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福建省级8所三甲医院学科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

江荣辉;陈秋立;林平

关键词:三甲医院, 学科建设, 分析, 对策
摘要: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医院建设恒久不变的主题.历史经验证明,学科建设的日标与创新水平将影响一个医院的持续发展与生存[1].医院学科建设是指为提高医院学科的科技水平和建设层次,利用各种资源通过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科进行建设[2].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芬太尼与咪唑安定用于无痛纤维气管镜检查35例

    目的 探讨在纤维气管镜检查及治疗中应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35例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和芬太尼1~2 μg/kg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35例常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两组比较,观察术前、术后SpO2、BP、HR、呼吸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SpO2、BP、HR、呼吸波动小,且呛咳、体动、短暂呼吸抑制次数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纤维气管镜检查及治疗中应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无痛气管镜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辛锋;朱淑华;王雪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26例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2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及普通吸痰管吸痰,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支气管镜吸痰并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钦;张玲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76例腭部恶性肿瘤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腭部恶性肿瘤经手术、放疗及手术和放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鳞状上皮癌患者行单纯手术、单纯放疗、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25.0%、57.9%.腺上皮癌患者行单纯手术、单纯放疗、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6.4%、30.0%、73.3%.结论 腭部恶性肿瘤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较好,手术配合放疗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作者:翁友良;张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胼胝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丘脑胶质瘤9例

    丘脑起源的肿瘤较少,占颅内肿瘤的1~5%,其中以胶质瘤较为常见[1].丘脑肿瘤位于大脑深部,虽然发生率不高,但由于丘脑胶质瘤位于脑中线深部,毗邻内囊、下丘脑、第三脑室等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大,手术病死率及病残率高,其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

    作者:黄绳跃;王开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应用(附40例分析)

    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目前认为是治疗小肝癌有效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为治疗原发性、转移性肝癌的新方法.但由于手术时间大多比较短,术中刺激强烈但又比直接切除手术刺激小,一般的局部麻醉或者单次使用镇痛药物均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华凌;叶林阳;刘风;于忠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管治疗38例前牙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Vitapex糊剂充填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9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前牙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扩根冲洗后进行一次法根管充填.结果 术后一周复查无自觉症状,窦道消失37颗,占94.8%;6个月复查成功34颗,成功率为87.2%.结论 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切实可行,可以缩短疗程,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闫临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正常人脑和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在正常人脑组织和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脑组织、不同分化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中PPARγ表达.结果 PPARγ mRNA和PPARγ蛋白在正常人脑组织、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均可表达,且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其中,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Ⅲ~Ⅳ级组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组(P<0.05).结论 PPARγ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有关,可能参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石松生;杨卫忠;宋施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吹氧及监控管理对压疮疗效的观察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难治不愈的Ⅲ期以上的褥疮常导致患者全身感染或器官衰竭,从而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应用吹氧与监控管理的方法,对压疮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金花;周慧;刘连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肠镜检查影响的护理观察

    肠道清洁程度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进镜、视野及观察准确性,肠道准备欠佳可能会造成漏诊、误诊,并影响内镜下治疗工作的开展.另外,肠道准备方法不恰当,还会使患者感觉不舒适,增加患者痛苦.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我科对160例肠道准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玉兰;陈崧;郑春英;林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伊立替康双周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1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双周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伊立替康(艾力,CPT-11)180 mg/m2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90分钟,第一天;CF200mg/m2静滴2小时,第一天;5-Fu 400mg/m2静推后,5-Fu 2.0 mg/m2用微量化疗泵持续静推44小时,每两周重复,至少应用两周期.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标准分别对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全组18例,共进行67周期,平均4周期;CR O例,PR 6例,SD 7例,PD 5例,有效率为16.7%.中位缓解期5个月;疾病中位进展时间6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结论 CPT-11为主联合CF/5-Fu双周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疗效肯定,毒性反应降低,是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案.

    作者:黄利勇;陈魁;章德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治疗老年人下肢痛21例分析

    目的 观察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治疗老年人下肢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1例患者,在X线引导下射频针到达患侧L2椎体下1/3、L3椎体上1/3、L4椎体中1/2前缘1~2 mm处,造影和感觉、运动刺激无误后,射频热凝各椎体处交感神经链2~3次.结果 术后VAS评分比术前降低(P<0.01).术后随访1年,优良率达100%.患侧下肢皮温明显升高(P<0.01).结论 射频热凝交感神经治疗老年人下肢痛,效果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首南;黄贤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TA应用于直接盖髓术54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在活髓牙意外露髓时,MTA应用于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颗因外伤、龋洞充填时意外穿髓、磨牙折裂露髓的患牙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MTA和氢氧化钙行直接盖髓术,观察一定时间内治疗的成功率.结果 MTA组总成功率为73.1%,氢氧化钙组总成功率为4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盖髓剂,MTA有着良好的疗效,但仍应掌握好适应证.

    作者:郑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分根术治疗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58例

    磨牙根分叉部位由于龋齿、髓底穿通、根管侧穿、根裂、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病变,常因其部位隐蔽而不易治疗,导致患牙拔除,为其后的修复增加负担.我科自2000年以来利用分根术后采用合理的全冠修复治疗根分叉病变,取得肯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启彬;张志雄;李效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病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利用价值探讨

    病案是一种法律效力的医疗信息资料,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的特殊档案[2],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医疗信息价值和法律效应的原始依据.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及社会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健康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案信息资源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率不断提高,越来越体现了病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作者:卢林;周月桂;林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甲状腺髓样癌32例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32例MTC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均经手术治疗,总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8.8%.术后随访5年以上20例,术后复发9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78.1%.结论 MTC单侧病灶者,原发灶至少应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无论N0或N1患者,均应行同侧中央区+同侧侧颈清扫.

    作者:姚锡宇;刘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肝衰竭血浆置换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进行血浆置换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畏冷、寒战、皮疹伴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不良反应,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效果.笔者对我院进行的3 213次血浆置换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将防治及护理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陈敏;陈艳清;蒋晓织;林曼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生儿胃管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比较观察

    呕吐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尤以出生3~4 d内的新生儿多见.婴儿出生时咽下羊水或产道血,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和黏膜分泌亢进引起的咽下综合征是常见的原因[1].洗胃可清除胃内容物,是防治新生儿羊水咽下综合征,促进新生儿消化道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之一[2].

    作者:黄美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5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TKA可用于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云娟;陈艳;周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将氟比洛芬酯(凯芬)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超前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以凯芬单次静脉注射作为术后镇痛,术前组:诱导前静注凯芬1 mg/kg;术毕组:术毕静注凯芬1 mg/kg;对照组:术毕静注生理盐水10 ml.记录各组患者术毕2、4、8、12、24 h的VAS评分.结果 术后12 h内首次感到疼痛的时间对照组明显短于术前组和术毕组(P<0.01),使用镇痛药比例对照组高,术后12小时内术前组VAS评分低于术毕组和对照组(均P<0.05),但至24 h时无显著差异.各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静注凯芬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切皮前给药效果更好,能有效减轻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颜丽晖;刘永前;叶秀清;郑雁;王占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手术室主责制护理管理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提高医护之间的默契、护士的配合和协助能力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配合主诊医生负责制管理,我院手术室对工作模式进行改进,实行护士长-组长-护士3级管理模式,即手术室主责制护理管理(又称分组管理),为主诊组医生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服务.

    作者:何小玲;钟玲;林炜;林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