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官超短波并电脑中频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38例

王细霞

关键词:五官超短波, 电脑中频治疗,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尚未完全清楚, 颞颌关节紊乱, 常见多发病, 运动异常, 临床表现, 咀嚼功能, 局部疼痛, 关节弹响, 反复发作, 病症, 病程迁延, 口腔学, 口腔科, 国内外, 综合, 症状, 语言
摘要: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科常见多发病,是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一组病症总称.临床表现为关节局部疼痛、颞颌关节弹响、开口运动异常.该病症状复杂,部分病例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严重者影响语言和咀嚼功能,故引起国内外口腔学界的广泛重视.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冲洗剂用于根管超声波清洗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冲洗剂用于超声根管冲洗的清理效果.方法 24颗离体单根管牙截冠后随机分为3组采用冠向下法进行根管预备后,使用不同的冲洗液对各组进行起声根管冲洗,A组用2%醋酸氯已定溶液(CHX),B组用2.5%次氯酸钠溶液(NaClO),C组用蒸馏水.后,将牙体沿颊舌向纵劈,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样本在根颈、中、尖1/3牙本质碎屑和玷污层的去除情况,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根管清洁的差异.结果 各组在根颈部、中部和尖部残留碎屑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根颈部、中部和尖部去除玷污层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得出A、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冲洗是清除碎屑的有效技术.2.5%次氯酸钠和2%氯已定均可去除玷污层,次氯酸钠超声根管冲洗效果优于氯已定.

    作者:陈榕凯;姜醒;陈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碘伏加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25例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使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在压疮的治疗方法上,特别是Ⅱ期以上的压疮疮面处理上,临床常用无菌生理盐水或0.02%的呋喃西林液清洗疮面,红外线照射1~2次/d,无菌敷料覆盖[1].

    作者:徐志明;汪丽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全身无力1年,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于1年前渐起四肢肌、颈项肌及舌咽肌无力,逐渐加重伴有肌肉酸痛.查体:意识清晰,张口伸舌受限,四肢肌张力低,四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Ⅳ级,双侧腓肠肌轻压痛,浅深感觉未见异常,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张捷;陈海亮;张俊;张林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临床、实验室资料.结果 39例患者经治疗,显效11例(28.20%),有效16例(41.03%),无效12例(30.77%),总有效率为69.23%.结论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病因多样,以原发性高血压(53.85%)和肾实质性高血压(33.33%)多见,两者所引起的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临床改变及预后均不同.肾实质性高血压,血肌酐水平高者预后差,尿蛋白程度与预后无关.

    作者:胡义阳;吴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口腔黏膜放血及针灸等综合治疗.结果 150例中,痊愈120例,占80%;好转27例,占18%;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97%.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周围性面瘫有显著疗效.

    作者:黄燕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福建省级8所三甲医院学科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医院建设恒久不变的主题.历史经验证明,学科建设的日标与创新水平将影响一个医院的持续发展与生存[1].医院学科建设是指为提高医院学科的科技水平和建设层次,利用各种资源通过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科进行建设[2].

    作者:江荣辉;陈秋立;林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脱垂4种手术方式临床分析(附152例报告)

    子宫脱垂绝大多数发生于已婚已育者,多由分娩损伤、腹压增加、卵巢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且逐年加剧,严重者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手术是为子宫脱垂患者解除痛苦的唯一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152例子宫脱垂患者在我院分别行Manchester手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或阴道纵隔形成术,本文对这4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小兰;周云清;徐惠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腺肌病215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的常见病,是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侵及子宫肌层内,形成多灶性病变,并伴随周围平滑肌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该病有月经多、进行性痛经的症状,常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而致不孕,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作者:张力斌;李爱女;曾祥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面动脉-颏下岛状皮瓣修复3例T2期舌癌术后舌缺损的初步报告

    目的 评价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3例T2N0M0舌癌患者应用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舌进行同期修复,修复所用组织瓣大小为4.0 cm×5.0 cm~4.0cm×6.0 cm.结果 术后3例岛状皮瓣存活.随访半年未发现复发和区域性淋巴转移,皮瓣形态质地良好.结论 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并能提供足量组织,适合同期修复T2口腔癌术后舌缺损.

    作者:陈翊民;邱连升;王佳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PCR-SSP法与MCLT法检测福建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疑似患者HLA-B27的比较

    目的 通过对福建地区877例强直性脊柱炎(AS)疑似患者HLA-B27的检测,比较PCR-SSP法与MCLT法两种检测方法,初步了解本地区AS疑似患者与B27抗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SSP法、MCLT法检测AS疑似患者HLA-B27表达.结果 采用PCR-SSP法检测的379例样本,B27阳性检出率39.84%,采用MCLT法检测的498例样本,B27阳性检出率27.11%;两种方法共同检测样本119例,其中PCR-SSP法检测阳性46例、MCLT法检测阳性39例.877例AS疑似患者B27阳性者男女比例为2.8:1;其中16~30岁年龄段男性AS疑似患者阳性率高.结论 PCR-SSP法较MCLT法检测HLA-B27准确性高、特异性高、稳定性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漏检,克服了MCLT法的一些弊端,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本室检测的877例样本反映出福建地区AS疑似患者HLA-B27阳性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青壮年男性HLA-B27阳性率高.

    作者:王坤;何萍;薛士杰;赖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6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1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58例,采用纯西药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2.1%和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桂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5例老年眩晕的临床分析

    眩晕是患者感到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眩晕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眩晕往往会加重,常反复发作,难以缓解.现将35例老年人眩晕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喻云强;夏向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西酞普兰合用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9例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s,OCD)是神经症中常见的类型,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3%,而且其慢性病程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伤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临床上逐渐试用抗抑郁剂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强迫症.本文旨在探讨西酞普兰合用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

    作者:徐清;张泽兴;曾宪茂;黄龙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适用于长期吞咽或进食困难而胃肠功能正常者进行肠内营养,具有操作简单、不堵管、灌饲安全、肺误吸少、可以长期使用、护理方便、费用低等优点,是目前长期肠内营养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周燕琴;谢宝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清蛋白质谱模型的建立及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健康女性人群、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模型,并探讨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以弱阳离子交换芯片(CM10)结合血清蛋白质,分析60例乳腺癌患者、60例健康对照女性的血清样本,得到其蛋白质谱,用BioMarker Pattern软件分析蛋白质谱图,建立分类树模型并进行盲筛验证.结果 乳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女性比较,筛选出12个差异蛋白质峰(P<0.001),其中6个标志蛋白呈高表达,6个标志蛋白呈低表达.BioMarker Pattern软件在设定条件下自动选取3个标志蛋白用于建立乳腺癌诊断的分类树模型,此模型灵敏度为91.90%,特异度为81.25%.结论 利用SELDI-TOF-MS技术可筛选出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女性血清蛋白质谱存在的差异蛋白质峰,可作为乳腺癌检测、随访监测的指标.

    作者:郑弘宇;吴凡;黄伟炜;叶韵斌;陈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及继发性心肌肥厚患者左室扭转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及继发性心肌肥厚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特征的分析.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将47例受检者分为正常组(20例)、肥厚型心肌病组(12例)和继发性心肌肥厚组(15例),采用Siemens公司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对受检者取心底部短轴切面和心尖部短轴切面,勾画心内膜,应用VVI软件自动跟踪分析左室扭转角度.结果 左室扭转角度,正常组为9.84°±1.99°,肥厚型心肌病组为6.49°±2.66°,继发性心肌肥厚组为7.40°±2.46°.正常组与肥厚型心肌病组及继发性心肌肥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厚型心肌病组与继发性心肌肥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技术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测量心脏扭转的方法.

    作者:沈浩霖;杨舒萍;佘火标;黄宁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伊立替康双周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1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双周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伊立替康(艾力,CPT-11)180 mg/m2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90分钟,第一天;CF200mg/m2静滴2小时,第一天;5-Fu 400mg/m2静推后,5-Fu 2.0 mg/m2用微量化疗泵持续静推44小时,每两周重复,至少应用两周期.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标准分别对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全组18例,共进行67周期,平均4周期;CR O例,PR 6例,SD 7例,PD 5例,有效率为16.7%.中位缓解期5个月;疾病中位进展时间6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结论 CPT-11为主联合CF/5-Fu双周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疗效肯定,毒性反应降低,是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案.

    作者:黄利勇;陈魁;章德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管治疗38例前牙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Vitapex糊剂充填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9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前牙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扩根冲洗后进行一次法根管充填.结果 术后一周复查无自觉症状,窦道消失37颗,占94.8%;6个月复查成功34颗,成功率为87.2%.结论 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切实可行,可以缩短疗程,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闫临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异丙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60例

    目的 比较氟比洛芬酯(凯纷)复合异丙酚与单纯异丙酚在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结肠镜检查患者12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氟比洛酚酯复合异丙酚,Ⅱ组为单纯使用异丙酚.记录心率、血压、和SpO2和异丙酚用量.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确切;但Ⅰ组肢动、呼吸暂停少于Ⅱ组;Ⅰ组异丙酚用量较少,镇静镇痛确切,患者对镇痛镇静的满意度高于Ⅱ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异丙酚为老年人肠镜检查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麻醉.

    作者:张晓琛;许阿木;陈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病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利用价值探讨

    病案是一种法律效力的医疗信息资料,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的特殊档案[2],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医疗信息价值和法律效应的原始依据.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及社会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健康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案信息资源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率不断提高,越来越体现了病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作者:卢林;周月桂;林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