所不同.其临床表现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多疑,包括疑病、疑事、疑物、疑人.

    作者:刘晓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真武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90例

    美尼尔氏综合症属位置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视物旋转,站立不稳和平衡失调,耳鸣,耳聋并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甚至发生电解质紊乱.西医目前采取补液,改善脑供血和营养神经药物.笔者从1988年1月至2001年3月,用真武汤加味,共治疗位置性眩晕90例,获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阚振德;包狄;边育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