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辛锋;朱淑华;王雪玲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在正常人脑组织和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脑组织、不同分化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中PPARγ表达.结果 PPARγ mRNA和PPARγ蛋白在正常人脑组织、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均可表达,且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其中,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Ⅲ~Ⅳ级组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组(P<0.05).结论 PPARγ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有关,可能参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石松生;杨卫忠;宋施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使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在压疮的治疗方法上,特别是Ⅱ期以上的压疮疮面处理上,临床常用无菌生理盐水或0.02%的呋喃西林液清洗疮面,红外线照射1~2次/d,无菌敷料覆盖[1].
作者:徐志明;汪丽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和头颅CT或MRI检查,将1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两组,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58例)和脑梗死(CI)组(52例),并取同期非脑血管病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CI组的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均大干TIA组,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组和TIA组不均质性斑块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组与TIA组颈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比较,CI组与TIA组的颈动脉颅外段血流量下降明显.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判断其病程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宫玉榕;张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安博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安博维组和对照组,于用药前和服药后1年,测量左心室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速度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速度、A/E值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测定血浆脑钠素(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_CR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E、A、A/E值、LVMI、BNP和hs-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E、A、A/E、LVM1、BNP和hs-CR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提高,A及A/E值下降,LVM1下降,血浆BNP及hs-CRP水平下降,但安博维组治疗前后各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安博维组的各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博维能够有效保护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血浆BNP及hs_CRP是预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良好指标.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32例MTC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均经手术治疗,总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8.8%.术后随访5年以上20例,术后复发9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78.1%.结论 MTC单侧病灶者,原发灶至少应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无论N0或N1患者,均应行同侧中央区+同侧侧颈清扫.
作者:姚锡宇;刘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活髓牙意外露髓时,MTA应用于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颗因外伤、龋洞充填时意外穿髓、磨牙折裂露髓的患牙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MTA和氢氧化钙行直接盖髓术,观察一定时间内治疗的成功率.结果 MTA组总成功率为73.1%,氢氧化钙组总成功率为4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盖髓剂,MTA有着良好的疗效,但仍应掌握好适应证.
作者:郑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口腔黏膜放血及针灸等综合治疗.结果 150例中,痊愈120例,占80%;好转27例,占18%;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97%.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周围性面瘫有显著疗效.
作者:黄燕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重度中毒时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常表现为昏睡、昏迷,可因呼吸中枢麻痹或心跳骤停而导致死亡,其中呼吸中枢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对昏迷患者进行早期促醒护理干预能有效刺激神经系统,促进患者早日清醒,恢复自知力,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蔡凤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进行血浆置换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畏冷、寒战、皮疹伴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不良反应,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效果.笔者对我院进行的3 213次血浆置换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将防治及护理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陈敏;陈艳清;蒋晓织;林曼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中耳黏膜,甚至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因急性炎症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引起,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临床上,该病表现为耳内长期持续性或间歇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病灶、重建中耳传音结构,改善听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俞;吴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2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及普通吸痰管吸痰,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支气管镜吸痰并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钦;张玲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对20例(23侧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通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病变,根据患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种类和程度分别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小腿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和溃疡周缘环行缝扎术.结果 术后23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溃疡2~4周内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1.5年,随访期内无皮肤溃疡和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由于下肢静脉性溃疡大多是三个静脉系统功能不全单独或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应针对不同静脉系统的功能不全须采用不同的术式联合治疗.
作者:王沆;林强;吴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氧自由基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30例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为NO组和对照组.NO组在体外循环期间吸入40 ppm NO直至关胸.在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1、3、5、10 min分别取右上肺静脉血和右心房血测定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 NO组丙二醛较对照组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则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NO可减轻体外循环过程中肺脏的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脂质过氧化,起到稳定膜结构、维持细胞功能的作用;并可保持内皮的屏障功能稳定,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即发生的细胞凋亡,终减轻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志孟;刘海波;张光磊;郑理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6月的前列腺穿刺活检265例,分析活检并发症,总结处理经验.结果 12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10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4例高热败血症,5例大量肉眼血尿中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1例较严重的直肠出血.结论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但在应用中仍有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和穿刺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林乐;吴松松;张延榕;高祥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早期微量喂养是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尽早过渡到经口喂养的有效措施.我院儿科采用不同的早期微量喂养方式,加强合适的营养支持,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我院对收治的25例早产儿采用早期微量喂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伯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Batter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件遗传病,又称先天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组与内分泌和肾脏相关联的代谢性紊乱综合征.我院于2009年3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利平;王鸿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深度烧伤、切痂植皮和整形术后的患者关节部位应早期进行康复性治疗,是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关节功能障碍和畸形的必要手段.我院共对406例此类患者进行功能康复性治疗(功能疗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少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人胰岛素的使用,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由于人胰岛素是体外注射,药物起效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大部分患者餐时血糖控制并不理想[1].随着胰岛素类似物的研发和使用,使患者餐前即刻注射胰岛素成为可能,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便利,从而使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陈庆福;易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携带livin基因短片段发卡RNA(livin shRNA)的慢病毒载体.方法 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干扰人livin基因的有效靶序列,设计、合成靶序列的寡聚脱氧核苷酸DNA序列(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Hpa Ⅰ和Xho Ⅰ酶切后的携带U6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的pGCL-GFP载体连接产生短片段发卡RNA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结果 PCR鉴定与DNA测序证实合成的含livin shRNA慢病毒载体寡核苷酸链插入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人livin shRNA慢病毒载体.
作者:李鸿茹;陈愉生;陈刚;林立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自1994年美国小儿泌尿外科医师Snodgrass提出尿道板切开卷管尿道成型的手术方式以来,该术式以其操作相对简便与良好的手术效果,很快得到推广应用,但术后尿瘘的发生率仍达5%~16%[1].2005~2008年,我科采用阴囊中线带血管蒂肉膜组织覆盖用Snodgrass方法卷管缝制的新尿道表面,治疗尿道下裂患儿,明显减少尿瘘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圣余;曾玉英;孙素贞;柯金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