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明;潘崇钦;曾金表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重度中毒时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常表现为昏睡、昏迷,可因呼吸中枢麻痹或心跳骤停而导致死亡,其中呼吸中枢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对昏迷患者进行早期促醒护理干预能有效刺激神经系统,促进患者早日清醒,恢复自知力,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蔡凤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20例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其中15例的癌旁正常组织和15例甲状腺腺瘤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Q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AQP-1 mRNA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明显增强,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QP-1 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
作者:吴宇;杨国华;刘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由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病情重,易反复,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治疗措施.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能够为重症患者提供迅速、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使患者免受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为抢救病患赢得时间.现将我科近两年来对部分重症患者应用PICC置管输液抢救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丹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指征的放宽,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率也逐年上升.疤痕子宫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危及母婴安全,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困扰产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本文对112例疤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徐文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口腔黏膜放血及针灸等综合治疗.结果 150例中,痊愈120例,占80%;好转27例,占18%;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97%.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周围性面瘫有显著疗效.
作者:黄燕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和头颅CT或MRI检查,将1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两组,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58例)和脑梗死(CI)组(52例),并取同期非脑血管病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CI组的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均大干TIA组,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组和TIA组不均质性斑块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组与TIA组颈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比较,CI组与TIA组的颈动脉颅外段血流量下降明显.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判断其病程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宫玉榕;张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慢性根尖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若不及时治疗,易发展为根尖脓肿、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并出现根尖瘘管,成为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烤瓷牙由于具有美观、坚固、耐用等优点,目前应用越来越普及,但随着烤瓷牙使用寿命的延长,其基牙常并发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对其治疗有着复杂性和特殊性.
作者:江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冲洗剂用于超声根管冲洗的清理效果.方法 24颗离体单根管牙截冠后随机分为3组采用冠向下法进行根管预备后,使用不同的冲洗液对各组进行起声根管冲洗,A组用2%醋酸氯已定溶液(CHX),B组用2.5%次氯酸钠溶液(NaClO),C组用蒸馏水.后,将牙体沿颊舌向纵劈,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样本在根颈、中、尖1/3牙本质碎屑和玷污层的去除情况,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根管清洁的差异.结果 各组在根颈部、中部和尖部残留碎屑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根颈部、中部和尖部去除玷污层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得出A、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冲洗是清除碎屑的有效技术.2.5%次氯酸钠和2%氯已定均可去除玷污层,次氯酸钠超声根管冲洗效果优于氯已定.
作者:陈榕凯;姜醒;陈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病案是一种法律效力的医疗信息资料,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的特殊档案[2],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医疗信息价值和法律效应的原始依据.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及社会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健康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案信息资源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率不断提高,越来越体现了病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作者:卢林;周月桂;林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难治不愈的Ⅲ期以上的褥疮常导致患者全身感染或器官衰竭,从而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应用吹氧与监控管理的方法,对压疮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金花;周慧;刘连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眼底检查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病情估计、指导治疗和选择终止妊娠时机具有的意义.方法 观察262例孕产妇发生PIH时的眼底改变情况,测量血压、红细胞压积、尿蛋白、尿酸等临床指标,统计年龄、胎次、病程、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 PIH视网膜病变情况可以反映PIH病情的严重程度.孕产妇发生PIH的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程度越严重;平均动脉压≥140 mm Hg(1 mm Hg=0.133kPa)组较<140 mm Hg组和红细胞比容>0.35组较≤0.35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分别P<0.005和P<0.05);视网膜病变与尿蛋白及尿酸值经线性趋势检验(分别P<0.05和P>0.05).结论 眼底检查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常规监护项目之一,选择终止妊娠时机应该充分考虑视网膜病变情况.
作者:林靓;杨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是一种病因不清、发生于小儿时期的少见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极易延误诊断,现将小儿IPH 14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巧莉;郭瑞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3 269份血液标本所分离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24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65株,革兰阴性菌72株,真菌4株.检出率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49.8%),大肠埃希菌(7.9%),克雷伯菌属(6.6%),铜绿假单胞菌(5.0%),金黄色葡萄球菌(4.2%),不动杆菌(3.7%).金黄色葡萄球菌及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严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普遍较高.结论 CNS是引起我院儿童败血症主要的病原菌,由它引起的败血症首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治疗.
作者:何金水;朱少波;刘友隆;谢扑松;张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SD大鼠T7脊髓半横切动物模型,模拟脊髓损伤,为后期治疗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脊髓损伤组,每组12只.SCI组咬除T6~8棘突及相应椎板,暴露相应脊髓,定量切除T7右半侧脊髓组织;对照组仅切除相应椎板.术后行人工排尿、排便等护理,于3 d、7 d分别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感觉诱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检测,并取T7脊髓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出典型的脊髓半切症状;BBB运动功能评分低于8分;术后3 d及7 d损伤组检测不到SEP,而对照组潜伏期轻度延长及波幅轻度下降;脊髓形态学观察显示该方法达到脊髓半横切要求;术后SCI组大鼠无死亡.结论 大鼠T7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建立成功,有效的术后护理可提高模型大鼠的生存率.
作者:林斌珍;刘文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型糖尿病常常并发脂肪肝,长期的脂肪肝易导致肝硬化.为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现将226例糖尿病患者调查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2月至7月在内分泌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55例,入选226例,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70例,男42例,女28例;二组为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156例,男70例,女86例;年龄大79岁,小33岁.
作者:陈小雨;栾晓军;梁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对20例(23侧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通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病变,根据患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种类和程度分别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小腿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和溃疡周缘环行缝扎术.结果 术后23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溃疡2~4周内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1.5年,随访期内无皮肤溃疡和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由于下肢静脉性溃疡大多是三个静脉系统功能不全单独或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应针对不同静脉系统的功能不全须采用不同的术式联合治疗.
作者:王沆;林强;吴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联合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的效果.方法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乌司他丁+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组(A组)、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组(B组)、对照组(C组).3组患者快速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以七氟醚、丙泊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毕予连接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使用剂量,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镇静评分,术后2、4、8、24、48 h的生命征和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患者术后2、4、8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O.05);A组患者术后24、48 h的VAS评分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联合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镇痛时程长、疗效确切,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舒芬太尼.
作者:王惠枢;赖峻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麻醉诱导时以不同速度静脉注射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方法 ASAⅠ或Ⅱ级的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使用的芬太尼剂量和注射时间不同:Ⅰ组(3 μg/kg,5 s),Ⅱ组(3 μg/kg,10 s),Ⅲ组(3 μg/kg,15 s),Ⅳ组(5 μg/kg,5 s),V组(5 μg/kg,10 s),Ⅵ组(5 μg/kg,15 s).记录芬太尼给药前1 min(T1)、开始静注芬太尼至1 min时(T2)、2 min时(T3)的血压、心率、SpO2、呛咳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在3 μg/kg芬太尼组中,Ⅲ组和Ⅱ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在5 μg/kg芬太尼组中,Ⅵ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Ⅴ组和Ⅳ组(P<0.05).结论 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15 s)可明显减少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此方法简单、有效.
作者:王阶波;张良成;金友松;郭永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是一类复杂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往往伴有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或动脉导管未闭(PDA)方能存活.目前,大动脉转位矫治术(Switch)是治疗婴幼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或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下型室间隔缺损(Taussing-B-ing畸形)的首选术式[1].
作者:叶晓枫;郭尚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无创气道正压通气能明显缓解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血氧分压,减轻气道阻塞,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心脏射血,改善心功能[1-3].与此同时,对于此类患者,若能加强护理干预,特别是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患者的大配合,可有效避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郭宝花;丁芳;严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