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峰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健康对照组78例与糖尿病组76例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尿mAlb检测平均值为(37.99±76.09)mg/24h,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3±6.01)m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组,0~10年组尿mAlb平均值为(15.79±12.81)mg/24h,11年以上组平均值为(68.23±110.21)m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肾损害,应作为耱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王希敏;郑东旭;梁双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SD大鼠T7脊髓半横切动物模型,模拟脊髓损伤,为后期治疗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脊髓损伤组,每组12只.SCI组咬除T6~8棘突及相应椎板,暴露相应脊髓,定量切除T7右半侧脊髓组织;对照组仅切除相应椎板.术后行人工排尿、排便等护理,于3 d、7 d分别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感觉诱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检测,并取T7脊髓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出典型的脊髓半切症状;BBB运动功能评分低于8分;术后3 d及7 d损伤组检测不到SEP,而对照组潜伏期轻度延长及波幅轻度下降;脊髓形态学观察显示该方法达到脊髓半横切要求;术后SCI组大鼠无死亡.结论 大鼠T7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建立成功,有效的术后护理可提高模型大鼠的生存率.
作者:林斌珍;刘文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肺炎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病死率较高,且治疗反应差,易出现呼吸衰竭,发展为重症肺炎[1].老年人由于身体老化、器官功能衰退,机体反应不敏感,因此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收治33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周丽玉;冯林焰;林玉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进一步提高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方法 应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AVM 324例,病灶体积平均7.2 cm3,中心大照射剂量24~40 Gy,平均32 Gy,周边照射剂量8~20 Gy,平均16 Gy.结果 299例患者获随访,1年闭塞121例(41%),2年闭塞233例(77.9%),治疗后出血11例(3.8%).结论 伽玛刀治疗脑AVM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任保刚;杨卫忠;石松生;陈建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行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周围神经刺激器(PNS)引导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Ⅰ组(23例)注入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45 ml,Ⅱ组(22例)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45 ml.注药完毕后,观察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测定并记录下肢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维持时间,观察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对麻醉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两组间下肢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心率及麻醉满意度综合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 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中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麻醉效应及安全性,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了更多一种选择.
作者:栾海星;张天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60岁以上者约70%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改变[1].临床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和尿路梗阻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肾功能,危及生命.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是近几年我科开展的一种新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方式,与普通电切术相比,具有不使用负极板、手术时间短、切割准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少、减少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陈剑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健康女性人群、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模型,并探讨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以弱阳离子交换芯片(CM10)结合血清蛋白质,分析60例乳腺癌患者、60例健康对照女性的血清样本,得到其蛋白质谱,用BioMarker Pattern软件分析蛋白质谱图,建立分类树模型并进行盲筛验证.结果 乳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女性比较,筛选出12个差异蛋白质峰(P<0.001),其中6个标志蛋白呈高表达,6个标志蛋白呈低表达.BioMarker Pattern软件在设定条件下自动选取3个标志蛋白用于建立乳腺癌诊断的分类树模型,此模型灵敏度为91.90%,特异度为81.25%.结论 利用SELDI-TOF-MS技术可筛选出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女性血清蛋白质谱存在的差异蛋白质峰,可作为乳腺癌检测、随访监测的指标.
作者:郑弘宇;吴凡;黄伟炜;叶韵斌;陈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纤维气管镜检查及治疗中应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35例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和芬太尼1~2 μg/kg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35例常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两组比较,观察术前、术后SpO2、BP、HR、呼吸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SpO2、BP、HR、呼吸波动小,且呛咳、体动、短暂呼吸抑制次数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纤维气管镜检查及治疗中应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无痛气管镜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辛锋;朱淑华;王雪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对20例(23侧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通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病变,根据患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种类和程度分别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小腿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和溃疡周缘环行缝扎术.结果 术后23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溃疡2~4周内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1.5年,随访期内无皮肤溃疡和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由于下肢静脉性溃疡大多是三个静脉系统功能不全单独或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应针对不同静脉系统的功能不全须采用不同的术式联合治疗.
作者:王沆;林强;吴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临床、实验室资料.结果 39例患者经治疗,显效11例(28.20%),有效16例(41.03%),无效12例(30.77%),总有效率为69.23%.结论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病因多样,以原发性高血压(53.85%)和肾实质性高血压(33.33%)多见,两者所引起的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临床改变及预后均不同.肾实质性高血压,血肌酐水平高者预后差,尿蛋白程度与预后无关.
作者:胡义阳;吴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人胰岛素的使用,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由于人胰岛素是体外注射,药物起效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大部分患者餐时血糖控制并不理想[1].随着胰岛素类似物的研发和使用,使患者餐前即刻注射胰岛素成为可能,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便利,从而使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陈庆福;易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妇科门诊110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的宫颈CIN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阴道镜下宫颈活捡、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情况和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EEP术治疗宫颈CIN手术时间平均8 min,术中出血平均15 ml.术后少量创面出血,多数发生在术后7~20天.术后无感染发生,无大出血发生.术前术后宫颈组织病理结果比较:病变分级一致76例(69.09%),级别下降27例(24.55%),级别上升7例(6.36%).CIN治愈102例(92.73%),病变残留8例(7.27%),其中2例行第2次LEEP术.切缘无病变累及98例,术后残留复发率为3.06%(3/98),切缘阳性12例,术后残留复发率41.67%(5/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EEP术治疗宫颈CIN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操作简单、损伤小、手术时问短、出血少,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CIN诊断和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手术切缘累及情况是CIN残留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切缘阳性者CIN残留复发率高.
作者:郑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人体内功能强大、唯一能激活静息期T细胞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强大的激活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及CD4+辅助T细胞的能力.研究表明,以DC为基础的免疫疗法在当今肿瘤治疗中是有价值也是有前途的方法之一[1].
作者:曾嘉;郭永建;陈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20例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其中15例的癌旁正常组织和15例甲状腺腺瘤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Q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AQP-1 mRNA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明显增强,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QP-1 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
作者:吴宇;杨国华;刘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6月的前列腺穿刺活检265例,分析活检并发症,总结处理经验.结果 12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10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4例高热败血症,5例大量肉眼血尿中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1例较严重的直肠出血.结论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但在应用中仍有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和穿刺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林乐;吴松松;张延榕;高祥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出生体重变化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足月单胎头位的孕妇1 934例,根据不同的出生体重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出生体重<3 000 g)、B组(3 000~3 499 g)、C组(3 500~3 999 g)、D组(>4 000 g),分析其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各组分娩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以B组为低,其次为A组.新生儿窒息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产后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产后出血率均高于A、B两组(均P<0.05).结论 孕前检查及时了解胎儿的体重增长,将出生体重控制在2 500~3 499 g,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
作者:吴玉琼;陈珣;黄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的常见病,是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侵及子宫肌层内,形成多灶性病变,并伴随周围平滑肌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该病有月经多、进行性痛经的症状,常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而致不孕,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作者:张力斌;李爱女;曾祥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磨牙经过根管治疗后应用嵌体冠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2~2006年经过我科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利用髓腔做成嵌体冠修复,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 通过362例磨牙嵌体冠修复后2~5年的观察,有无出现食物嵌塞、龈缘炎、嵌体冠松动、脱落等情况.结论 磨牙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通过嵌体冠修复,较常规全冠修复有更强的固位力,可作为磨牙根管治疗后的主要修复类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晓明;潘崇钦;曾金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将氟比洛芬酯(凯芬)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超前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以凯芬单次静脉注射作为术后镇痛,术前组:诱导前静注凯芬1 mg/kg;术毕组:术毕静注凯芬1 mg/kg;对照组:术毕静注生理盐水10 ml.记录各组患者术毕2、4、8、12、24 h的VAS评分.结果 术后12 h内首次感到疼痛的时间对照组明显短于术前组和术毕组(P<0.01),使用镇痛药比例对照组高,术后12小时内术前组VAS评分低于术毕组和对照组(均P<0.05),但至24 h时无显著差异.各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静注凯芬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切皮前给药效果更好,能有效减轻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颜丽晖;刘永前;叶秀清;郑雁;王占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麻醉诱导时以不同速度静脉注射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方法 ASAⅠ或Ⅱ级的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使用的芬太尼剂量和注射时间不同:Ⅰ组(3 μg/kg,5 s),Ⅱ组(3 μg/kg,10 s),Ⅲ组(3 μg/kg,15 s),Ⅳ组(5 μg/kg,5 s),V组(5 μg/kg,10 s),Ⅵ组(5 μg/kg,15 s).记录芬太尼给药前1 min(T1)、开始静注芬太尼至1 min时(T2)、2 min时(T3)的血压、心率、SpO2、呛咳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在3 μg/kg芬太尼组中,Ⅲ组和Ⅱ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在5 μg/kg芬太尼组中,Ⅵ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Ⅴ组和Ⅳ组(P<0.05).结论 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15 s)可明显减少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此方法简单、有效.
作者:王阶波;张良成;金友松;郭永正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